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和使用该摄像装置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4676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像装置和使用该摄像装置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多个成像透镜在一个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拍摄不同方向的被摄体信息的摄像装置和使用该摄像装置的便携式电话机。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这种摄像装置,有例如图25A、25B所示的结构。图25A是现有的摄像装置的正面图和侧面图,图25B是其侧面图的透视图。如图25A、25B所示,该摄像装置具有成像透镜2、镜筒101及102和外壳13。外壳13为箱型,其内部作成空腔结构,在该空腔部中安装了具有受光面3a的摄像元件3。这里,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引线键合安装等与和外壳13一体设置的电路图形部电连接,进而利用透光性板4密封。镜筒102利用图中未示出的粘接剂等固定到外壳13上,利用图中未示出的螺钉部与镜筒101组装在一起。镜筒101和镜筒102来调整,可以利用图中未示出的螺钉部构成了对成像透镜2的调焦。在这样的现有的摄像装置中,被摄体信息由成像透镜2聚焦并成像到摄像元件3上的受光面3a部。成像到受光面3a上的被摄体信息在该处进行光电变换,作为电信号输出。
现有的摄像装置是按以上的形式构成的,所以,为了在监视框内可以确认用数码摄像机等拍摄的图像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拍摄的,摄像装置向着的方向与显示拍摄图像的监视器部必须位于相反面。另一方面,考虑到将搭载了摄像装置的便携式电话机等拍摄的图像利用便携式电话机的通信线路进行收发的用途,可考虑有拍摄自己的图像进行数据传送的情况和拍摄周围的被摄体例如对面方向的被摄体而进行数据传送的情况等2种使用方法。因此,在搭载在便携式电话机上的摄像装置中,最好有自己图像和对面方向拍摄的图像,但是,如上所述,在现有的摄像装置中,只能拍摄1个方向的被摄体信息,所以,为了进行自己图像和对面方向的图像这两个方向的拍摄,必须机械地旋转摄像装置本身,对准想拍摄的被摄体的方向。
但是,在以便携式电话机为代表的便携式机器中,跌落、压迫等与通常的电气机器不同的恶劣的使用状态是日常发生的。因此,从结构强度的角度考虑,在设计方案上最好不设置旋转部等机构的运动部。另外,在不机械地旋转摄像装置时,进行对面方向的拍摄时,就必须使摄像装置搭载机器本身朝向被摄体的方向,但是,在该状态下不能确认在便携式电话机的显示部上显示出的拍摄图像的状态,从而例如难于将被摄体调整到位于画面中央部。这样的问题,就像把摄像装置搭载到和便携式电话机的液晶显示部相同的方向,但可以预先把摄像装置的朝向搭载为指向对面方向。但是,这时在拍摄自己的图像时将发生同样的问题。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了拍摄两个方向,可以搭载多个摄像装置,但是,成本将提高,在便携式机器等中,将有可能由于形状的大型化和重量增加等作为便携式机器使商品价值降低。
因此,可以考虑使用1个摄像元件和2个成像透镜以及棱镜等光线反射部件,某一方的摄像通过由棱镜反射光路而可以拍摄不同的2个方向的被摄体信息的摄像装置。但是,这时为了利用外部快门等将摄像方向切换到某一方或者总是拍摄双方的被摄体信息而不同的2个方向的被摄体信息不致相互干涉,必须设置将各个被摄体信息的光域分离的分隔板等结构,在摄像装置的内部将2个方向的被摄体信息分离。在前者的情况时,外部快门的切换,由用户进行机构操作而进行切换,但是,外部快门切换用的开关等在机器的设计方案上出现,和上述旋转结构一样,在便携式电话机等机器中存在结构强度的问题。另外,在后者的情况时,对于利用分隔板等在摄像元件上2个方向的被摄体信息的光域分离,由于该分隔板是微型部件,并且要求高精度的组装,所以,难于实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得到不需要利用外部机构进行摄像方向的切换、同时用一个摄像元件就可以进行不同的方向的摄像的摄像装置,目的还在于提供其中组装了该摄像装置的便携式电话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包括具有受光面的摄像元件、使对于上述受光面从第1方向入射的第1光成像到上述受光面上的第1成像透镜、使对于上述受光面从与上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入射的第2光成像到上述受光面上的第2成像透镜、使上述第1和第2光中至少一方的传播方向变更为对于上述受光面垂直方向的光学装置、和保持上述光学装置并且装配上述第1和第2成像透镜的透镜支架。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使上述第1成像透镜成像到上述受光面中的第1光域,使上述第2成像透镜成像到上述受光面中的第2光域,在上述第1和第2光域之间具有光域分离装置。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上述光域分离装置与上述透镜支架连续形成。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在上述受光面上具有遮断红外线和紫外线中的至少一种的透光性板,上述光域分离装置固定在上述透光性板上。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上述光域分离装置与上述透镜支架一体地成形。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将上述透光性板分割为可将上述光域分离装置夹在中间。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将上述第1和第2成像透镜配置为使上述第1和第2光域在上述受光面上成为对角的位置。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在上述受光面上具有遮断红外线和紫外线中的至少一种的透光性板,使上述透光性板与设置在上述透镜支架上的支承部接触而被组装到上述透镜支架上。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上述透镜支架由遮光性的材质构成。