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网及使用该屏蔽网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5706发布日期:2019-03-30 08:4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网及使用该屏蔽网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蔽网及使用该屏蔽网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组件通常采用插座和插头连接器插接实现导电及相应信号传递,特别是在信号传递领域,多数情况下要用到需配置多个同类型信号导体传输信号的情况,其区别主要在于信号导体的具体布置位置.如果根据不同要求分别制作连接器,成本相对较高,通用性较差。在申请公布号为CN104348011A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模块化连接器组件,可用于解决通用性差的问题,其主要是在壳体上设置被腔室壁分隔开的多个单独的腔室,对应腔室中设有触头组件,每个触头组件分别具有保持信号差分对的介电本体,各触头组件分别具有接地屏蔽件,以为差分对提供相应的电屏蔽,接地屏蔽件为C形结构。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数量、在不同位置装填触头组件,以对应不同应用场合,只需要更换壳体即可。而且,当将上述连接器结构应用在需要高速、高质量传输信号等场合应用时,接地屏蔽件为C形,以提供相应的电磁屏蔽,阻止传输信号的电磁场向外泄露。

为保证信号的质量,通常会在连接器中设置屏蔽网,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449464A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具有接地网格的电连接器,接地网格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上,接地网格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具有多个网格,各网格分别设有网格弹性件,在相应触头组件的接地屏蔽件插入到连接器壳体的触头通道内时,网格弹性件与触头组件的接地屏蔽件接合,实现所有触头模块的接地导通。但是,由于一般的信号传输模块考虑到装配方便,在满足屏蔽功能的情况下,会将屏蔽件设计呈C形,以方便装入信号部分,相应的,接地网格上的网格弹性件也呈三面的半包设计,没有形成全包围的结构。这种半包设计对于完全固定在连接器壳体中的信号传输模块来讲能够满足其需要,但是,在将其应用在要求信号传输模块活动装配在壳体中的振动、大偏移场合时,信号传输模块可能会朝向未设置接地屏蔽部的一侧偏移,导致设置有接地屏蔽部的相应侧无法与接地网格有效接触,降低了接地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地屏蔽件半包设计的信号传输模块及相应接地网格应用在信号传输模块活动装配的场合时不能有效保证接地屏蔽效果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相应的屏蔽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中设有多个依次排布的模块通道,各模块通道中在与模块通道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装配有信号传输模块,信号传输模块包括绝缘体及设置在绝缘体中的信号接触件,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屏蔽网,屏蔽网具有多个与各模块通道对应以供相应信号传输模块穿过的网孔,信号传输模块具有在其与相应网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的套装在绝缘体外的屏蔽环套段,屏蔽网上对应各网孔分别设有与相应信号传输模块的屏蔽环套段导电接合的屏蔽触点,屏蔽触点朝向相应网孔中心突出布置,对应各网孔的屏蔽触点分别沿相应网孔周向布置有多个以形成全包围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中,信号传输模块在与模块通道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装配在相应模块通道中,由于屏蔽网上对应各网孔布置的屏蔽触点以沿网孔周向布置多个的全包围方式布置,当连接器应用于振动、偏移场合时,无论信号传输模块向那个方向偏移,都有相应的屏蔽触点与信号传输模块上的屏蔽环套导电接合,有效保证了屏蔽网对各信号传输模块的接地屏蔽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触点为屏蔽弹片,对应每个网孔的所有屏蔽弹片包括朝向屏蔽网一侧弯曲的第一弹片和朝向屏蔽网另一侧弯曲的第二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触点为与屏蔽网一体成型的塑形突出部。

进一步地,所述各模块通道分别具有供相应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接触件伸出的通道口,壳体中对应通道口的位置处设有挡止信号传输模块脱出的挡板,所述屏蔽网位于所述挡板和各模块通道之间。利用挡板挡止信号传输模块以阻挡其脱出,而且,屏蔽网位于挡板和相应各模块通道之间,利用挡板还可起到相应的阻挡屏蔽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屏蔽网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屏蔽网,包括屏蔽网体,屏蔽网体具有多个用于供相应信号传输模块穿过的网孔,屏蔽网体上对应各网孔分别设有用于与相应信号传输模块的接地屏蔽件导电接合的屏蔽触点,屏蔽触点朝向相应网孔中心突出布置,对应各网孔的屏蔽触点分别沿相应网孔周向布置有多个以形成全包围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触点为屏蔽弹片。利用屏蔽弹片所提供的弹性作用力,提高接触屏蔽效果。

