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及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1371发布日期:2021-04-06 12:4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及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及平衡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日益短缺,汽车排放污染以及城市拥堵等诸多社会问题日益呈现。电动平衡车作为新一代的代步工具,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电动平衡侧基于“动态稳定”的原理,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判断车身所处的姿势状态,通过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处理器计算适当的指令,驱动电机进行姿态调整,保持系统的平衡。

平衡车一般在壳体内部固定设置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其运动状态,现有技术中平衡车的常见的电路板固定方式为直接在电路板上打孔,然后通过螺丝或其他紧固件将电路板固定在平衡车壳体内的安装孔中,这种固定方式需要在电路板上打孔,对电路板的稳固性会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导致电路板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该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结构简单,能够对电路板进行无伤固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包括:固定板,其上形成有用于放置电路板的开槽;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均设置于所述开槽的槽壁上,并且与所述电路板的两个底面一一对应相抵。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端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开槽的槽壁上,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端部朝向平行于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电路板一底面相抵。

优选地,所述端部具有与电路板相接触的抵接面,以及与所述抵接面相对的斜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均匀分布在所述开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为凸条,所述凸条沿平行于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固定板上,且环设于所述开槽外的第一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外侧,且其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车壳、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上的电路板,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与所述车壳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路板一底面与多个第一限位件相抵,另一底面与多个第二限位件相抵。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传感器开关,所述车壳上形成有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开关外侧,并与所述电路板远离第二限位件的一侧相抵。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插线槽体,所述车壳朝向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的方向延伸出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均设于所述插线槽体对应位置处,并均与所述电路板远离第二限位件的一侧相抵。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平衡电路板安装架,通过将电路板放置在所述开槽内,并在开槽的槽壁上设置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一一对应抵住电路板的两个底面,从而限制电路板朝远离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的方向移动,采用该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的电路板无需打孔,整体稳固性提高,不易断裂,使用寿命长;同时,第一限位件包含连接部和钩状端部,电路板的嵌入和取出均只需要第一限位件发生适当形变即可实现,无需借助螺丝刀等辅助工具,拆装方便;同时,通过将支撑柱设于插线槽体对应位置处,当外部连接线对电路板进行插拔插头时,支撑柱能够起到有效支撑作用,避免电路板发生断裂,进一步保证了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平衡车的部分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10、固定板;11、开槽;12、安装孔;20、第一限位件;21、连接部;22、端部;30、第二限位件;40、第一加强筋;41、第二加强筋;50、车壳;51、第三限位件;52、支撑柱;53、连接柱;54、圆台;60、电路板;61、传感器开关;62、插线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属于图4-5所示平衡车的组成部件,该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包括:固定板10、第一限位件20及第二限位件30,所述固定板10上形成有开槽11,用于放置电路板60,所述第一限位件20及第二限位件30均设置于所述开槽11的槽壁上,并且与所述电路板60的两个底面一一对应相抵。通过将电路板60放置在所述开槽11内,并在开槽11的槽壁上设置第一限位件20和第二限位件30,一一对应抵住电路板60的两个底面,从而限制电路板60朝远离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的方向移动,采用该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的电路板60无需打孔,整体稳固性提高,不易断裂,使用寿命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20设有多个,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20均匀分布在所述开槽11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上,方便电路板60的拆卸。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所述第一限位件20包括连接部21和端部22,所述连接部21设置于所述开槽11的槽壁上,并朝向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30的方向延伸,所述端部22与所述连接部21相连,该端部22朝向平行于所述电路板60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电路板60一底面相抵。电路板60的嵌入和取出均只需要第一限位件20发生适当形变即可实现,无需借助螺丝刀等辅助工具,拆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端部22呈钩状,包括与电路板60相接触的抵接面,以及与所述抵接面相对的斜面,所述斜面在电路板60的安装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方便电路板的卡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30设为凸条,所述凸条沿平行于所述电路板60的方向延伸,与所述电路板60另一底面相抵。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30也可以设置成在开槽11的四周壁上环设凹槽的形式,将电路板嵌于凹槽内,实现对电路板的无伤固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还包括第一加强筋40,所述第一加强筋40形成于所述固定板10上,且环设于所述开槽11外,由于固定板10上开设有开槽11,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40,能够提升固定板10的整体强度,避免固定板10断裂,从而延长固定板1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还包括第二加强筋41,所述第二加强筋41形成于所述固定板10上,该第二加强筋41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筋40外侧,且其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加强筋40相连,进一步提升固定板10的整体强度。

请参阅图2、图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车壳50、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以及电路板60。所述车壳50可以是上壳体,也可以是下壳体,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与所述车壳50可拆卸连接,所述电路板60安装在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上,且该电路板60一底面与多个第一限位件20相抵,另一底面与多个第二限位件30相抵。通过将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车壳50上,使得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及所述电路板60拆装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0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12,所述车壳50上形成有多个连接柱53,多个所述连接柱53均朝向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的方向延伸,具体地,所述安装孔12设为四个,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固定板10的四角处,螺栓件穿过所述安装孔12,将所述固定板10固定连接在所述车壳50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与所述车壳50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等其他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多个安装孔12设于所述固定板的其他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60上设有传感器开关61和插线槽体62,所述车壳50上形成有圆台54,所述圆台54内形成有用于触发所述传感器开关61的触发件,所述圆台54上形成有第三限位件51,所述第三限位件51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开关61外侧,具体地,所述第三限位件51设为一对有着两个直角形折角的弯折挡板,两个所述弯折挡板开口相对,所述传感器开关61嵌于其内,并且两个所述弯挡板与所述电路板60远离第二限位件30的一侧相抵;所述车壳50上形成有多个支撑柱52,多个所述支撑柱52均朝向所述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的方向延伸,并且均设于所述插线槽体62对应位置处,与所述电路板60远离第二限位件30的一侧相抵。通过将支撑柱52设于插线槽体62对应位置处,当外部连接线对电路板60进行插拔插头时,支撑柱52能够起到有效支撑作用,避免电路板60发生断裂,进一步保证了电路板60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第三限位件51、支撑柱52,以及第一限位件20,能够共同抵住电路板60的一底面,保证电路板60稳固安装在固定板10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限位件51也可以是中空的立方体型,所述传感器开关61嵌于所述第三限位件51内。

具体安装过程如下:首先,将电路板60放置在开槽11内,让电路板60的一底面与第一限位件20相抵,另一底面与第二限位件30相抵,将固定板10翻转,再将传感器开关61放入第三限位件51内,取几枚螺钉,将固定板10与连接柱53固定连接,此时第三限位件51和支撑柱52均与电路板60远离第二限位件30的一侧相抵。这就实现了将电路板60安装在平衡车电路板安装架上并固定在车壳50上。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