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1249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具有阻风器的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0002] 在电子产品的机箱内,通常会装设有若干风扇W给机箱内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然而,当有的风扇因故障而停止转动时,该故障风扇处会产生风流回流,从而引起风流素 乱,影响系统散热。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W上,有必要提供一种能阻挡风流回流的阻风器及具有该阻风器的电子产 品。
[0004] -种阻风器,包括一框架、一第一转动件及一第二转动件,该框架的中部设有一贯 穿该框架前后端的横截面为圆形的收容空间,该第一转动件包括底部呈中间向下突出的弧 形的一第一阻风片及设于该第一阻风片顶部的一第一枢转杆,该第一枢转杆的两端分别枢 转地连接于该收容空间的两侧的中部,该第一阻风片受重力竖直下垂阻挡于该收容空间的 下半部,该第二转动件包括两侧向后弯曲的呈弧形的一第二阻风片及设于该第二阻风片顶 部的一第二枢转杆,该第二阻风片的顶部呈中间向上突出的弧形,该第二枢转杆的两端分 别枢转地连接于该收容空间的两侧邻近顶部处,该第二阻风片受重力竖直下垂阻挡于该收 容空间的上半部。
[0005] -种电子产品,包括一机箱、一装设于该机箱内的具有一风扇架的风扇及一能够 替换该风扇装设于该机箱内的如上所述的阻风器,该阻风器的框架的外形尺寸与该风扇架 的外形尺寸相同。
[0006] -种电子产品,包括一机箱、一装设于该机箱内的具有一风扇架的风扇及一装设 于该风扇前端的如上所述的阻风器,该阻风器的框架的外形尺寸与该风扇架的外形尺寸相 同,该风扇向该阻风器吹风时,该第一、第二阻风片受到由后向前的风力作用能够向前并向 上转动最大至90度。
[0007] 相较现有技术,该阻风器的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在自然状态时可阻挡风流回 流,在受到由后向前的风力作用时能够向前并向上转动让风流通过,有利于电子产品的散 热。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阻风器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应用于一电子产品内的立体组装图。
[0009] 图2是图1中的一阻风器于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
[0010] 图3是图2中的阻风器于另一方向的立体组装图。
[0011] 图4是图3中的阻风器的另一状态图。
[0012] 图5是本发明阻风器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图。
[0013] 图6是图5中的阻风器的另一状态图。
[0014]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6]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请参照图1与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阻风器10。该阻风器10包括一框 架12、一第一转动件14及一第二转动件16。
[0018] 该框架12包括一圆筒状的主体121及由该主体121的前后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的相 互平行的两板体125。该主体121的中部设有一贯穿该主体121的前后端的横截面为圆形的 收容空间124。每一板体125于邻近四角处分别设有一卡固孔126。该框架12的外形尺寸及该 收容空间124的横截面积与普通的标准风扇20的风扇架21的外形尺寸及扇叶收容空间23的 横截面积相同。该框架12的安装方式亦与标准风扇20的安装方式相同。
[0019] 该主体121的两侧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与该收容空间124相连通的第一枢转孔122, 该主体121的两侧于邻近顶部处分别设有一与该收容空间124相连通的第二枢转孔123。在 本实施方式中,该两第一枢转孔122与该两第二枢转孔123在同一竖直面内。
[0020] 该第一转动件14包括一第一阻风片141及由该第一阻风片141的顶部的中间处向 两侧伸出的一第一枢转杆143。该第一阻风片141是一两侧向后弯曲的弧形板,弧形板的顶 部145为一水平的平面,底部147呈中间向下突出的弧形。该第一枢转杆143到该底部147的 中间处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该两第一枢转孔122到该框架12前端的板体125之间的垂直 距离。
[0021] 该第二转动件16包括两侧向后弯曲的呈弧形的一第二阻风片161及由该第二阻风 片161的顶部的中间处向两侧伸出的一第二枢转杆163。该第二阻风片161的底部165水平, 顶部167呈中间向上突出的弧形。该第二枢转杆163到该底部165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该 两第二枢转孔123到该框架12前端的板体125之间的垂直距离。
