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固定结构及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7502发布日期:2020-12-11 15:2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板固定结构及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板固定结构及充电器。



背景技术:

充电器主要包括:外部的金属插销和外壳,以及内部的电路板等元器件,而电路板则是安装在外壳中,保证充电器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现有的充电器用于大多采用竖向安装,在产品组装时受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高度影响大,安装空间利用率低,且电路板的固定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稳定性差或者固定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

如专利“cn201922031454.6”公开了一种usb直插式电源适配器的组装结构,包括外壳下盖、外壳上盖、印制电路板、插头引脚,所述外壳下盖一端设置有前端外壳,所述外壳下盖上端设置有所述外壳上盖,所述前端外壳上连接有所述插头引脚,所述插头引脚一侧位于所述外壳下盖内侧设置有所述印制电路板,还包括便于连接所述插头引脚和所述印制电路板的金属弹片。在此方案中,电路板只能竖直安装,所以对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高度具有严格限制,否者会外壳干涉电路板的情况,故电路板安装空间的空间利用率较低;且电路板仅通过两侧内壁上的引导定位槽,对电路板进行限位、固定,电路板的安装稳固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空间利用率高、安装便捷,且安装稳定性好的pcb板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pcb板固定结构,包括有:

底壳,所述底壳上设有一开口;

pcb板,设置在所述底壳中;且所述底壳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pcb板的卡接结构;

面盖,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开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朝上设置,且所述pcb板可沿所述开口从上至下卡入所述卡接结构中。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中设有若干支撑件,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包括有底板和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侧壁,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侧壁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均设有所述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壁上和所述第四侧壁上均设有限位件,且所述限位件处于所述支撑件上;

所述限位件上靠近所述pcb板侧具有一斜面,且所述斜面从上至下逐渐靠近所述pcb板。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为卡块,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上,且处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卡块上设有一卡槽,所述pcb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卡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上靠近所述pcb板侧设有一导向斜角。

进一步地,还包括侧盖,与所述底壳和/或面盖可拆卸连接;所述侧盖上设有若干抵块,且所述抵块抵顶在所述pcb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充电器,包括上述的pcb板固定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将pcb板装入底壳中后,被限制在卡块上的卡槽中,并配合侧盖上的抵块,再加之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的限制,pcb板上下前后方向的自由度被限制,防止其上下前后移动,卡块上的导向斜角设置方便pcb板导入卡槽中;pcb板设置在支撑件的上方,保证处于pcb板下方的元器件不会受底壳的干扰,且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壁上均设置了支撑件,保证pcb板支撑平衡;在第二侧壁上和第四侧壁上均设置了限位件,pcb板左右方向的自由度被限制,防止其左右移动,且限位件上的斜面设置,一方面可以方便将pcb板固定,另一方面也方便pcb板装入时的导向。故,pcb板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均被定位,pcb板的安装稳定性好。

(2)、本实用新型中,pcb板可以沿着底壳上的开口,从上至下卡入卡槽中,实现pcb板的平躺式安装,相比于现有技术的pcb板的竖直式安装,平躺式安装相对降低了对pcb板上的元器件高度限制的要求,不会由于某单个元器件的高度较高,而影响整个pcb板的安装,且采用平躺式安装的安装空间利用率相对更高,安装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半剖示意图;

图4为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面盖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侧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壳;10、开口;11、卡接结构;12、支撑件;13、底板;14、侧壁;15、限位件;110、卡块;111、卡槽;140、第一侧壁;141、第二侧壁;142、第三侧壁;143、第四侧壁;150、斜面;1101、导向斜角;

2、pcb板;

3、面盖;

4、侧盖;40、抵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一种pcb板固定结构,包括有:底壳1、pcb板2、面盖3和侧盖4。

其中,底壳1,底壳1上设有一开口10;pcb板2,设置在底壳1中;且底壳1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pcb板2的卡接结构11;面盖3,可拆卸地盖设在开口10处。在安装时,充电器采用由上而下组装,先将pcb板2倾斜一定的角度后,卡入卡接结构11中,最后可通过超声波工艺将产品整体组装固定。pcb板2在装入底壳1中后,在底壳1以及卡接结构11的限制下,pcb板2上下和前后的自由度被限制,在使用过程中,pcb板2不会出现上下前后移位的情况;且当需要对该整体结构进行拆卸时,将面盖3取下,即可看到pcb板2上元器件的情况,拆装便捷。

