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54461发布日期:2020-11-19 19:4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箱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



背景技术:

目前,供电部门公用电箱为居民客户提供单相电源供电,在用电的高峰期时间段线路以及电箱内部的各种设备温度会增高,最高能达到80度以上,由于计量封印的问题不能开门散热,而且夏天外部温度过高对于散热来说也不理想,而且阴雨天气,潮湿的环境也会对电表盒内的电器元件造成损害,高热的环境下工作电器元件老化会变快,严重的会造成火灾等重大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用来解决上述背景及书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包括电力箱本体、进风箱、出风箱,进风箱位于电力箱本体侧端,出风箱位于电力箱本体另一侧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内部设有至少两个离心风机,进风箱中还包括热交换箱,热交换箱位于进风箱与电力箱本体之间,热交换箱中设有至少两个热交换模块,热交换模块将热交换箱评分为至少八个一样的通风空间,热交换箱外侧的进风箱中设有活性炭层,活性炭层的外端设有过滤棉层,电力箱本体内设有温度湿度感应器,温度湿度感应器与离心风机通过电机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中的离心风机方向相反,吸风口方向向上,离心风机的吸风口与进风箱的上端不接触。

优选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箱本体与进风箱的连接处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上设有导板,导板呈内八字倾斜。

优选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与出风箱上端设有掀盖,掀盖下端设有隔音棉,进风箱和出风箱内部上设有隔音棉。

优选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的后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设有向下的挡雨片。

优选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箱中部设有平分板,平分板将热交换箱一分为二,热交换模块设有两个热交换箱的中间位置,热交换模块呈菱形放置,菱形的每个角与热交换箱内壁之间连接有分隔板。

优选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箱与电控箱本体之间的连接板设有通风孔。

优选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层与热交换箱的边缘接触连接,热交换箱与活性炭层的接触面不封闭。

优选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的上下内边缘设有过滤棉层和活性炭层相对应的卡槽。

优选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出风箱的掀盖上设有固定扣。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自动感应温度和湿度实现对电力箱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调节,而且通过热交换模块对外部的风进行降温,而且活性炭层和过滤棉层可以将潮湿的空气干燥,实现对电力箱的通风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出风箱和进风箱侧剖示意图;

图中:包括电力箱本体1、进风箱2、出风箱3、离心风机4、热交换箱5、热交换模块6、活性炭层7、过滤棉层8、温度湿度感应器9、电机控制器10、导板11、隔音棉12、掀盖13、挡雨片14。

具体实施方式

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包括电力箱本体1、进风箱2、出风箱3,进风箱2位于电力箱本体1侧端,出风箱3位于电力箱本体1另一侧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2内部设有至少两个离心风机4,进风箱2中还包括热交换箱5,热交换箱5位于进风箱2与电力箱本体1之间,热交换箱5中设有至少两个热交换模块6,热交换模块6将热交换箱5评分为至少八个一样的通风空间,热交换箱5外侧的进风箱2中设有活性炭层7,活性炭层7的外端设有过滤棉层8,电力箱本体1内设有温度湿度感应器9,温度湿度感应器9与离心风机4通过电机控制器10电连接。

进一步的,进风箱2中的离心风机4方向相反,吸风口方向向上,离心风机4的吸风口与进风箱2的上端不接触。

进一步的,电力箱本体1与进风箱2的连接处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上设有导板11,导板11呈内八字倾斜。

进一步的,进风箱2与出风箱3上端设有掀盖13,掀盖13下端设有隔音棉12,进风箱2和出风箱3内部上设有隔音棉12。

进一步的,进风箱2的后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设有向下的挡雨片14。

进一步的,热交换箱5中部设有平分板,平分板将热交换箱5一分为二,热交换模块6设有两个热交换箱5的中间位置,热交换模块6呈菱形放置,菱形的每个角与热交换箱5内壁之间连接有分隔板。