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上述透镜支架与上述第1和第2成像透镜一起成为阻止从外部向上述受光面的异物侵入的密封结构。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在上述受光面上具有遮断红外线和紫外线中的至少一种的透光性板,上述透镜支架具有粘接剂的积存部,上述透光性板通过将粘接剂配置到上述积存部而固定到上述透镜支架上。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上述透镜支架包含锥形部,上述锥形部形成为,在上述受光面的附近将上述第1和第2成像透镜的光路分离,越接近上述受光部侧开口部越大。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上述摄像元件与上述透镜支架接触而被固定,在上述摄像元件与上述透镜支架接触的部分,形成用于使上述第1和第2成像透镜中的至少一方成像到上述受光面上的基准面。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上述透镜支架在底面具有箱型的凹部,上述摄像元件固定到上述凹部内,把密封树脂填充到上述凹部的间隙中。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上述透镜支架与上述摄像元件通过框状部件而连接,上述框状部件具有分割来自上述第1和第2成像透镜的光路的分隔部,上述框状部件在由上述分隔部分割了的上述各光路上具有遮断红外线和紫外线中的至少种的透光性板。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上述框状部件形成用于使上述透光性板与上述摄像元件相互平行配置的支承面。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上述框状部件具有定位用的止动部,上述透镜支架具有由上述止动部止动的被止动部。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基于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中组装了上述任一摄像元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摄像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摄像装置的展开图。
图3A、3B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摄像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图4A~4C是用于说明将分隔板夹在本发明实施例1的摄像装置的已分割了的透光性板中间、配置到摄像元件上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的结构的剖面结构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摄像装置安装透镜支架之前的状态的剖面结构图。
图6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摄像装置安装透镜支架之后的状态的剖面结构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摄像装置的斜视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摄像装置的分解图。
图7C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透镜支架和摄像元件的正面图。
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的正面图、侧面图和背面图。
图8B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的背面图的放大图。
图9A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的一例的背面图和摄像元件的正面图。
图9B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的其他例的背面图和摄像元件的正面图。
图10A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的背面图。
图10B是表示将透光性板组装到本发明实施例3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上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A、11B是从侧面看本发明实施例3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时的透视图。
图12A、12B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的背面图。
图13是从侧面看本发明实施例4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时的透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的侧面透视图。
图15是从侧面看本发明实施例6的摄像装置时的透视图。
图16是从侧面看本发明实施例6的摄像装置时的透视图。
图17是从侧面看本发明实施例7的摄像装置时的透视图。
图18是从侧面看本发明实施例7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时的透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摄像装置的斜视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摄像装置的分解图。
图21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摄像装置的框状部件的正面图。
图21B中,箭头的上侧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摄像装置的框状部件的剖面图、箭头下侧是表示把透光性板和摄像元件等组装到该框状部件上的状态的剖面结构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摄像装置的分解图。
