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74664发布日期:2022-05-26 11:3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式氧化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蓄热式氧化炉是把废气首先通过蓄热体加热到接近热氧化温度,而后进入燃烧室进行热氧化,氧化后的气体温度升高,有机物基本上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净化后的气体,经过另一蓄热体,温度下降,达到排放标准后可以排放,不同蓄热体通过切换阀或者旋转装置,随时间进行转换,分别进行吸热和放热,蓄热式氧化炉一般通过自动控制装置进行操作控制。
3.现有的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在使用过程自然散热较慢,且不具备防水的效果,散热口若不小心进水容易损坏内部元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通过对自动控制装置侧端设置防水散热组件,不仅加速自动控制装置散热效率,而且在散热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防水,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在使用过程自然散热较慢,且不具备防水的效果,散热口若不小心进水容易损坏内部元件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其包括:控制箱和顶板,所述顶板安装在控制箱上端,还包括:防水散热组件,所述防水散热组件设置在控制箱侧端。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水散热组件为防水盒和水槽,所述防水盒安装在控制箱侧端,所述水槽设置在防水盒内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水盒内壁安装进水槽,所述进水槽侧端安装管嘴一,所述进水槽下端安装网罩,所述防水盒上端内壁安装挡板,所述防水盒侧端开设散热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箱侧端内壁开设通孔,所述通孔右侧安装风机。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顶板上端均匀安装流水槽,所述流水槽内侧分别安装吸水棉和隔热毡。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
中:所述控制箱内壁安装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侧安装网格内罩,所述网格内罩内部安装控制元件,所述支撑杆下端安装支撑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箱下端内壁安装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部安装弹簧,所述支撑块下端连接弹簧,所述控制箱下端安装支撑脚。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网格内罩下端内壁安装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下端安装导热杆,所述导热杆下端贯穿控制箱内壁至控制箱下侧,所述导热杆下端安装散热板。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水散热组件为冷却液槽、管嘴二和隔板,所述隔板安装在防水盒内壁,所述隔板下端设有冷却液槽,所述冷却液槽侧端安装管嘴二。
16.与现有技术相比:
17.通过对自动控制装置侧端设置防水散热组件,不仅加速自动控制装置散热效率,而且在散热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防水。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中防水散热组件的结构图一;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中顶板的俯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左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中支撑块和导向槽的连接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中防水散热组件的结构图二。
24.图中:控制箱1、网格内罩11、流水槽12、顶板13、吸水棉131、隔热毡132、支撑杆14、支撑块15、导向槽151、弹簧152、支撑脚16、导热板17、导热杆18、散热板181、控制元件19、防水散热组件2、防水盒21、通孔22、风机23、散热孔24、挡板25、进水槽26、网罩261、管嘴一262、水槽27、冷却液槽28、管嘴二281、隔板282。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6.实施例1: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具有加速自动控制装置散热效率,而且在散热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防水的优点,请参阅图1-5,包括控制箱1和顶板13,还包括:防水散热组件2;
