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线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4995发布日期:2021-07-23 14:3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线路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板产品,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线路板。



背景技术:

线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它的设计主要是版图设计,实现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

现有的产品根据实现功能的不同其线路板的版图复杂程度也不同,但是,通常产品均采用单一线路板进行版图布置,即一件产品只配备一块线路板,并在该线路板上进行全部功能的布图。

因此,现有线路板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产品中通常包含多种功能的版图设计,使得在单一线路板上进行全部功能的版图布置将会造成该线路板的版图过度复杂,此外,现有的产品通常呈系列设置,即同一产品的不同系列在主要功能相同的情况下将会存在一些辅助功能的差异,从而造成单一线路板只可对应精确的某一产品,使得在系列产品布局时,每一产品均需要对应布局线路板,而造成布图麻烦以及各产品之间的线路板更换维修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互分离的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来设置不同版图帽,且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通过连接器插设连接的一种新型线路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呈矩形的第一线路板、呈矩形的第二线路板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线路板以及第二线路板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呈长条形,所述连接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第一线路板以及第二线路板插设的插槽,且插槽沿连接器的长度方向贯穿连接器设置,所述插槽沿垂直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一侧贯穿连接器设置有供第一线路板以及第二线路板插设进入插槽内的插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采用在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上进行不同电路的布局来实现不同功能的电路版图分离设置,使得线路设计更加的清晰简洁,且由于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呈分离的设置,使得可进行不同线路板的组合形成不同功能的电路实现系列化,且便于维修;2.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采用插设于插槽内的方式完成便捷的组装,且连接器开设呈长条状的插槽可实现增大与第一线路板以及第二线路板的接触提高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线路板的四个角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线路板的四个角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线路板设置有插入插槽内的第一插入端,所述第二线路板设置有插入插槽内的第二插入端,所述第一线路板设置有朝向第二线路板的第一相邻端,所述第二线路板设置有朝向第一线路板的第二相邻端,所述连接器位于第一线路板厚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插入端与第一相邻端之间的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一固定插孔以及位于第二线路板厚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插入端与第二相邻端之间的第二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固定插孔,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用于插设第一插入端与第一相邻端之间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一固定插孔的第一固定插杆以及用于插设第二插入端与第二相邻端之间的第二安装孔与第二固定插孔的第二固定插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线路板不但通过插设于插槽内实现连接于连接器,且通过第一固定插杆同时插设第一插入端与第一相邻端之间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一固定插孔来实现更加高效的定位固定,同理,第二线路板不但通过插设于插槽内实现连接于连接器,且通过第二固定插杆同时插设第二插入端与第二相邻端之间的第二安装孔与第二固定插孔来实现更加高效的定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当第一固定插杆同时插设于第一插入端与第一相邻端之间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