进一步地,对应每个网孔的所有屏蔽弹片包括朝向屏蔽网体一侧弯曲的第一弹片和朝向屏蔽网体另一侧弯曲的第二弹片。将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分向布置,一方面使得单向不会过于密集,另一方面也可以相对平衡屏蔽弹片施加在信号传输模块上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触点为与屏蔽网体一体成型的塑形突出部。利用塑形突出部方便加工成型,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网孔呈矩形,矩形网孔的四面侧向上分别布置有所述的屏蔽弹片。屏蔽弹片设置在四面侧面上有效实现了全包围设计,而且也便于加工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网为由金属带料冲压成形的屏蔽件或为由导电塑胶注塑成形的屏蔽件或为由导电橡胶注塑成形的屏蔽件。冲压或注塑成型方便,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信号传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屏蔽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屏蔽网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为绝缘壳体,通常由塑料等材料注塑而成,壳体1中设有多个依次排布的模块通道,模块通道可在注塑过程中一次成形,各模块通道中设有信号传输模块2,如果将模块通道的延伸方向定义为Z向的话,活动模块在与Z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装配在模块通道中,即在XY平面内可活动。上述信号传输模块2具体包括绝缘体,绝缘体上设置有信号接触件22,在绝缘体外套装有全包的屏蔽环套21,此处的屏蔽环套形成全包围设计。

装配时,将信号传输模块2对应的穿套在模块通道中,为防止信号传输模块脱出模块通道,壳体1中对应设有挡板4,挡板设计为扣板结构,即在挡板上设置相应卡件,相应的,在壳体上预设有卡口。装配时,通过卡件与卡口的配合将挡板装配在壳体上。具体来说,各模块通道分别具有供相应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接触件伸出的通道口,挡板4对应通道口的位置布置,以阻止信号传输模块脱出。

在壳体1中,于挡板4和各模块通道之间设有屏蔽网3,如图3和图4所示,屏蔽网3包括屏蔽网体30,屏蔽网体30具有多个网孔31,各网孔31与各模块通道对应以供相应信号传输模块穿过,屏蔽环套具有对应各网孔布置的环套段,屏蔽网体上对应各网孔分别设有与相应的环套段导电接合的屏蔽触点,屏蔽触点朝向网孔中心突出布置,对应各网孔的屏蔽触点分别沿相应网孔周向布置有多个以形成全包围布置。本实施例中,屏蔽触点具体为屏蔽弹片32。此处,环套段位于屏蔽环套上,实际上,如果仅考虑与屏蔽网的全包围设置的屏蔽弹片配合的话,也可仅在信号传输模块的绝缘体的对应各网孔的位置处设置屏蔽环套段,保证与各屏蔽弹片的对应导电抵接即可,不需要设置完整的全屏蔽环套。

本实施例中,网孔具体呈矩形结构,矩形网孔的四面侧向上分别布置有的屏蔽弹片。具体的,屏蔽弹片32布置有四个,这四个屏蔽弹片形成两组,每组均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屏蔽弹片。本实施例中,其中一组屏蔽弹片包括朝向同一侧弯曲的两个第一弹片321,另一组屏蔽弹片为朝向另一侧弯曲的两个第二弹片322,此处,使屏蔽弹片朝向两侧弯曲,可以协调对屏蔽环套段施加的作用力。当然,也可使所有的屏蔽弹片均朝向同一侧弯曲。

当然,矩形的网孔用于与矩形的信号传输模块相对应,如果信号传输模块为圆形,网孔也可设计成圆形结构,以与信号传输模块相对应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全包围布置指的是沿网孔周向分布,如果网孔为圆环形,那么屏蔽弹片间隔均布。如果网孔的孔壁为多个依次弯折连接的平面壁构成,则可对应各平面壁分别布置屏蔽弹片。

具体来讲,屏蔽网可为金属带料冲压成形的屏蔽件,各屏蔽弹片可直接冲压成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屏蔽网也可为导电塑胶注塑成形的屏蔽件,或由导电橡胶注塑成形的屏蔽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为方便安装,可在屏蔽网体的边缘处设有将屏蔽网定位装配在壳体中的弹性卡扣。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固定安装方式,如弹性倒刺等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屏蔽网的实施例1,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1中的屏蔽网的结构与上述连接器实施例中屏蔽网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屏蔽网的实施例2,该实施例2中屏蔽网的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屏蔽网3包括具有相应网孔31的屏蔽网体30,屏蔽网体上对应各网孔分别设有与相应的环套段导电接合的屏蔽触点33,屏蔽触点33朝向网孔中心突出布置,对应各网孔的屏蔽触点33分别沿相应网孔周向布置有多个以形成全包围布置,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此处的屏蔽触点33为与屏蔽网体一体成型的塑形突出部。使用时,主要依靠屏蔽网体自身的弹性变形保证信号传输模块正常偏斜时的可靠接触。

当然,本实施例中,网孔也为矩形孔,在矩形孔的周向四壁上分别设有相应的屏蔽触点。在实施例中,网孔也可设计为圆孔结构,此时屏蔽触点沿周向间隔均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