图23是从侧面看本发明实施例9的摄像装置时的透视图。
图24是组装了基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原理图。
图25A是现有的摄像装置的正面图和侧面图。
图25B是现有的摄像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下面,使用图1、图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图1和图2分别是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斜视图及其外形部的展开图。在图1和图2中,该摄像装置具有透镜支架1、组装到透镜支架1上的成像透镜2、用于拍摄不同方向的成像透镜201、202和摄像元件3。这里,参照图3A、3B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图3A、3B是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如图3A、3B所示,该摄像装置具有透镜支架1、摄像元件3、棱镜6、进行摄像元件3的法线方向的摄像的成像透镜201、通过棱镜6进行摄像元件3的水平方向的摄像的成像透镜202、在摄像元件3上构成的受光面3a、透光性板4和用于将从成像透镜201和成像透镜202得到的不同方向的光学信息的光域分离的分隔板5。图3B表示来自成像透镜201侧的法线方向的光路701和来自成像透镜202侧的水平线方向的光路702。
如图3B所示,来自水平方向的被摄体信息由棱镜6反射,成像到摄像元件3上的受光面3a上。这时,光路701的光束和光路702的光束由分隔板5将光域分离,所以,相互不会产生干涉。再有,成像到摄像元件3上的光学信息在受光面3a上进行光电变换,作为电信号向外部输出,但关于其电路部和摄像元件3与该电路部的电连接方法,有引线焊接法、倒装芯片焊接法等2这里,图4A、4B、4C是说明将分隔板5夹在已分割了的透光性板401、402中间、配置到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3a上的工序的说明图。如以图4A、4B、4C的顺序所示,分隔板5夹在分割了的透光性板401和402的中间而构成。
但是,本发明的摄像装置搭载到便携式电话机等机器上时,根据这些机器的结构强度的要求,希望不设置机械的外部快门机构。因此,不利用外部快门进行成像透镜的切换,被摄体信息总是由成像透镜201、202成像到摄像元件3上,通过便携式电话机等机器侧的处理,将哪一个光学信息反映在便携式电话机的液晶监视器上,利用软件进行切换,根据用户的键操作等进行选择。
这样,就说明了利用分隔板5分离光域,使用1个摄像元件3和至少2个成像透镜201及202可以进行至少2个方向的摄像的摄像装置的原理,但是,在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3a与分隔板5之间的区域光线不能射入,所以,不能作为有效受光区域使用,于是,分隔板5的厚度尽可能薄的比较好。但是,如果分隔板5是微小而薄的部件,按图4A、4B、4C所示的结构,则生产效率将很低。这里,图5是用于说明组装了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成像透镜201、202的透镜支架的结构的剖面结构图。在图5中,将图4所示的分隔板5一体地形成与透镜支架1连续的分隔板部501。分隔板部501的厚度是0.1mm~0.2mm的非常薄的可以成形的厚度。另外,图6A、6B分别是表示将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3在透镜支架1上安装前后的状态的剖面结构图。如以图6A、6B的顺序所示,使与成像透镜201、202的光路对应地分割的透光性板401、402将透镜支架1的分隔板部501夹在中间,来组装摄像元件3。
如上所述,按照该实施例1的摄像装置,作为光域分离装置的分隔板部501与透镜支架1一体地形成,所以,例如2个方向的摄像装置的组装容易,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透镜支架1是成形品,其成形材料如果是具有遮光性、低热膨胀、耐冲击性、低吸湿性、电磁屏蔽功能等的材料,搭载到便携式电话机等机器上时,即使在这些便携式机器的使用环境中也可以使摄像装置的性能稳定,进行工作。此外,透光性板5可以是具有以遮断红外线或紫外线为目的或以提高光的透过率为目的的光学特性的部件,不必另外设置这些光学功能部件,所以,可以减少部件数和减少生产工时,同时,可以实现摄像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可以具有这些光学特性的功能。
实施例2.
下面,使用图7A~图9B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图7A、7B、7C分别是表示该实施例2的摄像装置的斜视图、将透镜支架1和摄像元件3分解时的斜视图和将透镜支架1和摄像元件3分解时的各正面图。图8A、8B分别是透镜支架1的正面图、侧面图和背面图以及将其背面图放大的放大图。图9A、9B分别是透镜支架1的背面图和摄像元件3的正面图。在这些图7A~图9B中,表示出了透镜支架1、法线方向的成像透镜201、摄像元件3和设置在摄像元件3上的受光面3a。图像圈801和802分别是由成像透镜201和图中未示出的成像透镜成像的被摄体信息的图像圈。图像圈801与成像透镜201对应,图像圈802与成像透镜202对应。在图8B和图9A、9B中,用斜线部表示的部分501与和透镜支架1一体地构成的分隔板部对应。本实施例2的摄像装置如图7C和图9A所示,将成像透镜201、202的配置构成为,在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3a上,图像圈801、802位于受光面3a的对角上。在图9B中,将成像透镜201、202配置为,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3a上的光域的图像圈801、802成为直线,所以,透镜支架1的分隔板部501必须在比图9A所示的更长的范围构成。
在该实施例2中,将光域分离装置的分隔板部501与透镜支架1一体形成,但是,如前所述,分隔板部501要求薄的厚度结构,如果其范围长,就难于通过成形而形成。按照该实施例2,将成像透镜201、202配置为,在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3a上、2个图像圈位于受光面3a的对角,所以,可以将要求薄的厚度结构的分隔板部的范围作成微小长度,从而可以提高与透镜支架一体成形时的生成效率。
实施例3.