一固定插孔,且第二固定插杆同时插设于第二插入端与第二相邻端之间的第二安装孔与第二固定插孔时,第一相邻端与第二相邻端呈贴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完成安装后,采用第一相邻端与第二相邻端的相抵而进行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之间的相抵支撑,使得整体结构强度更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器位于第一线路板背离第一固定插孔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滑移座、第二滑移座以及第三滑移座,所述第一固定插杆设置于第一滑移座,所述第二滑移座设置有供第一滑移座滑移第一滑轨,所述第三滑移座设置有供第二滑移座滑移的第二滑轨,所述连接器设置有供第三滑移座滑移的第三滑轨,且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以及第三滑轨沿第一线路板朝插槽插设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器位于第二线路板背离第二固定插孔侧设置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四滑移座、第五滑移座以及第六滑移座,所述第二固定插杆设置于第四滑移座,所述第五滑移座设置有供第四滑移座滑移第四滑轨,所述第六滑移座设置有供第五滑移座滑移的第五滑轨,所述连接器设置有供第六滑移座滑移的第六滑轨,且第四滑轨、第五滑轨以及第六滑轨沿第二线路板朝插槽插设的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第一驱动组件采用第一滑移座相对第二滑移座的滑移、第二滑移座相对第三滑移座的滑移、第三滑移座相对连接器的滑移而实现第一固定插杆可进行滑移,使得第一固定插杆可先朝远离连接器方向远离第一固定插孔,从而第一线路板便可在未进入插槽内时先穿设在第一固定插杆上,之后朝插槽方向进入插槽,且在进入插槽过程中第一固定插杆越过连接器并卡接进入第一固定插孔而实现便捷的安装,同理,第二驱动组件采用第四滑移座相对第五滑移座的滑移、第五滑移座相对第六滑移座的滑移、第六滑移座相对连接器的滑移而实现第二固定插杆可进行滑移,使得第二固定插杆可先朝远离连接器方向远离第二固定插孔,从而第二线路板便可在未进入插槽内时先穿设在第二固定插杆上,之后朝插槽方向进入插槽,且在进入插槽过程中第二固定插杆越过连接器并卡接进入第二固定插孔而实现便捷的安装;2.第一驱动组件采用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以及第三滑轨的三级滑移驱动,便可实现第一固定插杆远离连接器的最大间距为三级滑移驱动的叠加而最小间距通过重叠的方式进行缩短,使得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同理,第二驱动组件采用第四滑轨、第五滑轨以及第六滑轨的三级滑移驱动,便可实现第二固定插杆远离连接器的最大间距为三级滑移驱动的叠加而最小间距通过重叠的方式进行缩短,使得空间利用率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移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固定插杆设置有螺纹连接于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安装端,所述第一固定插孔呈贯穿连接件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插杆背离第一安装端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固定插杆转动的第一驱动端,所述第二滑移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插杆设置有螺纹连接于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安装端,所述第二固定插孔呈贯穿连接件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插杆背离第二安装端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固定插杆转动的第二驱动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插杆采用第一安装端与第一安装槽的螺纹连接完成便捷的安装,且通过第一驱动端在需要将第一固定插杆拆卸时进行拆卸而解除第一固定插杆与第一固定插孔的插设配合,实现第一线路板的拆卸,防止强行将第一固定插杆从第一固定插孔内取出造成破坏,同理,第二固定插杆采用第二安装端与第二安装槽的螺纹连接完成便捷的安装,且通过第二驱动端在需要将第二固定插杆拆卸时进行拆卸而解除第二固定插杆与第二固定插孔的插设配合,实现第二线路板的拆卸,防止强行将第二固定插杆从第二固定插孔内取出造成破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移座与第二滑移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滑移座与第三滑移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三滑移座与连接器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且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以及第三弹簧均用于将第一固定插杆沿第一线路板朝插槽插设方向驱动,所述第四滑移座与第五滑移座之间设置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五滑移座与第六滑移座之间设置有第五弹簧,所述第六滑移座与连接器之间设置有第六弹簧,且第四弹簧、第五弹簧以及第六弹簧均用于将