优选地,如图2、3和6所示,该pcb板固定结构还包括:侧盖4,与底壳1和/或面盖3可拆卸连接,充电器的金属插销设置在侧盖4上;侧盖4上设有若干抵块40,且抵块40抵顶在pcb板2上。pcb板2在卡入卡接结构11中后,由于只在pcb板2的一端设置了卡接结构11,所以再通过抵块40抵顶在pcb板2相对于卡接结构11的一端,是的pcb板2能两端都被限制,受力平衡。

优先地,底壳1上的开口10朝上设置,且pcb板2可沿开口10从上至下卡入卡接结构11中,即平躺式安装。相比于现有技术的pcb板2的竖直式安装,平躺式安装相对降低了对pcb板上的元器件高度限制的要求,且采用平躺式安装的安装空间利用率相对更高,安装更加便捷。特别是针对本方案的底壳1的底面不是完全的平面设置的,底壳的中间较深,两端较浅,如果采用竖直式安装,则要求pcb板2上的元器件的最高高度要低于底壳1的最浅处的高度,否则,在安装过程中,将pcb板2滑入底壳1中时,则会使得pcb板2干涉底壳。而本方案的平躺式安装,则可避免此情况,比如pcb板2中部的元器件可以设置高度较高一点的元器件,两端可以设置高度较低一点的元器件,如果pcb板2中部的元器件高度稍大于底壳1两端的高度,而只要低于底壳1中部的高度即可,故平躺式安装的空间利用率更高。

优选地,底壳1中设有若干支撑件12,pcb板2设置在支撑件12上,将pcb板2设置在支撑件12的上方,保证处于pcb板2下方的元器件不会受底壳1的干涉。具体地,底壳1包括有底板13和连接在底板13上的侧壁14,支撑件12设置在底板13与侧壁14的连接处,将支撑件12设置在此处,既保证了支撑件12的强度,不易在后续拆装过程中,支撑件12被压塌后者变形,又能提高侧壁14的强度。其中,侧壁14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40、第二侧壁141、第三侧壁142和第四侧壁143,且第一侧壁140、第二侧壁141、第三侧壁142和第四侧壁143上均设有支撑件12,相当于底壳1的底板13的四周均设置了该支撑件12,保证pcb板2的支撑平衡。

进一步优选地,在底壳1的第二侧壁141上和第四侧壁143上均设有限位件15,且限位件15处于支撑件12上;限位件15上靠近pcb板2侧具有一斜面150,且斜面150从上至下逐渐靠近pcb板2,在斜面150的顶部具有圆角,也可起一定的导向作用,方便pcb板2的装入。设置限位件15,pcb板2左右方向的自由度被限制,防止pcb板2左右移动,且限位件15上的斜面150设置,一方面可以方便将pcb板2固定,当pcb板2具有一定的制造尺寸误差时,限位件15也能将pcb板2固定住;另一方面也方便pcb板2装入底壳1中时的导向。故,pcb板2通过卡接结构11、抵块40、两侧的限位件15以及底壳1的侧壁14、支撑件12限制后,pcb板2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均被定位,pcb板2的安装稳定性好。

优选地,如图2-5所示,卡接结构11为卡块110,设置在第三侧壁142上,且处于支撑件12上;卡块110上设有一卡槽111,pcb板2可拆卸的设置在卡槽111中,卡块110上靠近pcb板2侧设有一导向斜角1101,卡块110上的导向斜角1101设置方便pcb板2导入卡槽111中。卡块110的上部也具有一端导向段,方便pcb板2的装入。当需要将pcb板2从底壳1中拆下时,由于只在第三侧壁142上设置了卡块110,在第三侧壁142对侧的第一侧壁140上没有设置卡块110,可以从第一侧壁140侧将pcb板搬起后,从卡槽111中取出。其中,本方案中的底板13、侧壁14、支撑件12、限位件15以及卡块110均设置成一体式的,方便成型,使得底壳1可以通过一次注塑成型,简化制造工序。

本方案中,本pcb板2在装入底壳1中后,通过支撑件12支撑,卡接结构11固定,限位件15限制,抵块40抵顶后,pcb板2的前后、左右、上下均得到定位,安装稳固性好;且pcb板2可沿底壳1的开口10从上至下装入,实现平躺式安装,产品组装空间利用率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