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电极组件、石墨电极接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1193发布日期:2022-12-07 01:5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石墨电极组件、石墨电极接续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电极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电极组件、石墨电极接续体。


背景技术:

2.石墨电极使用中,通常是几支电极通过接头连接成电极柱。石墨电极接头采用圆锥形接头,螺纹为三角形螺纹,这样的螺纹接触面积较大,以利用螺纹间的摩擦力实现牢固的连接,不同规格电极规定了相应的连接拧紧力距。但是锥形接头相比圆柱形接头,出现退扣现象较为严重。为防止电极使用时的松动和退扣,电极生产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接头栓、接头膏、接头销、接头粉、胶合剂等。
3.专利文献cn212324408u记载了一种高强度的抗折接头的石墨电极,包括石墨电极主体、活动环、定位销和连接头,石墨电极主体的两端开设有连接槽,且石墨电极主体的表面开设有滑槽,并且石墨电极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活动环,活动环的内侧设置有定位销,且定位销与活动环之间连接有弹簧,石墨电极主体的外侧设置有中心柱,且中心柱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头。该种石墨电极接头复杂,材料多元化。比如弹簧、定位销。一般的,石墨电极多用在电弧炉炼钢技术中,弹簧、定位销的材料需要能够耐强电流冲击、高温不软化不熔化,且电导率能够在整段石墨电极中保持一致的要求,其材料获取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电极组件、一种石墨电极接续体,以解决石墨电极通过锥形接头连接时出现松动和退扣几率高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石墨电极组件,包括石墨电极和电极接头;所述石墨电极的端头设有电极锥槽,在电极锥槽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在所述石墨电极上还设有第一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石墨电极的侧壁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电极锥槽的槽底处;所述电极接头至少一端设有接头锥台,在所述接头锥台的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接头锥台上设有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二注浆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接头锥台的台面上,所述第二注浆孔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外螺纹的非着力齿面上。
7.优选的,包括n+1根石墨电极和n个电极接头,所述电极接头的两端均设有接头锥台,n≥1。
8.优选的,所述第二注浆孔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外螺纹的齿根处。
9.优选的,所述第二注浆孔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外螺纹的齿牙的非着力侧面处。
10.一种石墨电极接续体,包括n+1根石墨电极和n个电极接头,n≥1,所述石墨电极的端头设有电极锥槽,在电极锥槽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在所述石墨电极上还设有第一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石墨电极的侧壁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电极锥槽的槽底处;所述电极接头两端均设有接头锥台,在所述接头锥台的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接头
锥台上设有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二注浆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接头锥台的台面上,所述第二注浆孔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外螺纹的非着力齿面上,所述接头锥台与所述电极锥槽螺纹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注浆孔经所述第二注浆孔向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的螺纹缝隙内注浆形成注浆体。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在石墨电极上设置第一注浆孔,在接头锥台上设置第二注浆孔,并使第一注浆孔与第二注浆孔连通,第二注浆孔的另一端设置在外螺纹的非常力齿面上,这样使用时,可以经第一注浆孔向外螺纹和内螺纹的螺纹缝隙内注浆形成注浆体,注浆体的存在使得石墨电极与电极接头之间没有缝隙,也就避免了连接松动和脱扣现象的出现。
13.2.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电极接续体的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纹缝隙被注浆体填充,避免了连接松动和脱扣现象的出现。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种石墨电极接续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电极接头的剖面图。
16.附图标记说明,1-石墨电极a,2-石墨电极b,3-电极接头,31-第二注浆孔a段,32-第二注浆孔b段,33-齿牙的非着力侧面,34-齿牙的着力侧面,4-注浆体,5-注浆塞。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说明本实用新型,以辅助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除另有说明外,不应脱离本技术领域的技术知识背景理解以下的实施例及其中的技术术语。
18.实施例1:一种石墨电极组件,参见图1-2,包括石墨电极a1、石墨电极b2和电极接头3。
19.石墨电极a1和石墨电极b2的端头均设有电极锥槽,在电极锥槽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在石墨电极上还设有第一注浆孔,第一注浆孔的一端设置在石墨电极的侧壁上,另一端设置在电极锥槽的槽底处。
20.电极接头连接一节石墨电极时,其一端设有接头锥台就可以了。其连接两节石墨电极时,其两端均设有接头锥台。在接头锥台的侧壁设有外螺纹,接头锥台上设有第二注浆孔,参见图2,第二注浆孔分为两段,分别由第二注浆孔a段31和第二注浆孔b段32形成。第二注浆孔的一端设置在接头锥台的台面上,第二注浆孔的另一端设置在外螺纹的非着力齿面上。参见图2,使用电极接头连接石墨电极时,石墨电极坠拉电极接头,也就是说,外螺纹的齿牙的下侧齿面与内螺纹的齿牙的上侧齿面相连接,而外螺纹的齿牙的上侧齿面与内螺纹的齿牙的下侧齿面之间设有螺纹缝隙,故而,外螺纹的齿牙的上侧齿面及外螺纹的齿根处均属于外螺纹的非着力齿面。外螺纹的齿牙的上侧齿面还可以称为非着力侧面。第二注浆孔的另一端设置在外螺纹的非着力齿面上,可以向外螺纹与内螺纹之间的螺纹缝隙注浆,以填充螺纹缝隙,注浆体固化后可以阻止连接松动和脱扣现象的出现。
21.由于第一注浆孔的另一端设置在电极锥槽的槽底处,第二注浆孔的一端设置在接头锥台的台面处,故而,石墨电极与电极接头连接后,第一注浆孔与第二注浆孔是连通的,
可以通过第一注浆孔经第二注浆孔向外螺纹与内螺纹之间的螺纹缝隙注浆形成注浆体。
22.图1-2示出的石墨电极组件仅包括2个石墨电极和一个电极接头,电极接头的两端均设有接头锥台。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石墨电极组件可以包括n+1根石墨电极和n个电极接头,n≥1。
23.实施例2:一种石墨电极接续体,参见图1-2,包括n+1根石墨电极和n个电极接头,n≥1。
24.石墨电极的端头设有电极锥槽,在电极锥槽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在石墨电极上还设有第一注浆孔,第一注浆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石墨电极的侧壁上,另一端设置在电极锥槽的槽底处。
25.电极接头两端均设有接头锥台,在接头锥台的侧壁设有外螺纹,接头锥台上设有第二注浆孔,第二注浆孔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接头锥台的台面上,第二注浆孔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外螺纹的非着力齿面上。
26.接头锥台与电极锥槽螺纹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注浆孔经所述第二注浆孔向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的螺纹缝隙内注浆,浆液固化后形成注浆体。注浆体填充了外螺纹与内螺纹之间的螺纹缝隙,可以阻止连接松动和脱扣现象的出现。
27.实施例1的石墨电极组件与实施例2的石墨电极接续体的区别在于,石墨电极组件处于未组装状态,石墨电极接续体处于组装状态。
28.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应当明白,实践中无法穷尽地说明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此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尽可能的阐述本实用新型得发明构思。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且未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取舍组合、具体参数进行试验变更,或者利用本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对本实用新型已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常规替换形成的具体的实施例,均应属于为本实用新型隐含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