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装置、移动电源及可穿戴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6006发布日期:2020-06-23 23:0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发热装置、移动电源及可穿戴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装置、移动电源及可穿戴产品。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敷理疗、发热服装,其原理为通过对发热片供电使发热片发热,进而产生热量供给人体。为了使用方便,供电一般采用移动电源,但是发热片与移动电源的连接一般采用导线的连接方式,连接较为麻烦且容易因误触移动电源与导线的连接处造成断电而引起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电便捷且安全可靠的发热装置、移动电源及可穿戴产品。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装置,用于与移动电源电连接,所述移动电源具有电源连接器,所述发热装置包括主体、发热件及容纳袋,所述发热件嵌在所述主体内部,所述容纳袋连接在所述主体的表面,所述容纳袋用于容纳移动电源,所述容纳袋上设有装置连接器,所述装置连接器通过内嵌在所述主体内部的导线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所述装置连接器可插接至所述电源连接器,以接收所述移动电源的供电,以使所述发热件发热。

其中,所述装置连接器包括固定座,第一磁体以及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一磁体嵌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一面,所述第一磁体用于与所述电源连接器磁吸,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穿过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并将所述第一磁体压紧在所述固定座上。

其中,所述固定座内设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一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设有凸起和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位于所述凸起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磁体装入所述安装槽并与所述凸起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从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凸起之间穿过,并穿过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主体为围巾,所述围巾包括用于贴合人体脖颈的第一发热区,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第一发热区,所述容纳袋设于所述围巾的端部。

其中,所述主体为袜子,所述袜子包括用于贴合人体脚部的第二发热区,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第二发热区,所述容纳袋还包括连接所述袋身两侧的连接带,所述容纳袋的袋身通过所述连接带固设于所述袜子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用于与发热装置电连接,所述发热装置具有装置连接器,所述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路板、电池及电源连接器,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源连接器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从所述开口露出,所述电源连接器可插接至所述装置连接器,以使所述电池向所述发热装置供电。

其中,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基座、第二磁体以及第二连接电极;所述基座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磁体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磁体从所述开口露出,所述第二磁体用于与所述装置连接器磁吸;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穿入所述基座,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相对的另一端从所述开口露出并与所述装置连接器插接。

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基板和设于所述基板上的导向柱,所述第二磁体套设于所述导向柱的外周,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从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导向柱之间穿过,并穿过所述基板以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产品,所述可穿戴产品包括移动电源和所述的发热装置,所述移动电源具有电源连接器,所述移动电源收纳在所述容纳袋中,所述电源连接器可插接至所述发热装置的装置连接器,以使所述移动电源向所述发热装置供电。

其中,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壳体、电路板及电池,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源连接器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从所述开口露出,所述电源连接器可插接至所述装置连接器,以使所述电池向所述发热装置供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装置,通过在容纳袋上设置装置连接器,使得装置连接器与装设于容纳袋内的移动电源上的电源连接器插接,从而使发热件可以通过内嵌在主体内部的导线接收移动电源的供电,进而使发热件发热产生热量以供给人体所需。通过发热装置上的装置连接器与移动电源上的电源连接器插接,无需采用导线的形式连接即可实现移动电源与发热装置之间的电连接,供电便捷,且有效防止了导线连接移动电源和发热装置时因导线裸露造成误触,从而引起的安全问题,使得整个连接简单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容纳袋上装置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装置连接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移动电源的结构分解图;

图9是图7所示移动电源上的电源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电源连接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穿戴产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装置100,用于与移动电源(图未示)电连接,所述移动电源具有电源连接器,所述发热装置100包括主体、发热件30及容纳袋40,所述发热件30嵌在所述主体内部,所述容纳袋40连接在所述主体的表面,所述容纳袋40用于容纳移动电源10,所述容纳袋40上设有装置连接器43,所述装置连接器43通过内嵌在所述主体内部的导线50与所述发热件30电连接,所述装置连接器43可插接至所述电源连接器11,以接收所述移动电源10的供电,以使所述发热件30发热。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为围巾20,所述围巾20包括用于贴合人体脖颈的第一发热区21,所述发热件30设于所述第一发热区21,所述容纳袋40设于所述围巾20的端部。具体的,所述发热件30为发热膜组,所述容纳袋40包括袋身42和袋盖41,所述装置连接器43设于所述袋盖41上。所述导线50一端与所述发热膜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袋40的袋盖41上的装置连接器43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述装置连接器43包括固定座44,第一磁体45以及第一连接电极46,所述第一磁体45嵌设于所述固定座44的一面,所述第一磁体45用于与所述电源连接器磁吸,所述第一连接电极46穿过所述第一磁体45与所述固定座44固定连接,并将所述第一磁体45压紧在所述固定座44上。

