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17039发布日期:2021-06-18 16:3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片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贴片机,又称“贴装机”,在生产线中,它配置在点胶机或丝网印刷机之后,是通过移动贴装头把贴装元器件准确地放置pcb焊盘上的一种设备。贴片机主要包括主机、工作头组件、视觉系统、上料装置、轴结构、贴装头、气源部件以及输入和操作部件。上料装置包括软板运输装置,其中,软板是用治具固定后在运输导轨上运输的,到位后夹板夹住软板,电机驱动滚珠丝杆带动承载运输结构运输软板前后运动进行贴料,一般情况下,软板需要人工用治具固定,然后再进料,操作复杂,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解决了软板需要人工用治具固定后再进料、操作复杂、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结构、承载运输结构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承载运输结构活动连接,所述承载运输结构与所述导向结构活动连接,所述承载运输结构上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结构和传输带,所述传输带上设有夹持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所述承载运输结构在所述导向结构上往返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能够带动所述传输带运动。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电机、联轴器和滚珠丝杆,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滚珠丝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滚珠丝杆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传输电机、传输主动轮、传输从动轮和同步带,所述传输电机与所述主动轮固定连接,所述传输主动轮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传输从动轮活动连接,所述传输从动轮与所述传输带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传输从动轮包括分别与所述传输带活动连接的第一传输惰轮、第一传输滚轮、第二传输滚轮、第二传输惰轮,其中,所述所述第一传输滚轮和所述第二传输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承载运输结构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夹板和夹板气缸,所述夹板和所述夹板气缸设置在所述传输带两侧。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结构为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与所述承载运输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电机能够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滚珠丝杆驱动所述承载运输结构在所述直线导轨上沿导轨方向往返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软板运输装置内设置可以带动传输带运动的第二驱动结构和能够自动夹持软板的夹持结构,实现了无人自动化夹持软板和运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贴料准确率,解决了软板需要人工用治具固定后再进料、操作复杂、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主视图。

图中,11-电机、12-联轴器、13-滚珠丝杆、22-传输带、211-传输电机、212-传输主动轮、214-同步带、2131-第一传输惰轮、2132-第一传输滚轮、2133-第二传输滚轮、2134-第二传输惰轮、2211-夹板气缸、2212-夹板、31-直线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结构、承载运输结构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承载运输结构活动连接,所述承载运输结构与所述导向结构活动连接,所述承载运输结构上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结构和传输带22,所述传输带上设有夹持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所述承载运输结构在所述导向结构上往返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能够带动所述传输带22运动。

如图2和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电机11、联轴器12和滚珠丝杆13,所述电机11通过所述联轴器12与所述滚珠丝杆13的一端相连,所述滚珠丝杆13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活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传输电机211、传输主动轮212、传输从动轮和同步带214,所述传输电机211与所述主动轮212固定连接,所述传输主动轮212通过所述同步带214与所述传输从动轮活动连接,所述传输从动轮与所述传输带22活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传输从动轮包括分别与所述传输带活动连接的第一传输惰轮2131、第一传输滚轮2132、第二传输滚轮2133、第二传输惰轮2134,其中,所述所述第一传输滚轮2132和所述第二传输滚轮2133分别设置在所述承载运输结构的两端。

如图2所示,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夹板2212和夹板气缸2211,所述夹板2212和所述夹板气缸2211设置在所述传输带22两侧。

如图2和3所示,所述导向结构为直线导轨31,所述直线导轨31与所述承载运输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电机11能够通过所述联轴器12与所述滚珠丝杆13驱动所述承载运输结构在所述直线导轨31上沿导轨方向往返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进板时,所述电机11驱动所述联轴器12及所述滚珠丝杆13在所述直线导轨31的导向下,使整个承载运输结构移动到进板端,所述软板运输装置能够运动到达的两端分别为进板端和出板端,然后所述传输电机211驱动所述同步带214带动所述传输主动轮212转动,通过摩擦带动所述传输带22转动,等待软板进入所述传输带22,当软板进入所述传输带22并且到位后,所述夹板气缸2211动作,将软板夹紧后,所述电机11驱动所述联轴器12及所述滚珠丝杆13在所述直线导轨31的导向下,使整个承载运输结构移动到合适位置进行贴料,整个软板贴装完物料后,所述电机11驱动所述联轴器12及所述滚珠丝杆13在所述直线导轨31的导向下,使整个承载运输结构移动到出板端,然后所述传输电机211驱动所述同步带214带动所述传输主动轮212转动,通过摩擦带动所述传输带22转动,等待软板送出皮带线,当软板完全送出皮带线后,所述电机11驱动所述联轴器12及所述滚珠丝杆13在所述直线导轨31的导向下,使整个承载运输结构移动进板端,等待进板,如此往返运输。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通过在软板运输装置内设置可以带动传输带运动的第二驱动结构和能够自动夹持软板的夹持结构,实现了无人自动化夹持软板和运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贴料准确率,解决了软板需要人工用治具固定后再进料、操作复杂、效率较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结构、承载运输结构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承载运输结构活动连接,所述承载运输结构与所述导向结构活动连接,所述承载运输结构上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结构和传输带,所述传输带上设有夹持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所述承载运输结构在所述导向结构上往返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能够带动所述传输带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电机、联轴器和滚珠丝杆,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滚珠丝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滚珠丝杆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传输电机、传输主动轮、传输从动轮和同步带,所述传输电机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传输主动轮活动连接,所述传输主动轮所述传输带与所述传输带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从动轮包括分别与所述传输带活动连接的第一传输惰轮、第一传输滚轮、第二传输滚轮、第二传输惰轮,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滚轮和所述第二传输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承载运输结构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夹板和夹板气缸,所述夹板和所述夹板气缸设置在所述传输带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为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与所述承载运输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电机能够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滚珠丝杆驱动所述承载运输结构在所述直线导轨上沿导轨方向往返运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属于贴片机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软板运输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结构、承载运输结构和导向结构,第一驱动结构与承载运输结构活动连接,承载运输结构与导向结构活动连接,承载运输结构上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结构和传输带,传输带上设有夹持结构,第一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承载运输结构在导向结构上往返运动,第二驱动结构能够带动传输带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软板运输装置内设置可以带动传输带运动的第二驱动结构和能够自动夹持软板的夹持结构,解决了软板需要人工用治具固定后再进料、操作复杂、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奉勇;孙甲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汉诚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06.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