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排出装置及具有其的片材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1577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排出装置及具有其的片材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排出装置及具有其的片材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在数字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图像形成部和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根据由该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在设于这样的已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或作为单体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具有作为片材排出装置的一例的、连续地进给原稿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在这样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中提出有多种方案,在这些方案中,每次1张地分离进给载置于载置台的多张原稿,输送到图像读取部,还具有使原稿的表背面翻转后排出等功能。
可是,作为具有这样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图像读取方式,大体分成固定读取方式和流动读取方法;该固定读取方式将原稿载置于压纸台上,一边使图像读取单元移动一边光学地读取图像信息;该流动读取方式将图像读取单元固定于压纸台上的固定部位,一边输送原稿一边光学地读取图像信息。
近年来,从在一定时间内可处理多少等的生产率的提高和装置的小型化的优点出发,主要采用流动读取方式。在该流动读取方式的场合,用于与双面原稿对应的翻转通道也可抑制到最小限度。
然而,在这样的已有的ADF180中,特别是在作为片材的原稿P的刚性小的场合,换言之,在原稿P较软的场合,当通过分离状态的排出辊对16时,可能如图9所示那样,原稿前端部由排出托盘19托住,在排出托盘19上卷曲,导致卡纸。
因此,过去作为其对策,如图10所示那样,在排纸导向构件下51a设置用于提高原稿P的刚性的突起构件55(参照日本特开2002-226114号公报)。通过由突起构件55提高原稿P的刚性,可防止原稿P在排出托盘19上卷曲而导致原稿P卡住。
可是,在这样的现有的ADF280和具有其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这样由突起构件55提高了原稿P的刚性的场合,可防止原稿P的卡住,但原稿P的后端部的刚性也提高。为此,当由成为接触状态的排出辊对16将原稿P的后端抛出而将片材放出到排出托盘时,刚性提高使得原稿P跳得过远,发生排出片材的方向的对齐不良。另外,在过跳的场合,原稿P可能从排出托盘19落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现状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确实地防止片材排出到排出托盘时的卡纸的发生并且可提高在排出托盘上的片材的排出方向的对齐性的片材排出装置。
本发明的片材排出装置具有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路;排出沿片材输送路输送的片材的排出口;堆载从排出口排出的片材的排出托盘;及用于提高片材的刚性(rigidity)的、设于排出口的刚性提高机构;刚性提高机构,当片材从排出口开始排出时提高片材的刚性,在片材下垂那样的状态下将片材放出到排出托盘地、在片材从排出口的排出途中减弱片材刚性。


图1为示出设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片材排出装置的一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ADF的排出部附近的构成的图。
图2为示出设于上述ADF的排出辊对的分离时的状态的图。
图3为示出上述排出辊对的分离时由突起构件使原稿挠曲的状态的图。
图4为示出上述排出辊对的接触时的状态的图。
图5为示出上述排出辊对接触时原稿不朝下方挠曲地输送的状态的图。
图6为示出具有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片材排出装置的复印机的整体构成的图。