具体的,所述固定座44内设有线路板47,所述线路板47通过所述导线(图未示)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所述固定座44的一面设有安装槽441,所述安装槽441的底面设有凸起442和安装通孔443,所述安装通孔443位于所述凸起442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磁体45装入所述安装槽441并与所述凸起442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电极46从所述第一磁体45和所述凸起442之间穿过,并穿过所述安装通孔443与所述线路板47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44包括固定上盖445和固定下盖446,所述固定上盖445和所述固定下盖446卡合形成所述固定座44,所述第一磁体45装设于所述固定上盖445上。所述安装通孔443贯穿至所述线路板47,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电极46与所述线路板4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电极46为中空结构且包括两个第一连接脚461,所述第一连接电极46可以看做是中空的柱体,一端设有与所述柱体贯通的中空的圆盘,相对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连接脚461。

进一步的,所述线路板47上还设有电极内芯48,所述电极内芯48位于两个所述安装通孔443间,所述凸起442上与所述底面相对的表面开设有贯穿所述固定座44的插接孔444,所述电极内芯48一端与所述线路板47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插接孔444,用于与所述电源连接器11插接。所述装置连接器43组装时,将所述第一磁体45装设于所述安装槽441内,所述第一连接电极46从所述第一磁体45和所述凸起442之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脚461穿过所述安装通孔443焊接于所述线路板47上,并且使固定于所述线路板47上的电极内芯48伸入所述插接孔444。

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移动电源装设于所述容纳袋40时,所述袋盖41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和磁吸的作用盖合所述袋身42,从而使所述装置连接器43与所述电源连接器插接进而实现装置连接器43与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电连接,进而使发热装置100接收所述移动电源的供电,以使发热件30发热供给人体所需,方便快捷且安全可靠。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所述主体为袜子60,所述袜子60包括用于贴合人体脚部的第二发热区61,所述发热件30设于所述第二发热区61,所述容纳袋40还包括连接所述袋身42两侧的连接带49,所述容纳袋40的袋身42通过所述连接带49固设于所述袜子60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膜组围绕人体的脚后跟设置,以通过所述移动电源10供电来产生热量供给人体所需。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膜组的固定位置可设于袜子60上的其他部位。

请参阅图5,实施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所述主体为暖宫带70,所述暖宫带包括用于贴合人体腹部的第三发热区71,所述发热件30设于所述第三发热区71,所述容纳袋40设于所述暖宫带70的侧部。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与第二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所述主体为衣服80,所述衣服包括用于贴合人体前胸和腰部的第四发热区81,所述发热件30设于所述第四发热区81,所述容纳袋40设于所述衣服80的下摆。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10,所述移动电源10用于发热装置(图未示)电连接,所述发热装置具有装置连接器,所述移动电源10包括壳体12、电路板13、电池14及电源连接器11,所述壳体12具有开口121,所述电路板13和所述电池14安装在所述壳体12内且所述电路板13与所述电池14电连接,所述电源连接器11设于所述电路板13上并从所述开口121露出,所述电源连接器11可插接至所述装置连接器,以使所述电池14向所述发热装置供电。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装置是上述图1、图4-图6任一幅图所示的发热装置100。所述壳体12包括第一壳体122和与所述第一壳体122连接的第二壳体123,所述第一壳体122和所述第二壳体123封装形成收容如电路板13、电池14等电子元器件的收容腔。所述第一壳体122具有正面124,所述开口121设于所述正面124且贯穿所述第一壳体122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壳体122背离所述正面124的一侧设有卡槽125,所述卡槽125用于与所述第二壳体123卡持,保证所述壳体12组装时的稳固性。所述第二壳体123对应所述卡槽125设有凸起126,当所述第一壳体122与所述第二壳体123抵持时,所述凸起126与所述第一壳体122上的的卡槽125卡持,保证所述壳体12组装时的稳固性。

