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线路板连续成带的制作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69927发布日期:2019-10-14 19:1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线路板连续成带的制作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灯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柔性线路板连续成带的制作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简称“软板”,行业内俗称fpc,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板,具有许多硬性印刷电路板不具备的优点。例如它可以自由弯曲、弯绕、折叠等。利用柔性电路板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因此,柔性电路板在航天、军事、移动通信、手提电脑、计算机外设、pda、数字相机等领域或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灯带是柔性电路板应用的较为热门的领域。所述的灯带,指的是把led灯用特殊的加工工艺焊接在柔性电路板上,再连接电源发光,其具有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等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led灯带在装饰照明场所得到广泛的应用,如霓虹灯、大型天线线路板、字幕广告、招牌、天花照明等。

现有技术中用于制作灯带的柔性线路板一般包括单层板和双层板。单层板,即具有一层金属层的柔性电路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绝缘层、金属层和第二绝缘层;双层板,即具有两层金属层的柔性线路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第二绝缘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绝缘层。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柔性线路板的连续化生产,将电路设计成废料能够连成一体的结构以便于剥离,并用辊式切割刀对成卷的原膜连续切割、卷对卷连续剥离实现卷对卷连续生产,使得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柔性线路板还是成品灯带能够保持最初的零切断成卷,但是原膜的宽度一般是单条柔性线路板或灯带的宽度的数倍或十几倍,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采用较宽的原膜以便以便一次切割同时成型若干柔性线路板也是制造过程所追求的,一卷原膜的长度毕竟有限,不利于获得连续长度更长的灯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柔性线路板连续成带的制作方法及设备,解决灯带连续长度受限于原膜长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线路板连续成带的制作方法,将具有若干并排带状单元的柔性线路板首尾相对并错开一个带状单元相接,再使各带状单元相互分离收卷成带。

本发明将具有若干并排带状单元的柔性线路板首尾相对并错开一个带状单元相接,再使各带状单元相互分离收卷成带,收卷得到的成带柔性线路板的长度是未收尾连接时的柔性线路板长度的若干倍,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完成错位连接后不会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能够快速收卷,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有助于实现成板柔性线路板对成带柔性线路板的卷对卷连续化生产。

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具有若干并排带状单元的柔性线路板首尾错开一个带状单元对准固定;

s2.将步骤s1对准固定处两侧的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s3.将经步骤s2电连接在一起的柔性线路板的各带状单元分割成为连续的带并收卷。

步骤s1中,采用胶带对柔性线路板的首尾进行固定使其保持相互错开一个带状单元对准;步骤s3中,分割各带状单元时沿相邻两个带状单元之间的接缝将步骤s1中的胶带割裂成若干并排的胶带单元。步骤s1采用胶带对柔性线路板的首尾进行固定,能够有效避免步骤s2电连接时首尾发生相对移动,降低加工效率,甚至形成无效的电连接导致产品不合格。

步骤s2中,通过焊接使步骤s1对准固定处两侧的柔性线路板电连接。优选通过钨丝点焊使步骤s1对准固定处两侧的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一种应用上述柔性线路板连续成带制作方法的设备,包括两个相距设置的端部支架以及相距设置在两个端部支架之间的对接平台,具有若干并排带状单元的柔性线路板的首尾两端环绕过两个端部支架后在对接平台上错开一个带状单元相接。对接平台为首尾错位连接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支撑作业平台,工人可以在此进行连接作业;对接平台设置在两个端部支架之间,柔性线路板的首尾两端分别绕过两个端部支架后最终在对接平台上汇合,能够避免连接后分割成带时发生缠绕,有助于实现成板柔性线路板对成带柔性线路板的卷对卷连续化生产。可以在设备的一端设置收卷机,完成错位连接后可以将成带的柔性线路板直接收卷于收卷机,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端部支架上设有支撑辊,所述柔性线路板的首尾两端环绕过两个支撑辊后在对接平台上错开一个带状单元相接,柔性线路板的首尾两端分别绕过两个支撑辊后向两者之间的对接平台汇合的过程中,支撑辊能够绕其轴转动,降低柔性线路板的首尾两端向中间移动的难度;此外,完成错位对接分板后,支撑辊的转动还能够降低柔性线路板收卷的难度。

所述支撑辊包括固定设置与端部支架两端的端部支撑辊和连接于端部支架中部中间支撑辊,所述柔性线路板的首尾两端环绕过对接平台两侧的中间支撑辊或端部支撑辊和中间支撑辊后在对接平台上错开一个带状单元相接,尤其适合成板柔性线路板长度较大的柔性线路板的首尾错位连接。

