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转换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4618发布日期:2021-02-05 19:28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转换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热转换发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些年全世界在节能减排上要求越来越高,中国也在节能减排的工作尽了不少的力量,比如近几年为节能减排、改善雾霾对一些大城市进行了车辆限行措施,生活供暖、工业生产等领域限煤禁煤政策。在现今的生活中北方寒冷的地区供暖需求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在很多工业生产中使用热水的需求也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在限制和禁止使用燃烧散煤的情况下,电作为前端综合治理排放,末端零排放的清洁能源无疑成了首选。
[0003]
现在市面上使用电为制热的设备,常见的适合大众消费的成熟产品都是以日用电加热管泡在装水的容器里进行加热和日用电加热管配合不锈钢管道,利用铝合金铸造一起进行加热,前者价格便宜易结水垢烧坏及漏电,后者在小体积大功率的应用领域稳定性不高,主要表现在水路连接管阻力大、发热管制程工艺控制难,易出现烧坏发热管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热转换发热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电为制热的设备价格便宜易结水垢烧坏及漏电,在小体积大功率的应用领域稳定性不高,易出现烧坏发热管现象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热转换发热装置,包括压铸体和外接水管,所述压铸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机构;
[0006]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发热管和水路连接管,所述水路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口,所述水路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管卡,所述发热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脚,所述水路连接管位于压铸体的内部。
[0007]
优选的,所述压铸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正面均贯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
[0008]
优选的,所述压铸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正面均贯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
[0009]
优选的,所述水路连接管的一端贯穿压铸体一侧的顶部并延伸至压铸体的外部,并且所述水路连接管的外表面且位于压铸体的外部通过固定卡固定连接与压铸体的外表面,所述水路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压铸体另一侧的下方并延伸至压铸体的外部。
[0010]
优选的,所述外接水管靠近压铸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o型密封圈,所述水路连接管采用扁螺旋式弯成形,并且所述水路连接管缠绕在发热管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端部均采用冲压扩口翻边工艺。外接水管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采用径向密封连接,使用管卡固定。
[0011]
优选的,所述水路连接管的外表面与发热管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发热管采用多条
直管平铺布局,并且所述发热管设置有多个,所述发热管的顶端贯穿压铸体的顶部并延伸至压铸体的外部,所述发热管的底端贯穿压铸体的底部并延伸至压铸体的外部。
[0012]
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热转换发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
(1)、该电热转换发热装置,通过在加热机构包括发热管和水路连接管,水路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口,水路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口,发热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脚,水路连接管位于压铸体的内部,水路连接管采用扁螺旋式弯成形,并且水路连接管缠绕在发热管的外表面,水路连接管的外表面与发热管的外表面贴合,发热管采用多条直管平铺布局,通过水路连接管采用扁螺旋式弯成形,水路连接管的外表面与发热管的外表面贴合,使发热管与水路连接管的热阻很低,而发热管采用多条直管平铺布局,不进行弯曲成形,不需要弯曲的r位空隙,尽可能的保障在单位面积内发热管与水路连接管之间的热传导有效截面积,采用多条发热管,解决目前大多电发热厂家做不到单支小加热管做大功率的认证难题,发热管不进行弯曲成形,制造过程中节省加工工序,不会因为弯曲工艺适成内部填充绝缘导热物质松散造成热量不能散出而烧坏内部电热丝。
[0015]
