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框架式液冷散热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8656发布日期:2019-10-15 18:32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弯框架式液冷散热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备涉及一种折弯框架式液冷散热柜。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和器件向小型化、集成化、高效化的快速发展,器件性能和散热量不断增大,并带来热流密度分布不均匀、局部热流密度极大、热量聚集在局部区域、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电力电子设备的热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热管理系统满足高性能、高紧凑、高可靠、高柔性的要求。

液冷板是内部设有液冷流路的板式散热器,通过冷却液在液冷流路中的循环流动,将热量从液冷板表面带走从而对环境进行冷却。

液冷板的制造方法主要有机加或压铸成型后搅拌摩擦焊、冲压成型后真空钎焊、埋管式水冷板、扁管焊接式,近年来吹胀式液冷板因其开发周期短、模具投入小、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现有技术中通常设置在设备或柜的内部或外侧,不仅结构复杂、可靠性差,而且液冷板及附属零件占据了较大的空间。另外,现有吹胀式、冲压焊接式液冷板结构轻薄、生产效率高,但结构强度较低,承重能力较弱,难以单独作为设备或设备壳体的底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液冷板与壳体分离浪费空间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节省空间,强度高,可以作为设备的壳体或部分壳体的折弯框架式液冷散热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弯框架式液冷散热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所述的液冷板包括相互贴合的内板和外板,所述的内板和外板之间具有液冷流路,所述的液冷板拼接或折弯形成散热柜的基面和至少两个相邻的侧面,相邻的侧面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的内板和外板之间通过热轧或焊接方式连接为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件为L型板,所述的L型板将液冷板折起的相邻两个边缘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液冷板折弯形成箱体的基面和四个相邻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板和外板在折弯前的投影面呈矩形,所述的内板四个角开设有第一W型豁口,所述的外板四个角对应位置开设有四个第二W型豁口,第一W型豁口的四个侧边均平行于液冷板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内板沿着过第一W型豁口的第一中间顶点的长度和宽度方向折叠,第二豁口为与第一W型豁口位置对应的第二W型豁口,第二W型豁口的四个侧边均平行于液冷板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外板沿着过第二W型豁口的第二中间顶点的长度和宽度方向折叠,外板在第二豁口两侧边缘设有条形缺口,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用于外板折起后填充相邻条形缺口的L型板,L型板和相邻两侧的条形缺口相匹配,L型板和对应位置的内板贴合固定,其中至少相对的两侧面上端设置有横梁,所述的L型板与相邻的横梁固定组合成框架,当框架和侧面之间具有空缺时,通过侧板填充空缺。

进一步的,所述的侧面的外板开设有的开口,所述的横梁开设有与外板厚度相等且用于容纳侧板的开口槽,所述的侧板上侧与开口槽边缘相接,侧板下侧与外板的开口边缘相接,且同一侧面内横梁的外侧面、侧板的外侧面和外板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梁与L型板厚度相同,横梁上开设有深度为t的第二开口槽,所述的L型板上开设有深度为D-t的第三开口槽,其中,D为横梁的厚度,且第二开口槽和第三开口槽长度相等,第二开口槽和第三开口槽的槽底相互贴合从而实现横梁和L型板的拼接,采用横梁和L型板搭接的形式进行固定,能提高整个框架的强度,从而保证散热柜的强度。

进一步的,第一W型豁口或第二W型豁口的中间两个侧边长度相等。这样在折起后安装L型板时,两边缘长度相等,L型板两个侧边尺寸可以做成相等的,方便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L型板的材料为钣金或者高分子材料。

进一步的,在所述基面设有液冷流路;或者在所述基面和由基面折弯形成的相邻侧面设有液冷流路,基面与相邻侧面的液冷流路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液冷流路在液冷板的至少一侧具有凸起变形。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框架式液冷散热柜将液冷板与设备壳体合二为一,高效地利用空间、强化传热性能;

(2)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框架式液冷散热柜侧面为平整面,不占用空间,提高定位精度;

(3)L型板可以由钣金加工而成,或由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对液冷板形成支撑,使液冷板强度增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框架式液冷散热柜具有更高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的正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的反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板和外板折起后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框架式液冷散热柜的正面三维结构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框架式液冷散热柜的反面三维结构图。

