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罩及具有其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4240发布日期:2020-08-25 20:2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加热罩及具有其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罩及具有其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厂家的出厂测试条件比较简陋,测试地点选在室内或室外,室内为非封闭环境且缺少温控系统,在严寒天气时,电池外围测试环境温度经常处在10℃以下;室外测试环境更加恶劣,严寒天气时,温度接近0℃,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出厂测试结果,导致容量、电量等指标不达标,降低了产品出厂合格率。

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的应对措施有两种,一种是购买温控系统设备并改造测试区环境,另一种是等待天气回暖再补做容量和电量测试项,前者升温效果明显但成本较高(几十万至上百万元不等),后者几乎不需成本,但拖延了交付节点。另外,在交期集中时,产品测试数量多,一个温控系统设备往往应付不过来,需要配置多个,但配置多个会存在占地空间太大,一旦到了空闲期,就面临存放困难,保养维护成本高等窘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加热罩及具有其的加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罩,包括:

本体,本体用于容纳样品;

脚轮,脚轮设置在本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罩通过在本体上设置有脚轮,从而可以在使用时推动加热罩移动,周转方便,以此适应不同检测位置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上述的加热罩和加热器,加热器设置在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器为本体内部加热,而在本体上设置有脚轮,从而可以在使用时推动加热装置移动,周转方便,以此适应不同检测位置的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第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加热装置的连接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加热装置的顶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加热装置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第二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第三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加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加热装置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第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加热装置的第二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加热装置的叠放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本体;2、容纳腔体;3、样品;4、电气线路;10、门板;11、第一卡接部;12、合页组件;20、顶盖板;21、第一连接部;22、把手;30、侧板;31、第二连接部;32、第二卡接部;33、焊接螺柱;40、连接杆;41、卡口;50、加热器;51、温控盒;52、报警器;53、散流器;60、密封件;70、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

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公开所述的多个为至少两个。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罩,请参考图1至图14,加热罩包括:本体1,本体1用于容纳样品3;脚轮70,脚轮70设置在本体1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罩通过在本体1上设置有脚轮70,从而可以在使用时推动加热罩移动,周转方便,以此适应不同检测位置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加热罩可移动,在检测完成后也方便其转移到预设的存储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体1上设置有把手22,把手22用于供操作人员推动本体1抓握。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底部开口,即本体1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密封件60,以与脚轮70所在的平面相接触。密封件60的设置起到对于本体1底部的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60为密封刷条,其整体呈条状,以此保证对本体1底部的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60的至少部分由柔性材料制备而成,密封件60的设置不仅可以起到密封性,且柔性的密封件60也方便从本体1内部穿过电气线路4等,如图13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60为毛丝。毛丝的设置不仅方便引出电气线路4,方便保温,且可避免影响脚轮70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毛丝为尼龙、塑料、不锈钢丝、猪毛、马尾、剑麻等,由于毛丝在随本体1移动过程中与地面接触,此类材料可以增强毛丝的耐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60设置在本体1的外侧,从而可以确定密封件60的磨损状态,且更换也较为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罩还包括底座,密封件60设置在底座上,底座通过螺丝固定于本体1上,密封件60可拆卸地设置在底座上,以此方便磨损后的更换。其中,底座可以为铝合金底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的周向外侧均设置有密封件60,即门板10和侧板30的底部均设置有密封件60。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包括亚克力板,可以减轻加热罩的重量,且可视性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包括多个板体,多个板体中的至少一个板体包括金属框架、金属板以及亚克力板,金属板以及亚克力板均设置在金属框架内。金属框架和金属板起到支撑作用,而亚克力板不仅轻便,且为可视板体,即可以由外部看到本体1内部的测试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金属板上设置有保温层,以此减少本体1内部通过金属板散出的热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包括:主体板组件,主体板组件具有用于容纳样品3的容纳腔体2,主体板组件的侧部具有第一开口,主体板组件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即本体1底部开口,本体1罩设样品3,具体使用时方便加热罩对样品3的罩设。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样品3放置到预设位置,然后推动加热罩,以使样品3通过第一开口后进入到容纳腔体2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纳腔体2可以是由多个板体形成或围成的容纳空间,也可以是板体上可设置凹槽等以形成的容纳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还包括:门板10,门板10与主体板组件相连接,以遮挡第一开口;其中,主体板组件和门板1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脚轮70。门板10用于对容纳腔体2进行封闭,以此保证容纳腔体2内部温度稳定可靠。

