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6742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音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话器与扬声器一体化的音响装置,特别是关于在防止发生再生振鸣的的同时又能提高送话器灵敏度的音响装置。
因此,在以往的便携式电话等通话装置中,尽可能的增大上述送话器和扬声器之间的距离,使送话器接收不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以这样的方法来避免上述再生振鸣的产生。
或者在便携式电话等通话装置的内部,装有专用的电子电路和软件,以此来防止上述再生振鸣的发生。
但是,用上述的拉开送话器和扬声器之间的距离的方法,对于便携式通话装置的小型化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如果能把送话器和扬声器配置成一体而又不产生再生振鸣的话,那么通话装置的体积的小型化将会有个飞跃性的变化。
另外,采用专用的电子电路的方法,因为电路的构成很复杂,所以存在着难以达到降低成本的问题。
特别是在利用软件的方法中,由于必须要取保专用的存储空间,所以减少了用户可用的存储量。
本发明是一种在框架上设置包括振动板及使该振动板发生振动的振动发生部的发音部和在外部发生的声压的作用下发生动作的集音部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在上述振动板发声时,把上述振动板的一方侧所产生的声压传导至所述集音部的第1声压传导部和把上述振动板的另一方侧所产生的声压传导至所述集音部的第2声压传导部。
本发明的音响装置中,在发音部的振动板产生振动时,由于振动板的声压在发音部中相抵消,因此,即使在发音部和集音部接近,甚至一体化的情况下都可以抑制再生振鸣的发生。
例如上述第1声压传导部,是把上述振动板外部空间与上述集音部连通的空气通道,而上述第2声压传导部,则是把上述振动板内侧和上述支撑体间的内部空间与上述集音部连通的空气通道。
但是,在本发明中,上述第1声压传导部和上述第2声压传导部至少有一个是由金属箔形成的振动膜或有伸缩性树脂材料形成的振动膜,因振动板的声压而动作,结果把上述声压加到集音部,这样的结构很好。
例如设置了支撑上述振动板中心内缘的送话器外壳,该送话器外壳的内部设置了上述集音部,在上述送话器外壳上设置了上述第1声压传导部和上述第2声压传导部,这便是送话器与扬声器一体的小型化装置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构成把所述振动板的外周缘被支撑在所述支撑体上,在该振动板外周缘的更外侧设置送话器外壳,在该送话器外壳的内部设有所述集音部,以及在所述送话器外壳内设有所述第1声压传导部和第2声压传导部的扬声器与送话器相互接近配置的结构。
并且,本发明的音响装置,其特征是,在支撑体上设有发音的发音部和在外部产生的声压的作用下发生动作的集音部的音响装置中,在所述发音部中,设有发音用的第1振动板和使所述第1振动板发生振动的驱动线圈及产生与所述驱动线圈交链的磁场的磁回路,在所述集音部中,设有集音用的第2振动板和与所述第2振动板一同动作的检出线圈及产生与所述检出线圈交链的磁场的磁回路,设有在所述第1振动板的振动发音动作时,与所述第1振动板共同振动的辅助线圈,及包括所述检出线圈和所述辅助线圈的电流电路,所述电流电路在通过所述第1振动板的发音动作使第2振动板发生振动时,使所述辅助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抵消所述检出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
该音响装置,在驱动第1振动板使其进行发音动作时,在与第1振动板同时振动的辅助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当所述第1振动板被驱动时,虽然集音部的第2振动板也发生振动,但此时在检出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被在所述电流电路中的在所述辅助线圈产生的电流抵消。因此,可抑制再生振鸣的发生。
另外,理想的是把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辅助线圈安装在所述第1振动板的同一侧。
这种结构,当由于外面来的声音使第2振动板振动时,第1振动板也一起向同方向振动。这时,由于上述检出线圈感应的电流与上述辅助线圈中感应的电流相重叠,因此,提高了送话器的灵敏度。
