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0452发布日期:2020-06-20 16:1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光智能控制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车辆在隧道内能安全通行,现有隧道的照明系统采用的是照明灯长期点亮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即隧道内照明灯长亮,将耗费大量的电能,而实际上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车辆穿过隧道,因此,无车通过时的电能消耗便造成了能源浪费。

为此,出现了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在隧道入口或隧道内设置触发感应器,当触发感应器感应到车辆时触发照明灯点亮。但现有的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均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在隧道入口处采用单一感应器触发,感应器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隧道内部照明灯无法被点亮,严重影响车辆通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二是在隧道入口采用单一感应器触发,而在隧道前具有弯道时,感应器触发器感应存在盲区,感应触发器无法提前检测车辆,导致车辆在进入隧道时照明灯才点亮,驾驶员易出现视觉黑洞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以实现在可根据车辆有无而触发点亮隧道照明灯而实现节能的情况下,保证对车辆检测的预前及时性及对照明灯触发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隧道内部的照明灯、与所述照明灯电连接的用于控制所述照明灯的中央控制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隧道的入口之前预设距离的用于检测车辆有无的第一检测器、设置于所述隧道的入口处的用于检测车辆有无的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照明灯包括沿所述隧道依次设置的若干组照明灯组,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均用于触发位于所述隧道入口段的所述照明灯组,所述隧道的内部还依次设置有若干组触发检测器,每组所述触发检测器均用于触发一组或多组所述照明灯组,若干组所述触发检测器均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组所述触发检测器均包括第三检测器和第四检测器,所述第三检测器和所述第四检测器均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检测器为感应线圈型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红外检测器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检测器为感应线圈型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红外检测器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检测器为感应线圈型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埋设于所述隧道的入口之前预设距离的地下,所述第二检测器为红外摄像识别器,所述第二检测器安装于所述隧道的入口上部。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检测器为感应线圈型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红外检测器、声音感应器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检测器为感应线圈型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红外检测器、声音感应器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检测器为红外摄像识别器,所述第三检测器安装于所述隧道的内壁,所述第四检测器为声音感应器,所述第四检测器安装于所述隧道的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在隧道的入口之前预设距离处设置第一检测器、并在隧道的入口处设置第二检测器,在无车辆通过时,照明灯熄灭,在车辆到达距离隧道入口预设距离时,即可被第一检测器检测,并向中央控制器发出信号,中央控制器即控制照明灯亮起,即可在车辆到达隧道入口之前使照明灯点亮,在车辆到达隧道入口处,亦可被第二检测器检测,第二检测器可向中央控制器发出信号,中央控制器即控制照明灯亮起,从而实现对照明灯的双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不仅可在具有车辆通过时才预先触发点亮隧道照明灯而实现节能,且可实现即使在隧道入口之前公路具有弯道,无论弯道距离隧道入口的距离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只要车辆到达预设距离处,均可被第一检测器检测,有效克服了隧道入口之前公路具有弯道而存在检测盲区的情况,实现预前检测及时触发照明灯亮起,且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的双控设置,即使其中任意一个发生故障时,另一个检测器依然可实现对车辆的检测,可降低照明灯无法被点亮的故障率,有效提高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隧道入口前无弯道的隧道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隧道入口前有弯道的隧道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照明灯;2、中央控制器;3、第一检测器;4、第二检测器;5、触发检测器;51、第三检测器;52、第四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隧道内部的照明灯1、与照明灯1电连接的用于控制照明灯1的中央控制器2,还包括设置于隧道的入口之前预设距离的用于检测车辆有无的第一检测器3、设置于隧道的入口处的用于检测车辆有无的第二检测器4,第一检测器3和第二检测器4分别与中央控制器2电连接。在无车辆通过时,照明灯处于熄灭状态,在车辆到达距离隧道入口预设距离时,即可被第一检测器3检测,并向中央控制器2发出信号,中央控制器2即控制照明灯亮起,即可在车辆到达隧道入口之前使照明灯点亮,在车辆到达隧道入口处,亦可被第二检测器4检测,第二检测器4向中央控制器发出信号,中央控制器即控制照明灯亮起,从而实现对照明灯的双控。以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不仅可在仅具有车辆通过时才预先触发点亮隧道照明灯而实现节能,且可实现即使在隧道入口之前公路具有弯道,无论弯道距离隧道入口的距离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只要车辆到达预设距离处,均可被第一检测器3检测,有效克服了隧道入口之前公路具有弯道而存在检测盲区的情况,实现预前检测及时触发照明灯亮起,且第一检测器3和第二检测器4的双控设置,即使其中任意一个检测器发生故障时,另一个检测器依然可实现对车辆的检测,有效解决的现有单一检测器在出现故障时无法点亮照明灯的问题,有效提高公路隧道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为便于对隧道内部照明灯进行分段依次点亮而进一步节能,进一步地,照明灯1包括沿隧道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组照明灯组,具体可根据实际隧道的长度进行划分为两段或两段及以上的多段而对应设置两组或两组及以上的多组照明灯组,每组照明灯组均包括若干个相连接的照明灯具,第一检测器3和第二检测器4均用于触发位于隧道入口段的照明灯组,在第一检测器3或第二检测器4检测到车辆并向中央控制器发出信号时,中央控制器2控制隧道入口段的照明灯亮起,隧道的内部沿隧道的前进方向还依次设置有若干组触发检测器5,每组触发检测器5均用于触发一组或多组照明灯组,若干组触发检测器5均分别与中央控制器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每组触发检测器5用于触发一组照明灯组。在车辆进入隧道后,依次被各组触发检测器5检测到并依次触发对应照明灯组亮起,对车辆的前行进行照明,在照明灯组亮起预设时间后熄灭(该预设时间大于车辆以对应公路上最低速度行驶过该照明灯组段所需时间),若对应的触发检测器5再次检测到车辆时则再次被触发亮起。采用以上设置,更加节能环保。

