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散电流固态去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1577发布日期:2020-01-24 12:40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杂散电流固态去耦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态去耦合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杂散电流固态去耦合器。



背景技术:

管道阴极保护中因为多半是埋地管线,现在的管道防腐层绝缘效果出色,负面效应就是耦合的杂散电流增多,一旦管道穿过高压线路,或电气化铁路、电厂等干扰源,其容易干扰大,杂散电流多,甚至有些高电压大电流会损坏阴极保护中的恒电位仪,以至于整个阴保工程无法投运,管道失去了保护,给管线寿命带来影响,固态去耦合器应运而生,它可有效的排除各种高于阴保要求的杂散电流,并且防止雷击损坏,耦合交流电压。

现有的固态耦合器不方便打开,一般去耦合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不方便去除,使得壳体不方便拆卸,在出现故障并需要维修时,拆卸麻烦,容易延误阴保工程的保护时间,同时,去耦合器表面无任何防腐蚀措施,长时间使用壳体易腐锈,导致设备损毁失灵,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去耦合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杂散电流固态去耦合器,能够解决现有的固态耦合器不方便打开,一般去耦合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不方便去除,使得壳体不方便拆卸,在出现故障并需要维修时,拆卸麻烦,容易延误阴保工程的保护时间,同时,去耦合器表面无任何防腐蚀措施,长时间使用壳体易腐锈,导致设备损毁失灵,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杂散电流固态去耦合器,其包括:保护罩、端盖、卡销、转盘和锁盘,所述保护罩顶部通过紧固螺栓螺接所述端盖,所述保护罩内腔侧壁设置有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卡销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之间,所述卡销包括第一固定板、推板、插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于所述下壳体外侧壁,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卡接,所述插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且所述插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对应所述插板安装于所述上壳体外侧壁,所述转盘设置于所述保护罩外侧壁,所述锁盘安装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内腔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杂散电流固态去耦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盘由安装架、限位块、支撑架、滑杆、挡板、连接线和弹簧组成,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内侧壁均设置所述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内腔侧壁均固接所述限位块,两个所述安装架外侧壁均固定所述支撑架,所述滑杆与所述安装架活动连接,所述滑杆端部固接所述连接线,所述安装架与所述限位块之间安装所述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杂散电流固态去耦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盘包括转杆、线轴和固定环,所述转盘端部焊接所述转杆,所述转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保护罩延伸至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内腔侧壁,所述固定环设于所述转杆端部,且所述固定环与两个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转杆外侧壁套接所述线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杂散电流固态去耦合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端盖内侧壁固接有防腐垫,且所述端盖与所述保护罩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转盘顺时针转动转杆,使转杆带动固定环转动,同时转杆将连接线绕在线轴外侧壁上,连接线向内侧端拉滑杆,使两个滑杆向内侧端相对滑动,同时两个滑杆通过挡板压缩弹簧,滑杆的外侧端脱出卡槽内,再向右拉动转盘,将侧板取下,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分开,方便拆卸,简化了拆卸步骤,同时,保护罩与端盖形成双重保护层,对去耦合器内部元件进行更有效的保护,解决了现有的固态耦合器不方便打开,一般去耦合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不方便去除,使得壳体不方便拆卸,在出现故障并需要维修时,拆卸麻烦,容易延误阴保工程的保护时间,同时,去耦合器表面无任何防腐蚀措施,长时间使用壳体易腐锈,导致设备损毁失灵,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杂散电流固态去耦合器,通过转盘顺时针转动转杆,使转杆带动固定环转动,同时转杆将连接线绕在线轴外侧壁上,连接线向内侧端拉滑杆,使两个滑杆向内侧端相对滑动,同时两个滑杆通过挡板压缩弹簧,滑杆的外侧端脱出卡槽内,再向右拉动转盘,将侧板取下,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分开,方便拆卸,简化了拆卸步骤,请参阅图1,包括,保护罩100、端盖200、卡销300、转盘400和锁盘500。

