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域控制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4361发布日期:2024-05-11 00:13阅读:7来源:国知局
车载域控制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尤其涉及车载域控制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1、车智能座舱近10年发展十分迅速,从最早3g时代的单屏发展到4g时代的电子座舱,仅用了10年时间。3g时代的特点是车机版电子部件,车控多为机械按键,整体信息显示简单,功能单一且分散。交互方式主要以触摸为主,仅支持简单语音识别。发展到4g时代,车载信息娱乐域控制器整合了仪表和中控,打通了原先硬件分布式架构设计限制,有效整合资源,开启大屏化、多屏化智能交互时代。关联系统逐步实现联动。随着高通8155等芯片的发布,车载信息娱乐域控制器芯片算力大幅提升,车内传感器及智能设备增加,软件及功能高度集成,数据处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交互方式实现了智能交互多样化。

2、但于此同时,智能座舱越来越高的算力要求也给车载信息娱乐域控制器的散热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散热方式主要是采用散热片进行传导散热,更近一步的方式是在散热片的基础上增加风扇,加强通风,强化冷却效果。

3、但随着车载信息娱乐域控制器算力越来越高,且控制器体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散热片和风扇对车载信息娱乐域控制器进行散热的能力越发不足,在温度较高的夏天,现有的车载信息娱乐域控制器的散热能力不足的现象尤其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载域控制器和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至少部分问题。

2、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车载域控制器,包括底座、壳体、pcb板和安装腔。安装腔位于壳体和底座之间。壳体和pcb板安装于底座,且pcb板位于安装腔内。车载域控制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的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通过安装腔连通。沿进风结构的进风方向,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相对设置。

3、可选的,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进风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侧壁的进风孔。出风结构包括若干出风孔,若干出风孔填充分布于第二侧壁。

4、可选的,进风结构包括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侧壁的对接部。对接部位于进风孔周围,且用于与风管对接。

5、可选的,对接部包括环绕设置于进风孔周围的凸起部。

6、可选的,车载域控制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的散热结构。

7、可选的,壳体包括连接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连接壁。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连接壁的风扇。

8、可选的,壳体包括连接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连接壁。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连接壁的多个散热片。沿进风结构的进风方向,多个散热片平行分布。

9、可选的,车载域控制器还包括设置于pcb板的表面的防水层。

10、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和设置于车辆主体的空调器和风管。车辆还包括如上的车载域控制器。风管连接设置于空调器和进风结构之间。

11、可选的,进风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进风孔和环绕设置于进风孔周围的凸起部。风管与凸起部连接。

12、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公开中的进风结构用于与风管连接,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通过所述安装腔连通,进而使得空调器吹出的冷风或者自然风能够通过进风结构进入车载域控制器的安装腔内,并将安装腔的热空气通过出风结构带走,从而提高车载域控制器的散热能力;其中,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相对设置,提高了车载域控制器内的空气对流能力,进一步增强了车载域控制器的散热能力,解放了pcb板的算力;以车载娱乐域控制器为例,如此设置能够使得车载娱乐域控制器能集成更多的软件和功能,链接更多的智能设备,提升车辆的智能座舱智能化水平。

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域控制器,包括底座、壳体、pcb板和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壳体和底座之间;所述壳体和pcb板安装于所述底座,且所述pcb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域控制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所述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通过所述安装腔连通;沿所述进风结构的进风方向,所述进风结构和所述出风结构相对设置;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壁;所述进风结构包括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中部;所述出风结构包括多个出风孔;所述车载域控制器还包括多个连接端口,所述出风孔与所述连接端口相互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多个出风孔分布于所述第二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进风孔周围,且用于与风管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进风孔周围的凸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域控制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散热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连接壁;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壁的风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连接壁;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壁的多个散热片;沿所述进风结构的进风方向,所述多个散热片平行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域控制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pcb板的表面的防水层。

9.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和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空调器和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域控制器;所述风管连接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和进风结构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进风孔和环绕设置于所述进风孔周围的凸起部;所述风管与所述凸起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车载域控制器和车辆。车载域控制器包括底座、壳体、PCB板、安装腔、设置于壳体的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安装腔位于壳体和底座之间。壳体和PCB板安装于底座,且PCB板位于安装腔内。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通过安装腔连通。沿进风结构的进风方向,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相对设置。本公开中的进风结构与风管连接,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通过安装腔连通,进而使得空调器吹出的冷风或者自然风能够通过进风结构进入车载域控制器的安装腔内,将安装腔的热空气通过出风结构带走,以提高车载域控制器的散热能力;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相对设置,提高了车载域控制器内的空气对流能力,增强了车载域控制器的散热能力,解放了PCB板的算力。

技术研发人员:陈雨,李星,刘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2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