[0022] 请参照图3,组装该阻风器10时,使该第一枢转杆143弯曲变形而收容于该收容空 间124内。将该第一枢转杆143的两端分别对准该框架12的两第一枢转孔122,该第一枢转杆 143弹性回复使该第一枢转杆143的两端分别卡入该两第一枢转孔122,从而将该第一转动 件14可转动地装设于该收容空间124内。该第一阻风片141受重力作用竖直下垂阻挡于该收 容空间124的下半部,该第一阻风片141的两侧及底部147分别邻接该收容空间124下半部的 两侧及底部。使该第二枢转杆163弯曲变形而收容于该收容空间124内。将该第二枢转杆163 的两端分别对准该框架12的两第二枢转孔123,该第二枢转杆163弹性回复使该第二枢转杆 163的两端分别卡入该两第二枢转孔123,从而将该第二转动件16可转动地装设于该收容空 间124内。该第二阻风片161受重力作用竖直下垂阻挡于该收容空间124的上半部,该第二阻 风片161的两侧及顶部167分别邻接该收容空间124上半部的两侧及顶部,该第二阻风片161 的底部165邻接该第一阻风片141的顶部145。通过该第一、第二阻风片141、161,进入该收容 空间124的风流可基本被阻挡。
[0023] 请参照图4,当该阻风器10受到由后向前的较大的风力作用时,该第一、第二阻风 片141、161绕着对应的第一、第二枢转杆143、163向前并向上转动。当风力足够大时,该第 一、第二阻风片14U161可转动90度,此时风阻最小。在此过程中,该第一、第二阻风片141、 161始终全部收容于该收容空间124内,不会伸出框架12。
[0024] 当一电子产品的机箱30内的一标准风扇20故障且找不到替换风扇时,可将该标准 风扇20拆下而用相同的安装方式装入该阻风器10,如图1中位于两标准风扇20之间的阻风 器10所示。该阻风器10的第一、第二阻风片14U161处于自然的竖直下垂状态而可阻挡风流 回流。
[0025] 若空间允许,使用者可在一标准风扇20的前端装设一阻风器10,如图1中最左侧的 阻风器10所示。标准风扇20正常运转时,该阻风器10的第一、第二阻风片14U161受足够大 的风力作用向前上方转动90度,不影响标准风扇20的出风。标准风扇20故障时,该第一、第 二阻风片14U161回到自然的竖直下垂状态,从而可阻挡风流回流。
[0026] 请参照图5与图6,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阻风器50。与阻风器10相比,该阻 风器50将第一转动件14的第一阻风片141替换成了平板状的半圆形弧形下凸的第一阻风片 541。
【主权项】
1. 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一机箱、一装设于该机箱内的具有一风扇架的风扇及一装设于 该风扇前端的阻风器,该阻风器的框架的外形尺寸与该风扇架的外形尺寸相同,该风扇向 该阻风器吹风时,该第一、第二阻风片受到由后向前的风力作用能够向前并向上转动最大 至90度; 所述阻风器包括一框架、一第一转动件及一第二转动件,该框架的中部设有一贯穿该 框架前后端的横截面为圆形的收容空间,该第一转动件包括底部呈中间向下突出的弧形的 一第一阻风片及设于该第一阻风片顶部的一第一枢转杆,该第一枢转杆的两端分别枢转地 连接于该收容空间的两侧的中部,该第一阻风片受重力竖直下垂阻挡于该收容空间的下半 部,该第二转动件包括两侧向后弯曲的呈弧形的一第二阻风片及设于该第二阻风片顶部的 一第二枢转杆,该第二阻风片的顶部呈中间向上突出的弧形,该第二枢转杆的两端分别枢 转地连接于该收容空间的两侧邻近顶部处,该第二阻风片受重力竖直下垂阻挡于该收容空 间的上半部;该第一阻风片处于竖直下垂状态时,该第一阻风片的两侧及底部分别邻接该 收容空间下半部的两侧及底部,该第二阻风片处于竖直下垂状态时,该第二阻风片的两侧 及顶部分别邻接该收容空间上半部的两侧及顶部;该第一阻风片的顶部水平,该第二阻风 片的底部水平,该第一、第二阻风片处于竖直下垂状态时,该第二阻风片的底部邻接该第一 阻风片的顶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风片是一两侧向后弯曲的弧形 板。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风片是一半圆形的平板。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阻风片受到由后向前的风 力作用能够向前并向上转动最大至90度,该第一枢转杆到该第一阻风片的底部的中间处的 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该第一枢转杆到该收容空间的前端之间的垂直距离,该第二枢转杆到 该第二阻风片的底部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该第二枢转杆到该收容空间的前端之间的垂 直距离,该第一、第二阻风片在向前转动过程中始终全部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阻风器的电子产品,所述阻风器包括一框架、一第一转动件及一第二转动件,该框架的中部设有一横截面为圆形的收容空间,该第一转动件包括底部呈中间向下突出的弧形的一第一阻风片及设于该第一阻风片顶部的一第一枢转杆,该第一枢转杆的两端分别枢转地连接于该收容空间的两侧的中部,该第二转动件包括两侧向后弯曲的呈弧形的一第二阻风片及设于该第二阻风片顶部的一第二枢转杆,该第二阻风片的顶部呈中间向上突出的弧形,该第二枢转杆的两端分别枢转地连接于该收容空间的两侧邻近顶部处,该第一、第二阻风片受重力下垂分别阻挡于该收容空间的上、下半部,以阻挡风流回流。
【IPC分类】H05K7/20
【公开号】CN105472954
【申请号】CN201610039833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唐建宁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2年3月28日
【公告号】CN103369911A, CN103369911B, US201302606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