请继续参阅图1,保护罩100具有下壳体110、上壳体120、卡槽130和连接板140,具体的,保护罩100为金属合金材料制成的安装架,保护罩100作为第一层保护壳对元件进行保护,保护罩100内侧壁顶部与底部分别通过紧固螺钉固接有上壳体120和下壳体110,上壳体120与下壳体110配合作为去耦合器的内部元件的第二层保护壳,上壳体120与下壳体110相视一侧内侧壁均对应滑杆530开有卡槽130,卡槽130用于与滑杆530滑动连接,保护罩100外侧壁底部焊接有连接板140,连接板140作为去耦合器的安装板;

请继续参阅图1,端盖200固定于保护罩100顶部,具体的,端盖200外侧壁开有四个第一螺纹槽(图中未标识),保护罩100外侧壁顶部对应四个第一螺纹槽位置开设四个与第一螺纹槽同内径的第二螺纹槽(图中未标识),通过四个第一螺纹槽、四个第二螺纹槽和紧固螺栓将端盖200固定于保护罩100外侧壁顶部,端盖内侧壁粘接有防腐垫,防止去耦合器因长时间使用被腐蚀,且端盖200与100保护罩连接处卡接有密封垫,防止液体进入去耦合器内部造成元件锈蚀;

请继续参阅图1,卡销300具有第一固定板310、推板320、插板330和第二固定板340,卡销300安装于上壳体120与下壳体110之间,具体的,第一固定板310通过紧固螺钉螺纹连接于下壳体110外侧壁,第一固定板310用于连接推板320,推板320与第一固定板310卡接,推板320用于安装插板330,插板330焊接于推板320顶部中央位置,且插板330与第一固定板310、第二固定板340活动连接,第二固定板340对应插板330螺接于上壳体120外侧壁,第二固定板340用于与插板330配合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卡接,方便拆卸安装;

请参阅图2,转盘400具有转杆410、线轴411和固定环420,转盘400安装于上壳体120与下壳体110之间,具体的,转盘400外侧壁中央位置焊接有转杆410,转杆410用于安装线轴411,转杆410外侧壁套接有线轴411,线轴411对应连接线550设置,线轴411用于收取连接线550,转杆410的端部通过紧固螺钉螺接有固定环420;

请继续参阅图2,锁盘500具有安装架510、限位块511、支撑架520、滑杆530、挡板540、连接线550和弹簧560,具体的,上壳体120与下壳体110内侧壁均焊接有安装架510,安装架510用于安装连接线550和弹簧560,两个安装架510内侧壁均焊接有限位块511,限位块511用于安装弹簧560,两个安装架510左侧壁均焊接有支撑架520,支撑架520用于固定固定环420的位置,滑杆530与安装架510活动连接,滑杆530的一端固接连接线550,滑杆530的另一端与卡槽130卡接,滑杆530用于安装挡板540,挡板540套接于滑杆530外侧壁,挡板540用于安装弹簧560,挡板540与限位块511之间卡接有弹簧560,弹簧560做弹性形变带动挡板540移动,从而带动滑杆530相对移动;

工作原理:当去耦合器需要维修拆卸时,将端盖200从保护罩100外侧壁顶部卸下,然后将推板320向下拉动,推板320向下拉动时会带动插板330经过第一固定板310并从第二固定板340的内部拔出,再通过转盘400顺时针转动转杆410,使转杆410带动固定环420转动,同时转杆410将连接线550绕在线轴411外侧壁上,连接线550向内侧端拉滑杆530,使两个滑杆530向内侧端相对滑动,同时两个滑杆530通过挡板540压缩弹簧560,滑杆530的外侧端脱出卡槽130内,再向右拉动转盘400,将设备侧板取下,将上壳体120与下壳体110分开,达到了方便拆卸,简化拆卸步骤,确保阴保工程顺利进行的目的,同时,保护罩100与端盖200形成双重保护层,对去耦合器内部元件进行更有效的保护。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