在一个实施例中,门板10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门板10分别与主体板组件的两端相连接,以分别遮挡两个第一开口;其中,两个门板10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主体板组件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打开或遮挡第一开口。门板1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主要是在使用时可以让样品3穿过第一开口后进入到容纳腔体2内,操作方便,不用来回搬运样品3,仅需要推动加热罩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主体板组件包括:顶盖板20;侧板30,侧板30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侧板30分别连接于顶盖板20的两侧;其中,两个侧板30上均设置有脚轮70,从而可以对本体1稳定支撑,并且也方便推动加热罩移动。其中,侧板30的底部设置有密封件60,而脚轮70位于密封件60的内部,即脚轮70相比于密封件60更靠近本体1的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门板10和两个侧板30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脚轮70。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包括多个板体,多个板体中的至少一个板体可折叠,和/或可拆卸地设置,通过将多个板体中的至少一个可折叠,和/或可拆卸地设置,即在使用完毕后可以实现本体1的至少部分的折叠或拆卸,以此减少本体1的空间占有率,且方便对本体1的保养维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板体均可拆卸地设置,以在使用完成后将其进行完全拆解,方便存放以及维护,最终拆卸叠放结构可参见图14。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板体均可折叠地设置,以在使用完成后将其进行完全折叠,方便存放以及维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板体包括:主体板组件,主体板组件具有用于容纳样品3的容纳腔体2,主体板组件的侧部具有第一开口;门板10,门板10与主体板组件相连接,以遮挡第一开口;其中,门板10相对于主体板组件可折叠,和/或可拆卸。门板10和主体板组件组成了一个容纳空间,即用于放置样品3,样品3可以是电池。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板组件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开口和一个第二开口,两个第一开口分别位于第二开口的两侧,两个第一开口可以分别被两个门板10遮挡,也可以一个第一开口被一个门板10遮挡,而另外一个第一开口没有遮挡,在具体使用时利用使用环境中的其他结构遮挡,例如墙面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样品3通过第一开口进入到容纳腔体2内,本体1底部开口,即具有第二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门板10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门板10分别与主体板组件的两端相连接,以分别遮挡两个第一开口。成对的两个门板10以及主体板组件将容纳腔体2进行了封闭,即整个本体1具有一个第二开口,在使用时,由于第二开口位于本体1的底部,即借助放置本体1的基底(如地面)将其进行了封闭,从而保证本体1的密封性,来保证本体1内部的温度较为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主体板组件包括:顶盖板20;侧板30,侧板30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侧板30分别连接于顶盖板20的两侧,顶盖板20和侧板30中的至少之一与门板10相连接。顶盖板20和两个侧板30围成了一个u形的容纳腔体2,而门板10遮挡在容纳腔体2的端部,门板10可以拆下,也可以折叠到顶盖板20或侧板3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板组件可以是围成了一个v形的容纳腔体2。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侧板30中的至少之一相对于顶盖板20可折叠,和/或可拆卸。侧板30与顶盖板20也属于可折叠或可拆卸,即整个本体1可以在使用时围成容纳腔体2,在储存时进行拆分或折叠存储,以此减少空间并且方便维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盖板20可拆卸地设置在两个侧板30的顶部。即将顶盖板20从两个侧板30的顶部拆卸后,顶盖板20和两个侧板30即为分离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顶盖板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侧板30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21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31,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31可拆卸地相连接。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的设置可以将顶盖板20稳定地设置在两个侧板30的顶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为凹槽,第二连接部31为凸起,凸起插设在凹槽内;或,第一连接部21为凸起,第二连接部31为凹槽,凸起插设在凹槽内;或,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均为卡扣,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卡接。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的选择只要保证二者方便拆分即可,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可以是定位销和定位销孔的配合,即将顶盖板20直接放置到两个侧板30上即可实现定位与固定,并且拆卸时也较为方便。其中,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可以分别为定位销和定位销孔,或,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可以分别为定位销孔和定位销。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均为多个,以此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如,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均为4个,两个侧板30上各有2个第二连接部31,顶盖板20上设置有4个第一连接部2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本体1还包括:连接杆40;其中,连接杆40的一端铰接于顶盖板20上,连接杆40相对于顶盖板20转动时,连接杆40的另一端脱离或卡接侧板30;或,连接杆40的一端铰接于侧板30上,连接杆40相对于侧板30转动时,连接杆40的另一端脱离或卡接顶盖板20。连接杆40用于支撑顶盖板20,即在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连接的基础上增加支撑。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盖板20与侧板30的连接采用了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的插接,以及连接杆40的卡接,即整个两个结构上不存在螺栓等部件,从而使得顶盖板20与侧板30之间的拆卸更加方便,且连接的稳定性也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杆40为多个,顶盖板20与两个侧板30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杆40,多个连接杆40可以稳定地支撑顶盖板20。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侧板30上设置有焊接螺柱33,连接杆40上设置有卡口41,连接杆40可转动地设置在顶盖板20上,在安装时,通过旋转连接杆40使得卡口41卡设在焊接螺柱33上,在拆卸或折叠时,通过旋转连接杆40使得卡口41脱离焊接螺柱33。