其中,100、液冷板,1、内板,2、外板,21、条形缺口,3、液冷流路,4、第一中间顶点,5、第二中间顶点,41、第一W 型豁口,42、第二W型豁口,43、L型板,44、横梁,45、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一种折弯框架式液冷散热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100,液冷板100包括相互贴合的内板1和外板2,内板 1和外板2之间具有液冷流路3,液冷板100拼接或折弯形成散热柜的基面和至少两个相邻的侧面,相邻的侧面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内板1和外板2之间通过热轧或焊接方式连接为整体。

连接件为L型板43,L型板43的材料为钣金或者高分子材料,L型板43将液冷板100折起的相邻两个边缘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液冷板100折弯形成箱体的基面和四个相邻的侧面。内板1和外板2在折弯前的投影面呈矩形,内板1四个角开设有第一W型豁口41,外板2四个角对应位置开设有四个第二W型豁口42,第一W型豁口41的四个侧边均平行于液冷板100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内板1沿着过第一W型豁口41 的第一中间顶点4的长度和宽度方向折叠,第二豁口为与第一 W型豁口41位置对应的第二W型豁口42,第二W型豁口42 的四个侧边均平行于液冷板100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外板2沿着过第二W型豁口42的第二中间顶点5的长度和宽度方向折叠,外板在第二豁口两侧边缘设有条形缺口21,连接件包括用于外板折起后填充相邻条形缺口21的L型板43,L型板43和相邻两侧的条形缺口21相匹配,L型板43和对应位置的内板贴合固定,其中至少相对的两侧面上端设置有横梁44,横梁44 所在侧面的底端也固定有L型板43,底部的L型板43内表面和侧面结合处的L型板43的外表面配合固定。L型板43与相邻的横梁44固定组合成框架,当框架和侧面之间具有空缺时,通过侧板45填充空缺。

具体的,横梁44所在的侧面的外板2开设有的开口,横梁 44开设有与外板2厚度相等且用于容纳侧板45的开口槽,侧板 45上侧与开口槽边缘相接,侧板45下侧与外板2的开口边缘相接,并和开口内的内板1贴合,且同一侧面内横梁44的外侧面、侧板45的外侧面和外板2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这样,侧板45与对应位置的内板和开口槽底面贴合固定,固定的方式可以采用粘接、铆接或螺纹连接等,L型板43和内板1之间也可以采用上述固定方式连接。

如图5,横梁44与L型板43厚度相同,横梁44上开设有深度为t的第二开口槽,L型板43上开设有深度为D-t的第三开口槽,其中,D为横梁44的厚度,且第二开口槽和第三开口槽长度相等,第二开口槽和第三开口槽的槽底相互贴合从而实现横梁44和L型板43的拼接

在所述基面设有液冷流路3;或者在所述基面和由基面折弯形成的相邻侧面设有液冷流路3,基面与相邻侧面的液冷流路3 相互连通,液冷流路3在液冷板100的至少一侧具有凸起变形。本实施例中,四个侧面中有两个侧面高于另外连个侧面,其中两个较高的侧面上设置液冷流路3,并与基面上的液冷流路3 相通,另外两个较低的侧面上方设有与L型板固定的横梁44,横梁44上端的和较高的侧面的上端齐平,然后横梁44和较低的侧面之间连接有侧板45,具体的连接方式如上述:横梁44 所在的侧面的外板2开设有的开口,横梁44开设有与外板2厚度相等且用于容纳侧板45的开口槽,侧板45上侧与开口槽边缘相接,侧板45下侧与外板2的开口边缘相接,且同一侧面内横梁44的外侧面、侧板45的外侧面和外板2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本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电池散热箱体,这样,箱体其中两个侧面和基面上设有液冷流路3,另外两个侧面为平面。

第一W型豁口41或第二W型豁口42的中间两个侧边长度相等。

液冷板100外部可以设置用于支撑液冷板的底板支架(目前附图中未表达),由L型板43和横梁44构成的框架和底板支架的各个部分的并不高于凸起的液冷流路3,因此液冷板100 不会框架的设置而增加整体的外廓尺寸或体积。此外,由L型板43和横梁44构成的框架和底板支架增强了液冷板和散热柜的结构强度。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