另外,因为所述驱动线圈和上述辅助线圈置于共同的磁回路中,可很简单的组成磁路。
再者,所述驱动线圈和检出线圈以及辅助线圈有同样的卷挠方向,且把所述驱动线圈和检出线圈以及辅助线圈处在交链磁场的方向也相同,也会令人满意。
例如,在所述电流电路中,所述驱动线圈和所述辅助线圈是串联或并联连接。
但是,在所述电流电路内,除了所述驱动线圈和辅助线圈外,也可以通过晶体管、电阻及其他电子元件的组合,来抵消在发音动作时,驱动线圈与辅助线圈的感应电流。
图2是

图1的主要部分的集音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表示集音部的其他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音响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音响装置的剖面图。
图6表示检出线圈和辅助线圈的电路结构,6A是表示作为扬声器的情况,6B是表示作为送话器的情况。
图7表示检出线圈和辅助线圈的电路结构,7A是表示作为扬声器的情况,7B是表示作为送话器的情况。
图1所示的音响装置10具有框架11,是通过用合成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或用铝合金、锌合金等的压铸成型而形成。
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述框架11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盘状,具有环状的外圈支撑部11a,在中央部内形成具有大的内径尺寸的开口的开口部11b。在该开口部11b内嵌合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凹状的下部轭铁12。在本实施例中,由上述框架11和上述下部轭铁12形成支撑体。而且,在上述支撑体上设有发音部A和集音部(送话器)B。
在上述下部轭铁12的中央,形成小直径的开口部12a,在上述开口部12a中安装有送话器外壳13。该送话器外壳13是用合成树脂材料或非磁性金属材料形成筒状。上述的送话器的外壳13与塞封发音侧的前方(Z1侧)的筒形状筒体的一端的闭塞端部13A形成一体。另外,在送话器外壳13的后方(Z2侧)是开放上述筒形状筒体的开口端部13B。
在支撑体上设有振动板16。该振动板16是由纸材、纸材与树脂薄膜的叠片材或者树脂渗浸纸等制成。在上述振动板16的外周侧的边缘部16a被固定在上述框架11的外周支撑部11a上的阶差部11c的上面。另外,在上述振动板16的中心部开孔,该孔的周围的内周侧的边缘部16b,被固定在上述送话器外壳13的前方(Z1侧)的外周面上,上述振动板16可振动的固定其上。这样的结果,框架11和下部轭铁12构成了在支撑体和上述振动板16之间形成了封闭的内部空间α。
上述振动板16的下面在图示Z2方向上固定有延长的筒状线圈架19。在其外周面上挠有音圈20。
在上述送话器外壳13的外周上,以重叠的状态嵌入由环形的永久磁铁17和磁性材料制成的上部轭铁18。上述永久磁铁17被磁化成在上面和下面具有相反的磁极。例如被磁化成图中的Z1侧为N极、图中的Z2侧为S极。而且,在上述上部轭铁18外周方向的边缘与下部轭铁12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G,上述线圈架19和音圈20位于上述间隙G内。
在本实施例中,由上述永久磁铁17、上部轭铁18、间隙G、音圈20及下部轭铁12构成了振动发生部的磁驱动部。当向磁驱动部的音圈供给声音信号时,在间隙G间产生的磁场的电磁力的作用下,线圈19按图示的Z方向振动,从上述振动板16发出与上述声音信号相应的声音。即,由上述磁驱动部和振动板16构成上述的发音部A。
在上述的送话器外壳13的内部,分隔上述塞封端部12A与开口端部13B的屏蔽部材14,被设置在比上述振动板16的固定位置更靠近开口端部13B(Z2侧)侧的位置上。在上述送话器外壳13内,上述塞封端部13A和上述屏蔽部材14之间形成了感压空间β。
在上述送话器外壳13的塞封端部13A上,形成发挥作为第1声压传导部的功能的第1空气通道13a。另外,在上述塞封端部13A和上述屏蔽部材14之间,且在比振动板16的固定位置更靠近图示Z2侧的通话器外壳13的侧面上形成发挥作为第2声压传导部的功能的第2空气通道13b。上述第1空气通道13a把比振动板16更靠前方(Z1侧)的空间和上述感压空间β连通,上述第2空气通道13b把上述内部空间α和上述感压空间β相连通。
一方面,在送话器外壳13的内侧,设置发挥作为送话器的功能的集音部B。该集音部B,装在上述屏蔽部材14和开口端13B之间。另一方面,在上述屏蔽部材14上形成把上述感压空间β和集音部B连通的贯通孔14a。