在一个实施例中,门板10可拆卸地与两个侧板30相连接。在本体1组装完成后,门板10与两个侧板30均连接,以此保证容纳腔体2的密封性,而在使用完成后可以将门板10进行拆卸。

在一个实施例中,门板10与一个侧板30相铰接,与另一个侧板30相卡接。门板10属于旋转件,其通过合页组件12与侧板30相连接,当然合页组件12也是可拆卸的,以此保证门板10可以从侧板30上拆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门板1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侧板30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部11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32,第一卡接部11与第二卡接部32相卡接,门板10与侧板30的卡接设置可以方便相互拆卸。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板30远离第二卡接部3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以在门板10折叠或拆下后,一个本体1的第一卡接部11可与另一个本体1的第二卡接部32相卡接。两个本体1可以进行拼接,即在长度不足够时,可以将多个本体1依次拼接,以此达到增加长度的需求,而侧板30两侧的第一卡接部11和第二卡接部32的设置,可以将相同结构的本体1进行拼接,即在后续拼接时不用再重新安装连接机构,具体拼接后的结构如图12和图13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门板10为两个,两个门板10的结构相同,两个侧板30的结构也相同,当第一卡接部11和第二卡接部32是两个不同的结构时,即如卡钩和卡环的配合时,则可以参考图1中的连接方式,即一个侧板30的第一卡接部11与另一个侧板30的第二卡接部32相对应,两个侧板30上的第一卡接部11和第二卡接部32是交叉设置的,相应地,门板10上的合页组件12和第一卡接部11的设置位置与其匹配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不排除第一卡接部11和第二卡接部32为相同的结构,此时两个门板10的铰接位和卡接位完成可以随意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板体包括:主体板组件,主体板组件具有用于容纳样品3的容纳腔体2;主体板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和第二卡接部32,以使一个本体1的第一卡接部11可与另一个本体1的第二卡接部32相卡接。多个板体可以仅由主体板组件组成,即相比上述的本体1,本实施例的本体1仅包括主体板组件,没有门板10,此时主体板组件可以直接进行拼接,不用考虑拆卸或折叠门板10。对于主体板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可以参考上面提到的方式,如包括顶盖板20和两个侧板30。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本体1仅包括主体板组件,没有门板10时,即本体1的两侧具有两个第一开口,在具体使用时利用使用环境中的其他结构遮挡第一开口,例如墙面、外部的其他板件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之间的拼接也可以是直接对接,即二者没有连接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罩包括本体1,而本体1仅包括主体板组件,主体板组件包括顶盖板20和两个侧板30,而顶盖板20和两个侧板30之间均是固定连接,即不可折叠也不可拆分,但两个主体板组件可以对接,如主体板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和第二卡接部32,以使一个本体1的第一卡接部11可与另一个本体1的第二卡接部32相卡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罩还包括密封垫,相连接的两个板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主要防止容纳腔体2内部的热量散出,并且也对相连接的两个板体起到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14,加热装置包括上述的加热罩和加热器50,加热器50设置在本体1上。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器50为本体1内部加热,而在本体1上设置有脚轮70,从而可以在使用时推动加热装置移动,周转方便,以此适应不同检测位置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器50为ptc暖风机,或翅片式陶瓷ptc电加热器,而不局限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加热装置还包括:散流器53,散流器53设置在本体1的内部,散流器53与加热器50之间相连通。散流器53与加热器50之间可以通过管路进行连通,即保证加热器50内排出的热风通过散流器53排入到本体1内部,以此使得本体1内部四面出风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还包括:温控盒51,温控盒51设置在本体1上,且与加热器50间隔设置;和/或,报警器52,报警器52设置在本体1上,且与加热器50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器50、温控盒51、报警器52以及散流器53均设置在本体1上,加热器50、温控盒51以及报警器52间隔设置,且位于本体1的金属板上,散流器53也设置在金属板上。其中,温控盒51可为智能温控盒,报警器52可为声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是一种加热罩装置,样品3可以为电池包,加热罩装置能够为动力电池包提供一个外围加热小环境,具备加热效果好、组装简单、可推拉移动、可扩展空间、透视率高、轻量化、存放占地空间小和成本低等优点,可以一方面解决电池厂家在低温天气时面临的上述产品交付难题,不再需要花高成本或拖延交付节点,另一方面解决电池厂家在产品做高温试验时不再需要花高成本和为设备存放、保养和维护等事宜困扰。加热罩装置用于实现对动力电池包外围小环境的低温加热,包括本体1、ptc暖风机、智能温控盒、声光报警器、散流器53及配套的电气线路4等部分。其中,本体1为核心架构,由顶盖板20、左侧板和右侧板(成对的两个侧板30)、前门板和后门板(成对的两个门板10)五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a、b、c、d、e、f、h、g、s、t分别表示板体上的各个区域,作为一个实施例。

