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7175发布日期:2022-04-23 19:07阅读:52来源:国知局
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冷却散热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2.电子器件(例如5g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当电子器件的温度过高时则会影响其性能,因此,需要对电子器件进行有效地散热以保证其工作稳定性以及工作效率。
3.目前,传统的用于电子器件的冷却系统都是采用冷却液流动的形式对电子器件进行冷却散热,需要冷却液不断地循环流动,以使得在冷却液流经电子器件时与电子器件发生热交换从而实现散热降温。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用于驱动冷却液流动的驱动机构皆为金属材料,对电子无线讯号会产生干扰或屏蔽作用;2、当需要冷却液循环路径发生改变时,冷却系统无法做出适应性改变,不能广泛地适用于不同结构的电子系统;3、由于冷却液循环路径的设置形式限制,驱动机构通常对应于电子器件设置,从而导致驱动机构置放位置有相当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好,故障率低,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结构的电子系统,且不会对于电子器件产生干扰。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用于对电子器件进行冷却;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管路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管路机构包括容纳有冷却流体的冷却管组,所述冷却管组设有第一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电子器件发生热交换;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驱动件和驱动源,所述壳体与所述冷却管组流体连通,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驱动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并配置为能够控制所述驱动件驱使所述冷却流体流动。
6.可选的,所述冷却管组为循环回路结构,所述冷却管组包括第二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和所述第二换热段沿冷却流体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段,所述冷却器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二换热段和外界之间提供热交换。
7.可选的,所述冷却管组包括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所述壳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一冷却管与所述出口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冷却管与所述入口可拆卸地连接。
8.可选的,所述可拆卸地连接的方式是通过螺纹连接;和/或,所述冷却系统中除了所述第一换热段、所述第二换热段以及驱动件以外,其他部件均为非金属材质。
9.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形成夹角,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相应地形成夹角。
10.可选的,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多个驱动机构,所述冷却管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冷却管、多个所述第二冷却管,每个所述驱动机构的壳体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冷却管和一个
所述第二冷却管。
11.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叶片、中心轴以及第一磁体;所述叶片固定设置于所述中心轴,所述中心轴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以带动所述叶片转动,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中心轴同轴连接并配置为能够在所述驱动源的作用下绕自身轴线旋转。
12.可选的,所述驱动源包括电机以及第二磁体,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磁体连接,所述第二磁体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磁体旋转。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管组以及所述壳体中充满冷却流体,在冷却系统工作时,所述驱动源控制所述驱动件工作,所述驱动件驱使所述壳体中的冷却流体流至所述冷却管组中,冷却流体在所述冷却管组中流动至所述第一换热段并通过所述第一换热段与所述电子器件发生热交换,达到使所述电子器件降温的目的。由于驱动机构的驱动源设置在所述壳体之外,所述驱动源并不会直接与冷却流体接触,因此,冷却流体不会对所述驱动源造成影响,这就使得所述驱动源能够持续、稳定地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从而大大降低了冷却系统的故障率低。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用于对电子器件进行冷却;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管路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管路机构包括容纳有冷却流体的冷却管组,所述冷却管组设有第一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电子器件发生热交换,所述冷却管组设有至少一转角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驱动件和驱动源,所述壳体设于所述冷却管组的所述转角处,并与所述冷却管组容纳的冷却流体连通,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驱动源配置为能够通过非接触方式控制所述驱动件驱使所述冷却流体流动。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用于对电子器件进行冷却;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管路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管路机构包括容纳有冷却流体的冷却管组,所述冷却管组设有第一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电子器件发生热交换;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驱动件和驱动源,所述壳体与所述冷却管组可拆卸地连接,并与所述冷却管组容纳的流体连通,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驱动源配置为能够通过非接触方式控制所述驱动件驱使所述冷却流体流动。
16.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冷却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的冷却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19.图3是本发明的冷却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20.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
21.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2.图6是本发明的冷却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11-第一换热段,112-第二换热段,113-第一冷却管,114-第二冷却管,120-螺纹连接环,200-冷却器,310-壳体,311-入口,312-出口,321-叶片,322-中心轴,323-第一磁体,331-电机,332-第二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26.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冷却系统用于对电子器件进行冷却;冷却系统包括管路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管路机构包括容纳有冷却流体的冷却管组,冷却管组设有第一换热段111,第一换热段111配置为能够与电子器件发生热交换;驱动机构包括壳体310、驱动件和驱动源,壳体310与冷却管组流体连通,驱动件设置在壳体310中,驱动源设置在壳体310外并配置为能够控制驱动件驱使冷却流体流动。