所述端部支架上设有支架导轨,所述中间支撑辊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导轨上。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中间支撑辊的分布密度。

所述设备还包括地面导轨,所述两个端部支架滑动连接于地面导轨上,根据柔性线路板的长度使两个端部支架相对地面导轨滑动以调整两个端部支架之间的间距,适用不同长度的成板柔性线路板在本设备上进行错位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具有若干并排带状单元的柔性线路板首尾相对并错开一个带状单元相接,再使各带状单元相互分离收卷成带,收卷得到的成带柔性线路板的长度是未收尾连接时的柔性线路板长度的若干倍,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完成错位连接后不会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能够快速收卷,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有助于实现成板柔性线路板对成带柔性线路板的卷对卷连续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柔性线路板连续成带制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端部支架100,端部支撑辊110,中间支撑辊120,支架导轨130,对接平台200,地面导轨300。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柔性线路板连续成带的制作方法,将具有若干并排带状单元的柔性线路板首尾相对并错开一个带状单元相接,再使各带状单元相互分离收卷成带。

本发明将具有若干并排带状单元的柔性线路板首尾相对并错开一个带状单元相接,再使各带状单元相互分离收卷成带,收卷得到的成带柔性线路板的长度是未收尾连接时的柔性线路板长度的若干倍,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完成错位连接后不会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能够快速收卷,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有助于实现成板柔性线路板对成带柔性线路板的卷对卷连续化生产。

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具有若干并排带状单元的柔性线路板首尾错开一个带状单元对准固定;

s2.将步骤s1对准固定处两侧的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s3.将经步骤s2电连接在一起的柔性线路板的各带状单元分割成为连续的带并收卷。

步骤s1中,采用胶带对柔性线路板的首尾进行固定使其保持相互错开一个带状单元对准;步骤s3中,分割各带状单元时沿相邻两个带状单元之间的接缝将步骤s1中的胶带割裂成若干并排的胶带单元。步骤s1采用胶带对柔性线路板的首尾进行固定,能够有效避免步骤s2电连接时首尾发生相对移动,降低加工效率,甚至形成无效的电连接导致产品不合格。

步骤s2中,通过焊接使步骤s1对准固定处两侧的柔性线路板电连接。优选通过钨丝点焊使步骤s1对准固定处两侧的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上述柔性线路板连续成带制作方法的设备,包括两个相距设置的端部支架100以及相距设置在两个端部支架100之间的对接平台200,具有若干并排带状单元的柔性线路板的首尾两端环绕过两个端部支架100后在对接平台200上错开一个带状单元相接。对接平台200为首尾错位连接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支撑作业平台,工人可以在此进行连接作业;对接平台200设置在两个端部支架100之间,柔性线路板的首尾两端分别绕过两个端部支架100后最终在对接平台200上汇合,能够避免连接后分割成带时发生缠绕,有助于实现成板柔性线路板对成带柔性线路板的卷对卷连续化生产。可以在设备的一端设置收卷机,完成错位连接后可以将成带的柔性线路板直接收卷于收卷机,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端部支架100上设有支撑辊,所述柔性线路板的首尾两端环绕过两个支撑辊后在对接平台200上错开一个带状单元相接,柔性线路板的首尾两端分别绕过两个支撑辊后向两者之间的对接平台200汇合的过程中,支撑辊能够绕其轴转动,降低柔性线路板的首尾两端向中间移动的难度;此外,完成错位对接分板后,支撑辊的转动还能够降低柔性线路板收卷的难度。

所述支撑辊包括固定设置与端部支架100两端的端部支撑辊110和连接于端部支架100中部中间支撑辊120,所述柔性线路板的首尾两端环绕过对接平台200两侧的中间支撑辊120或端部支撑辊110和中间支撑辊120后在对接平台200上错开一个带状单元相接,尤其适合成板柔性线路板长度较大的柔性线路板的首尾错位连接。

所述端部支架100上设有支架导轨130,所述中间支撑辊120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导轨130上。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中间支撑辊120的分布密度。

所述设备还包括地面导轨300,所述两个端部支架100滑动连接于地面导轨300上,根据柔性线路板的长度使两个端部支架100相对地面导轨300滑动以调整两个端部支架100之间的间距,适用不同长度的成板柔性线路板在本设备上进行错位连接。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