为保证对隧道内部照明灯组触发点亮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每组触发检测器5均包括第三检测器51和第四检测器52,第三检测器51和第四检测器52均分别与中央控制器2电连接,在第三检测器51检测到车辆时向中央控制器2发出信号,中央控制器2控制该触发检测器5对应的照明灯组亮起,在第四检测器52检测到车辆时向中央控制器2发出信号,中央控制器2控制该触发检测器5对应的照明灯组亮起,从而实现对照明灯组的双控,在其中一检测器发生故障时,另一检测器依然可检测车辆而触发照明灯组亮起,稳定性高。

具体的,中央控制器2的主控制模块可采用arm系列saa7750单片机,亦可采用其他型号单片机,每一照明灯组分别通过一继电器与中央控制器2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中央控制器2根据接收到的各检测器的数据,发出命令控制对应的继电器工作,使对应照明灯组亮起。中央控制器2及继电器等控制部件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可直接采用市购产品。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器3可为感应线圈型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红外检测器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第二检测器4可为感应线圈型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红外检测器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检测器3为感应线圈型检测器,感应线圈型检测器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其原理与闯红灯检测埋设于斑马线一侧的感应线圈相同,第一检测器3埋设于隧道的入口之前预设距离处的地下,在车辆经过时即触发第一检测器3向中央控制器发出信号数据,第二检测器4为红外摄像识别器,第二检测器4安装于隧道的入口上部,红外摄像识别器包括红外摄像机、与红外摄像机输出端电连接的视频处理器,视频处理器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红外摄像机安装于隧道的入口顶部,对隧道入口之前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画面进行拍摄,并将所拍摄的视频实时传输至视频处理器,由视频处理器进行识别判断,在识别出车辆时即向中央控制器发出信号,由中央控制器控制隧道入口段照明灯亮起。红外摄像机及视频处理器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可直接采用市购产品,例如可采用与停车场车牌识别系统相同原理设备,或人脸识别相同原理设备。通过以上设置,第一检测器与第二检测器采用不同检测方式,可保证检测精准度,及检测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三检测器51可为感应线圈型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红外检测器、声音感应器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第四检测器52为感应线圈型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红外检测器、声音感应器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三检测器51为与第二检测器相同的红外摄像识别器,第三检测器51安装于隧道的内壁,第四检测器52为声音感应器,第四检测器52安装于隧道的内壁,第四检测器52具体可为声敏传感器及与声敏传感器电连接的触发器,触发器与中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触发器内存储有阈值,声敏传感器实时收集隧道内声音信号,并将声音信号发送给触发器,由触发器判断声音信号是否大于阈值,若大于则向中央控制器发出信号,中央控制器则控制对应的照明灯组亮起。声敏传感器及触发器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可直接采用市购产品,例如可采用与声控感应灯原理相同部件。通过以上设置,第三检测器与第四检测器采用不同检测方式,可保证检测精准度,及检测稳定性。

具体地,预设距离为12m-95m,本实施例中优选预设距离为55m作为安全距离,既可保障在车辆驶入隧道入口前隧道入口段照明灯即被点亮,且不会因预设距离过长而导致照明灯被提前点亮过长时间而浪费能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