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7494发布日期:2019-01-29 18:05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柜子,具体为一种风机控制箱。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各类机械与电气设备中与风机配套的电机约占全国电机装机量的60%,耗用电能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风机控制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控制箱,防止在现场风机旁边。

现有的一些风机控制箱会在箱体内设置风扇进行通风散热,通常这些风扇是直接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壁上,这种方式一旦风扇损坏,就方便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控制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机控制箱,包括一端开口的柜体、转动连接在柜体开口处的柜门,所述柜体内壁下表面上开设有一通风口,在所述通风口内壁上安装有安装框,在所述安装框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扇叶,在所述安装框与通风口内壁之间设有一安装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柜体内壁下表面上开设通风口,在通风口内壁上安装安装框,在安装框上固定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扇叶,通过安装机构将安装框安装在通风口内壁上,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设置了驱动电机和扇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方便了对柜体内部进行除湿,通过安装机构来安装驱动电机,方便了对驱动电机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开设在通风口内壁上的L型槽、固定连接在安装框外壁上的卡块,卡块旋转卡接在L型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通风口内壁上开设L型槽,在安装框外壁上固定连接卡块,通过将卡块旋转卡接在L型槽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方便了对安装框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L型槽包括沿着通风口轴向设置的第一槽、沿着通风口轴向设置的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第二槽连通,在所述第二槽内设有一抵紧机构,所述抵紧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二槽内的抵紧块、设置在抵紧块与第二槽底面之间的抵紧弹簧,所述抵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抵紧块和第二槽底面上,所述抵紧块沿着通风口轴向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L型槽设置成第一槽和第二槽,在第二槽中滑动连接抵紧块,在抵紧块和第二槽底面上设置抵紧弹簧,抵紧块在抵紧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抵紧在卡块上,通过这样的设置,提高了卡块在第二槽中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槽靠近第二槽的一端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槽靠近第二槽的一端内壁上开设第一导向面,方便了卡块从第一槽运动至第二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槽远离第一槽的一端上表面上开设有第三槽,所述第三槽沿着通风口轴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槽远离第一槽的一端上表面上开设第三槽,安装框安装好后,卡块卡接在第三槽中,通过这样的设置,提高了安装框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第三槽靠近第二槽的一端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三槽靠近第二槽的一端内壁上开设第二导向面,方便了卡块从第三槽运动至第二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柜体内壁上设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启闭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第一检测电路,安装在柜体内壁上用于检测柜体内部的空气湿度,并输出检测信号;

第一比较电路,耦接于第一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上以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

控制电路,耦接于第一比较电路输出端上以接收比较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机启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检测电路检测柜体内部的空气湿度,并输出检测信号,通过将检测信号与第一比较电路的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检测信号大于预设值时,控制电路控制驱动电机启动,进行吹风干燥,通过这样的设置,在柜体内部湿度不高时,驱动电机不启动,节约了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柜体内壁上还设有与控制机构同时控制驱动电机启闭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第二检测电路,安装在柜体内壁上用于检测柜体内部的温度,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

第二比较电路,耦接于第二检测电路输出端上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将温度检测信号与第二比较电路的预设值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信号;

或门,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一个输入端耦接于第二比较电路输出端上,另一个输入端耦接于第一比较电路输出端上;或门输出端耦接于控制电路输入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检测电路检测柜体内部的温度,当柜体内部的温度大于第二比较电路的预设值时,驱动电机也启动,对柜体内部进行吹风散热,通过这样的设置,不管是高温还是湿度高,都会对柜体内部进行吹风,提高了柜体内部的电器件的使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了驱动电机和扇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方便了对柜体内部进行除湿,通过安装机构来安装驱动电机,方便了对驱动电机的安装和拆卸;提高了柜体内部的电器件的使用安全性;方便了卡块从第三槽运动至第二槽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控制机构和控制组件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柜体;2、柜门;3、通风口;4、安装框;5、驱动电机;6、扇叶;7、安装机构;8、L型槽;9、卡块;10、第一槽;11、第二槽;12、抵紧机构;13、抵紧块;14、抵紧弹簧;15、第一导向面;16、第二导向面;17、第三槽;18、控制机构;19、第一检测电路;20、第一比较电路;21、控制电路;22、控制组件;23、第二检测电路;24、第二比较电路;25、或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风机控制箱,如图1所示,包括柜体1,柜体1的一侧开口与外界连通,在柜体1开口处转动连接有柜门2。