下面,使用图10A~图11B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图10A、10B分别是表示从背面看该实施例3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1时的背面图和将透光性板401、402组装到透镜支架1上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A、11B是从侧面看透镜支架1的透视图。在这些图10~图11中,由于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所以,省略其说明。在图10A中,1a是在将透光性板401、402组装到透镜支架1上时用于获得这些透光性板的组装精度的支承部。
透光性板401、402与透镜支架1的支承面1a接触而被组装,所以,如图11B所示,可以相对于光路701高精度地位于垂直位置。如果将透光性板401、402相对于光路701倾斜地配置,则在从成像透镜201到摄像元件3的光路上,由于光的折射率不同的空间部与透光性板的关系,在整个光路中就是不均匀的,在摄像装置中有时将发生解像度不匀。但是,在该实施例3的摄像装置中,透光性板相对于光路不倾斜,是正确地正交配置的,所以,可以使摄像装置的性能稳定,并能容易地组装。
实施例4.
下面,使用图12和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图12A、12B是从背面看该实施例4的摄像装置的透镜支架1的背面图,图13是从侧面看透镜支架1时的透视图。在这些图12A、12B和图13中,和实施例3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所以,省略其说明。在图12A中,积存部1b是积存用于将透光性板401、402配置到透镜支架1上并粘接固定的粘接剂的部分2图12B是表示将透光性板401、402配置到透镜支架1上利用粘接剂9粘接的状态的说明图。
按照该实施例4的摄像装置,如图13所示的那样,在透光性板4与透镜支架1的粘接界面部分不附着多余的粘接剂,防止由于粘接剂而使透光性板倾斜,所以,可以防止在从成像透镜到摄像元件的光路上由于光的折射率不同的空间部与透光性板部的关系而在整个光路中成为不均匀而引起的摄像装置的解像度不匀等不良的现象,从而可以使摄像装置的性能稳定,并能容易地组装。
实施例5.
下面,使用图1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5。图14是在该实施例5的摄像装置中从透镜支架1的侧面看到的剖面结构图。在图14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所以,省略其说明。透镜支架1的内部结构如图14所示,形成锥形部1c。该锥形部1c在延伸到受光面的附近的分隔部形成锥形部1c,以便对受光面的光域进行2分割。即,在从成像透镜201到摄像元件的光路上,形成使成像透镜201侧的开口部小、摄像元件侧的开口部大的锥形部1c,另一方面,在为了使光垂直入射到摄像元件上而使来自成像透镜202的光折射后到达摄像元件的光路中,形成使成像透镜202侧的开口部小、摄像元件侧的开口部大的锥形部1c。
这样,在本实施例5的摄像装置中,在透镜支架1的内部形成锥形部1c,所以,在形成透镜支架1时,可以使成形模具与作为成形品的透镜支架1顺利地分离,这样,便可使厚度薄的分隔部的成形容易。另外,由于在透镜支架1的内部形成锥形部1c,所以,可以利用成形模具使透镜支架1的内壁部成为「粗糙状」,可以防止光在透镜支架1内的乱反射,从而可以防止摄像装置的闪烁等品质劣化。
实施例6.