如图2所示,上述集音部B在固定电极31和上述固定电极31与上述屏蔽部材14之间的位置上设有振动膜32。上述振动膜32例如是由极化形成的电气膜片构成,振动膜32的周边部被保持在送话器外壳13内,在振动膜32与上述固定电极31间有缝隙g。
上述固定电极31与拾音器33形成电连接,该拾音器33具有由FET等构成的阻抗转换电路,其被固定在送话器外壳13开口端部13B内的基板下盖35上。
由于,上述拾音器33在固定电极31和振动膜32间形成了上述积蓄电荷的电容器。当通过上述感压空间β内的声压使振动膜32发生振动时,使上述间隙g的对向间隔发生变化,同时使在固定电极31和振动膜32间的静电容量发生变化。通过由上述拾音器33检出该电容量的变化,就可以得到与感压空间β的声压相对应的电信号。
又,框架11的外周的阶差部11c上嵌合有盖于框架11开口部11b的共鸣板21,上述振动板16和共鸣板21的外圈边都固定在上述阶差部11c上。上述共鸣板21在图示Z方向上开有多个通孔或槽。
以下,对上述音响装置的动作加以说明。
当把声音信号施加在上述磁驱动部的音圈20上,流过音圈20中的电流和间隙G内的磁场产生电磁力使绕有音圈20的线圈架19及振动板16振动,由于振动板16的振动,前方的空间里产生了声压,便向前方发出声音。
从上述振动板16沿Z1方向向前方发出的声压,即前方空间的空气疏密度变化的振动,通过上述第1空气通道13a传导到送话器外壳13的感压空间β内。而另一方面,由于振动板16的振动,在后方的内部空间α里也产生声压,通过上述第2空气通道13b传导到送话器外壳13内的感压空间β内。
这时,上述振动板16的前方声压和内部空间α内的声压的疏密变化刚好相反,相位差相差180度。因此,在送话器外壳13的感压空间β的内部相位相差180度的声压相互抵消,抑制了振动膜32的振动。因此,该音响装置在发音部A的振动板16振动,向前方发音的时候,由于他的发音,集音部B的振动膜32不振动,或者几乎不振动,从而可抑制再生振鸣的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板16的后方形成了封闭的内部空间α,振动板16的后方的声压通过第2空气通道13b很容易地传给了感压空间β。而集音部B的前方有感压空间β,该感压空间β内接受了相位互相相反的声压,该感压空间β传给对面振动膜32的声压很容易的抵消了。
上述支撑体里,形成上述内部空间α和外部连通的通道的内部空间α内产生的声压压力的大小,可以调整最好。
其次,在共鸣板21更前方(Z1侧)的空间发音的话,该音波通过共鸣板21的孔、上述第1空气通道13a及通孔14a传到内部,送话器外壳内的集音部B的振动膜32振动。
同时,发音部A一侧的振动板16也振动,这时由于传到振动板16后方的内部空间α的音压通过第2空气通道13b传到感压空间β。即感压空间β中有第1空气通道13a传来的声压和第2空气通道13b传来的声压。因此,由于两个声压的相位相同,使集音部B的振动膜振动的声压幅度变大。因此,能够提高集音部B的集音灵敏度。
以上结果说明本发明中用作扬声器功能时,可防止再生振鸣,用作送话器功能时可以提高送话器的灵敏度。提供了一个性能极高的音响装置。
图3为图2所示的有相同剖面图的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
图3中所示的是在送话器外壳内的形成电磁变换型的集音部B1。上述集音部B1,其振动膜41悬挂在送话器外壳的内壁上。上述振动膜41的下面设有绕有音圈43的线圈架42。
上述送话器外壳13的塞封端部13A上开有第1空气通道13a,上述送话器外壳的侧面在塞封端部13A与振动膜41之间开有第2空气通道13b。因此,上述第1空气通道13a和第2空气通道13b都与振动膜41前面的感压空间β1相连通。
上述送话器13的开口端13B装有断面为T字状的轭铁部件44,轭铁部件44的突出部44a插入上述线圈架42中。另外送话器外壳13的内部固定有环形永久磁铁45。永久磁铁45的内面和轭铁44的突出部44a之间形成间隙g、上述绕有音圈43的线圈架42置于间隙g中间。
从上述永久磁铁45发出的磁力线到达间隙g与上述音圈43交链后进入上述突出部44a,通过轭铁部件44的内部返回永久磁铁45,形成磁回路。
具有上述集音部B1的音响装置,发音部A一侧的振动板16发生上下振动时,相位上相互滞后180o的声压传到感压空间β1中相互抵消。因此,能够防止发音部A发出的声音使集音部B1振动膜41产生振动,能有效地抑制再生振鸣。
另外,用于送话器功能时,上述同样的发音部A一侧的振动板16的前面产生的声压与振动板16后面产生的声压由第1空气通道13a和第2空气通道13b传到感压空间β1。为此,传到振动膜41的声压被放大了。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音响装置的剖面图。