如图1、图2所示,为了减小柜体1内的湿度,在柜体1内壁下表面上开设有通风口3,通风口3呈圆形设置,在通风口3内壁上旋转卡接有安装框4,在安装框4上固定连接有一驱动电机5,在驱动电机5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扇叶6,扇叶6位于通风口3内。

如图1、图2所示,为了方便对安装框4的安装与拆卸,在安装框4与通风口3内壁之间设有安装机构7,安装机构7包括L型槽8和卡块9,L型槽8开设在通风口3内壁上,卡块9固定连接在安装框4外壁上,卡块9旋转卡接在L型槽8内。

如图1、图2所示,L型槽8包括第一槽10和第二槽11,第一槽10沿着通风口3周向设置,第二槽11沿着通风口3内壁周向设置,第一槽10和第二槽11连通。

如图1、图2所示,为了提高卡块9在第二槽11中的卡接稳定性,在第二槽11内设有用于抵紧卡块9的抵紧机构12,抵紧机构12包括抵紧块13和抵紧弹簧14,抵紧块13沿着通风口3轴向滑动连接在第二槽11内,抵紧弹簧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抵紧块13和第二槽11底面上。

如图1、图2所示,为了方便卡块9从第一槽10运动至第二槽11内,在第一槽10靠近第二槽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导向面15。

如图1、图2所示,为了提高卡块9在第二槽11中的安装稳定性,在第二槽11远离第一槽10的一端上表面上开设有第三槽17,第三槽17沿着通风口3轴向设置。

如图1、图2所示,为了方便卡块9从第三槽17运动至第二槽11中,在第三槽17靠近第二槽11的一端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导向面16。

如图1、图3所示,在柜体1内壁上设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5启闭的控制机构18,控制机构18包括;

第一检测电路19,设置为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柜体1内壁上用于检测柜体1内部的湿度,并输出湿度检测信号;

第一比较电路20,包括比较器A、电阻R1和电阻R2,比较器A正向输入端耦接于湿度传感器输出端,电阻R1串接于比较器A反向输入端和直流电VCC之间,电阻R2串接于比较器A反向端和地面之间,电阻R2两端的电压值即为第一比较电路20的预设值;

控制电路21,包括三极管Q、继电器KM、续流二极管D,继电器KM具有线圈和常开触头KM-1,继电器KM的线圈串接于三极管Q的集电极和电源VCC之间,继电器KM的常开触头KM-1串接于驱动电机5的供电回路中,三极管Q基极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上,三极管Q发射极耦接于地;续流二极管D正极耦接于继电器KM和三极管Q集电极连接点上,负极耦接于电源VCC。

如图1、图3所示,为了减小高温对柜体1内元器件的损坏,在柜体1内壁上还设有与控制机构18同时控制驱动电机5启闭的控制组件22,控制组件22包括:

第二检测电路23,设置为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柜体1内壁上,用于检测柜体1内部的温度,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

第二比较电路24,包括比较器B、电阻R3和电阻R4,比较器B正向输入端耦接于温度传感器输出端,电阻R3串接于比较器B反向输入端和直流电VCC之间,电阻R4串接于比较器B反向端和地面之间,电阻R4两端的电压值即为第二比较电路24的预设值;

或门25,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中一个输入端耦接于第一比较电路20输出端上,另一组输入端耦接于第二比较电路24输出端上;或门25的输出端耦接于控制电路21输入端上。

工作原理:通过将安装框4上的卡块9旋转卡接在L型槽8内,通过抵紧弹簧14回复力的作用下,抵紧块13抵紧在卡块9上,抵紧块13将卡块9卡接在第三槽17中;

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1内部的湿度大于第一比较电路20的预设值,第一比较电路20输出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导通,继电器KM得电,常开触头KM-1闭合,驱动电机5的供电回路连通,驱动电机5启动;

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1内部的温度大于第二比较电路24的预设值,第二比较电路24输出高电平信号,三极管Q导通,继电器KM得电,常开触头KM-1闭合,驱动电机5的供电回路连通,驱动电机5启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