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产品用散热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83180发布日期:2021-09-10 08:1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产品用散热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子产品用散热外壳。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是以电能为工作基础的相关产品,主要包括电话、电视机、影碟机、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箱、激光唱机、电脑和移动通信产品等。

但是现有的电子产品用外壳一般都是利用散热风扇直接扇热,也就是说外壳内的电子元器件是与外界环境连通的,虽然能够很好的进行散热,但是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湿热或潮湿以及南方的梅雨季节的环境下,风扇将壳体内部的热量向外界排出的同时,外界潮湿的空气也会进入壳体内,这样一来就会损坏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当然,也有些电子产品外壳内会设置有防潮层,但是效果仍然不理想,况且防潮层的添加又会影响散热,也有些电子产品外壳设计成密封的,且在里面设置有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添加会大大增加壳体的生产成本,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因此如果能够开发一款成本低、散热好和防潮好的电子产品用外壳将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产品用散热外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产品用散热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密封仓和通风仓,还包括:

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与密封仓连通的吸热件和排冷件;以及两端与吸热件和排冷件连通的连通件;以及

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位于通风仓内的驱动部;以及与驱动部连接的第一叶片;用于带动第一叶片旋转,进而将风吹向通风仓;以及

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套设在连通件上的转动部;以及位于转动部内的润湿组件,润湿组件内设置有与连通件表面贴合的湿润件,转动部上设置有用于承受吹风机构的吹力以驱使转动部和湿润件围绕连通件中心轴线旋转的突出部,突出部上设置有用于将来自吹风机构的风吹向连通件的进风口,用于蒸发连通件表面的液体,进而为连通件内的气体降温。

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部还包括内部设计为中空结构的第一骨架,所述突出部安装在第一骨架上,突出部和湿润件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突出部和湿润件关于第一骨架中心对称,突出部与第一骨架之间设计有倾斜角。

作为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润湿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骨架上的第二骨架,若干个湿润件均匀分布在第二骨架上。

作为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吹风机构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叶片和驱动部之间的传动组件;以及与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二叶片,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对称分布在降温机构两侧。

作为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排液组件,所述排液组件包括:

位于壳体内的储存部,用于盛放冷却液,所述储存部内设置有活塞;以及

与储存部连通的导通件,所述导通件上设置有靠近进风口的排液件。

作为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叶片和储存部之间连接有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包括:

偏心部的偏心位置与第二叶片上的中心轴连接;以及

滑移组件,所述滑移组件包括与偏心部连接的滚动件;以及与滚动件连接的联动件,联动件上设置有滑移件,滚动件用于承受偏心部偏心运动产生的径向力以带动联动件和滑移件作直线往复运动;以及

与滑移件连接的鼓风部,鼓风部用于承受滑移件的压力以将空气压缩进储存部,进而带动活塞运动以将冷却液从排液件排向进风口,转动部的旋转运动驱使冷却液进入湿润件。

作为本申请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上分别设置有限位件和插接件,第二骨架通过插接件插合连接在第一骨架上的限位件上,第一骨架通过限位件驱使第二骨架跟随第一骨架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密封仓热量被循环组件吸收进连通件中,吹风机构内的第一叶片旋转产生吹向降温机构的风力,降温机构内的突出部受到风的驱动力后带动转动部和湿润件旋转,湿润件一边旋转一边将冷却液涂抹在连通件表面,同时突出部上的进风口吹进来的风又吹向连通件,利用蒸发吸热原理将连通件表面易挥发的冷却液蒸发,进而使连通件表面快速降温,进而使流经连通件内的气体降温,最终通过排冷件将降温后的气体重新排入密封仓内,如此往复循环,实现了在密封的条件下能够使用较低成本的零部件完成散热的功能,解决了现有的电子产品用散热外壳存在无法以较小的成本实现散热的同时又不被外界潮湿的环境所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子产品用散热外壳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的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循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动部的轴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润湿组件的轴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润湿组件和转动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加压机构的轴测图。

图中:1-壳体、11-密封仓、12-通风仓、13-通风罩、2-循环组件、21-吸热件、22-循环泵、23-连通件、24-排冷件、3-降温机构、31-转动部、311-第一骨架、312-突出部、313-限位件、314-进风口、32-润湿组件、321-插接件、322-湿润件、323-第二骨架、4-吹风机构、41-驱动部、42-传动组件、43-第一叶片、44-集风罩、45-第二叶片、5-加压机构、51-挤压组件、511-偏心部、512-滑移组件、5121-滚动件、5122-联动件、5123-滑移件、5124-弹簧、52-鼓风部、521-鼓风气囊、522-进气口、523-出气口、6-排液组件、61-储存部、62-活塞、63-导通件、64-排液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用散热外壳,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密封仓11和通风仓12,密封仓11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起到防潮和防尘的作用,用于延长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还包括:

循环组件2,所述循环组件2包括与密封仓11连通的吸热件21和排冷件24;以及两端与吸热件21和排冷件24连通的连通件23,吸热件21和排冷件24分别设计为安装在密封仓11两端的吸气管道和排气管道,连通件23设计为连接在吸气管道和排气管道之间的降温管,循环组件2还包括循环泵22,用于提供带动气体在密封仓11、吸热件21和排冷件24以及连通件23之间往复循环的驱动力;以及

吹风机构4,所述吹风机构4包括位于通风仓12内的驱动部41;以及与驱动部41连接的第一叶片43;用于带动第一叶片43旋转,进而将风吹向通风仓12,驱动部41可直接设计为驱动电机,也可设计为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的组合结构件,以及

降温机构3,所述降温机构3包括套设在连通件23上的转动部31;以及位于转动部31内的润湿组件32,润湿组件32内设置有与连通件23表面贴合的湿润件322,转动部31上设置有用于承受吹风机构4的吹力以驱使转动部31和湿润件322围绕连通件23中心轴线旋转的突出部312,突出部312上设置有用于将来自吹风机构4的风吹向连通件23的进风口314,用于蒸发连通件23表面的液体,进而为连通件23内的气体降温,突出部312设计为固定块或桨叶等,湿润件322设计为液体吸附力强的海绵片或纱布片等,内部吸附有易挥发的冷却液体。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中,连通件23两端与吸热件21和排冷件24之间设计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是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降温机构3,密封仓11内的电子元器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被循环组件2吸收进连通件23,中当吹风机构4内的驱动部41带动第一叶片43旋转产生吹向降温机构3的风力,第一叶片43的外侧套设有用于缩小吹向降温机构3的风的横截面积的集风罩44,用来扩大吹向降温机构3的风的吹力,降温机构3内的突出部312受到风的驱动力后带动转动部31和湿润件322旋转,湿润件322一边旋转一边将冷却液涂抹在连通件23表面,同时突出部312上的进风口314吹进来的风又吹向连通件23,利用蒸发吸热原理将连通件23表面易挥发的冷却液蒸发,进而使连通件23表面快速降温,进而使流经连通件23内的气体降温,最终通过排冷件24将降温后的气体重新排入密封仓11内,如此往复循环,实现了在密封的条件下能够使用较低成本的零部件完成散热的功能,且该散热方式具备散热效率高和防潮效果好的特点,从而延长了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由上可知,连通件23的材质采用壁厚较薄、导致性较好的金属材质,例如铜,且连通件23的直径尽量要大,能够增加气体与连通件23内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降温效率。

请参阅图2至图6,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31还包括内部设计为中空结构的第一骨架311,所述突出部312安装在第一骨架311上,突出部312和湿润件322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突出部312和湿润件322关于第一骨架311中心对称,突出部312与第一骨架311之间设计有倾斜角,此处突出部312的结构可参考风车上的扇叶或风力发大设备上的桨叶的设计,倾斜角可设计为30度、45度、60度等,此处突出部312的倾斜角的设计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手段,便不再进行赘述,从进风口314进来的风会进入第一骨架311的空腔内,进而吹向连通件23表面。

请参阅图2至图6,进一步的,所述润湿组件32还包括位于第一骨架311上的第二骨架323,若干个湿润件322均匀分布在第二骨架323上,湿润件322可直接粘结在第二骨架323上,也可镶嵌在第二骨架323上,第二骨架323上设计若干通风孔。

请参阅图2,进一步的,所述吹风机构4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叶片43和驱动部41之间的传动组件42;以及与传动组件42连接的第二叶片45,第一叶片43和第二叶片45对称分布在降温机构3两侧,传动组件42包括传动杆和带轮传动组件,第一叶片43和第二叶片45旋转上均设置有中心轴,带轮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传动杆上的第一同步轮、安装在中心轴上的第二同步轮以及连接在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的同步带,驱动部41带动传动杆旋转,进而通过带轮传动组件带动第一叶片43和第二叶片45旋转,第一叶片43和第二叶片45的外侧还套装有通风罩13,起到防护的作用。

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排液组件6,所述排液组件6包括:

位于壳体1内的储存部61,用于盛放冷却液,所述储存部61内设置有活塞62,储存部61设计为液体存放仓,液体存放仓还设计有液体加注口;以及

与储存部61连通的导通件63,所述导通件63上设置有靠近进风口314的排液件64,导通件63设计为排液管道,排液件64设计为排液阀。

请参阅图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叶片45和储存部61之间连接有加压机构5,所述加压机构5包括:

偏心部511的偏心位置与第二叶片45上的中心轴连接,偏心部511设计为圆形框;以及

滑移组件512,所述滑移组件512包括与偏心部511连接的滚动件5121;以及与滚动件5121连接的联动件5122,联动件5122上设置有滑移件5123,滚动件5121用于承受偏心部511偏心运动产生的径向力以带动联动件5122和滑移件5123作直线往复运动,滚动件5121设计为能够沿着圆形框滚动的滚轮,联动件5122设为固定轴或固定块等,滑移件5123设计为安装在联动件5122上的滑杆,通风仓12内还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用来安装滑杆的通孔,使得滑杆能够在通孔内滑动,滑杆上还套设有起到减震缓冲作用的弹簧5124,滑移组件512、滚动件5121、联动件5122和滑移件5123共同组成了用来挤压鼓风部52的挤压组件51;以及

与滑移件5123连接的鼓风部52,鼓风部52用于承受滑移件5123的压力以将空气压缩进储存部61,进而带动活塞62运动以将冷却液从排液件64排向进风口314,转动部31的旋转运动驱使冷却液进入湿润件322,鼓风部52设计为鼓风气囊521,鼓风气囊521的材质可选用橡胶,也可选用硅胶等,鼓风气囊521上设置有进气口522和出气口523,出气口523与储存部61连通。

请参阅图2,在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叶片45旋转还能够带动偏心部511作偏心运动,进而通过滚动件5121带动滑移件5123作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压缩鼓风部52,并将鼓风部52的空气压缩进储存部61带动活塞62运动,使得内的冷却液体通过排液件64排入突出部312上的进风口314,当转动部31转动时,又能够将冷却液均匀的流向湿润件322,实现了自动为湿润件322添加冷却液的功能,具备结构配合紧密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请参阅图4至图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骨架311和第二骨架323上分别设置有限位件313和插接件321,第二骨架323通过插接件321插合连接在第一骨架311上的限位件313上,第一骨架311通过限位件313驱使第二骨架323跟随第一骨架311旋转,限位件313设计为限位槽,插接件321设计为插接板,此种结构的设计,便于对湿润件322进行安装和更换。

本申请使用时,密封仓11内的电子元器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被循环组件2吸收进连通件23中,当吹风机构4内的驱动部41带动第一叶片43旋转产生吹向降温机构3的风力,第一叶片43的外侧套设有用于缩小吹向降温机构3的风的横截面积的集风罩44,用来扩大吹向降温机构3的风的吹力,降温机构3内的突出部312受到风的驱动力后带动转动部31和湿润件322旋转,湿润件322一边旋转一边将冷却液涂抹在连通件23表面,同时突出部312上的进风口314吹进来的风又吹向连通件23,利用蒸发吸热原理将连通件23表面易挥发的冷却液蒸发,进而使连通件23表面快速降温,进而使流经连通件23内的气体降温,最终通过排冷件24将降温后的气体重新排入密封仓11内,如此往复循环,实现了在密封的条件下能够使用较低成本的零部件完成散热的功能,且该散热方式具备散热效率高和防潮效果好的特点,从而延长了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第二叶片45旋转还能够带动偏心部511作偏心运动,进而通过滚动件5121带动滑移件5123作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压缩鼓风部52,并将鼓风部52的空气压缩进储存部61带动活塞62运动,使得内的冷却液体通过排液件64排入突出部312上的进风口314,当转动部31转动时,又能够将冷却液均匀的流向湿润件322,实现了自动为湿润件322添加冷却液的功能。

综上所述,密封仓11热量被循环组件2吸收进连通件23中,吹风机构4内的第一叶片43旋转产生吹向降温机构3的风力,降温机构3内的突出部312受到风的驱动力后带动转动部31和湿润件322旋转,湿润件322一边旋转一边将冷却液涂抹在连通件23表面,同时突出部312上的进风口314吹进来的风又吹向连通件23,利用蒸发吸热原理将连通件23表面易挥发的冷却液蒸发,进而使连通件23表面快速降温,进而使流经连通件23内的气体降温,最终通过排冷件24将降温后的气体重新排入密封仓11内,如此往复循环,实现了在密封的条件下能够使用较低成本的零部件完成散热的功能,解决了现有的电子产品用散热外壳存在无法以较小的成本实现散热的同时又不被外界潮湿的环境所影响的问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性、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