图4所示音响装置中,框架50的中心设有磁性材料制成的凹状下部轭铁部件52,在其中心处固定着永久磁铁53。上述永久磁铁53按下图充磁,如图示Z1方向为N极,图示Z2方向为S极。
永久磁铁53的上方端面固定着由磁性材料做的上部轭铁部件54,它的外圆周端面54a与下部轭铁部件52的内壁52a相对形成所定的间隙G。
框架50的外周设有阶差部50a,在该阶差部50a上固定着振动板56的外缘周边。另外上述阶差部50a上,还嵌合有盖在上述振动板56上的共鸣板71。在上述共鸣板71上,打有多个通孔。
上述振动板56的下部固定有由纸质材料形成的线圈架59,其外周绕有音圈60。绕有音圈60的线圈架59,置于上述间隙G内。
即,由下部轭铁部件52、永久磁铁53、上部轭铁54、间隙G及音圈60组成了振动发生部的磁驱动部,形成途经永久磁铁53的N极到上部轭铁54的外边缘到间隙G到音圈60到下部轭铁部件52的内壁到永久磁铁53的S极的磁回路。
上述框架50的阶差部50a的更外边圆周上,一体做成多个送话器外壳51。该送话器外壳51分布在框架50的圆周的多处。然后,在每个送话器外壳51的内部都形成感压空间51A。上述送话器外壳51的底部,做成环状的开口51B,在该开口51B处有振动板81。然后,在振动板81的边缘上,装有拾音元件82。上述拾音元件82,例如压电元件或者碳精式话筒,把上述振动板81的振动变为电阻的变化,然后变成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形的扁平敏感元件。即,该实施例中是在框架50的外周边做成集音部B2。
在上述送话器外壳51上,形成比振动板56更往前的空间和上述感压空间51A的内部连通的第1声压传导部的第1空气通道51a。另外,上述送话器外壳51上形成把振动板56的后方与框架50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α1与上述感压空间51A连通的第2声压传导部的第2空气通道51b。
在该实施例中,在发音部A一侧的振动板56振动发音时,振动板56前面的声压和振动板56后方的声压在感压空间51A中互相抵消,抑制了再生振鸣的产生。
下面,当有外面声音传给集音部B2时,这时声压通过第1空气通道51a传到感压空间51A内部,同时,振动的振动板56的后面也产生声压通过第2空气通道51b传导到感压空间51A。这样,传导到感压空间51A的声压被放大了,使振动板81的振动幅度大了,集音灵敏度提高了。
在本发明中,如上述的对实施例的说明,无论是在发音部内部或是外部设有集音部,都可以防止再生振鸣的产生。
另外,集音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提及的电容型、电磁变换型、用压电材料的压电型、碳精话筒等能量转换型等等也可以。
例如作为上述集音部,电磁变换型、电容型、压电型或能量转换型的哪一个送话器都能够使用。
在本发明中,支撑上述发音部的振动板的支撑体和支撑上述集音部的支撑体最好是一体成型加工的,或者支撑上述发音部的振动板的支撑体和支撑上述集音部的支撑体分别加工成型也可以。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音响装置的剖面图,图中包括图6、图7示出的检出线圈、辅助线圈的电流电路的一例。A为当作扬声器用时,B为当作送话器用时。
图5所示的音响装置101,有框架102。上述框架102由合成树脂材料,经注射成型或用铝合金、锌合金等铸模法成型。
图中的实施例中,上述框架102是用合成树脂材料做成盘子形状。中间开一个内径尺寸较大的圆孔102A。在此圆孔102A中嵌入由磁性材料做成的凹状下部轭铁103。在该实施例中,上述框架102和上述下部轭铁103组成了支撑体。因此,上述支撑体中设置了发音部A和集音部(话筒)B。
上述下部轭铁103的中心,开一个小直径的圆孔103A,上述圆孔103A上安装送话器外壳(中心电极)104。该送话器外壳104,用合成树脂材料、非磁性金属材料做成圆筒形状。
在发音部中,在支撑体上设置了第一振动板111。该振动板111是用纸质材料、纸质材料和树脂薄膜的叠片材料或者浸有树脂的纸质材料等制成。上述振动板111的外边缘111a,固定在上述框架102的外周形成的阶差部102B的上面。另外,上述振动板111的中心开一圆孔,该圆孔周围的内边缘111b,固定在上述送话器外壳104的前方侧的外周面上,使上述振动板111作可振动的固定。
上述振动板111的下面,沿着图示Z2的方向延长筒状线圈架113,固定在振动板111上。其外周绕上驱动线圈C1。另外,上述线圈架113的内侧还固定着与上述线圈架113同心的筒状的线圈架112,该线圈架112上绕有辅助线圈C0。