28.进一步的,顶板13安装在控制箱1上端,顶板13上端均匀安装流水槽12,流水槽12内侧分别安装吸水棉131和隔热毡132,控制箱1内壁安装支撑杆14,支撑杆14内侧安装网格
内罩11,网格内罩11内部安装控制元件19,支撑杆14下端安装支撑块15,控制箱1下端内壁安装导向槽151,导向槽151内部安装弹簧152,支撑块15下端连接弹簧152,控制箱1下端安装支撑脚16,网格内罩11下端内壁安装导热板17,导热板17下端安装导热杆18,导热杆18下端贯穿控制箱1内壁至控制箱1下侧,导热杆18下端安装散热板181,具体的,顶板13具有安装流水槽12、吸水棉131和隔热毡132的作用,自动控制装置上端若不小心撒上水,可通过流水槽12流出,吸水棉131和隔热毡132具有吸取自动控制装置上端水的作用,当自动控制装置上端撒有水的时候,通过吸水棉131和隔热毡132进行吸附,支撑杆14具有支撑网格内罩11的作用,网格内罩11内壁为网格状,网格内罩11具有安装控制元件19的作用,网格内罩11方便在控制元件19发热的时候进行散热的作用,控制元件19具有电性控制蓄热式氧化炉的作用,支撑块15也具有支撑网格内罩11的作用,导向槽151具有安装弹簧152的作用,网格内罩11虽然为固定状态,但本身也具有微弱的震动,通过弹簧152具有对支撑块15和网格内罩11小幅度减震,支撑脚16具有支撑控制箱1的作用,导热板17具有向导热杆18导热的作用,导热杆18具有向散热板181导热的作用,散热板181具有散热的作用。
29.进一步的,防水散热组件2设置在控制箱1侧端,防水散热组件2为防水盒21和水槽27,防水盒21安装在控制箱1侧端,水槽27设置在防水盒21内部,防水盒21内壁安装进水槽26,进水槽26侧端安装管嘴一262,进水槽26下端安装网罩261,防水盒21上端内壁安装挡板25,防水盒21侧端开设散热孔24,控制箱1侧端内壁开设通孔22,通孔22右侧安装风机23,具体的,防水散热组件2具有对自动控制装置在散热的同时进行防水作用,防水盒21具有装配防水组件的作用,水槽27具有存放水对控制箱1降温的作用,进水槽26具有方便接住挡板25上流下的水的作用,进水槽26还具有方便管嘴一262进水后,通过进水槽26向水槽27内流入水的作用,管嘴一262具有外接水管向进水槽26内进水的作用,网罩261具有对水槽27进水口进行防护的作用,防止水槽27上端落入异物,挡板25具有防止从散热孔24喷进来的水直接进入控制箱内,挡板25把挡下来的水进行向下流动收集,使水流入进水槽26和水槽27内,散热孔24具有方便防水盒21内的热气排出的作用,通孔22具有方便控制箱1内的热气吹入防水盒21内,再由防水盒21内的散热孔24排出,风机23设置为db-2103,风机23具有把控制箱1内的热气抽入防水盒21内的作用。
30.在具体使用时,控制箱1内部通过支撑杆14安装网格内罩11,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控制元件19安装在网格内罩11内侧,通过导热板17、导热杆18和散热板181向外侧散热,风机23把控制箱1内侧的热气抽入防水盒21内,通过防水盒21中散热孔24进行向外排热,通过管嘴一262向进水槽26内注水,水通过进水槽26流入水槽27内存储,通过水槽27内的水对控制箱1进行降温,若控制箱1上不小心喷洒上水的时候,可以通过流水槽12向外侧排出水,也可以通过吸水棉131进行吸水,通过隔热毡132对控制箱1进行隔热,部分水若通过散热孔24进入防水盒21内,可通过挡板25对水进行阻隔,使水集中流入进水槽26内,再流入水槽27内。
31.实施例2: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具有加速自动控制装置散热效率,而且在散热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防水的优点,请参阅图6,包括防水散热组件2;
33.进一步的,防水散热组件2为冷却液槽28、管嘴二281和隔板282,隔板282安装在防水盒21内壁,隔板282下端设有冷却液槽28,冷却液槽28侧端安装管嘴二281,具体的,冷却
液槽28具有存放冷却液的作用,通过存放冷却液对控制箱1进行降温,管嘴二281具有方便向冷却液槽28内通入冷却液的作用,隔板282具有隔离水槽27和冷却液槽28的作用。
34.在具体使用时,控制箱1内部通过支撑杆14安装网格内罩11,蓄热式氧化炉用自动控制装置的控制元件19安装在网格内罩11内侧,通过导热板17、导热杆18和散热板181向外侧散热,风机23把控制箱1内侧的热气抽入防水盒21内,通过防水盒21中散热孔24进行向外排热,通过管嘴一262向进水槽26内注水,水通过进水槽26流入水槽27内存储,通过水槽27内的水对控制箱1进行降温,还可以通过管嘴二281向冷却液槽28内注入冷却液,通过冷却液槽28内的冷却液对控制箱1进行降温,若控制箱1上不小心喷洒上水的时候,可以通过流水槽12向外侧排出水,也可以通过吸水棉131进行吸水,通过隔热毡132对控制箱1进行隔热,部分水若通过散热孔24进入防水盒21内,可通过挡板25对水进行阻隔,使水集中流入进水槽26内,再流入水槽27内。
35.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