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3294发布日期:2019-10-19 03:4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工业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箱,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在工业环境下用于网络系统的工业网络机箱。



背景技术:

诸如工业网络机箱之类的工业机箱是应用在工业环境中的一种机箱产品,其特别地适用于诸如噪音、多尘等恶劣的工作场合。工业网络机箱具有耐压、耐腐蚀、防尘、抗振等多种功能,从而保护网络系统中的各部件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布线等免恶劣的工作环境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图1和2示出了一种已有的工业网络机箱的构造。如图1所示,工业网络机箱100包括机箱壳体110,在机箱壳体110的前部形成有开口,用于提供进入工业网络机箱100内部的通道。并且,在工业网络机箱100的前部还设置有门(未在图1中示出),用于选择性的打开和关闭该开口。机箱壳体110的与前部开口相对的后壁上设置有背板120,在背板上安装有至少一个轨道件130(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两个轨道件130)。为将轨道件130固定安装在背板120上,在该背板120上开设有多组轨道固定孔150,每一组中的轨道固定孔150沿背板120的宽度方向排列成行,每一组轨道固定孔150用于固定一个轨道件130。具体来说,与每一组轨道固定孔150相对应地,在轨道件130上也开设有对应数量的孔,由此,可通过将螺钉等常用的固定件穿过轨道件130上的孔和背板120上的轨道固定孔150,将轨道件130固定安装到背板120上。

如图1所示,在背板120上设置有多组轨道固定孔150,且轨道固定孔150的组数要比安装在背板120上的轨道件130的数量多得多,这样,可以为使用人提供多个轨道件130安装位置的选择,从而使用人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将轨道件130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

此外,在工业网络机箱100的机箱壳体110的顶侧和底侧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机箱安装托架140。在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工业网络机箱100中,机箱安装托架140沿着工业网络机箱100的整个宽度延伸,且在机箱安装托架140的两端形成有安装孔,从而可通过螺钉等常用的固定件将机箱壳体110固定在安装位置处,例如固定在厂房的墙壁上等。

继续看图1可见,在工业网络机箱100内部的底侧设置有电源盖160,用于覆盖并保护电源。该电源盖160上形成有多个网孔161,通过这些网孔161,可以对电源盖160内部的电源进行通风冷却。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网孔161被布置或排列成不规则形状。

进一步地,在工业网络机箱100的机箱壳体110的左壁和右壁上分别安装有侧板150。图2示出了该侧板150的结构,从中可以看到,该侧板150上形成有多种孔170,用于安装各种部件、布线等。

上述现有的工业网络机箱100可以有效地将工业网络系统的各种部件、布线等保护起来,使它们免受外界工作环境的影响。不过,这样的工业网络机箱100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以上现有的工业网络机箱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并且可充分利用机箱内部空间的工业网络机箱。

本实用新型的工业机箱包括机箱壳体,该机箱壳体包括形成在前部的开口,开口提供进入该工业机箱内部的通路,在机箱壳体的后壁的面向该开口的内侧上设置有背板,在背板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轨道件,其中,在背板上开设有多组轨道固定孔,每组轨道固定孔沿着背板的宽度排列成行,从而轨道件能够通过轨道固定孔固定在背板上,其中,至少两组相邻的轨道固定孔之间的沿着该背板的高度方向间隔开的距离等于或大于轨道件的宽度的两倍。较佳的是所有的相邻两组轨道固定孔之间的距离都等于或大于轨道件宽度的两倍。

通过将相邻的两组轨道固定孔之间的间距控制成等于或大于轨道件的宽度的两倍,可以减少轨道固定孔的数量,或者说将该数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通过减少背板上的轨道固定孔的数量,一方面可提高背板的强度,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对背板的加工工作量也减少。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背板的制造更加方便和快捷,进而可提高整个工业机箱的制造效率。

在机箱壳体的顶部后边缘、底部后边缘和侧部后边缘一共设置有至少两个机箱安装托架。

在一种较佳结构中,在机箱壳体的顶部后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互相间隔开的机箱安装托架,和/或在机箱壳体的底部后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互相间隔开的机箱安装托架。

通过用互相间隔开的单独的机箱安装托架来替代原有的沿着顶部或底部的整个宽度延伸的机箱安装托架,可以起到节省材料的效果,同时又基本不会影响工业机箱的安装强度。

较佳地,在机箱壳体的左侧壁、右侧壁和顶壁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侧板,该侧板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理线架安装孔和/或至少一个电缆扎带安装孔。较佳地,在侧板上形成有多个理线架安装孔和/或多个电缆扎带安装孔。

