软硬结合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6850发布日期:2018-09-28 21:04阅读:15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硬结合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硬结合板结构。



背景技术:

软硬板(Rigid-Flex Printed Board或称F/R PWB、软硬合板)是将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s,柔性电路板) 与 PCB(PCB Printed CircuitsBoard,印刷电路板 )组合成同一产品的电子零件,早期多用于军事、医疗、工业仪器等领域。目前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朝小型化发展,软硬板开始用于手机通讯和消费性电子产品 ( 如数字相机DSC、数字摄影机DV) 等终端产品。

目前,在手机或智能穿戴产品设计中,由于手机或智能穿戴产品的内部空间较小,经常需要将软硬结合板做成小尺寸立体结构,以便节省空间。由于聚酰亚胺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耗、高介电和耐高温等特殊性能,所以在FPC中一般选用聚酰亚胺作为补强层,但是在过沉镀铜时,FPC上裸露的聚酰亚胺容易被镀铜液中的强碱溶解,导致FPC报废。目前行业中的常用方式是通过红胶带遮盖裸露的聚酰亚胺,保护其不被镀铜液中的强碱溶解。FPC过沉镀铜后需要撕除红胶带,由于红胶带在过沉镀铜后,表面上会附着一层铜,撕除过程中红胶带表面上的铜屑会脱落到PCB表面上,会导致两个问题:1、由于FPC尺寸小,导致清洗难度大,造成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2、甚至部分铜屑贴敷在PCB表面上无法被清除,容易导致PCB发生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软硬结合板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软硬结合板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保护层、第一粘合层、基板、第二粘合层和FPC,所述第一粘合层、基板和第二粘合层分别在同一位置对应开设有窗口。

其中,所述FPC为单层FPC,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的补强层、第三粘合层和铜箔层。

其中,所述FPC的铜箔层上设有焊盘,所述焊盘上阵列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其中,所述补强层为铝箔补强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补强层、聚酰亚胺补强层和聚碳酸酯补强层中的任一种。

其中,所述保护层、第一粘合层、基板、第二粘合层和FPC分别在同一位置对应开设有多个定位孔,销钉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孔将保护层、第一粘合层、基板、第二粘合层和FPC固定。

其中,所述保护层为铜箔层。

其中,所述基板为FR4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软硬结合板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保护层、第一粘合层、基板、第二粘合层和FPC,所述第一粘合层、基板和第二粘合层分别在同一位置对应开设有窗口。在FPC上贴合保护层,过沉镀铜时, FPC上裸露的聚酰亚胺不会和镀铜液中的强碱接触,防止FPC在过沉镀铜时被腐蚀而导致报废;由于避免了红胶带在撕除过程中其表面上的铜屑会脱落到PCB表面上,导致清洗难度大和容易造成PCB短路的问题,因此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软硬结合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焊盘的放大示意图;

1、保护层;2、第一粘合层;3、基板;4、第二粘合层;5、FPC;51、焊盘;511、散热孔;6、窗口;7、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软硬结合板结构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保护层1、第一粘合层2、基板3、第二粘合层4和FPC5,所述第一粘合层2、基板3和第二粘合层4分别在同一位置对应开设有窗口6。

在FPC5上贴合保护层1,过沉镀铜时,FPC5上裸露的聚酰亚胺不会和镀铜液中的强碱接触,防止FPC5在过沉镀铜时被腐蚀而导致报废;由于避免了红胶带在撕除过程中其表面上的铜屑会脱落到PCB表面上,导致清洗难度大和容易造成PCB短路的问题,因此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FPC5为单层FPC,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叠的补强层、第三粘合层和铜箔层。

随着FPC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电子产品的性能越来越强,导致FPC的焊盘上集成过多的元器件,如果不能够及时散热,将减少FPC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述FPC5的铜箔层(图未标识)上设有焊盘51,所述焊盘51上阵列开设有多个散热孔511。焊盘51产生的热量通过多个散热孔511迅速排出,保证了焊盘51的温度不至于过高,提高了FPC5的使用寿命;由于多个散热孔511呈阵列开设,散热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补强层为聚酰亚胺补强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1、第一粘合层2、基本3、第二粘合层4和FPC5分别在同一位置对应开设有多个定位孔,销钉7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孔将保护层1、第一粘合层2、基板3、第二粘合层4和FPC5固定,防止软硬结合板在压合过程中各层之间发生错位,提高了软硬结合板压合的准确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1为铜箔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3为FR4基板,FR4具有优异的机械性、稳定性、抗冲击性和耐湿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补强层为铝箔补强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补强层和聚碳酸酯补强层中的任一种。

软硬结合板结构的部分制作流程:

开窗的目的:由于软硬结合板中的软板和硬板未必都是贴合在一起的,为了让未贴合的软板区域沿着硬板区域产生硬质边缘,并保证未贴合的软板区域能在产品上弯折。

FPC:按照FPC的工艺流程制作,最后通过模具成型的方式,冲切成需要的外形,然后在软板上制作定位孔。

基板:按照PCB的工艺流程制作,通过蚀刻的方式将基板蚀刻到双面或单面铜泊,再通过锣板的方式,在基板上开设窗口,然后在基板上制作定位孔。

粘合层:粘合层为PP半固化片或丙烯酸热固纯胶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层为PP半固化片,通过模具,在粘合层上开设窗口,然后在粘合层上制作定位孔。

保护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为铜箔层,先在铜箔层上制作定位孔,然后直接将铜箔层通过粘合层贴合在基板上。

压合,通过销钉依次穿过保护层、第一粘合层、基板、第二粘合层、FPC的定位孔固定,然后压合。

通过上述5个步骤后再过沉镀铜时,由于FPC上裸露的聚酰亚胺有铜箔层保护,不会和镀铜液中的强碱接触,防止FPC在过沉镀铜时被腐蚀而导致报废;由于FPC表面上的铜箔层经过后序的蚀刻后,会自动剥离,不会存在铜屑脱落而导致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