第二固定插杆沿第二线路板朝插槽插设方向驱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与第三弹簧的方式将第一固定插杆朝连接器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插杆在安装完毕后具有将第一线路板朝插槽内挤压的作用力而提高第一线路板的安装有效性,同理,采用第四弹簧、第五弹簧与第六弹簧的方式将第二固定插杆朝连接器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二固定插杆在安装完毕后具有将第二线路板朝插槽内挤压的作用力而提高第二线路板的安装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插杆位于第一驱动端设置有第一倾斜导面,所述第一倾斜导面沿第一线路板朝插槽插设的方向逐渐靠近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二固定插杆位于第二驱动端设置有第二倾斜导面,所述第二倾斜导面沿第二线路板朝插槽插设的方向逐渐靠近第二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插杆从连接器外侧朝连接器运动过程中需要越过一定的间距才可进入第一固定插槽内,因此,设置第一倾斜导面则可在第一固定插杆接触连接器时进行更加有效的施力于连接器,使连接器进行受力形变来供第一固定插杆越过连接器,同理,第二固定插杆从连接器外侧朝连接器运动过程中需要越过一定的间距才可进入第二固定插槽内,因此,设置第二倾斜导面则可在第二固定插杆接触连接器时进行更加有效的施力于连接器,使连接器进行受力形变来供第二固定插杆越过连接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或者第二驱动组件的装配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或者第二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8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9为图3中c的放大图;

图10为图4中d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线路板,包括呈矩形的第一线路板1、呈矩形的第二线路板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线路板1以及第二线路板2的连接器3,第一线路板1位于第二线路板2的左侧,且第一线路板1与第二线路板2的厚度沿竖向朝向,连接器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线路板1与第二线路板2的前后两侧,各连接器3呈左右延伸的长条形,各连接器3朝向第一线路板1与第二线路板2侧沿左右方向贯穿开设有供第一线路板1以及第二线路板2插设的插槽31,此外,各插槽31朝向第一线路板1与第二线路板2侧贯穿对应连接器3设置有供第一线路板1以及第二线路板2插设进入插槽31内的插入口32,因此,便可根据不同电路的版图的设置区别将不同功能的电路设置在不同的线路板上,且第一线路板1与第二线路板2通过插设的方式连接于连接器3而实现相互连接组合进行工作。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线路板1的四个角端沿竖向贯穿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第二线路板2的四个角端沿竖向贯穿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1,第一线路板1对应各插槽31设置有插入插槽31内的第一插入端12,第二线路板2对应各插槽31设置有插入插槽31内的第二插入端22,此外,第一线路板1朝右侧设置有朝向第二线路板2的第一相邻端13,第二线路板2朝左侧设置有朝向第一线路板1的第二相邻端23。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3位于第一线路板1下侧设置有与各第一插入端12与第一相邻端13之间的第一安装孔11对应的第一固定插孔(图中由于视角原因未标出,可参考后续第二固定插孔34)以及位于第二线路板2下侧设置有与各第二插入端22与第二相邻端23之间的第二安装孔21对应的第二固定插孔34,此外,各连接器3上设置有用于插设第一插入端12与第一相邻端13之间的第一安装孔11与第一固定插孔的第一固定插杆4以及用于插设第二插入端22与第二相邻端23之间的第二安装孔21与第二固定插孔34的第二固定插杆5,因此,第一线路板1不但通过插设于插槽31内实现连接于连接器3,且通过第一固定插杆4同时插设第一插入端12与第一相邻端13之间的第一安装孔11与第一固定插孔来实现更加高效的定位固定,同理,第二线路板2不但通过插设于插槽31内实现连接于连接器3,且通过第二固定插杆5同时插设第二插入端22与第二相邻端23之间的第二安装孔21与第二固定插孔34来实现更加高效的定位固定。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线路板1与第二线路板2安装完毕后,第一相邻端13与第二相邻端23呈贴合设置,使得整体结构强度更大。