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电磁生物学效应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4862发布日期:2020-09-08 15:2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电磁生物学效应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等离子体的发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电磁生物学效应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产生,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热电离法、射线辐照法、光电离法、激波等离子法、激光等离子法、气体放电法等。

气体放电是指气体在电场的作用下被击穿引起的导电现象,而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主要是通过气体放电来实现的。下面主要介绍通过气体放电来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各种方式:

1.辉光放电

辉光放电属于低压放电,是一种稳定的自持放电,其结构是在封闭的容器中放入两块平行电极板,电子使分子和中性原子激发,粒子会发生从激发态降到基态并伴随着光能量的释放。每种气体都会有其独特的辉光放电颜色。

2.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是指处在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介质发生的局部自持放电。常见的发生方法是在曲率半径小的电极上外加高电压,这样靠近电极的电场强度非常大,极易产生气体电离和电子发射,形成电晕。

3.介质阻挡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是指绝缘介质处于放电空间中产生的一种非平衡态的气体放电现象,故又称无声放电或者介质阻挡电晕放电。绝缘介质所起的作用是防止产生电弧放电或者火花放电。介质阻挡放电具有大空间内放电均匀和高气压运行稳定的特点。电极没有直接和放电气体有接触,因而避免了电极受腐烛的问题。此外,介质阻挡放电的电子密度非常高,常压下即可生成大体积的低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电磁生物学效应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通过特定强度的脉冲电场激发出来的等离子体,保持稳定的流注,作为电极与人体之间的导体,将电流有效作用于人体,发挥电磁生物学效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电磁生物学效应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主机本体和治疗手具,所述治疗手具通过导线与主机相连;所述主机本体包括主机壳体及在主机壳体内安装的逻辑电路模块和电源模块,在主机壳体上嵌有显示器,所述的显示器与逻辑电路模块相连,所述的电源模块为显示器和逻辑电路模块供电;所述的治疗手具包括手具操作手柄和安装在手具操作手柄前端的手具治疗头,所述的手具操作手柄内安装交流高频高压发生器,所述的交流高频高压发生器下端连接微动开关、上端连接治疗头探针;所述的手具治疗头内安装离子发生装置和与离子发生装置相连的治疗头逻辑电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手具操作手柄内安装第一磁铁,所述手具治疗头内安装有第二磁铁;在手具治疗头安装在手具操作手柄上时,所述的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位置相对应,使得手具治疗头通过磁力相吸固定在手具操作手柄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手具治疗头安装在手具操作手柄上时,手具操作手柄内的治疗头探针与手具治疗头内的治疗头逻辑电路板接触导通。

进一步的,手具治疗头前端安装有高频高压介质阻挡件,所述的高频高压介质阻挡件内封有金属粉末或者可激发出等离子态的惰性气体。

进一步的,逻辑电路模块连接导线并穿出主机壳体连接至治疗手具,导线穿过线缆尾套并由线压结构固定,导线连接微动开关及交流高频高压发生器,所述的微动开关通过开关弹簧连接开关按键。

进一步的,治疗头探针及其上的连接导线由治疗头探针安装组件固定住。

进一步的,手具治疗头具有治疗头上盖和治疗头下盖,离子发生装置安装组件压住离子发生装置安装并连接上治疗头逻辑电路板一起组装进治疗头下盖,第二磁铁和治疗头上盖固定好后一起装进治疗头下盖。

进一步的,在主机壳体内安装有进气散热风扇和出气散热风扇,并连接电源模块。

进一步的,在主机壳体上设有逻辑选择及控制旋钮,并连接逻辑电路模块。

进一步的,交流高频高压发生器、微动开关、治疗头探针安装在治疗手具的手具上壳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电磁生物学效应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通过脉冲电场激发出来的等离子体,保持稳定的流注,作为电极与人体之间的导体,将电流有效作用于人体,发挥电磁生物学效用;一定范围内电压和电流,保证了电磁生物学效应的有效,可以明显止痛/止痒/促进伤口愈合。

手具治疗头前端安装有高频高压介质阻挡件,内有金属粉末或者惰性气体作为使用安全的保障,如果治疗头破裂,气体或者粉末就会泄漏,将停止工作,使用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电磁生物学效应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治疗手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治疗手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电磁生物学效应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应用示意图。

