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4861发布日期:2021-06-02 00:00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



背景技术:

石墨烯电热膜一般的应用方式是将石墨烯膜封装在上下两片绝缘材料之间,然后将正负极通电,石墨烯材料将电能转化成热能。这种方式制成的电热膜虽然已经具备较高的电热转换效率,但是上下两片绝缘材料为非透明的非金属材料,其包裹住石墨烯膜情况下,还是会阻隔一部分热量,另外石墨烯电热膜通电状态下产生的远红外波也会被其阻隔一部分,导致其转换率会有部分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将石墨烯膜布置在石英管内,使石墨烯膜的电热转换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具备更好的远红外传播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其特征是,包括石英管和石英管内设有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电热膜的两端设计有端子,两端的端子上连接钼棒,所述钼棒从石英管两端伸出,连接至电源。

进一步,所述石墨烯电热膜设置在载体上,所述端子位于载体的两端,所述载体安装在石英管内。

进一步,所述石墨烯电热膜在载体上呈多折弯状布置。

进一步,所述载体板为云母片、石英片或陶瓷片。

进一步,所述石英管为脱羟连熔石英管,石英管内中空,两端密封烧结,管内抽真空。

进一步,所述钼棒在位于石英管的两端烧结处位置,包裹钼箔。

进一步,所述石墨烯膜的厚度为17um-150um。

进一步,所述电源为0-380v的直流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石英管具有透明、导热性好的属性,所以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能够具有更优越的电热转换效率,同时具备更好的远红外传播效率;

(2)钼棒耐高温、导电性好、高强度、抗变形、抗拉性能好;

(3)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的功率与电压值成正比上升,当电压60v是,其功率可以达到800w,可以在极端时间内迅速升温。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2是石墨烯加热过程中电压与功率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石墨烯电热膜3石英发热管包括石英管1和石英管1内固定设置云母片2,在云母片2上设置石墨烯电热膜3,石墨烯电热膜3的两端设计有端子4,两端的端子4通过钼棒5从石英管1两端伸出,连接至电源。

除了云母片,还可以使用石英片,陶瓷片等载体。

云母片的固定方式可以通过钼棒拉紧后架空设置在石英管内,也可以将云母片固定在石英管内壁上。石墨烯电热膜也可以直接通过钼棒拉紧固定。

石墨烯电热膜3在云母片2上呈多折弯状布置。石英管1为脱羟连熔石英管,石英管1内中空,两端密封烧结,管内抽真空。钼棒5在位于石英管1的两端烧结处位置,包裹钼箔6。云母片2的上石墨烯膜的厚度为17um-150um。

参见附图2,石墨烯电热膜3石英发热管的功率与电压值成正比上升,当电压60v是,其功率可以达到800w,可以在极端时间内迅速升温,最大升温可达1200℃以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石英管和石英管内设有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电热膜的两端设计有端子,两端的端子上连接钼棒,所述钼棒从石英管两端伸出,连接至电源,所述石墨烯电热膜设置在载体上,所述端子位于载体的两端,所述载体安装在石英管内,所述石英管为脱羟连熔石英管,石英管内中空,两端密封烧结,管内抽真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电热膜在载体上呈多折弯状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云母片、石英片或陶瓷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钼棒在位于石英管的两端烧结处位置,包裹钼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膜的厚度为17um-150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0-380v的直流电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电热膜石英发热管,包括石英管和石英管内设有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电热膜的两端设计有端子,两端的端子上连接钼棒,所述钼棒从石英管两端伸出,连接至电源。本实用新型将石墨烯膜布置在石英管内,使石墨烯膜的电热转换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具备更好的远红外传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国明
技术研发日:2020.07.07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