顶盖板20:为平放的长方形结构体(长宽比为1.6:1),由不锈钢方管型材焊接框架、不锈钢板和亚克力板等组成,其中a和b为亚克力板区,c、d以及e为不锈钢板区;c中间区域加工有4个安装孔和1个过线孔,用于固定智能温控盒和将智能温控盒的2根温度探测线引入顶盖板20下方;d中间区域加工有矩形开槽和安装孔,用于嵌入和固定ptc暖风机;d中间区域下方安装散流器53;e中间区域上方安装声光报警器;顶盖板20的两短边上方各焊接1个把手22;顶盖板20的四个边角下方各焊接1个定位销(用于与侧板顶部的定位销孔对接,即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的对接);顶盖板20的两短边内侧各安装2个连接杆40,连接杆40的一端打孔固定在顶盖板20的焊接螺柱上,以螺柱为轴心能够自由转动,另一端留有半封闭孔,半封闭孔即为卡口41,可以卡套在侧板30的焊接螺柱33上;顶盖板框架外围与侧板30、门板10拼接部位均安装缓冲橡胶垫;顶盖板内侧不锈钢板表面闲置区域粘贴保温棉。

左侧板/右侧板:为立放的长方形结构体(宽高比为1.6:1),左右两侧板为镜像结构,此处以右侧板为例,右侧板由不锈钢方管型材焊接框架、不锈钢板和亚克力板等组成,其中,h为亚克力板区,f和g为不锈钢板区;侧板左竖边外侧上下方各焊接1个卡环(卡扣组件的左半部分,即为第二卡接部32);侧板左竖边和右竖边的内侧上方各有1个焊接螺柱33;侧板右竖边外侧上下方各焊接1个卡勾(卡扣组件的右半部分,即为第一卡接部11)和1个半合页(合页组件12的下部分);侧板顶边两边角留有定位销孔;侧板底边两端各安装1个万向脚轮70;侧板底边安装密封件60;侧板框架与顶盖板20、门板10拼接部位安装缓冲橡胶垫;侧板内侧不锈钢板表面粘贴保温棉。

前门板/后门板:为立放的长方形结构体(宽高比为1:1),前后两门板为镜像结构,此处以后门板为例,后门板由不锈钢方管型材焊接框架、不锈钢板和亚克力板等组成,其中,t(圆角矩形区)为亚克力板区,s(t外围区域)为不锈钢板区;门板一竖边上下方各焊接1个半合页(合页组件12的上部分),另一竖边上下方各焊接1个卡勾(卡扣组件的左半部分,即为第一卡接部11);门板底边一端安装1个万向脚轮70;门板底边安装密封件60;门板框架与顶盖板20、侧板30拼接部位安装缓冲橡胶垫;门板内侧不锈钢板表面粘贴保温棉,合页组件12具体可参见图2。

ptc暖风机:可选用翅片式陶瓷ptc电加热器,在正常工作的时候,加热器表面温度低于100℃,加热器表面不带电,全密封防潮设计,安全性极高。

智能温控盒:为长方形盒体,盒体材质为碳钢,表面喷绝缘漆,盒体上加工有开槽和安装孔,安装2个温控器、1个翘板开关、1个指示灯和2个三孔插座;其中温控器为电子式温控器,采用工业级单片机设计,带数字显示屏,温控设定范围为-9℃~99℃,精度误差为±1℃,具有高温启动和低温启动两种操作模式,每个温控器带1根温度采集线及1个温度探头;其中一个温控器用于监测本体1内部的温度并控制ptc暖风机启动和停止,另一个温控器用于监测本体1内部的温度并控制声光报警器启动和停止;其中一个三孔插座为智能温控盒的市电输入接口,另一个三孔插座为智能温控盒的负载输出接口(该接口连接ptc暖风机);其中,翘板开关串联在智能温控盒市电输入回路的火线上,为智能温控盒的电源开关;指示灯并联在智能温控盒的负载输出回路火线和零线之间,用于指示ptc暖风机的工作状态。