图中:1-主机本体,2-治疗手具,3-治疗手具支架,4-出气散热风扇,5-进气散热风扇,6-逻辑电路模块,7-逻辑选择及控制旋钮,8-电源模块,9-显示器,10-电源开关,11-主机壳体,12-手具操作手柄,13-手具治疗头,14-交流高频高压发生器,15-微动开关,16-线压结构件,17-开关弹簧,18-开关按键,19-线缆尾套,20-手具上壳体,21-治疗头探针安装组件,22-治疗头探针,23-第一磁铁,24-治疗头下壳体,25-离子发生装置安装组件,26-离子发生装置,27-治疗头上盖,28-治疗头逻辑电路板,29-第二磁铁,30-治疗头下盖,31-高频高压介质阻挡件,32-等离子体,33-皮肤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具有电磁生物学效应的等离子体32发生装置,包括主机本体1和治疗手具2,所述治疗手具2通过导线与主机相连;所述主机本体1包括主机壳体11及在主机壳体11内安装的逻辑电路模块6和电源模块8,在主机壳体11上嵌有显示器9,所述的显示器9与逻辑电路模块6相连,所述的电源模块8为显示器9和逻辑电路模块6供电;

所述的治疗手具2包括手具操作手柄12和安装在手具操作手柄12前端的手具治疗头13,所述的手具操作手柄12内安装交流高频高压发生器14,所述的交流高频高压发生器14下端连接微动开关15、上端连接治疗头探针22;

所述的手具治疗头13内安装离子发生装置26和与离子发生装置26相连的治疗头逻辑电路板28,手具治疗头13前端安装有高频高压介质阻挡件31;所述的手具治疗头13安装在手具操作手柄12上时,手具操作手柄12内的治疗头探针22与手具治疗头13内的治疗头逻辑电路板28接触导通。

所述手具操作手柄12内安装第一磁铁23,所述手具治疗头13内安装有第二磁铁29;在手具治疗头13安装在手具操作手柄12上时,所述的第一磁铁23与第二磁铁29位置相对应,使得手具治疗头13通过磁力相吸固定在手具操作手柄12上。

所述的高频高压介质阻挡件31内封有金属粉末或者可激发出等离子态的惰性气体,手具治疗头13破裂时高频高压介质阻挡件31内封存的金属粉末或者惰性气体泄漏,治疗手具2将停止工作。

逻辑电路模块6连接导线并穿出主机壳体11连接至治疗手具2,导线穿过线缆尾套19并由线压结构固定,导线连接微动开关15及交流高频高压发生器14。

治疗头探针22及其上的连接导线由治疗头探针22安装组件21固定住。

所述的微动开关15通过开关弹簧17连接开关按键18。

所述的治疗手具2配有治疗手具支架3。

交流高频高压发生器14、微动开关15、治疗头探针22安装在治疗手具2的手具上壳体20内。

手具治疗头13具有治疗头上盖27和治疗头下盖30,离子发生装置26安装组件25压住离子发生装置26安装并连接上治疗头逻辑电路板28一起组装进治疗头下盖30,第二磁铁29和治疗头上盖27固定好后一起装进治疗头下盖30。

在主机壳体11内安装有进气散热风扇5和出气散热风扇4,并连接电源模块8。

在主机壳体11上设有逻辑选择及控制旋钮7,并连接逻辑电路模块6。

交流高频高压发生器14与离子发生装置26协同工作并通过高频高压介质阻挡件31产生等离子体32作用于皮肤。

准备操作过程:将手具治疗头13连接手具操作手柄12,由手具治疗头13内的第二磁铁29与手具操作手柄12内的第一磁铁23异性相吸后固定并使得治疗头探针22与治疗头逻辑电路板28接触后导通。

治疗操作过程:打开电源开关10启动装置,按下手具操作手柄12上的开关按键18,此时交流高频高压发生器14与离子发生装置26协同工作通过高频高压介质阻挡件31产生等离子体32作用于皮肤表皮及真皮层达到治疗效果。

利用高电压产生出等离子体流注(流注中的电流范围在0.1-2a),通过调制脉冲调适电流作用于人体的时间(作用时间为1-20ns),从而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顺应性,达到无创治疗的效果。通过一定范围内电压和电流,保证了电磁生物学效应的有效,可以明显止痛/止痒/促进伤口愈合。利用电磁的脉冲作用,微秒级或者纳秒级的脉冲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