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输入输出继电器的PCB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3641发布日期:2019-08-31 01:33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多路输入输出继电器的PCB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路输入输出继电器的PCB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电气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普遍的闭锁控制器件,通常设置多路输入和输出接口,与电源模块(变压器电路)、控制模块(例如基于arm 的嵌入式控制单元)、输入输出端子、继电器模块以及其他电路元件统一分布在一个工控板上,这将导致工控板需要做的很长,以提供足够的空间来排布这些组件/元件,但过长不利于安装,也必然导致安装时候的不方便,需要更多的空间,这是不希望看到的。另一方面,多路输入和输入必然带来更多的接口分布空间要求,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简单排列,也将造成工控板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多路输入输出继电器的PCB 板安装结构,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可实现更多路的输入和输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路输入输出继电器的PCB板安装结构,包括三块PCB板,分别为:被设置用于卡合到继电器壳体底部的PCB底板,被设置由继电器顶部压紧的PCB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PCB中间板;

其中,PCB底板和PCB顶板之中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多路输入端子,另一者上设置有对应的多路继电器单元和输出端子,并且:所述PCB中间板上位于同一侧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狭缝,每一个狭缝内可移除地插入有一贯穿PCB中间板的肋条,每一肋条的上端抵接PCB顶板,肋条的下端抵接PCB底板。

采用上述方案的显著优点在于,一方面实现继电器的多路端子输入输出,可实现1:1的N路输入输出,尤其是在6路、8路以上的输出需求下(传统的难以满足空间和输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PCB板上合理设置的贯穿式支撑结构,有效利用空间,卡合到继电器盒体内的时候无需使用螺钉等固定元件,同时起到支撑上下板的作用,保持在受压或者碰撞时,所施加的外力由肋条承受,而 PCB板不受力或者仅受到很小的力,以及PCB及安装于PCB上的电子元件的自重的影响,保证其位置和工作状态,防止发生变形或者折断的故障。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肋条与狭缝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狭缝在PCB板上的位置与输入端子、输出端子位于同一侧。所述所述狭缝在PCB板上的位置与继电器单元位于相对的另一侧。如此以更优空间位置和强度的方式,实现对PCB 板的支撑。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每块PCB板上的狭缝均匀等间隙分布。当然,再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PCB板上的空间位置以及电路元器件的安装空隙,合理安排狭缝的分布数量和位置。

为了降低成本,所述肋条为PCB板相同的板材制作。

可选的实施例中,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的数量相同,实现1:1的N路输入输出。

优选的,所述三个PCB板之间,两两通过插针-针座进行电性连接,实现供电和数据传输。

在另一些公开的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一种多路输入输出继电器的PCB板安装结构,包括至少四块PCB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延展PCB板、PCB顶板、PCB中间板以及PCB底板,PCB底板可卡合到继电器壳体底部;

其中,PCB底板上设置有N路输入端子,延展PCB板和PCB顶板上均分别设置有对应的N路继电器单元和输出端子,并且:所述PCB顶板和PCB中间板位于同一侧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多组狭缝,每一组狭缝内可移除地插入有一贯穿PCB 顶板、PCB中间板肋条,每一肋条的上端抵接延展PCB板,肋条的下端抵接PCB 底板;

所述四个PCB板之间,两两通过插针-针座进行电性连接,实现供电和数据传输。

如前述的方案中,一方面通过肋条-狭缝配合实现对所有PCB的支撑,减少在PCB受自重和外部施加的力引起的变形,另一方面通过各个板之间的桥式悬空的电连接方式,实现方便的安装和电信号传递。

优选地,所述肋条与狭缝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狭缝在PCB板上的位置与输入端子、输出端子位于同一侧。

更加优选的,所述每块PCB板上的狭缝均匀等间隙分布。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路输入输出继电器的PCB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结合图1所示,一种多路输入输出继电器的PCB板安装结构,包括三块PCB 板,分别为:被设置用于卡合到继电器壳体底部的PCB底板1,被设置由继电器顶部压紧的PCB顶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PCB中间板3。PCB中间板3上安装有电源电路31和控制器电路32。

结合图1所述,PCB底板1和PCB顶板2之中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多路输入端子,另一者上设置有对应的多路继电器单元和输出端子。

为了示例,图1所示的示例中,PCB底板1的边缘设置了多路输入端子11 (图中绘出了2个以示意),PCB顶板2的边缘设置了多路输出端子21(图中绘出了2个以示意)。

PCB中间板3上位于同一侧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狭缝4,每一个狭缝4内可移除地插入有一贯穿PCB中间板3的肋条5,如图示,肋条5的上端抵接到 PCB底板1,其下端抵接到PCB顶板2。如此,在受到外力时,确保PCB板本身不受力或者仅仅受到很小的力,避免其变形和损坏。

为了便于安装,肋条5与狭缝4之间间隙配合。如图1所示,肋条5插入到狭缝4内之后,形成支撑。在安装时,先将PCB底板卡合到继电器壳体的底部,压紧后柯安装PCB中间板,卡合安装到位后再插入肋条5,最后安装PCB顶板,然后将上盖压紧到PCB顶板上方并与继电器壳体形成一个整体的继电器外壳体(一般继电器的外壳分为底壳(即壳体)和上盖)。

为了合理利用空间,狭缝4在PCB板(1、2、3)上的位置与输入端子11、输出端子21位于同一侧,与继电器单元位于相对的另一侧。如此,一方面确保继电器单元的安装空间和位置,另一方面也合理安排端子和肋条的位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每块PCB板上的狭缝4均匀等间隙分布。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PCB板(尤其是中间板)上的空间位置以及电路元器件的安装空隙,合理安排狭缝的分布数量和位置。

肋条5还可以采用为PCB板相同的板材制作。

结合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继电器的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的数量相同,从而可以实现1:1的N路输出。

为了便于各个板之间的电源和信号传输,在三个PCB板(1、2、3)之间,采用桥式悬空架构,两两通过插针-针座进行电性连接,实现供电和数据传输。

如此,由上述方案可实现多路相同的输入输出,例如6路输入输出,8路输入输出,12路输入输出等1:1输入输出的信号传递。结合前述公开的实施方式,还可实现1:2的输入输出方式的信号传递,即N路输入2N路输出。

作为示例,结合图1所示的结构示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多路输入输出继电器的PCB板安装结构,可以设置至少四块PCB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延展PCB板、PCB顶板、PCB中间板以及PCB底板,PCB底板可卡合到继电器壳体底部。

PCB底板上设置有N路输入端子,延展PCB板和PCB顶板上均分别设置有对应的N路继电器单元和输出端子,并且:PCB顶板和PCB中间板位于同一侧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多组狭缝,每一组狭缝内可移除地插入有一贯穿PCB顶板、PCB中间板肋条,每一肋条的上端抵接延展PCB板,肋条的下端抵接PCB底板。

四个PCB板之间,两两通过插针-针座进行电性连接,实现供电和数据传输。

同样地优选地,肋条与狭缝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狭缝在PCB板上的位置与输入端子、输出端子位于同一侧。

由上述至少4个PCB板的方案可见,采用类似3块PCB板的设计,还可以实现6路输入12路输出,8路输入16路输入等1:2方式的输入输出,更加扩展继电器的适用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