在上述送话器外壳104的外围重叠的嵌合着环状的永久磁铁105和由磁性材料做成的上部轭铁106。上述永久磁铁105,磁化成上、下两面有相反的磁极,例如按图示Z1方向为N极,图示Z2方向为S极。因此上述上部轭铁106的外周和下部轭铁103的外周的里面之间形成了驱动用间隙G1,上述线圈架113和驱动线圈C1及上述线圈架112和辅助线圈C0就装在间隙G1中。
上述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在上述间隙G1中从上部轭铁106到下部轭铁103外沿的内侧面构成磁回路。在该磁回路中,上述驱动线圈C1和辅助线圈C0在相同方向的磁场中交链。另外,上述驱动线圈C1和辅助线圈C0的绕制方向也是相同的。
该实施例中,由上述永久磁铁105、上部轭铁106、间隙G1驱动线圈C1及下部轭铁103组成振动发生部的磁驱动部。因此,由上述磁驱动部和上述振动板111组成发音部A。另外,上述永久磁铁105、上部轭铁106、缝隙G1、辅助线圈C0及下部轭铁103组成了防止再生振鸣用的辅助磁驱动部。
在上述送话器外壳104内设置了作为送话器用的集音部B。这集音部B,固定杯状的内部轭铁107,杯底的中心处与圆柱形永久磁铁108的下端面紧紧固定在一起。另外,永久磁铁108的上端面,固定着圆盘状的相对着的轭铁109。上述内部轭铁107和相对面的轭铁109都是用磁性材料制成。上述内部轭铁107的上端的内圆周面,在接近相对面的轭铁109的向中心方向突出一个突出部107a。该突出部107a和相对面的轭铁109的侧面之间形成了检出用的间隙G2。上述内部轭铁107,永久磁108及相对的轭跌109构成检出用的磁回路。
另外,在上述送话器外壳104的内部,设有断面略呈W状第2振动板121,上述第2振动板121的外缘部与送话器外壳104的内壁圆周形固定。上述第2振动板121的中心固定着圆筒形状线圈架122,该线圈架122的外圆周面上绕有检出线圈C2。因此,把上述有检出线圈C2的第2线圈架122安装在缝隙G2内。
上述永久磁铁108,对面的轭铁109,间隙G2,检出线圈C2及内部轭铁107,构成磁检出部。该磁检出部和上述的第2振动板121形成上述集音部B。在该实施例中,上述驱动用的间隙G1和检出用的间隙G2磁场方向相同。另外检出线圈C2的绕制方向与驱动线圈C1及辅助线圈C0的绕制方向也是相同的。
因此,上述检出线圈C2和辅助线圈C0位于同样的电路内。例如图6所示上述线圈C2与C0串联连接。或图7所示并联连接。
特别是,在框架102的第2圈平台上固定着盖于第1振动板111及第2振动板121上的共鸣板131。共鸣板131上打有多个贯通孔。
以下说明一下上述音响装置的动作当声音信号加到发音部A的驱动线圈C1上时,驱动线圈C1交链的磁力线和驱动线圈C1中流过的电流产生电磁力。使第1振动板111按图示的Z方向振动,从第1振动板111向前方(Z1方向)发出相应的声音。
这时,从上述第1振动板111向前方发出声压,即前方空间中的空气的疏密振动,传至上述第2振动板121,第2振动板121产生振动。因此与第2振动板121一起振动的检出线圈C2中感应出电流I1。图6A和图7A中,某时刻的电流I1的方向如箭头所指。
但是,上述第1振动板111振动的时候与此共同振动的上述辅助线圈C0中流过电流I0。第1振动板111振动的振幅方向和第2振动板121的振动幅度方向是相反的,两个振动板111与121振动的相位相差为180度。因而,图6A和图7A所示的上述辅助线圈C0中产生的电流I0,上述检出线圈C2中感应电流I1刚好相抵消。因而,第1振板111被驱动发音,即使该声压驱动了第2振动板121,从检出线圈C2流出的电流实际上也是没有的,这样防止了再生振鸣。
永久磁铁105与永久磁铁108的磁场强度不同,驱动用的间隙G1与检出用的间隙G2的间隙间隔不同,与此相应的,可用检出线圈C2的圈数、辅助线圈C0的圈数比来调整,能使上述电流I0和I1几乎抵消。
下面,当比共鸣板131更前方(Z1方向)的空间里发出声音时,该声波通过共鸣板131上的孔传至内部、送话器外壳104内的集音部B的第2振动板121也振动了,做送话器用。
这时,由于集音箱B的第2振动板121的振动,在检出线圈C2中感应出检出电流I2。图6B和图7B中,由箭头方向表示某时刻的电流I2的方向。从外部来的声压使第2振动板121振动的时候,由于上述声压也使第1振动板111也振动。这时第1振动板111振动的相位与第2振动板121的振动相位同相。因此,如图6B和图7B所示,在辅助线圈C0中感应的电流I3的方向和检出线圈C2中的感应的电流I2的方向也相同。
因此,在做送话器用时,集音部B的检出灵敏度增大了,能够得到灵敏度非常好的检出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驱动线圆C1和辅助线圈C0分别绕在线圈架112、113上。本发明中并不限于此,在同一个线圈架上绕驱动线圈C1和辅助线圈C0的结构,效果也很好。
