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一体化监控机箱的理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4743发布日期:2020-01-03 10:5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一体化监控机箱的理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箱理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一体化监控机箱的理线架。



背景技术:

模块化数据中心(moduledatacenter,mdc)是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数据中心部署形式,为了应对云计算、虚拟化、集中化、高密化等服务器发展的趋势,其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最大程度的降低基础设施对机房环境的耦合。管理系统是模块化数据中心内部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系统主要依监控为主,监控机箱具备多种数据接口,可接入ups、配电柜、精密空调、门禁、温湿度传感器、烟雾探测器、温感探测器、漏水传感器、翻转天窗及网络摄像机等多种监控对象。因此,接入监控机箱内部的线缆较多,当需要把一体化监控机箱从机架摘下进行维修时,需要把机箱背面的网线都拔掉,现在的理线架与机箱为一体结构,需要把线缆从理线架里的抽出来才能从机架上退出一体化监控机箱,当安装监控机箱时,需要再次将线缆穿过理线架然后插入监控机箱的接口,线缆众多且理线架不可拆卸导致整个拆装过程非常繁琐,耗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一体化监控机箱的理线架,将理线架设于监控机箱的外侧,理线架与监控机箱螺栓连接实现可拆线,便于更换与拆除,在线架体的前端设置挡线盖,使用时可以对线缆进行遮挡固定,拆除时,只需要打开挡线盖就能将全部线缆取出,避免了一根根穿线缆的繁琐,让线缆的固定与拆除方便快速;在线架体上设置束线杆,能够对每根线缆的位置进行固定,当线缆接头拔下时,线缆在开口环的固定下,线缆接头仍然位于机箱接口的附近,由于线缆较多,这样在进行再次插接时,能够防止线缆错乱,确保插接的准确性,减少了插接时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一体化监控机箱的理线架,包括线架体、挡线盖、束线杆,所述线架体包括后挡板、理线爪,所述后挡板的两端均垂直连有让位板,所述让位板的端部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与监控机箱的外侧壁螺栓连接,所述后挡板远离监控机箱的一侧设有两行理线爪,所述理线爪的前端设有挡线盖,所述后挡板靠近监控机箱的一侧均匀设有多个束线杆,所述束线杆上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开口环。

优选的,所述后挡板上均匀设有多个穿线孔。

优选的,所述后挡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柱,所述束线杆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连接柱配合。

优选的,所述开口环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束线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挡勾,所述挡勾贴近束线杆设置。

优选的,所述理线爪包括隔线板,所述隔线板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端部垂直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挡线盖的上侧设有上折边,挡线盖的下侧设有下折边,所述上折边与下折边均与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挡线盖的内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线盖的一端设有限位板,限位板设于上折边与下折边之间,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夹板,所述夹板与挡线盖平行,所述上折边与下折边的一端均设有固定锁件,所述固定锁件设于远离夹板的一端,位于后挡板一端的第一连接板设于夹板与挡线盖之间,所述固定锁件位于后挡板另一端的隔线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固定锁件包括拉环、拉杆、弹簧、挡块,所述拉杆的一端设有拉环,拉杆的另一端设有挡块,所述上折边与下折边上均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垂直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滑孔,所述拉杆与滑孔配合,拉环设于安装板的一侧,所述挡块设于安装板的另一侧,所述拉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设于安装板与挡块之间,所述挡块设于后挡板一端的隔线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间隙小于相邻两个隔线板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挡线盖与第一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理线架设于监控机箱的外侧,理线架与监控机箱螺栓连接实现可拆线,便于更换与拆除,在线架体的前端设置挡线盖,使用时可以对线缆进行遮挡固定,拆除时,只需要打开挡线盖就能将全部线缆取出,避免了一根根穿线缆的繁琐,让线缆的固定与拆除方便快速;在线架体上设置束线杆,能够对每根线缆的位置进行固定,当线缆接头拔下时,线缆在开口环的固定下,线缆接头仍然位于机箱接口的附近,由于线缆较多,这样在进行再次插接时,能够防止线缆错乱,确保插接的准确性,减少了插接时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后挡板的端部设置让位板,方便线缆从后挡板的穿线孔内进线,同时能够为束线杆提供安装空间,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该理线架能够进行上下走线、左右走线以及后侧穿线,走线路径多样,提高了线路布置的合理性,让线路更加条理,便于安装与检修。