图7为说明具有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片材排出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8为设于具有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片材排出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的ADF的排出部附近的构成的图。
图9为示出设于现有的ADF的排出辊的分离时的状态的图。
图10为示出在现有的ADF中当排出辊接触时的状态的图。
图11为说明本发明片材排出装置的另一形式的断面图。
图12为说明本发明片材排出装置的另一形式的侧面图。
图13为说明本发明片材排出装置的另一形式的侧面图。
图14为说明本发明片材排出装置的另一形式的断面图。
图15为说明本发明片材排出装置的另一形式的侧面图。
图16为说明本发明片材排出装置的另一形式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
图6为示出作为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复印机的整体构成的图,复印机本体200A包括图像输入部200和图像输出部300。另外,在图像输入部200的上部设置作为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ADF80,在图像输出部300的侧方设置精整机400。
其中,在图像输出部300设置收容作为记录媒体的片材S的上段盒800、下段盒802、手工导向构件804、片材台808。当形成图像时,收容于上段盒800、下段盒802的片材S分别由进给辊801、803和图中未示出的分离爪每次1张地分离进给,引导至对齐辊806。
另外,堆载于手工导向构件804的片材也同样,每次1张地通过进给辊对805引导至对齐辊806。片材台808在内部具有由电动机等升降的中板808a,收容于中板808a上的片材S由进给辊809和图中未示出的分离爪每次1张地分离进给,通过输送辊810引导至对齐辊806。
另一方面,当形成图像时,相对在图像输入部200读入的1张原稿P,相应于设定的复印张数在感光体鼓812上形成调色剂像。然后,每当在感光体鼓812形成图像时将复印张数量的片材S从盒800、802等任一个送出后,由对齐辊806与感光体鼓812对齐位置地输送到图像形成部300A。
在图像形成部300A中,在感光体鼓812的周围具有光学系813、显影器814、转印带电器815、分离带电器816,在均匀带电的感光体鼓812的表面从光学系813照射激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在由显影器814形成调色剂像后,由转印带电器815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片材S。
此后,吸附于感光体鼓812的片材S由分离带电器816剥离,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片材由输送皮带817送到定影装置818,通过加热和加压力而定影。然后,通过定影装置818的片材由输送辊819朝挡板820引导,由排出辊821送到中间托盘900,或排出到精整机400。
中间托盘900用于再进给片材,当在片材的双面形成图像时(双面记录)或在片材的单面重叠形成图像时(多重记录),堆载一次形成了图像的片材。
在中间托盘900具有输送辊901、输送皮带902、挡板903、输送皮带904、输送辊905,在双面记录的场合,通过通道906将片材引导至中间托盘900,在多重记录的场合,通过通道907将片材S引导至中间托盘900。
另外,这样堆载于中间托盘900的片材由辅助辊909、910、正反转分离辊对911的作用从下方每次1张分离地再进给。再进给的片材通过输送辊913、914、915及输送辊810、对齐辊806引导至图像形成部300A,形成图像。形成图像后,与上述同样地排出。
从复印机本体200A排出的已形成图像的片材排出到精整机400。在精整机400中,在非分类模式的场合,通过缓冲辊401、挡板402、非分类模式通道403由辊404排出、堆载于取样托盘405上。
另外,当为分类模式时,通过缓冲辊401、挡板406、分类模式通道407由排出辊408排出到处理托盘409上,一时堆载。此后,处理托盘409上的片材叠堆由图中未示出的对齐构件对与片材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端部进行对齐,根据需要由钉书器410将片材叠堆的后端部进行订缀处理后,由叠堆排出辊对411排出到堆放托盘412进行堆载。在份数为多份的场合,对各片材叠堆进行由对齐构件使片材输送方向和构成的方向错开地堆载的查页处理(聚集或排序)。
可是,ADF(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uto Document Feeder))80可相对图像输入部200开闭地构成,推压载置于压纸台18上的原稿地作用。另外,在ADF80覆盖压纸台18全面地设置推压原稿和压纸台18那样的推压构件(图中未示出)。
在ADF80中,当读取原稿图像时,首先,图7所示进给托盘11上的作为片材的原稿P由进给辊1依次从其最上位的原稿P送出后,由分离部3、4每次1张地分离,此后,由对齐辊21对斜行(斜送)进行矫正,由大直径辊24和辊23、24、25进行U形转弯输送。