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各连接器3位于第一线路板1上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6,其中,各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滑移座61、第二滑移座62以及第三滑移座63,各第一固定插杆4设置于对应第一滑移座61,各第二滑移座62设置有供对应的第一滑移座61滑移第一滑轨611,各第三滑移座63设置有供对应的第二滑移座62滑移的第二滑轨621,各连接器3设置有供对应的第三滑移座63滑移的第三滑轨631,且第一滑轨611、第二滑轨621以及第三滑轨631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同理,各连接器3位于第二线路板2上侧设置有第二驱动组件7,各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第四滑移座71、第五滑移座72以及第六滑移座73,各第二固定插杆5设置于对应的第四滑移座71,各第五滑移座72设置有供对应的第四滑移座71滑移第四滑轨711,各第六滑移座73设置有供对应的第五滑移座72滑移的第五滑轨721,各连接器3设置有供对应的第六滑移座73滑移的第六滑轨731,且第四滑轨711、第五滑轨721以及第六滑轨731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因此,第一驱动组件6采用第一滑移座61相对第二滑移座62的滑移、第二滑移座62相对第三滑移座63的滑移、第三滑移座63相对连接器3的滑移而实现第一固定插杆4可进行前后滑移,使得各第一固定插杆4可先朝远离对应连接器3方向远离第一固定插孔,从而第一线路板1便可在未进入插槽31内时先穿设在第一固定插杆4上,之后朝插槽31方向进入插槽31,且在进入插槽31过程中第一固定插杆4越过连接器3并卡接进入第一固定插孔而实现便捷的安装(安装时无需拆装第一固定插杆4),同理,第二驱动组件7采用第四滑移座71相对第五滑移座72的滑移、第五滑移座72相对第六滑移座73的滑移、第六滑移座73相对连接器3的滑移而实现第二固定插杆5可进行前后滑移,使得第二固定插杆5可先朝远离对应连接器3方向远离第二固定插孔34,从而第二线路板2便可在未进入插槽31内时先穿设在第二固定插杆5上,之后朝插槽31方向进入插槽31,且在进入插槽31过程中第二固定插杆5越过连接器3并卡接进入第二固定插孔34而实现便捷的安装。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各第一滑移座61下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612,第一固定插杆4设置有螺纹连接于第一安装槽612内的第一安装端41,此外,第一固定插孔呈竖向贯穿连接件设置,且第一固定插杆4下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端42,第一驱动端42上设置有一字槽,同理,各第二滑移座62下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槽712,第二固定插杆5设置有螺纹连接于第二安装槽712内的第二安装端51,此外,第二固定插孔34呈竖向贯穿连接件设置,且第二固定插杆5下侧设置有第二驱动端52,第二驱动端52上设置有一字槽,因此,第一固定插杆4采用第一安装端41与第一安装槽612的螺纹连接完成便捷的安装,且通过第一驱动端42上的一字槽在需要将第一固定插杆4拆卸时进行拆卸而解除第一固定插杆4与第一固定插孔的插设配合,实现第一线路板1的拆卸,防止强行将第一固定插杆4从第一固定插孔内取出造成破坏,同理,第二固定插杆5采用第二安装端51与第二安装槽712的螺纹连接完成便捷的安装,且通过第二驱动端52上的一字槽在需要将第二固定插杆5拆卸时进行拆卸而解除第二固定插杆5与第二固定插孔34的插设配合,实现第二线路板2的拆卸,防止强行将第二固定插杆5从第二固定插孔34内取出造成破坏。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各第一滑移座61与第二滑移座62位于第一滑轨611内设置有第一弹簧64,第二滑移座62与第三滑移座63位于第二滑轨621内设置有第二弹簧65,第三滑移座63与连接器3位于第三滑轨631内设置有第三弹簧66,且第一弹簧64、第二弹簧65以及第三弹簧66呈压缩状态,以及第一滑移座61位于第一弹簧64背离第一固定插杆4侧受力,第二滑移座62位于第一弹簧64朝向第一固定插杆4侧受力,第二滑移座62位于第二弹簧65背离第一固定插杆4侧受力,第三滑移座63位于第二弹簧65朝向第一固定插杆4侧受力,第三滑移座63位于第三弹簧66背离第一固定插杆4侧受力,连接器3位于第三弹簧66朝向第一固定插杆4侧受力,使得第一弹簧64、第二弹簧65以及第三弹簧66将第一固定插杆4沿第一线路板1朝插槽31插设方向驱动,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插杆4在安装完毕后具有将第一线路板1朝插槽31内挤压的作用力而提高第一线路板1的安装有效性,同理,各第四滑移座71与第五滑移座72位于第四滑轨711内设置有第四弹簧74,第五滑移座72与第六滑移座73位于第五滑轨721内设置有第五弹簧75,第六滑移座73与连接器3位于第六滑轨731内设置有第六弹簧76,且第四弹簧74、第五弹簧75以及第六弹簧76呈压缩状态,以及第四滑移座71位于第四弹簧74背离第二固定插杆5侧受力,第五滑移座72位于第四弹簧74朝向第二固定插杆5侧受力,第五滑移座72位于第五弹簧75背离第二固定插杆5侧受力,第六滑移座73位于第五弹簧75朝向第二固定插杆5侧受力,第六滑移座73位于第六弹簧76背离第二固定插杆5侧受力,连接器3位于第六弹簧76朝向第二固定插杆5侧受力,使得第四弹簧74、第五弹簧75以及第六弹簧76将第二固定插杆5沿第二线路板2朝插槽31插设方向驱动,从而使得第二固定插杆5在安装完毕后具有将第二线路板2朝插槽31内挤压的作用力而提高第二线路板2的安装有效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插杆4位于第一驱动端42设置有第一倾斜导面43,且第一倾斜导面43沿第一线路板1朝插槽31插设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同理,第二固定插杆5位于第二驱动端52设置有第二倾斜导面53,且第二倾斜导面53沿第二线路板2朝插槽31插设的方向逐渐朝上倾斜,因此,在第一固定插杆4接触连接器3时进行更加有效的施力于连接器3,使连接器3进行受力形变来供第一固定插杆4越过连接器3,同理,在第二固定插杆5接触连接器3时进行更加有效的施力于连接器3,使连接器3进行受力形变来供第二固定插杆5越过连接器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