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移相器、功分器和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6624发布日期:2023-09-14 03:1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路板、移相器、功分器和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是关于移动通信,特别是关于一种减小线间耦合的电路板及具有该电路板的移相器、功分器和传输线结构。


背景技术:

1、在移动通信领域中,移相器也向着小型化方向发展,这里的移相器是电调基站天线(电调基站天线是通信网络覆盖的关键设备之一)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调基站天线的性能,进而影响到通信网络的覆盖质量。介质移相器是移相器的一种,其主要通过移动其腔体内的介质,以改变信号在移相器中的传播速率,使流经该移相器输出的信号形成连续的信号线性相位差,从而实现移相的目的。这类介质移相器的介质板设计,带状线设计以及腔体结构形式设计都很关键。而在带状线的设计中为减少布线空间,缩小移相器尺寸,通常采用较为紧凑的布线形式,即尽量缩小不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而信号线之间距较小,信号线与信号线的耦合较强,使得移相器的性能受到较大影响,不利于移相器的小型化及性能优化。

2、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其能够有效减小信号线之间的耦合,改善电性能。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移相器、功分器和传输线结构,具有上述所述电路板,能够减小信号线之间的耦合,使得移相器、功分器和传输线结构的性能不受到信号线间耦合的影响,利于设备的小型化及性能优化。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用于传输信号,包括:

4、介质板;

5、信号线,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介质板上,其中,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设有用于减少该信号线之间耦合的开窗区域。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毫米。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8毫米。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线或第二信号线与所述开窗区域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25毫米。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之间为耦合区域,耦合区域面积为a;所述开窗区域与所述耦合区域重叠部分的面积为b;其中,b≥0.5a。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b≤0.95a。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开窗区域包括第一开窗区域以及第二开窗区域,所述第一开窗区域、第二开窗区域之间设置有连接臂。

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相器,包括:

13、腔体;

14、上述所述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腔体内;

15、移相介质,所述移相介质设于所述腔体和电路板之间。

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功分器,包括:

17、一对接地板,所述一对接地板中的两个接地板相对设置;

18、上述所述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一对接地板之间,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为功分单元的输入部或输出部。

1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线结构,包括:

20、一对接地板,所述一对接地板中的两个接地板相对设置;以及

21、上述所述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一对接地板之间。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信号线之间设置开窗区域,能够有效减小信号线之间的耦合,改善电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路板,用于传输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8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或第二信号线与所述开窗区域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25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之间为耦合区域,耦合区域面积为a;所述开窗区域与所述耦合区域重叠部分的面积为b;其中,b≥0.5a。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b≤0.95a。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窗区域包括第一开窗区域以及第二开窗区域,所述第一开窗区域、第二开窗区域之间设置有连接臂。

8.一种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功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路板及具有该电路板的移相器、功分器和传输线结构。电路板包括介质板和信号线,信号线设置于介质板上,其中,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设有用于减少该信号线之间耦合的开窗区域。本技术通过设置开窗区域能够有效减小信号线之间的耦合,改善电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孙静,陈俊,赵鑫,李壮,王旭,郭以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