(2)、该电热转换发热装置,通过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管卡,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端部均采用冲压扩口翻边工艺,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采用冲压扩口翻边工艺,生产中省去了使用不锈钢或铜棒车加工出来的接头进行与水路连接管焊接的复杂工艺,降低了发热体的生产成本,此接口与外部连接管件的方式无需使用螺母连接,成形好的管头的管件装上胶圈套进接口后利用管卡固定即可,同样降低了材料成本及装配人工,并且接口加工尺寸使用模具做出来的一致性高,比人工拧螺母的紧固力度不一致的保证性好。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路连接管的外部结构主视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路连接管和发热管的外部结构仰视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管的外部结构主视图。
[0020]
图中:1-压铸体、2-外接水管、3-加热机构、31-发热管、32-水路连接管、33-第一接口、34-第二接口、35-管卡、36-固定连接脚、4-第一固定块、5-第一固定孔、6-第二固定块、7-第二固定孔、8-固定卡、9-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热转换发热装置,包括压铸体1和外接水管2,外接水管2靠近压铸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o型密封圈9,水路连接管32采用扁螺旋式弯成形,并且水路连接管32缠绕在发热管31的外表面,第一接口33和第二接口
34的端部均采用冲压扩口翻边工艺,通过第一接口33和第二接口34均采用冲压扩口翻边工艺,生产中省去了使用不锈钢或铜棒车加工出来的接头进行与水路连接管32焊接的复杂工艺,降低了发热体的生产成本,此接口与外部连接管件的方式无需使用螺母连接,成形好的管头的管件装上胶圈套进接口后利用管卡35固定即可,同样降低了材料成本及装配人工,并且接口加工尺寸使用模具做出来的一致性高,比人工拧螺母的紧固力度不一致的保证性好,压铸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6,两个第二固定块6的正面均贯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7,压铸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4,两个第一固定块4的正面均贯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5,压铸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机构3;加热机构3包括发热管31和水路连接管32,发热管31内填充的绝缘导热氧化镁粉不会因弯曲使氧化镁粉松散导致导热不良而降低发热管的使用寿命,水路连接管32的外表面与发热管31的外表面贴合,发热管31采用多条直管平铺布局,并且发热管31设置有多个,发热管31的顶端贯穿压铸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压铸体1的外部,发热管31的底端贯穿压铸体1的底部并延伸至压铸体1的外部,水路连接管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口33,水路连接管32的一端贯穿压铸体1一侧的顶部并延伸至压铸体1的外部,并且水路连接管32的外表面且位于压铸体1的外部通过固定卡8固定连接与压铸体1的外表面,水路连接管32的另一端贯穿压铸体1另一侧的下方并延伸至压铸体1的外部,水路连接管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口34,第一接口33和第二接口3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管卡35,发热管3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脚36,水路连接管32位于压铸体1的内部,通过水路连接管32采用扁螺旋式弯成形,水路连接管32的外表面与发热管31的外表面贴合,使发热管31与水路连接管32的热阻很低,而31发热管采用多条直管平铺布局,不进行弯曲成形,不需要弯曲的r位空隙,尽可能的保障在单位面积内发热管31与水路连接管32之间的热传导有效截面积,采用多条发热管31,解决目前大多电发热厂家做不到单支小加热管做大功率的认证难题,发热管31不进行弯曲成形,制造过程中节省加工工序。
[0023]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4]
工作时,通过水路连接管32采用扁螺旋式弯成形,水路连接管32的外表面与发热管31的外表面贴合,使发热管31与水路连接管32的热阻很低,而31发热管采用多条直管平铺布局,不进行弯曲成形,不需要弯曲的r位空隙,尽可能的保障在单位面积内发热管31与水路连接管32之间的热传导有效截面积,采用多条发热管31,解决目前大多电发热厂家做不到单支小加热管做大功率的认证难题,发热管31不进行弯曲成形,制造过程中节省加工工序,发热管31内填充的绝缘导热氧化镁粉不会因弯曲使氧化镁粉松散导致导热不良而降低发热管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接口33和第二接口34均采用冲压扩口翻边工艺,生产中省去了使用不锈钢或铜棒车加工出来的接头进行与水路连接管32焊接的复杂工艺,降低了发热体的生产成本,此接口与外部连接管件的方式无需使用螺母连接,成形好的管头的管件装上胶圈套进接口后利用管卡35固定即可,同样降低了材料成本及装配人工,并且接口加工尺寸使用模具做出来的一致性高,比人工拧螺母的紧固力度不一致的保证性好。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