通过在顶壁上也设置侧板,可以允许更加灵活的布线。同时,还可以减少位于左、右侧壁上的侧板中的理线环安装孔和电缆扎带安装孔的数量,从而简化结构。

在机箱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源盖,电源盖覆盖并保护电源,在电源盖上设置有网孔,该网孔形成为规则形状。规则形状的网孔结构更加易于制造和安装。例如,网孔可形成为矩形。

较佳地,在机箱壳体的底壁的外侧覆盖有底部密封板,该底部密封板通过六个螺钉固定到底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业机箱的一种具体应用示例是用于网络系统的工业网络机箱。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已有的工业网络机箱的正视图,其中该工业网络机箱的开口打开,示出了工业网络机箱的内部结构。

图2示出了图1的工业网络机箱上的侧板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网络机箱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工业网络机箱的顶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3的工业网络机箱的局部立体图,其中示出了安装在侧壁和顶壁上的侧板。

图6示出了图3的工业网络机箱的底部的局部立体图,其中示出了电源盖的结构。

图7示出了图3的工业网络机箱的底部仰视图,其中了固定在工业网络机箱底壁外侧的底部密封板。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工业网络机箱(现有技术)

110 机箱壳体(现有技术)

120 背板(现有技术)

130 轨道件(现有技术)

140 机箱安装托架(现有技术)

150 侧板(现有技术)

160 电源盖(现有技术)

161 网孔(现有技术)

170 侧板上的孔(现有技术)

200 工业网络机箱

210 机箱壳体

211 门

212 机箱安装托架

213 托架安装螺钉

220 背板

221 轨道件

222 轨道固定孔

230 侧板

231 理线架安装孔

232 电缆扎带安装孔

240 电源盖

241 网孔

250 底部密封板

251 凸缘

252 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3~7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以下描述中,所使用的“前”、“后”、“上”、“下”、“左”、“右”、“底”、“顶”这些用于表示相对方位术语以及“长度”、“高度”、“宽度”这些用于表示尺寸维度的术语仅是为了清楚说明的目的而采用了本领域中常用的含义,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在图3中示出了一种工业网络机箱200,该工业网络机箱200具有机箱壳体210。在机箱壳体210的前部形成有开口,该开口提供了进入工业网络机箱100内部的通路。在对应于该开口的位置处设置有门211,通过门211,可以选择打开或关闭该开口。在机箱壳体210的顶壁外侧处的与后壁相对应的边缘(或称顶部后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两个机箱安装托架212,且机箱安装托架212互相间隔开。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上述门211是可选的,即工业网络机箱200也可不包括闭合该开口的门211。

较佳地,至少在该顶部后边缘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上述机箱安装托架212。在其它的变形结构中,可在图1中所示的位于两端的机箱安装托架212之间再设置一个或多个附加的机箱安装托架212。

同样地,在机箱壳体210的底壁外侧的与后壁相对应的边缘(或称底部后边缘)处也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间隔开的机箱安装托架212。

图4中进一步示出了机箱壳体210的顶部的放大立体图,从中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设置在机箱壳体210的顶部后边缘上的两个互相间隔开的机箱安装托架212。并且,如图4中所示的,每个机箱安装托架212通过至少一个(图中示出的是两个)托架安装螺钉213固定在机箱壳体210的顶壁外侧。当然,除了螺钉这一固定方式之外,机箱安装托架212也可通过现有技术中其它的常用方式固定在机箱壳体210上,例如通过焊接等方式。

图4所示的机箱安装托架212的设置方式是优选的,不过,作为替代的或附加的方式,机箱安装托架212也可设置在机箱壳体210的左、右两侧的与后壁相对应的边缘(或称侧部后边缘)处。例如,可以在图1所示的在顶壁和底壁分别设置两个机箱安装托架212的基础上,在机箱壳体210的两侧再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机箱安装托架212。或者,可以将图1中的顶壁和底壁的机箱安装托架212移到机箱壳体210的两侧上。这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总的来说,在顶部后边缘、底部后边缘和侧部后边缘上可以一共设置有至少两个机箱安装托架212,例如可以是顶部后边缘上设置的两个机箱安装托架212、在左右两侧的侧部后边缘上分别设置一个机箱安装托架212等,在此基础上,还可根据需要再增设机箱安装托架212。