进一步的,热交换箱5与电控箱本体之间的连接板设有通风孔。

进一步的,活性炭层7与热交换箱5的边缘接触连接,热交换箱5与活性炭层7的接触面不封闭。

进一步的,进风箱2的上下内边缘设有过滤棉层8和活性炭层7相对应的卡槽。

进一步的,进风箱2、出风箱3的掀盖13上设有固定扣。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力箱为放置电器元件或者是电表调压表或者是电器开关一类的电箱,过滤棉为pe棉,电箱本体通过螺栓固定与墙体,进风箱与出风箱与电箱本体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连接,所涉及到的温度湿度感应器为485型温度湿度感应器,进风箱2位于电力箱本体1侧端,出风箱3位于电力箱本体1另一侧端,进风箱2与出风箱3上端设有掀盖13,掀盖13下端设有隔音棉12,进风箱2、出风箱3的掀盖13上设有固定扣,进风箱2和出风箱3内部上设有隔音棉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2内部设有至少两个离心风机4,进风箱2中的离心风机4方向相反,吸风口方向向上,离心风机4的吸风口与进风箱2的上端不接触,电力箱本体1与进风箱2的连接处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上设有导板11,导板11呈内八字倾斜,进风箱2中还包括热交换箱5,热交换箱5位于进风箱2与电力箱本体1之间,热交换箱5中设有至少两个热交换模块6,热交换模块6将热交换箱5评分为至少八个一样的通风空间,热交换箱5中部设有平分板,平分板将热交换箱5一分为二,热交换模块6设有两个热交换箱5的中间位置,热交换模块6呈菱形放置,菱形的每个角与热交换箱5内壁之间连接有分隔板,热交换箱5外侧的进风箱2中设有活性炭层7,活性炭层7与热交换箱5的边缘接触连接,热交换箱5与活性炭层7的接触面不封闭,活性炭层7的外端设有过滤棉层8,电力箱本体1内设有温度湿度感应器9,温度湿度感应器9与离心风机4通过电机控制器10电连接,进风箱2的后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设有向下的挡雨片14,所述热交换箱5与电控箱本体之间的连接板,进风箱2的上下内边缘设有过滤棉层8和活性炭层7相对应的卡槽。

本发明通过自动感应温度和湿度实现对电力箱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调节,而且通过热交换模块对外部的风进行降温,而且活性炭层和过滤棉层可以将潮湿的空气干燥,实现对电力箱的通风安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包括电力箱本体(1)、进风箱(2)、出风箱(3),进风箱(2)位于电力箱本体(1)侧端,出风箱(3)位于电力箱本体(1)另一侧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2)内部设有至少两个离心风机(4),进风箱(2)中还包括热交换箱(5),热交换箱(5)位于进风箱(2)与电力箱本体(1)之间,热交换箱(5)中设有至少两个热交换模块(6),热交换模块(6)将热交换箱(5)评分为至少八个一样的通风空间,热交换箱(5)外侧的进风箱(2)中设有设有活性炭层(7),活性炭层(7)的外端设有过滤棉层(8),电力箱本体(1)内设有温度湿度感应器(9),温度湿度感应器(9)与离心风机(4)通过电机控制器(1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2)中的离心风机(4)方向相反,吸风口方向向上,离心风机(4)的吸风口与进风箱(2)的上端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箱本体(1)与进风箱(2)的连接处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上设有导板(11),导板(11)成内八字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2)与出风箱(3)上端设有掀盖(13),掀盖(13)下端设有隔音棉(12),进风箱(2)和出风箱(3)内部上设有隔音棉(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2)的后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设有向下的挡雨片(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箱(5)中部设有平分板,平分板将热交换箱(5)一分为二,热交换模块(6)设有两个热交换箱(5)的中间位置,热交换模块(6)呈菱形放置,菱形的每个角与热交换箱(5)内壁之间连接有分隔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箱(5)与电控箱本体之间的连接板设有通风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层(7)与热交换箱(5)的边缘接触连接,热交换箱(5)与活性炭层(7)的接触面不封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2)的上下内边缘设有过滤棉层(8)和活性炭层(7)相对应的卡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箱(2)、出风箱(3)的掀盖(13)上设有固定扣。


技术总结
自动控温控湿电力箱,包括电力箱本体、进风箱、出风箱,本发明通过自动感应温度和湿度实现对电力箱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调节,而且通过热交换模块对外部的风进行降温,而且活性炭层和过滤棉层可以将潮湿的空气干燥,实现对电力箱的通风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石瑞杰;王玉彬;崔琳;吕海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智联电商有限公司;山东盛唐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5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