3、本实用新型在后挡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柱,束线杆上设有多个连接孔,能够根据线路使用高度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连接孔与连接柱配合,实现束线杆的高度调节,让线缆接头与监控机箱的接头位置对应,便于插拔。

4、本实用新型的开口环结构简单,一方面能够对线缆进行束缚,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线缆接头从开口环内脱出,实现对接头位置的固定,开口环上的挡勾能够防止线缆从开口环内脱出,保证使用时的可靠性。

5、本实用新型的挡线盖的上折边与下折边均与第二连接板连接,通过上、下折边在安装时能够将挡线盖夹在理线爪上,安装时能够解放双手,防止滑动,安装更加方便,第一连接板与挡线盖的内侧连接,能够增加与挡线盖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的牢固性与可靠性。

6、本实用新型在挡线盖上设置夹板与固定锁件,能够对挡线盖的前后位置进行限定,同时上、下折边实现对挡线盖的上下位置限定,保证了挡线盖连接的牢固性,安装与拆卸简单,不需要借助工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7、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锁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要拉动拉环就能解除对挡线盖的固定,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回位,在弹簧力下完成锁合固定,使用方便、固定可靠。

8、本实用新型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间隙小于相邻两个隔线板之间的间距,能够起到收线的作用,对线缆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防止线缆直接从两个隔线板之间脱出,增加安装挡线盖的便利性。

9、本实用新型的挡线盖与第一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方式简单,节省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机箱配合时的主视图;

图2为挡线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线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束线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线架体与束线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图7的b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0的图9的c处放大图;

图11为开口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监控机箱;2-线架体;201-连接耳;202-让位板;203-后挡板;204-连接柱;205-穿线孔;206-理线爪;207-隔线板;208-第一连接板;209-第二连接板;3-挡线盖;301-上折边;302-限位板;303-夹板;304-下折边;305-安装板;306-支撑板;307-滑孔;4-固定锁件;401-拉环;402-拉杆;403-弹簧;404-挡块;5-束线杆;501-连接孔;502-开口环;503-第一连接杆;504-第二连接杆;505-第三连接杆;506-挡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7、9所示,一种种用于一体化监控机箱的理线架,包括线架体2、挡线盖3、束线杆5,所述线架体2包括后挡板203、理线爪206,所述后挡板203的两端均垂直连有让位板202,所述让位板202的端部垂直设有连接耳201,所述连接耳201与监控机箱1的外侧壁螺栓连接,所述后挡板203远离监控机箱1的一侧设有两行理线爪206,两行理线爪206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理线爪206的前端设有挡线盖3,所述后挡板203靠近监控机箱1的一侧均匀设有多个束线杆5,所述束线杆5上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开口环502。

如图4所示,所述后挡板203的两端均垂直连有让位板202,方便线缆从后挡板203的穿线孔205内进线,同时能够为束线杆5提供安装空间,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该理线架能够进行上下走线、左右走线以及后侧穿线,走线路径多样,提高了线路布置的合理性,让线路更加条理,便于安装与检修。

如图4所示,为了穿线方便,增加线缆路径,所述后挡板203上均匀设有多个穿线孔205。

如图4所示,所述后挡板203的一侧设有连接柱204,如图5所示,所述束线杆5上设有多个连接孔501,所述连接孔501与连接柱204配合,能够根据线路使用高度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连接孔501与连接柱204配合,实现束线杆5的高度调节,让线缆接头与监控机箱1的接头位置对应,便于插拔。

如图11所示,开口环502具有弹性,所述开口环502包括第一连接杆503、第二连接杆504、第三连接杆505,所述第一连接杆503的一端与束线杆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50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50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04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50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505的另一端设有挡勾506,所述挡勾506贴近束线杆5设置,正常状态下,挡勾506紧压在束线杆5的侧壁上,使用时,拉动开口环502,使挡勾506与束线杆5分离,将线缆放入束线杆5内即可。开口环502结构简单,一方面能够对线缆进行束缚,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线缆接头从开口环502内脱出,实现对接头位置的固定,开口环502上的挡勾506能够防止线缆从开口环502内脱出,保证使用时的可靠性。