回到图3,从该图中可以看到,在机箱壳体210的后壁上设置有背板220。具体来说,该背板220设置在后壁的内侧,或者说是面向上述开口。该背板220上安装有至少一个轨道件221(图3中示出的是两个轨道件221)。为了将轨道件221安装到背板220上,在背板220上开设有多组轨道固定孔222,每一组轨道固定孔222在背板220的宽度上排列成行。每一组轨道固定孔222用于固定一个轨道件221。具体来说,沿着轨道件221的长度也设置有多个孔,这些孔能够与一组轨道固定孔222中的各轨道固定孔222对准,从而允许诸如螺钉之类的紧固件穿过,实现轨道件221在背板220上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多组轨道固定孔222的组数被设置成大于所安装的轨道件221的数量,以为轨道件221提供多个安装位置的选择。例如图1中所示的,在背板220上安装有两个轨道件221,而在背板220上设置有五组轨道固定孔222,各组轨道固定孔222沿背板220的高度互相间隔开。这样,可根据具体的部件布置需要,将轨道件221安装在位于适当位置的一组轨道固定孔222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将至少两组相邻的轨道固定孔222之间的间距设置成等于或大于轨道件221的宽度的两倍。较佳地,所有的相邻两组轨道固定孔222之间的距离都等于或大于轨道件221宽度的两倍。这样,通过控制相邻两组轨道固定孔222之间的间距,可以将轨道固定孔222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例如,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工业网络机箱100的背板120上密集布置的轨道固定孔150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背板220上的轨道固定孔222的数量大大减少。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背板220上的轨道固定孔222的数量已经足以满足大多数应用场合中为安装轨道件221而对轨道固定孔222数量的需求。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减少背板220上的轨道固定孔222的数量,可提高背板220的强度,并能够使对背板220的加工工作量也减少,使得对背板220的制造更加方便和快捷,进而可提高整个工业网络机箱200的制造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网络机箱200中,在机箱壳体210中还设置有多个侧板230。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在机箱壳体210的左、右侧壁和顶壁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的侧板230。在侧板23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较佳地多个理线环安装孔231和/或至少一个、较佳地多个电缆扎带安装孔232。顾名思义,理线环安装孔231用于安装理线环,而电缆扎带安装孔232用于安装电缆扎带。理线环和电缆扎带都是用于整理布线,使网络系统中的诸如电线、数据线之类的线缆按照预定的路径规则地布置,以避免各线缆之间互相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中,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工业网络机箱100相比,除了在机箱壳体210的左、右侧壁上设置侧板230之外,在机箱壳体210的顶壁上也设置有侧板230。这样,可以允许更加灵活的布线。并且,由于机箱壳体210的顶壁也可承担一定的布线功能,则可以减少位于左、右侧壁上的侧板230中的理线环安装孔231和电缆扎带安装孔232的数量。换言之,可以更简单和更高效地制造侧板230,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业网络机箱200的制造效率。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网络机箱100的底部的放大立体图,其中示出了在机箱壳体210的内部设置在机箱壳体210底部处的电源盖240。该电源盖240覆盖网络系统的电源(例如交流电源),对其起到保护作用。

在电源盖240上,具体来说是在电源盖240的顶部面板和/或前部面板上设置有网孔241,该网孔241用于对电源盖240所覆盖的电源提供通风和降温。如图6所示,网孔241形成为规则形状,例如矩形,这样可便于对电源盖240的制造和安装。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源盖240中还省略了现有的工业网络机箱电源盖中常用的护线套,从而进一步简化了电源盖240的结构。

此外,虽然图中示出的电源盖240位于底部,但电源盖240会随着所覆盖的电源的设置位置的变化而改到机箱壳体210内的其它位置处,这同样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图7是显示出工业网络机箱200的底部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在工业网络机箱200的机箱壳体210的底壁外侧设置有底部密封板250。该底部密封板25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分别形成有凸缘251,每个凸缘251上开设有三个或更少的孔口,可将对应数量的螺钉插入并穿过这些孔口,以实现底部密封板250在机箱壳体210底部的固定。

可以看到,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通过六个螺钉252来实现底部密封板250在机箱壳体210底部的安装和固定。这大大低于现有的工业网络机箱中用于安装底部密封板的螺钉数量,例如,在一些现有技术的工业网络机箱中,使用十二或更多个螺钉来将底部密封板固定到机箱壳体上。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并且在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在以下所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而这些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