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5189发布日期:2019-09-29 17:31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触摸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入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触摸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按键通常仅具备按下输入指令的功能,而不具备触摸功能,导致按键的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触摸按键结构,可以解决现有的按键不具备触摸功能,功能单一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按键结构,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触摸接口和按键触点;

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的一端形成有对应所述按键触点设置的连接触点,所述按键组件的另一端形成有供用户操作的操作面板,使得用户按下所述操作面板时所述连接触点与所述按键触点相碰触从而产生按键信号;以及

感应片,所述感应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触摸接口,所述感应片的另一端形成有触摸薄膜,所述触摸薄膜贴设于所述操作面板之下,使得用户触摸所述操作面板时所述触摸薄膜产生触摸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感应片的触摸薄膜贴在操作面板之下,并配合电路板上的触摸接口将触摸操作面板时产生的触摸信号传至电路板,从而使按键同时具备按下输入指令和触摸输入指令的两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体和卡设于所述按键体的按键盖,所述按键体上形成所述连接触点,所述按键盖上形成所述操作面板,且所述按键盖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触摸薄膜伸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并贴设于所述操作面板之下。

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按键盖的两侧与所述按键体对应的两侧卡接连接,所述按键盖的顶板部分搭设于所述按键体的顶板之上,且所述按键体的下部对应所述按键盖的底板形成有凸台,所述按键盖的底板部分搭设于所述凸台之上。

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导光体,所述导光体的部分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导光体支撑于所述触摸薄膜之下,所述触摸薄膜为透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按键体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导光体其余的部分填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触摸薄膜为电容感应薄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a和图6b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的感应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和图7b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一个电路板连接多个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利用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制作的输入设备。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路板;11-触摸接口;12-按键触点;

20-感应片;21-插入端;22-触摸薄膜;23-连接段;

30-导光体;31-支撑部;

40-按键体;401-容纳空间;41-连接触点;42-按键体的顶板;43-凸台;44-安装块;

50-按键盖;501-容置空间;51-操作面板;52-按键盖的顶板;53-按键盖的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和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按键结构,其同时具备按下输入指令和触摸输入指令的两种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包括:电路板10、感应片20、导光体、按键体40以及按键盖50。

其中,电路板10上形成有触摸接口11和按键触点12,触摸接口11位于按键触点12的上方。按键盖50卡设于按键体40远离电路板的一端,且按键体40和按键盖50构成按键组件,按键体40靠近电路板10的一端形成有对应按键触点12设置的连接触点41,按键盖50远离电路板10的一端形成有供用户操作的操作面板51,用户在按下操作面板51时连接触点41与按键触点12相碰触从而产生按键信号。感应片20的一端形成插入端21并插设连接于触摸接口11,感应片20的另一端形成有触摸薄膜22。按键盖50内形成有容置空间501,该触摸薄膜22伸入该容置空间501内且贴设于操作面板51之下并利用适配的胶与之粘接固定,使得用户触摸操作面板51时,触摸薄膜22产生触摸信号并通过感应片20将触摸信号通过触摸接口11传送给电路板。优选地,触摸薄膜22为电容感应薄膜,且操作面板51倾斜设置以便用户操作。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按键盖50包括顶板、底板及两个侧板,按键体40也同样包括顶板、底板及两个侧板,按键盖50的两侧板与按键体40对应的两侧板卡接连接。按键体的顶板42部分伸入容置空间501内,且按键盖的顶板52部分搭设于按键体的顶板42之上。按键体40的底板对应按键盖的底板53形成有L形的凸台43,该凸台43与按键体40的两侧板的下部之间形成一凹槽,按键盖的底板53部分插入凹槽内并搭设于凸台43之上。按键体的顶板42之上还设有供将按键体安装到输入设备上的安装部44,且较佳地,安装部44与凸台43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按键盖的底板53的端面抵靠至凸台43时,按键盖的顶板52的端面位于安装部44处。当用户下按按键盖50时,按键盖50带动按键体的顶板42远离电路板的一端和凸台43向下移动,使得按键体40以安装部44为轴转动,进而使得连接触点41向靠近电路板的方向移动并与按键触点12相碰触。

感应片20还形成连接插入端21和触摸薄膜22的连接段23,该连接段23靠近触摸薄膜22处经由按键体的顶板42与按键盖的顶板52之间的间隙伸入容置空间501内。

导光体30设于按键组件内,且触摸薄膜22为透光结构。按键体40内形成有容纳空间401,在按键盖50卡设于按键体40时,容纳空间401与容置空间501连通。导光体30的一端形成有支撑部31,支撑部31填充于容置空间501内且其形状适配于容置空间501远离电路板一端的形状,而导光体30其余的部分填充于容纳空间401内。支撑部31支撑于触摸薄膜22之下,且触摸薄膜22贴设至支撑部31上表面对应的位置并利用适配的胶与之粘接固定。较佳地,按键体的顶板42的端面为一斜面,导光体的上表面对应该斜面也形成一倾斜面,而与该倾斜面相邻两侧的上表面分别与按键盖的顶板52和按键体的顶部42相贴。通过导光体30的设置使照射按键盖的光更加均匀,便于用户在光线昏暗的地方进行操作。

此外,现有的按键无法对输入的内容进行预选,在操作的时候用户必须查看按键上的标识才可以确保输入的指令无误,十分不便。作为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还包括一反馈模块,该反馈模块与触摸接口11连接,触摸信号产生时由触摸接口11传至反馈模块,反馈模块向用户反馈设定的按键信息,从而利用触摸输入指令的功能进一步实现预选功能,解决上述的问题,具体如下: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还包括与反馈模块连接的显示器,当用户触摸操作面板51时,反馈模块接收到触摸信号并使显示器上显示设定的按键信息,以便用户确认按键的指令。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还包括与反馈模块连接的扬声器,当用户触摸操作面板51时,反馈模块接收到触摸信号并使扬声器播报设定的按键信息,以便用户确认按键的指令。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摸薄膜22的形状为长方形,且连接段23上形成有一倾斜部。如图6a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触摸薄膜22的形状为半圆形,且连接段23上形成有一阶梯部。如图6b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触摸薄膜22的形状为镂空的长方形,且连接段23上形成有一阶梯部。触摸薄膜22及连接段23的形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形状的感应片20。

如图7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电路板10与多个按键组件连接,每个按键组件上均设有一对应的感应片20,电路板上的触摸接口11与感应片一一对应。如图7a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一个电路板10与多个按键组件连接,每个按键组件内均设有一对应的触摸薄膜,而触摸接口11的数量仅为一个,感应片的连接段23将插入端21与多个触摸薄膜连接。

本实用新型触摸按键结构的有益效果为:将感应片的触摸薄膜贴在操作面板之下,并配合电路板上的触摸接口将触摸操作面板时产生的触摸信号传至电路板,从而使得用户在触摸操作面板时电路板接收到对应的触摸信号,进而将对应的按键信息反馈给用户,免去了用户自行查看按键标识的麻烦。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