如图6所示,所述理线爪206包括隔线板207,所述隔线板207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板208,所述第一连接板208的端部垂直设有第二连接板209,如图2所示,所述挡线盖3的上侧设有上折边301,挡线盖3的下侧设有下折边304,所述上折边301与下折边304均与第二连接板209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08与挡线盖3的内侧连接。通过上、下折边在安装时能够将挡线盖3夹在理线爪206上,安装时能够解放双手,防止滑动,安装更加方便,第一连接板208与挡线盖3的内侧连接,能够增加与挡线盖3的接触面积,保证连接的牢固性与可靠性。

如图2所示,所述挡线盖3的一端设有限位板302,限位板302设于上折边301与下折边304之间,所述限位板302上设有夹板303,所述夹板303与挡线盖3平行,所述上折边301与下折边304的一端均设有固定锁件4,所述固定锁件4设于远离夹板303的一端,如图9、10所示,位于后挡板203一端的第一连接板208设于夹板303与挡线盖3之间,如图7、8所示,所述固定锁件4位于后挡板203另一端的隔线板207与第二连接板209之间,从而实现对挡线盖3两端的固定。在挡线盖3上设置夹板303与固定锁件4,能够对挡线盖3的前后位置进行限定,同时上、下折边实现对挡线盖3的上下位置限定,保证了挡线盖3连接的牢固性,安装与拆卸简单,不需要借助工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锁件4包括拉环401、拉杆402、弹簧403、挡块404,所述拉杆402的一端设有拉环401,拉杆402的另一端设有挡块404,所述上折边301与下折边304上均设有支撑板306,所述支撑板306上垂直设有安装板305,所述安装板305上设有滑孔307,所述拉杆402与滑孔307配合,拉环401设于安装板305的一侧,所述挡块404设于安装板305的另一侧,所述拉杆402上套有弹簧403,所述弹簧403设于安装板305与挡块404之间,所述挡块404设于后挡板203一端的隔线板207与第二连接板209之间。固定锁件4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需要拉动拉环401就能解除对挡线盖3的固定,挡块404在弹簧403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回位,在弹簧力下完成锁合固定,使用方便、固定可靠。

如图6所示,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208之间的间隙小于相邻两个隔线板207之间的间距。能够起到收线的作用,对线缆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防止线缆直接从两个隔线板207之间脱出,增加安装挡线盖3的便利性。

如图1所示,使用时,将线缆从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板208之间放入隔线板207之间,然后拉开开口环502,将线缆固定在开口环502内,并将线缆接头与监控机箱1的接口连接,也可以将线缆从理线架的两侧或后挡板203的穿线孔205内穿出进行连接。安装挡线盖3,拉开拉环401,将挡线盖3的上折边301与一行隔线板207的第二连接板209连接,挡线盖3的下折边304与另一行隔线板207的第二连接板209连接,同时位于一端的第一连接板208设于夹板303与挡线盖3之间,然后松开拉环401,使挡块404固定在位于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板209与隔线板207之间。将理线架设于监控机箱1的外侧,理线架与监控机箱1螺栓连接实现可拆线,便于更换与拆除,在线架体2的前端设置挡线盖3,使用时可以对线缆进行遮挡固定,拆除时,只需要打开挡线盖3就能将全部线缆取出,避免了一根根穿线缆的繁琐,让线缆的固定与拆除方便快速;在线架体2上设置束线杆5,能够对每根线缆的位置进行固定,当线缆接头拔下时,线缆在开口环502的固定下,线缆接头仍然位于机箱接口的附近,由于线缆较多,这样在进行再次插接时,能够防止线缆错乱,确保插接的准确性,减少了插接时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为了降低成本,制造简单,所述挡线盖3与第一连接板208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安装挡线盖3时,将挡线盖3与第一连接板208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挡线盖3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其余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