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9779发布日期:2019-03-30 08:3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为了更加轻薄,通常将其电池设计为不可拆卸,比如手机和笔记本等,非专业人员是不能拆卸电池的。此外为了使产品更加美观,很多电子产品也取消了硬件复位孔,从而导致产品一旦死机则必须等到电池完全放完电才能再次上电使用。

当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有部分电子产品采用PMU(Power Management Unit,电源管理单元)进行电池管理,通过长按实现关机,其实现原理是在PMU内部集成了个小的逻辑控制单元,在具体使用时这个小的逻辑控制单元还是存在概率性死机问题,因此这类电子产品还是存在死机后无法立即重新开机的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产品死机后无法快速开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所述电路包括按键控制电路、复位时长控制电路及微控制器;所述按键控制电路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与微控制器连接;其中,

所述按键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按键的开关状态控制为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提供的复位电压;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复位电压控制复位时间和输出的电平信号;所述微控制器,用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输出第一电平时复位。

优选地,所述复位时长电路包括充放电单元和开关单元,所述充放电单元与所述按键控制电路和所述开关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微控制器的复位脚连接。

优选地,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一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充放电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微控制器的复位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三极管及第四电阻;其中,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按键控制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按键控制电路包括一个按键控制单元,所述按键控制单元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按键控制单元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及第一按键;其中,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三电源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按键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按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按键控制电路还包括多个按键控制单元,多个所述按键控制单元相互并联,多个所述按键控制单元还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按键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按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述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包括按键控制电路、复位时长控制电路及微控制器;按键控制电路与复位时长控制电路连接,复位时长控制电路与微控制器连接;其中,按键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按键的开关状态控制为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提供的复位电压;复位时长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复位电压控制复位时间和输出的电平信号;微控制器用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输出第一电平时复位。通过增加低成本的元器件,即可实现多个按键的延时长短可控的复位,使电池产品死机后能够快速关机以及再次开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包括按键控制电路100、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及微控制器MCU;所述按键控制电路100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连接,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与微控制器MCU连接;其中,

所述按键控制电路100,用于根据按键的开关状态控制为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提供的复位电压;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用于根据所述复位电压控制复位时间和输出的电平信号;所述微控制器MCU,用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输出第一电平时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按键控制电路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按键控制单元,若是一个按键控制单元,则由一个按键控制复位,若是多个按键控制单元,则由多个按键组合控制复位。所述按键为电子设备上的普通按键,如开关键、音量调节键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限制。

在具体实现中,当长按按键时,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会输出低电平,所述微控制器MCU复位,当按键断开时,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会输出高电平,所述微控制器MCU不会复位,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整所述按键控制电路100中接入的电阻大小,可以实现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控制复位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包括充放电单元210和开关单元220,所述充放电单元210与所述按键控制电路100和所述开关单元220分别连接,所述开关单元220与所述微控制器MCU的复位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放电单元210用于通过控制充放电时间来实现复位时长的控制,所述开关单元220用于向所述微控制器MCU输出电平信号,以便于所述微控制器MCU进行复位。

本实施例所述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包括按键控制电路、复位时长控制电路及微控制器;按键控制电路与复位时长控制电路连接,复位时长控制电路与微控制器连接;其中,按键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按键的开关状态控制为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提供的复位电压;复位时长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复位电压控制复位时间和输出的电平信号;微控制器用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输出第一电平时复位。通过增加低成本的元器件,即可实现多个按键的延时长短可控的复位,使电池产品死机后能够快速关机以及再次开启。

参照图2,图2是基于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单元22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一三极管Q1;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充放电单元210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微控制器MCU的复位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VDD1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为分压电阻,可以更好地控制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当所述第一三极管Q1截止时,所述第一电源VDD1经所述第三电阻R3为所述微控制器MCU提供高电平;当所述第一三极管Q1导通时,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向所述微控制器MCU输出低电平。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单元210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三极管Q2及第四电阻R4;其中,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VDD2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220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还与所述按键控制电路1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按键断开时,所述第一电容C1的极性是下正上负,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较高,所述第二三极管Q2导通,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没有电截止;当按键长按下时,所述第一电容C1开始放电,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流逐渐下降,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导通变弱,从而所述第一电容C1放电越来越慢,当所述第一电容C1放完电后,所述第二电源VDD2经所述第四电阻R4为所述第一电容C1充电,所述第一电容C1此时的极性是上正下负,所述第一三极管Q1导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控制电路100包括一个按键控制单元110,所述按键控制单元110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控制单元110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及第一按键K1;其中,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按键K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按键K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第三电源VDD3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单个按键K1短按时,当所述第六电阻R6和所述第七电阻R7组成的分压小于0.3V时,所述第一按键K1只能实现普通按键的功能。

