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0-10V调光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0980发布日期:2019-11-15 22:15阅读:3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0-10V调光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光电路,特别涉及一种调光智能led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在led驱动电源领域要实现0-10v调光,通常采用隔离式次级恒流电路,将外部0-10v电压信号通过单片机或复杂的模拟电路将外部0-10v电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控制信号,直接控制次级恒流调节线路,实现调光功能。整个电路复杂且成本高,对调光器兼容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0-10v调光电路,节省了成本,并且提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0-10v调光电路,该电路包括:隔离供电模块、dc/dc模块、智能模块接口、转换模块、隔离器件以及调光控制ic;所述隔离供电模块与dc/dc模块的一端连接,dc/dc模块的另一端经智能模块的一个接口与智能模块连接,智能模块的经另一接口与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隔离器件的输入端连接,隔离器件的输出端与调光控制ic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离供电模块包括变压器l41d、二极管d61和电阻rs65,所述变压器l41d的一端接地,l41d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61的负极与电阻rs65的一端连接,电阻rs65的另一端为隔离供电模块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隔离器件为光耦u41b,所述转换模块包括控制单元us51和电阻rs53,电阻rs53的一端与控制单元us51的一个引脚连接,电阻rs53的另一端与光耦u41b连接。

优选的,所述dc/dc模块包括:控制单元us41、cs45和电阻rs46d,控制单元us41的接口sw和接口bst通过电容cs45连接在一起,控制单元的接口fb和接口gnd之间连接有电阻rs46d。

优选的,还包括智能模块接口,所述智能模块接口与控制单元us41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离供电模块与dc/dc模块的一端连接,dc/dc模块的另一端经智能模块的一个接口与智能模块连接,智能模块的经另一接口与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隔离器件的输入端连接,隔离器件的输出端与调光控制ic的输入端连接。从而实现了0-10v调光,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电路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0-10v调光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0-10v调光电路的dc/dc模块与智能模块接口之间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0-10v调光电路的隔离供电模块与转换模块之间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该0-10v调光电路包括:隔离供电模块1、dc/dc模块2、智能模块接口3、转换模块4、隔离器件5以及调光控制ic6;隔离供电模块5与dc/dc模块2的一端连接,dc/dc模块2的另一端与智能模块的一端连接,智能模块的输出端与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隔离器件的输入端连接,隔离器件的输出端与调光控制ic的输入端连接。

隔离供电模块1,包括变压器l41d、二极管d61和电阻rs65,所述变压器l41d的一端接地,l41d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61的负极与电阻rs65的一端连接,电阻rs65的另一端为隔离供电模块的输出端。

隔离器件5,可为光耦u41b;

转换模块4,包括控制单元us51和电阻rs53,电阻rs53的一端与控制单元us51的一个引脚连接,电阻rs53的另一端与光qing耦u41b连接。具体实现时,控制单元us51可以为芯片iw339-00。

dc/dc模块2,包括控制单元us41、cs45和电阻rs46d,控制单元us41的接口sw和接口bst通过电容cs45相互连接,控制单元的接口fb和接口gnd之间连接有电阻rs46d。具体实现时,控制单元us41可以为芯片mp2456。控制单元us41的接口sw与二极管ds5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s51的阴极接电感l51的一端,电感l51的另一端与智能模块的接口x41d连接;二极管ds51的阴极与智能模块的接口x41c连接。电容cs46、三极管u42和电容c41c并联在智能模块接口x41d和接口x41c之间。

智能模块接口,智能模块接口与控制单元us41接口连接。

另外,具体实现时调光控制ic可以采用的芯片的型号可为iw3637-05。

具体实现时,隔离供电模块1给dc/dc模块的线路供电输出一个12v的电压,然后经智能模块接口3给智能模块供电,智能模块输出一个调光0-10v的信号,将调光0-10v的信号进入转换模块,在转换模块产生pwm信号,再经过光耦u41b隔离,最后通过调光控制ic,实现对led灯的亮度进行调节。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159927... 来自[中国] 2021年05月03日 17:36
    注册了也看不到文章内容,顶屁用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