27.应当理解的是,冷却流体可以为液体或是气体。
28.在本发明中,冷却管组以及壳体310中充满冷却流体,当冷却系统工作时,驱动源控制驱动件工作,驱动件驱使壳体310中的冷却流体流至冷却管组中,冷却流体在冷却管组中流动至第一换热段111并通过第一换热段111与电子器件发生热交换,达到使电子器件降温的目的。由于驱动机构的驱动源设置在壳体310之外,驱动源并不会直接与冷却流体接触,因此,冷却流体不会对驱动源造成影响,这就使得驱动源能够持续、稳定地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从而大大降低了冷却系统的故障率低。
29.为了有效地利用冷却流体,降低冷却系统的运行成本,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冷却管组为循环回路结构,冷却管组包括第二换热段112,第一换热段111和第二换热段112沿冷却流体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200,冷却器200设置于第二换热段112,冷却器200配置为能够在第二换热段112和外界之间提供热交换。
30.需要说明的是,冷却器200可以是公知的任意一种冷却设备,例如散热片、风扇等。
31.应当理解的是,壳体31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冷却管组流体连通,例如,壳体310可以直接焊接于冷却管组。为了便于维修壳体310以及驱动件,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冷却管组包括第一冷却管113和第二冷却管114,壳体310具有入口311和出口312,第一冷却管113与出口312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冷却管114与入口311可拆卸地连接。由于驱动件设置在壳体310之中,当需要检修驱动件时,可以方便地将壳体310从冷却管组拆下,再对其中的驱动件进行检修。
32.第一冷却管113与出口31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同样,第二冷却管114与入口311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凹凸卡扣的形式进行卡接。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管路机构包括螺纹连接环120,螺纹连接环120具有内螺纹,第一冷却管113、出口312、第二冷却管114以及入口311均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33.通常,在考虑到冷却效率的前提下,第一换热段111不会设置在冷却管组的转角处,因此,为了使驱动机构不会对电子器件产生干扰,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设置在冷却管组的转角处,具体的,第一冷却管113和第二冷却管114形成夹角(即,形成转角处),入口311和出口312相应地形成夹角,使得壳体310在连接第一冷却管113和第二冷却管114时能够尽可能地远离第一换热段111,同时也远离电子器件,从而防止驱动机构对电子器件造成干扰。
34.进一步的,冷却系统包括多个驱动机构,冷却管组包括多个第一冷却管113、多个第二冷却管114,每个驱动机构的壳体310对应连接一个第一冷却管113和一个第二冷却管114。也就是说,单独的驱动机构形成模组化,其能够方便地连接、脱离第一冷却管113和第
二冷却管114,从而使每一个驱动机构都能够快速、方便地加入冷却系统或者从冷却系统中脱离。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电子系统的布局、结构发生变化时,例如电子器件的数量增加时,各个电子器件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得电子系统的布局扩大,这就导致冷却管组的总长度延长,冷却流体的流动距离增加,为了能够使冷却系统适应于变化后的电子系统,只需要增加一定数量的第一冷却管113、第二冷却管114以及驱动机构,即使冷却流体的流动距离增加了,但是,新增加的驱动机构仍然能够使冷却管组中的冷却流体保持在适宜的流动速度,从而保证冷却效果。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分别有三个电子器件需要进行冷却,因此冷却管组通过多个第一冷却管113和多个第二冷却管114向三个第一换热段111提供冷却降温。由于冷却管组的总长度延长了,为了保证冷却流体能够顺畅地流动,在冷却管组的三个转角处设置了三个驱动机构,从而向冷却流体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以维持冷却流体的流动。
35.为了进一步降低冷却系统对电子器件的干扰影响,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冷却系统中除了第一换热段111、第二换热段112以及驱动件以外,其他部件均为非金属材质,例如,第一冷却管113和/或第二冷却管114采用非金属材质制成。
36.为了提高冷却流体与电子器件、冷却器200之间的热交换效果,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段111和/或第二换热段112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例如,采用纯铜制成。
37.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驱动件和驱动源可以设计为多种配合形式,只要保证驱动件设置在壳体310中,而驱动源设置在壳体310外即可。例如,驱动件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和活塞推杆,活塞推杆与磁铁连接并能够在壳体310中往复移动,驱动源包括第二磁性件和直线模组,第二磁性件安装在直线模组的滑块上,第二磁性件能够作用于第一磁性件,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驱动件设置在壳体310内部而驱动源设置在壳体310外部,当第二磁性件跟随滑块移动时,其带动第一磁性件移动,从而使活塞推杆往复移动,只要控制直线模组的滑块的移动速度,使得活塞推杆在向壳体310的出口312移动时以较快的速度,而活塞推杆在向入口311移动时以较慢的速度,就能够冷却流体从出口312流动出去。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另一种驱动件和驱动源的配合形式,如图5所示,驱动件包括叶片321、中心轴322以及第一磁体323;叶片321固定设置于中心轴322,中心轴322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以带动叶片321转动,第一磁体323与中心轴322同轴连接并配置为能够在驱动源的作用下绕自身轴线旋转。采用叶片321旋转的形式推动冷却流体向出口312流动,更加高效,且更加节省能源。
38.驱动第一磁体323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方式是:驱动源包括电磁线圈,在电磁线圈通电之后,其会产生磁场,该磁场能够驱动第一磁体323转动,另一种方式是:驱动源包括电机331以及第二磁体332,电机331的输出轴与第二磁体332连接,第二磁体332配置为能够驱动第一磁体323旋转。需要说明的是,电机331相对于壳体310固定设置,仅由其输出轴带动第二磁体332旋转,第二磁体332旋转时以磁力驱动第一磁体323旋转。由于电机331以及第二磁体332设置在壳体310的外部,驱动源仅仅通过非接触式的磁力带动第一磁体323旋转,所以不会产生冷却流体从壳体310中泄露的问题,也不需要额外做防泄漏的密封设计。再者,电机331可通过例如螺锁等可拆卸方式组装于壳体310外端,而便于拆解维修或更换电机331。
39.当冷却流体为液体时,为避免冷却液逆向流动而对驱动件造成损坏,在本发明的
一种实施方式中,管路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冷却管组的单向阀。
4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具有冷却效果好、故障率低的优点,并且该冷却系统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结构的电子系统,也不会对于电子器件产生干扰。
41.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