下面,使用图15和图1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6。图15是从侧面方向看实施例6的摄像装置时的透视图。图16是在图15中从右侧面方向看时的透视图。在图15和图16中,透镜夹具10与成像透镜201、202等组合而使用。设置在透镜支架1上的螺钉部1d是设置在透镜夹具10上的螺钉部10a。为了将透镜支架1与摄像元件2接触而组装,利用基准部1e。其他标有相同符号的部分表示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所以,不重复其说明。如图16所示,透镜支架1的基准部1e与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3a以外的部分接触而被组装,所以,与摄像元件3的高度方向的相对位置精度可以高精度地组装。
因此,通常成像透镜202通过将设置在成像透镜夹具10上的螺钉部10a旋入设置在透镜支架1上的螺钉部1d中,来调焦和组装,但在本实施例6中,排除了法线方向的成像透镜201的调焦机构。即,在成像透镜201的透镜夹具10上不设置螺钉部10a,从而在与其对应的透镜支架1上也不设置螺钉部。成像透镜201与透镜支架1预先利用粘接剂9粘接而一体化。如前所述,由于透镜支架1的基准部1e与摄像元件3接触而组装,所以,成像透镜201的焦点由透镜支架1的成形精度决定。在实施例6的摄像装置中,透镜焦距在5mm以下,该尺寸的透镜支架成形误差可作到±0.01mm以下,即使考虑成像透镜201与透镜支架1的粘接误差,也完全可以作到在调焦自由度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6的摄像装置中,不需要进行成像透镜201的调焦,所以,摄像装置的生产容易。这里,仅说明了法线方向的成像透镜201不需要调焦,但是,也可以使水平方向的调焦无需进行。另外,也可以使成像透镜201、202都需要进行调整,从而成像透镜201、202都具有调整机构。此时,也利用使透镜支架1与摄像元件3接触的结构来稳定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所以,可以减小成像透镜201、202的调整范围,从而具有可以省略调整所需要的时间的效果。
实施例7.
下面,使用图17和图1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7。图17是从侧面方向看实施例7的摄像装置时的透视图。图18是从侧面方向看图17中的透镜支架1的部分时的透视图。在图18中,表示出了设置在透镜支架1上的侧壁部1f,对于图中未示出的正交的2边,也同样构成。由在从底面侧看的透镜支架1的4边上构成的侧壁部1f构成空腔结构。在配置摄像元件3之后,利用浇铸法等配置密封树脂11。其他标有相同符号的部分表示和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所以,不重复其说明。
如上所述,在配置在透镜支架1上的摄像元件3的底部的周围利用侧壁部1f构成空腔结构,所以,即使配置用于密封摄像元件3的液状的密封剂,也可以防止向外部流出。这样,按照实施例7,容易配置用于密封摄像元件3的部分的密封剂11,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2可以防止密封树脂11流出,同时可以提高摄像装置外观上的品质。
实施例8.
下面,使用图19、图20、图21和图22说明实施例8。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8的摄像装置的斜视图。图20是用于说明图19所示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分解图。在图19和图20中,表示出了透镜支架1、成像透镜2、摄像元件3、在摄像元件3上构成的受光面3a、框状部件12和在框状部件12上以粗糙状设置的分隔部12a。其他相同的符号表示和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所以,不重复其说明。这里,具有图中未示出的2个成像透镜,可以进行2个方向的摄像,其工作原理和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一样。
按照该实施例8,作为需要薄厚度成形的光域分离装置的分隔部12a的成形与透镜支架1不是一体,是作为另外的部件构成为单纯形状的框状部件12,所以,容易利用成形构成分隔部12a。
下面,说明图21A、21B。图21A是框状部件12的正面图。图21B是示出在图21A的A-A’线切断时的剖面图和在箭头的前端将摄像元件3组装到框状部件12中的状态的剖面结构图。如图21B所示,在框状部件12的上部形成用于组装透光性板4的支承面12b,在其下部形成用于组装摄像元件3的支承面12c。图22是用于说明透光性板4、框状部件12和摄像元件3的配置关系和结构等的分解图。如图22所示,透光性板4由分割了的2个透光性板401、402构成,组装为将用于把所谓的2个方向摄像的光域分离的分隔部12a夹在中间。
这样,按照实施例8,设置了配置在框状部件12上的透光性板401及402和在与其相对的位置配置摄像元件3,所以,提高了包含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3a的表面部的密封性。这里,对于用于使摄像元件3工作的电路基板和电连接装置没有图示,但是,它们利用引线焊接法和倒装芯片焊接法等进行了电连接。如上所述,按照实施例8,在所谓的两个方向摄像装置中,分离光域所需要的分隔部12a的结构容易,可以提高摄像元件3的密封性,所以,可以提高作为摄像装置的可靠性。另外,具有受光面3a的摄像元件3的表面和透光性板4的平衡度也由于框状部件12的成形精度而高精度地配置,从而可以减轻由于折射率不同的透光性板4的平衡度误差引起的摄像图像品质的误差。此外,在生成线中,可以在预先将透光性板4和摄像元件3组装到框状部件12中的状态进行处理,所以,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9.
