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6086发布日期:2019-09-29 17:4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电气控制柜包括柜体、密封门、排风系统、变压器、多个电子器件,其中排风系统的设置极其重要,因为变压器以及电子器件在工作时会在柜体内产生较高的温度,需要排风系统将柜体内部的热量及时排出才能保证变压器和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转,否则变压器和电子器件会因温度过高而老化甚至直接损坏。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电气控制设备如电气控制柜,由于采用间歇继电器,能够实现间歇通电工作,如间歇供暖控制、间歇制冷控制。

现有技术中,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其为了配合排风系统,在柜体上开设了大量的通风孔,这些通风孔在电气控制设备工作时排风系统主要向外出风,灰尘不易进入;但是在电气控制设备处于间歇期时,灰尘容易经通风孔逸散至柜体内部,长期使得柜体内集尘严重,影响电子器件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包括柜体,所述柜体设有顶座和底座,所述柜体的内腔被两块隔板分隔为三个功能腔室,三个所述功能腔室依次为线缆引入室、电子器件安装室和通风散热室,所述隔板为镂空传热板,所述电子器件安装室内固定有若干排条形安装座,所述线缆引入室的上端和位于顶座内的滤塞管接通,下端和位于底座内的线缆通管接通,所述滤塞管、线缆通管的进口端分别位于顶座、底座的外侧面上,所述滤塞管从顶座的外侧插接有防尘滤塞,所述通风散热室的外侧板板体上开设有多组通风孔阵列,每组通风孔阵列处设有防尘通风单元;

所述防尘通风单元包括壳体,壳体由矩形管部、柱形管部和L形固定板构成,所述矩形管部一侧的上、下端各自连接有贯穿通风散热室外侧板的L形固定板,两个所述L形固定板分别位于所在通风孔阵列区域的上、下方;所述柱形管部中安装有排风扇组件,所述矩形管部中滑动连接有由铁质材料制成的插板,所述插板贯穿矩形管部的上板,所述矩形管部的下板内侧开设有与插板配合的底槽,所述矩形管部的两侧板内侧开设有与插板配合的限位侧滑槽;

每组所述通风孔阵列包含均匀分布的多排外通风孔,所述插板的板体上均匀开设有多排内通风孔,所述外通风孔和内通风孔的宽度及长度相等,相邻两个所述外通风孔之间的隔距等于相邻两个所述内通风孔之间的隔距,所述通风散热室的外侧板内壁位于插板的上方固定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排风扇组件的供电线缆均与柜体控制开关连接,能够与柜体内电子器件同步启停;当所述柜体内电子器件工作时,所述电磁铁通电吸住插板,此时插板上的内通风孔与外通风孔连通,实现通风散热;当所述柜体内电子器件停止工作时,所述电磁铁断电放开插板,所述插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落至底槽,此时插板上的内通风孔与外通风孔相互错开,实现密封。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中,所述排风扇组件由排风扇壳体、排风扇叶和转动电机构成,所述排风扇壳体呈柱形结构,所述排风扇壳体内部装设有排风扇叶,外部固定有转动电机,所述排风扇叶与转动电机贯穿排风扇壳体的输出轴固连,所述排风扇壳体位于排风扇叶两侧的板体开设有通气孔。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中,所述排风扇壳体通过螺接方式与柱形管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中,所述镂空传热板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中,所述线缆通管在穿入线缆后多余空隙用密封缠带缠绕密封。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中,所述防尘通风单元的壳体中的矩形管部、柱形管部和L形固定板为一体结构,由塑料材料制成。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中,所述电磁铁沿水平方向的长度等于插板沿水平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中,相邻两个所述外通风孔之间的隔距大于所述外通风孔的宽度,相邻两个所述内通风孔之间的隔距大于所述内通风孔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设置有线缆引入室、电子器件安装室和通风散热室共三个功能腔室,布局合理,线缆引入室主要用于线缆引入和空气补偿,通风散热室主要用于对电子器件安装室中产生的热量进行通风换热。另一方面通风散热室中设置有防尘通风单元,该防尘通风单元中电磁铁、排风扇组件随电子器件同步工作,工作时插板被电磁铁吸住,能够正常通风;断电时插板向下滑落,能够将通风孔密封,避免灰尘在间歇期进入柜体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气控制设备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通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通风单元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通风单元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柜体,2-隔板,3-线缆引入室,4-电子器件安装室,5-通风散热室,6-条形安装座,7-滤塞管,8-线缆通管,9-防尘滤塞,10-通风孔阵列,101-外通风孔,11-防尘通风单元,111-矩形管部,112-柱形管部,113-排风扇组件,114-插板,115-电磁铁,116-内通风孔,117-L形固定板,118-底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间歇式电气控制设备,包括柜体1,柜体1设有顶座和底座。柜体1的内腔被两块隔板2分隔为三个功能腔室,三个功能腔室依次为线缆引入室3、电子器件安装室4和通风散热室5。隔板2为镂空传热板,镂空传热板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电子器件安装室4内固定有若干排条形安装座6,线缆引入室3的上端和位于顶座内的滤塞管7接通,下端和位于底座内的线缆通管8接通。滤塞管7、线缆通管8的进口端分别位于顶座、底座的外侧面上,滤塞管7从顶座的外侧插接有防尘滤塞9。防尘滤塞9由柱状插筒和位于其内的防尘滤芯构成,插筒的筒体均布有微孔,防尘滤芯为柱状海绵块。线缆通管8在穿入线缆后多余空隙用密封缠带缠绕密封。

