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及移动通信微站电源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6366发布日期:2019-01-04 23:5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及移动通信微站电源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箱,尤其是一种移动通信微站的密闭型电源模块插框及包括该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的电源机箱。



背景技术:

5G移动通信微站电源设备(通信电源+锂电池+监控单元+机柜)距离几百米就要建立安装一套,因安装密度极大,所以用量巨大,故微站电源设备成本要求很低。因机箱空调成本高,所以不能使用带空调的IP55机箱安装电源设备。

现有的通信电源模块插框都是非密闭的,在使用过程中,安装其内的整流器容易变脏受潮,造成使用寿命低且易引起故障,而密闭型的插框结构,则对内部散热要求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且成本低的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及移动通信微站电源机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其用于将通信电源模块固定安装于电源机箱内,包括盒状的插框壳体,所述插框壳体包括安装电源模块的腔体和密封所述腔体的接线面板和密封盖板,所述腔体包括腔口和远离所述腔口的腔底,所述腔口包括整流器腔口和面板腔口,所述接线面板固定于所述面板腔口上;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整流器,还包括一端具第一进风口,另一端具出风口的整流器壳体及整流器内部散热风道,所述整流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整流器壳体内,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腔底一端并与所述腔底保持一间隙,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整流器腔口处,所述密封盖板固定于所述整流器腔口上并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保持一间隙,风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进风口、整流器内部散热风道和所述出风口后回到所述插框壳体的腔体内循环往复。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中,所述第一进风口端设有一风扇,所述风扇向所述整流器内部散热风道方向吹风。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中,还包括有固定安装于所述腔体的整流器固定板,所述整流器固定板包括靠近腔底的固定端和靠近腔口的连接端,所述整流器壳体固定于所述固定端上,所述密封盖板通过螺丝与所述连接端固定。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中,所述整流器固定板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整流器壳体的两侧。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中,所述整流器壳体为两个且并排设置,两所述整流器固定板分别位于并排设置的所述整流器壳体的两侧。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中,两所述整流器固定板与所述密封盖板形成一进风腔,在两所述整流器固定板的连接端分别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使所述进风腔与所述腔体相通。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中,在所述接线面板上还设有一把手。

一种移动通信微站电源机箱,包括机箱外壳,包括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所述插框壳体两端分别包括有一连接板,所述机箱外壳内的上下两端分别包括有固定所述插框壳体的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所述连接板分别通过螺丝与所述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连接。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移动通信微站电源机箱中,所述机箱外壳包括有机箱门,在所述机箱外壳内的上方位置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排风口,在所述排风口上设有排风风扇,在所述机箱门的下方位置设有若干第二进风口。

上述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及移动通信微站电源机箱的有益效果是:安装在密闭型的插框外壳内的整流器,通过整流器壳体的前面、后面和两侧面与腔底和密封盖板形成一间隙,留有足够的空间形成循环冷却风道,使整流器运作产生的热量在腔体内循环,将热量传递给了插框外壳,使插框外壳变热,温度升高,保证了整流器的温度不会过高。

另外,整流器在密闭的插框内,利用机箱外壳和插框壳体即阻隔了太阳光的热效应,又排出了整流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密闭型的插框结构,隔绝了空气中的灰尘,使其保持清洁,降低故障的发生;整个电源模块插框通过自身结构设计达到散热目的,避免使用额外的机箱空调,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中未安装密封盖板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另一视角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机箱整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机箱打开后,电源模块插框安装于内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及移动通信微站电源机箱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其用于将通信电源模块固定安装于电源机箱内,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源机箱以5G移动通信微站电源机箱为例,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包括有盒状的插框壳体10,插框壳体10包括安装电源模块的腔体12和密封腔体12的接线面板 22和密封盖板24,接线面板22上设有若干连接端口,用于连接各种电源输入输出线和数据线,腔体12包括腔口14和远离腔口14的腔底16,腔口14包括整流器腔口142和面板腔口,如图2所示,腔口14只显示整流器腔口142,接线面板22已经安装在面板腔口上,因此图2中未显示面板腔口;如图3和图4 所示,电源模块包括整流器,还包括一端具第一进风口33,另一端具出风口35 的整流器壳体30及整流器内部散热风道,整流器固定安装在整流器壳体30 内,因此未显示整流器结构,出风口35设于腔底16一端并与腔底16保持一间隙,第一进风口33设于整流器腔口14处,密封盖板24固定于整流器腔口14 上并与第一进风口33保持一间隙,风在腔体12内依次经过第一进风口33、整流器内部散热风道和出风口35后回到插框壳体10的腔体12内循环往复;如图 3所示,第一进风口33端设有一风扇52,风扇52向整流器内部散热风道方向吹风。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在密闭型的插框外壳10内的整流器,通过整流器壳体30的前面、后面和两侧面与腔底和密封盖板24分别形成有一间隙,留有足够的空间形成循环冷却风道,使整流器运作产生的热量在腔体12内循环,将热量传递给了插框外壳10,使插框外壳10变热,温度升高,热量被机箱风扇气流带走,保证了整流器的温度不会过高。

如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有固定安装于腔体12的整流器固定板40,整流器固定板40包括靠近腔底16的固定端42和靠近腔口14的连接端44,整流器壳体30固定于固定端42上,密封盖板24通过螺丝与连接端44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中,整流器固定板40为两个,分别位于整流器壳体30的两侧;整流器壳体30为两个且并排设置,两整流器固定板 40分别位于并排设置的整流器壳体30的两侧;在两整流器壳体30的中间位置还设有另一固定板,两整流器分别与该固定板固定使两都之间相互固定。

两整流器固定板40与密封盖板24形成一进风腔122,在两整流器固定板 40的连接端44分别设有一通孔46,通孔46使进风腔122与腔体12相通,如图1至图4中插框外壳10的方向位置来说明,考虑到插框外壳10的成本,使整流器壳体30的高度与腔体12的高度设计成一样,此时,整流器壳体3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插框外壳10接触,整流器壳体30只有前后与两侧保留有间隙,进风腔122由两整流器固定板40与密封盖板24形成,因此在两整流器固定板40的连接端44分别设有一通孔46保证腔体12与进风腔122形成一风循环通道,保证整流器正常散热。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中,在接线面板22上还设有一把手222,通过把手222可方便整个插框的安装和拆卸。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移动通信微站电源机箱,电源机箱包括机箱外壳和密闭通信电源模块插框,如图1所示,插框壳体10两端分别包括有一连接板60,机箱外壳100内的上下两端分别包括有固定插框壳体10 的上连接块140和下连接块160,连接板60分别通过螺丝与上连接块140和下连接块160连接。

如图6所示,在机箱外壳100上还包括有一机箱门110,在机箱外壳100内的上方位置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排风口130,在排风口130上设有排风风扇54,在机箱门110的下方位置设有若干第二进风口112。

本实用新型的整流器在密闭的插框内利用机箱外壳和插框壳体即阻隔了太阳光的热效应,又排出了整流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密闭型的插框结构,隔绝了空气中的灰尘,使其保持清洁,降低故障的发生;整个电源模块插框通过自身结构设计达到散热目的,避免使用额外的机箱空调,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