下面,使用图2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9。图23是实施例8的摄像装置的侧面透视图。在图23中,表示出了设置在框状部件12上的定位用凸部12d和设置在透镜支架1上的定位用凹部1g。其他相同的符号表示和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所以,不重复其说明。设置在框状部件12上的作为光域分离装置的分隔部12a必须高精度地配置在两个方向摄像装置的成像透镜2和成像透镜2的图像圈的中央部,但是,按照实施例9,通过核对设置在框状部件12上的凸部12d和设置在透镜支架1上的凹部1g而进行组装,便可容易地进行高精度的位置重合。
这样,按照实施例9,可以容易地调整作为分离2个光域的装置的分隔部12a与成像透镜2的图像圈位置的位置重合,所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被摄体信息,通过将第1和第2成像透镜组装到透镜支架上,便可得到便于批量生产的所谓的两个方向摄像装置。
另外,如果将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如图24所示的那样搭载到便携式电话机等机器上,即使不使用旋转机构及外部快门等机构也可以进行2个方向的摄像,所以,可以实现小型化,并且可以保持便携式机器所要求的结构的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受光面的摄像元件、使对于上述受光面从第1方向入射的第1光成像到上述受光面上的第1成像透镜、使对于上述受光面从与上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入射的第2光成像到上述受光面上的第2成像透镜、使上述第1和第2光中至少一方的传播方向变更为对于上述受光面垂直方向的光学装置、和保持上述光学装置并且装配上述第1和第2成像透镜的透镜支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1成像透镜成像到上述受光面中的第1光域,使上述第2成像透镜成像到上述受光面中的第2光域,在上述第1和第2光域之间具有光域分离装置。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域分离装置与上述透镜支架连续形成。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受光面上具有遮断红外线和紫外线中的至少一种的透光性板,上述光域分离装置固定在上述透光性板上。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域分离装置与上述透镜支架一体地成形。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透光性板分割为可将上述光域分离装置夹在中间。
7.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和第2成像透镜配置为使上述第1和第2光域在上述受光面上成为对角的位置。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受光面上具有遮断红外线和紫外线中的至少一种的透光性板,使上述透光性板与设置在上述透镜支架上的支承部接触而被组装到上述透镜支架上。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支架由遮光性的材质构成。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支架与上述第1和第2成像透镜一起成为阻止从外部向上述受光面的异物侵入的密封结构。
11.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受光面上具有遮断红外线和紫外线中的至少一种的透光性板,上述透镜支架具有粘接剂的积存部,通过将粘接剂配置到上述积存部而将上述透光性板固定到上述透镜支架上。
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支架包含锥形部,上述锥形部形成为,在上述受光面的附近将上述第1和第2成像透镜的光路分离,在越靠近上述受光部侧开口部越大。
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元件与上述透镜支架接触而被固定,在上述摄像元件与上述透镜支架接触的部分,形成用于使上述第1和第2成像透镜中的至少一方成像到上述受光面上的基准面。
1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支架与上述摄像元件通过框状部件而连接,上述框状部件具有分割来自上述第1和第2成像透镜的光路的分隔部,上述框状部件在由上述分隔部分割了的上述各光路上具有遮断红外线和紫外线中的至少一种的透光性板。
15.一种便携式电话机,其特征在于其中组装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
全文摘要
在摄像装置中,把使对于摄像元件(3)的受光面(3a)从第1方向入射的光成像到受光面(3a)上的第1成像透镜(201)和使从与上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入射的光成像到受光面(3a)上的第2成像透镜(202)装配到透镜支架(1)上,同时,使从这些方向入射的光中至少一方的传播方向变更为对受光面(3a)垂直方向的光学装置(6)保持在透镜支架1上。
文档编号H04N5/225GK1331551SQ0112328
公开日2002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2日
发明者三宅博之, 久野彻也, 美浓部正, 小守教之, 杉浦博明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