需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22的卡持件是以卡槽125作为举例说明,而所述第二壳体123的卡持件是以凸起126作为举例说明。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22的卡持件也可是凸起、卡勾,而所述第二壳体123的卡持件也可以是凹槽、卡扣,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14为锂电池,所述电路板13上间隔设有充电插孔15和电源连接器11。所述电路板13具有侧部131,所述充电插孔15设于所述电路板13的侧部131,所述第一壳体122对应所述充电插孔15设有通孔127,所述充电插孔15露出所述通孔127,用于与外接的电源线插接,以使外接的电源向所述移动电源10供电,满足移动电源10为所述发热件30供电的正常工作需求。

请一并参阅图7-图10,所述电源连接器11包括基座16、第二磁体17以及第二连接电极18;所述基座16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磁体17安装在所述基座16上,所述基座16与所述第二磁体17从所述开口121露出,所述第二磁体17用于与所述装置连接器43磁吸;所述第二连接电极18穿入所述基座16,所述第二连接电极18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路板13,相对的另一端从所述开口121露出并与所述装置连接器43插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体17与设于所述装置连接器43上的第一磁体45磁性相吸,所述基座16包括基板161和设于所述基板161上的导向柱162,所述第二磁体17套设于所述导向柱162的外周,所述第二连接电极18从所述第二磁体17和所述导向柱162之间穿过,并穿过所述基板161以与所述电路板13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基板161上设有贯穿所述基板161的第一穿孔16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穿孔163以两个为例进行说明,两个所述第一穿孔163位于所述导向柱162的相对两侧,所述导向柱162具有顶面164,所述顶面164为所述导向柱162自由端的端面,所述顶面164上设有贯穿所述基座16的第一安装孔165,所述第一安装孔165用于装设电极芯19,所述电极芯19一端连接至所述电路板13,相对的另一端设有插脚191,所述插脚191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开口121露出并与所述装置连接器43插接。所述第二连接电极18为中空结构且包括两个第二连接脚181,所述第二连接电极18可以看做是中空的柱体,一端设有与所述柱体贯通的中空的圆盘,相对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二连接脚181。

对应所述第一穿孔163和所述第一安装孔165,所述电路板13上设有第二穿孔(图未示)和第二安装孔(图未示)。所述电源连接器11组装到所述电路板13上时,将所述第二磁体17套设于所述导向柱162的外周,所述第二连接电极18从所述第二磁体17和所述导向柱162之前穿过,所述第二连接脚181穿过所述第一穿孔163和所述第二穿孔132焊接于所述电路板13上,并且所述电极芯19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33焊接于所述电路板13上,即将所述电源连接器11与所述电路板13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电源10,通过在壳体12上设置开口121,使得电源连接器11露出所述开口121,从而当所述移动电源10装设于发热装置100的容纳袋40时,所述电源连接器11可与容纳袋40上的装置连接器43插接,从而使所述移动电源10可以通过内嵌在发热转嘎吱主体内部的导线50为发热装置100的发热件30供电,进而使发热件30发热产生热量以供给人体所需。通过移动电源10上的电源连接器11与发热装置100上的装置连接器43插接,无需采用导线50的形式连接即可实现移动电源10与发热装置100之间的电连接,供电便捷,且有效防止了导线50连接移动电源10和发热装置100时因导线50裸露造成误触,从而引起的安全问题,使得整个连接简单且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产品,所述可穿戴产品包括移动电源和上述图1、图4-图6任一幅图所示的发热装置100,所述移动电源具有电源连接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为上述图7所示的移动电源10,所述移动电源10包括壳体12、电路板及电池,所述壳体12具有开口121,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壳体12内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源连接器11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从所述开口121露出,所述电源连接器11可插接至所述装置连接器43,以使所述电池14向所述发热装置100供电。如图11所示,所述移动电源10收纳在所述容纳袋40中,所述电源连接器11可插接至所述发热装置100的装置连接器43,以使所述移动电源向所述发热装置100供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装置100,通过在容纳袋40上设置装置连接器43,使得装置连接器43与装设于容纳袋40内的移动电源10上的电源连接器11插接,从而使发热件30可以通过内嵌在主体内部的导线50接收移动电源10的供电,进而使发热件30发热产生热量以供给人体所需。通过发热装置100上的装置连接器43与移动电源10上的电源连接器11插接,无需采用导线50的形式连接即可实现移动电源10与发热装置100之间的电连接,供电便捷,且有效防止了导线50连接移动电源10和发热装置100时因导线50裸露造成误触,从而引起的安全问题,使得整个连接简单且安全可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