通风散热室5的外侧板板体上开设有多组通风孔阵列10,每组通风孔阵列10处设有防尘通风单元11。防尘通风单元11包括壳体,壳体由矩形管部111、柱形管部112和L形固定板117构成,矩形管部111一侧的上、下端各自连接有贯穿通风散热室5外侧板的L形固定板117,两个L形固定板117分别位于所在通风孔阵列区域的上、下方;柱形管部112中安装有排风扇组件113,矩形管部111中滑动连接有由铁质材料制成的插板114,插板114贯穿矩形管部111的上板,矩形管部111的下板内侧开设有与插板114配合的底槽118,矩形管部111的两侧板内侧开设有与插板114配合的限位侧滑槽。

每组通风孔阵列10包含均匀分布的多排外通风孔101,插板114的板体上均匀开设有多排内通风孔116。外通风孔101和内通风孔105的宽度及长度相等,相邻两个外通风孔101之间的隔距等于相邻两个内通风孔116之间的隔距。通风散热室5的外侧板内壁位于插板114的上方固定有电磁铁115,电磁铁115、排风扇组件113的供电线缆均与柜体1控制开关连接,能够与柜体1内电子器件同步启停。电磁铁115沿水平方向的长度等于插板114沿水平方向的长度。相邻两个外通风孔101之间的隔距大于外通风孔101的宽度,相邻两个内通风孔116之间的隔距大于内通风孔116的宽度,即插板114上有足够的实心部分来封堵住外通风孔101。

排风扇组件113由排风扇壳体、排风扇叶和转动电机构成,排风扇壳体呈柱形结构,排风扇壳体内部装设有排风扇叶,外部固定有转动电机,排风扇叶与转动电机贯穿排风扇壳体的输出轴固连,排风扇壳体位于排风扇叶两侧的板体开设有通气孔。排风扇壳体通过螺接方式与柱形管部固定连接。

防尘通风单元11的壳体中的矩形管部111、柱形管部112和L形固定板117为一体结构,由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柜体结构设计合理,设置有线缆引入室3、电子器件安装室4和通风散热室5共三个功能腔室,布局合理,线缆引入室3主要用于线缆引入和空气补偿,通风散热室5主要用于对电子器件安装室4中产生的热量进行通风换热。通风散热室5中设置有防尘通风单元11,该防尘通风单元11中电磁铁115、排风扇组件113随电子器件同步工作,当柜体内电子器件工作时,电磁铁115通电吸住插板114,此时插板114上的内通风孔116与外通风孔101连通,实现通风散热;当柜体内电子器件停止工作时,电磁铁115断电放开插板114,插板11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落至底槽118,此时插板114上的内通风孔116与外通风孔101相互错开,实现密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