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用做发音部功能时,发音部发出的声音在传到集音部拾音之前就已消除了,所以防止了再生振鸣的发生。
另外用做集音部功能时,从声源直接传到集音部的声波和通过发音部的振动板传到集音部的声波同相位,因此集音部的集音灵敏度提高了。
特别是在本发明中,用作扬声器时,在发音部的辅助线圈里感应的电流与集音部的检出线圈里感应的电流相互抵消。因此可以抑制上述集音部的振动板的振动,从而防止再生振鸣的发生。
另外,用作送话器时,由于发音部的辅助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和集音部的检出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使整个音响装置的检出灵敏度提高了,可以用很好的灵敏度来拾音。
权利要求
1.一种音响装置,是一种在框架上设置包括振动板及使该振动板发生振动的振动发生部的发音部和在外部发生的声压的作用下发生动作的集音部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在上述振动板发声时,把上述振动板的一方侧所产生的声压传导至所述集音部的第1声压传导部和把上述振动板的另一方侧所产生的声压传导至所述集音部的第2声压传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声压传导部是把所述振动板的外侧空间与所述集音部相连通的空气通道,所述第2声压传导部是把所述振动板内侧与所述支撑体之间的内部空间与所述集音部连通的空气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支撑所述振动板的中央部的内缘的送话器外壳,在该送话器外壳内部设有所述集音部,在所述送话器外壳上设有所述第1声压传导部和所述第2声压传导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的外周缘被支撑在所述支撑体上,在该振动板外周缘的更外侧设置送话器外壳,在该送话器外壳的内部设有所述集音部,以及在所述送话器外壳内设有所述第1声压传导部和第2声压传导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音部是电磁转换型、电容型、压电型或能量转换型中的任意一种。
6.一种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撑体上设有发音的发音部和在外部产生的声压的作用下发生动作的集音部的音响装置中,在所述发音部中,设有发音用的第1振动板和使所述第1振动板发生振动的驱动线圈及产生与所述驱动线圈交链的磁场的磁回路,在所述集音部中,设有集音用的第2振动板和与所述第2振动板一同动作的检出线圈及产生与所述检出线圈交链的磁场的磁回路,设有在所述第1振动板的振动发音动作时,与所述第1振动板共同振动的辅助线圈,及包括所述检出线圈和所述辅助线圈的电流电路,所述电流电路在通过所述第1振动板的发音动作使第2振动板发生振动时,使所述辅助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抵消所述检出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把所述驱动线圈和所述辅助线圈安装在所述第1振动板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把所述驱动线圈和所述辅助线圈设置在共用的磁回路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圈、检出线圈及辅助线圈有相同的绕制方向,而且与所述驱动线圈、检出线圈及辅助线圈交链的磁场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流电路中,把所述驱动线圈和辅助线圈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个可以防止再生振鸣的音响装置。该装置在施加有声音信号时,在振动板(16)的上面发生的声波通过第1空气通道(13a)传至集音部(B),在振动板(16)的下面发生的声波通过上述第2空气通道(13b)传至集音部(B)。由于在振动板(16)的上、下面发生的声波是相位相差180度的声波,在振动膜(32)上形成互相抵销,所以能够防止再生振鸣的发生。
文档编号H04R9/06GK1443021SQ03106668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日
发明者樋口真一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