进一步地,为了消除按键防抖,防止后端按键检测模块误触发,所述按键控制单元110还包括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按键K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施例通过在电路中增加几个电阻和三极管,实现了根据单个按键状态及接入电阻的大小调节复位时长,从而实现延时可控的硬件复位,且恢复时间快。由于电阻和三极管便于电路集成化,故仅需外部一个电容就可以调整复位延时,能够很好的解决电池产品死机问题。

参照图3,图3是基于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控制电路100还包括多个按键控制单元(第一按键控制单元110、第二按键控制单元120、第三按键控制单元130.....),多个所述按键控制单元相互并联,多个所述按键控制单元还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连接。

所述第二按键控制单元120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二按键K2及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三按键控制单元130包括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三按键K3及第四电容C4。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慢所述第一电容C1的充电放电速度,使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导通和截止速度变慢,所述按键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第八电阻R8,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按键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按键控制单元110、第二按键控制单元120、第三按键控制单元130.....)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连接。

本实施例将多个按键控制单元并联后接入复位时长控制电路,通过多个按键组合控制电路中电阻的大小,调节复位时长,从而实现延时可控的硬件复位,利用现有按键低成本地实现了电池产品的复位控制。

以下,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用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

当单个按键短按时,所述第一按键K1、所述第二按键K2或所述第三按键K3实现普通按键的功能。

当没有按键按下时,所述第三电源VDD3通过所述按键控制电路100供电到所述第二三极管Q2,实现所述第二三极管Q2导通,此时所述第一电容C1的极性是下正上负,所述第一三极管Q1由于基极没有电而截止,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输出高电平,微控制器MCU不实现复位。

当所述第一按键K1长时间按下时,根据电容特性,所述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刚开始所述第一电容C1的电荷通过所述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七电阻R7、所述第一按键K1及所述第八电阻R8放电,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电流逐渐下降,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导通变弱,所述第一电容C1放电变慢,当所述第一电容C1放电完成以后,所述第二电源VDD2通过所述第四电阻R4、所述第八电阻R8、所述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七电阻R7、所述第一按键K1为所述第一电容C1充电,所述第一电容C1的极性为上正下负,所述第一三极管Q1导通,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输出低电平,微控制器MCU复位。所述第三电源VDD3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组成的分压完整地参与了所述第一电容C1的充放电周期,而且相当于减小于所述第五电阻R5的压降,从而降低了充/放电电流,从而延长了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压的上升。因此调整所述第一电容C1、所述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的数值大小,都能实现延时复位的功能。

当所述第一按键K1松开后,所述第三电源VDD3再次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6、所述第五电阻R5为所述第二三极管Q2供电,使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有电流Ib,根据三极管的特性,集电极电流Ic=βIb,所以所述第二三极管Q2导通会加强,实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快速导通,进而导致所述第一电容C1能够快速的放电以及反向充电,再次实现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下正上负。如此产品长按关机之后,不会因为本电路造成不能快速开机问题。

无论哪两个组合按键按下时,所述第二三极管Q2都是维持导通状态,所述复位时长控制电路200输出高电平,微控制器MCU不实现复位。这里以所述第一按键K1和所述第二按键K2按下为例,假设电阻值R6=R10=R13,R5=R9=R12,那么所述第十二电阻R12右边的对地电压=VDD3×R5/(R5+R6)+(VDD3-VDD3×R5/(R5+R6))×1/3。只要此电压>0.7V,那么所述第二三极管Q2还是处于导通状态,不会影响正常电路的工作。

当三个按键全部按下时,可以实现复位,原理同单个按键长按复位的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所述电子设备的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的电路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延时可控的复位电路的技术方案,因此所述装置具有上述所有的有益效果;应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所有带电池的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