声光报警器:为交流220v电源工作报警器,带有声音报警和旋转灯光报警双重功能,其工作电源由智能温控盒的一个温控器进行控制通断。

散流器53:为用于管道通风的方形出风百叶窗口,铝合金材质,其出风口上端集成有一段10cm长的方形管道,该管道另一端与顶盖板中部安装的ptc暖风机进行对接,保证ptc暖风机在工作出热风时,在加热罩内部四面出风均匀。

针对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罩装置的具体组装过程:

步骤1:将ptc暖风机、散流器53、智能温控盒和声光报警器安装在顶盖板20上,其它零部件在加工出厂时已装配完成,如图11到图10的状态;

步骤2:将顶盖板20、左/右侧板和前/后门板五部分参照图1组合起来,形成本体1,其中顶盖板20与左/右侧板之间通过定位销和定位销孔进行限位对接,并通过连接杆40进行支撑连接,门板10与侧板30之间通过合页组件12进行转轴连接,并可以通过卡扣组件进行封口;

步骤3:对ptc暖风机、智能温控盒和声光报警器等电气件进行电气线路连接;

步骤4:参照图8,在地面上放置好一个电池包,打开门板10,通过把手22推移加热装置,直至罩住电池包,若电池包体积过大或数量有多个,可以通过对本体1进行扩展(两个本体1在长度方向拼接,卸掉各自在拼接处的门板10,通过彼此侧板30上的卡勾和卡环进行连接锁定,达到加热空间加倍,来解决单包体积过大的问题或用尽可能数量少的本体1来罩住一定数量的电池包;

步骤5:在本体1内连接好电池包的测试线路,线路可以从本体底部密封件60处任意位置引出至测试设备,然后通过卡扣组件封闭前后门板;

步骤6:对智能温控盒进行市电连接,闭合翘板开关,设置好温控器工作温度范围,此时加热装置启动工作;

步骤7:加加热装置对电池包进行加热测试工作结束后,如果长时间没有后续加热任务,可以对本体1进行拆卸,拆分成五个板体,对拆分后的板体可以堆叠放置在测试厂区指定位置,如图1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各部件具备快速组合和拆卸功能,各板体之间无螺栓连接,拆卸后能够堆叠放置,堆叠后体积缩小70%,方便存放和占地空间小,无需刻意保养维护,可以解决多个试验箱占地空间大和保养维护成本高等难题;本体自带脚轮和把手,具备可移动功能,实现主动对不同位置的电池包进行容纳和方便变换位置,可以解决试验箱位置周转不便的难题;通过合页组件和卡扣组件,具备体积可扩展和加热空间加倍功能,简单实现加热空间加倍,可以解决试验箱对超过自身加热空间的对象无法实施加热的难题,同时针对多个加热对象,可以带来更高的空间利用率;各板体都镶嵌有亚克力板,该板无色透明,具备可透视观察装置内部状态功能,装置表面透视面积比例达到65%,方便从多个角度观察内部加热状态,相比试验箱,大大降低设备内部出现异常而不能主动察觉的风险,提高了使用安全性;通过暖风机,配合高精度温控器,散流器、密封件和各拼接部位的缓冲橡胶垫,实现加热罩内最大温差不超过2℃,温度精度偏差不超过1℃,具备加热温度均匀和保温效果良好性能,室内室外均可应用(保证地面平整),可以解决电池包在恶劣环境下进行容量和电量测试遇到的温度条件制约问题,实用性强而且成本低;采用方管焊接框架配合不锈钢薄板(1mm厚)和亚克力板,在达到1.6m(长)×1m(宽)×1m(高)体积空间下的装置重量不超过50kg,具备轻量化的性能,方便搬运周转,实现单个人力完成操作,可以解决试验箱搬运周转难的局面;相比市场上同等加热参数的高温试验箱装置,即加热空间为1.6m(长)×1m(宽)×1m(高)、加热温度范围为室温至60℃,加热温差≤2℃,温度偏差≤1℃,在价格上比之低1个数量级,具备性价比高的优势。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