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散热石墨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1637发布日期:2019-11-15 22:2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电散热石墨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墨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散热石墨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类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其工作组件的尺寸越来越小,工作的速度进而效率越来越高,其发热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不仅要求其配备相应的散热装置,还要确保散热装置具有更强的散热能力,以保证产品性能的可靠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人造石墨和铜铝产品因其特有的高导热散热系数成为现代电子类产品解决导热散热问题的首选材料。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将人造石墨和铜铝产品进行简单的贴合,而贴合的产品普遍存在以下的缺点是:1)铜铝产品和人造石墨结合,都是用不干胶进行贴合,在电子产品的使用环境下容易溢胶同时导致分层脱落;2)铜铝产品和人造石墨结合,都是用不干胶进行贴合,不干胶会产生阻热的副作用,影响整体的散热效果;3)铜铝产品与人造石墨结合,在生产工艺上因为要互相贴合,浪费材料,同时增加工时,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导电散热石墨片,人造石墨与铜紧密结合,不易脱落,导电散热效果佳,同时大大减少了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电散热石墨片,包括人造石墨薄膜层、镀铜层、导电导热胶层、聚酰亚胺膜层和离型膜层,所述镀铜层电镀于所述人造石墨薄膜层的两表面,所述导电导热胶层包覆于所述人造石墨薄膜层与所述镀铜层所形成的整体的外表面,所述聚酰亚胺膜层设置于所述导电导热胶层的上表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离型膜层设置于所述导电导热胶层的下表面;所述导电导热胶层设置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底部设置有第一透气孔,所述通气槽的两端还设置有斜槽,所述聚酰亚胺膜层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透气孔相匹配的第二透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电散热石墨片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电导热胶层的厚度为0.2~2mm,若导热压敏胶层的厚度过厚会降低导电导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电散热石墨片的一种改进,所述人造石墨薄膜层的厚度为12~50μm。人造石墨薄膜的厚度若过薄会影响导电导热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电散热石墨片的一种改进,所述镀铜层的厚度为3~10μm。镀铜层的厚度若过薄会影响导电导热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电散热石墨片的一种改进,所述斜槽与所述第一透气孔通过所述通气槽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电散热石墨片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透气孔和所述第二透气孔的孔径均为0.1~2mm。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镀的方式实现了人造石墨薄膜和铜的紧密结合,在后续电子产品使用环境下,不会产生分层脱落现象,大大提高电子产品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镀的方式实现了人造石墨薄膜和铜的紧密结合,两者之间无需通过不干胶进行粘合,从而有效避免产生阻热的副作用,改善散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人造石墨薄膜的镀铜处理,减少传统方法中单一产品的多次贴合工序,不需要大量人工和机器进行贴合,降低人工和设备成本;

4)本实用新型在导电导热胶层设置有通气槽、第一透气孔和斜槽,同时在聚酰亚胺膜层设置有第二透气孔,在使用时,产生的热气可通过第一透气孔从第二透气孔排出,假若热气受到阻隔而无法通过第二透气孔排出时,热气还可从通气槽再由斜槽排出,提高导热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导热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人造石墨薄膜层,2-镀铜层,3-导电导热胶层,4-聚酰亚胺膜层,5-离型膜层,31-通气槽,32-第一透气孔,33-斜槽,41-第二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如图1~2所示,一种导电散热石墨片,包括人造石墨薄膜层1、镀铜层2、导电导热胶层3、聚酰亚胺膜层4和离型膜层5,镀铜层2电镀于人造石墨薄膜层1的两表面,导电导热胶层3包覆于人造石墨薄膜层1与镀铜层2所形成的整体的外表面,聚酰亚胺膜层4设置于导电导热胶层3的上表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离型膜层5设置于导电导热胶层3的下表面;导电导热胶层3设置有通气槽31,通气槽31底部设置有第一透气孔32,通气槽31的两端还设置有斜槽33,聚酰亚胺膜层4设置有与第一透气孔32相匹配的第二透气孔4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只需撕掉离型膜层5再将其粘贴在产品上即可,使用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导电导热胶层3的厚度为0.2~2mm,若导热压敏胶层的厚度过厚会降低导电导热效率。

进一步地,人造石墨薄膜层1的厚度为12~50μm。人造石墨薄膜的厚度若过薄会影响导电导热的效果。

进一步地,镀铜层2的厚度为3~10μm。镀铜层2的厚度若过薄会影响导电导热的效果。

进一步地,斜槽33与第一透气孔32通过通气槽31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透气孔32和第二透气孔41的孔径均为0.1~2mm。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