其中,在大直径辊24的下面(辊23、25之间)的水平通道设置兼作片材导向构件的原稿板(透明玻璃)18a,并在透明玻璃18a的下方停止(固定)扫描单元204。
然后,图像读取部80A由这样停止的扫描单元204读取由ADF80输送的原稿的图像。即,读取原稿图像时,由在原稿板18a的下方停止(固定)的扫描单元204将光照射在通过原稿板18a的原稿P,通过反射镜205、206和透镜207将该反射光输入到图像传感器208,从而读取原稿P的图像信息。大直径辊24为了消除读取部周围的辊22、23间的速度差,构成为大直径。
另一方面,读取了图像的原稿P由配置于原稿板18a与其它原稿板18间的抄取构件50再次引导至ADF80内后,被引导至排出辊对16。
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单面读取模式的场合,由排出辊对16排出到作为片材堆载部的排出托盘19上。
另一方面,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双面读取模式的场合,通过排出辊对16的反转和图中未示出的挡板的转换,进行翻转输送,进给到由辊22和大直径辊24构成的斜行矫正部。在该斜行矫正部矫正斜行后,再次通过原稿板18a上,此时,读取原稿P的背面图像,此后,由排出辊对16排出到排出托盘19上。
在ADF80中,为了实现小型化,减小大直径辊24的直径,将翻转用的通道形成得较短。翻转用的通道短时(即由大直径辊24和辊22、23、25构成的翻转部小时),为了如A3尺寸等那样读取较长原稿的双面,当转换挡板54使原稿P翻转时,原稿P在排出辊对16的部位使自纸前端Pf与后端Pb一边滑动接触一边相擦而过。
另外,在由排出辊对16翻转后由大直径辊24和辊22输送的先行原稿与由大直径辊24和辊25输送到排出托盘19一方的后行原稿在设置排出辊对16的部位相擦而过(交错)地输送。
当原稿P的交错使前端与后端滑动接触时,不能由滑动接触的负荷顺利地对原稿P进行翻转输送。因此,在交错的场合,由作为驱动单元的螺线管S使构成排出辊对16的驱动辊16a和从动辊16b中的从动辊16b从驱动辊16a离开。通过使排出辊对16为分离状态,从而缓和原稿P的前端与后端的滑动接触,同时,原稿的前端不接触于排出辊对16。同样,在先行原稿与后行原稿交错时,排出辊对分离。
在这样使排出辊对16分离的场合,原稿P的自纸前端Pf至少由大直径辊24和辊22朝排出托盘19一方输送。另外,原稿P的后端Pb在脱出最接近排出辊对16的上游侧的辊对24、25的钳夹部之前排出辊对16从分离状态返回到接触状态。原稿由成为接触状态的排出辊对16夹持着排出到排出托盘19。
下面,详细说明ADF80的片材排出部近旁的构成。
图1为示出设于作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片材排出装置的一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ADF80的片材排出部附近的构成的图。
在图1中,符号51和52为设于排出辊对16的片材排出方向上游侧的排纸下导向构件和排出上导向构件。由排纸下导向构件51和排纸上导向构件52形成片材输送路R,该片材输送路R将由构成输送单元的大直径辊24(输送辊)和从动辊25输送的原稿引导至作为可接离的辊对的排出辊对16。在片材输送路R的端部设置片材排出到装置外时通过的排出口E。
在构成片材输送路R的底面的作为导向构件的排纸下导向构件51的排出辊对16近旁,朝上方突出地设置突起构件53(肋),该突起构件53用于通过与原稿接触地使其挠曲而提高片材排出中的原稿的刚性。总之,突起构件53是用于提高从排出口E排出过程中的片材的刚性的刚性提高部件。
作为排出辊对16中的一方的辊的从动辊16b为了应对使A3等大尺寸的原稿翻转而读取背面图像时发生的在排出辊对16的交错(参照图8),可由作为驱动单元的螺线管S相对驱动辊16a接离地构成。在原稿的前端部进入到排出辊对16的场合,排出辊对16成为图2所示那样的分离状态地由控制部C控制螺线管S。
在本实施形式中,将突起构件53的高度设定为这样的高度,即,当构成排出辊对16的从动辊16b朝排纸下导向构件51侧移动、排出辊对16成为分离状态时,使原稿P一边接触于突起构件53挠曲一边通过,当排出辊对16成为接触状态时,使原稿P不挠曲地通过。
具体地说,使突起构件53的顶点的高度位置处于排出辊对16的触点即驱动辊16a与从动辊16b的钳夹部的高度位置与排纸下导向构件51的底面之间,同时,当从动辊16b移动到排纸下导向构件51侧(下方)时,突起构件53的顶点从从动辊16b的上端朝上方突出。在这里,从动辊16b上端的上方指通过从动辊16b的上端的水平面的上方。
通过这样设定突起构件53的高度,当排出辊对16分离时,从动辊16b处于突起构件53的下方。因此,如图3的侧面图所示那样,原稿的中央部接触于突起构件53,在与原稿的排出方向垂直的断面弯曲地使原稿P挠曲。在本实施形式中,由突起构件53使原稿的两端部成为下方向地一边挠曲一边输送原稿。
通过原稿P的两端部朝下方向挠曲,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原稿P的刚性提高。通过原稿的刚性提高,在原稿的排出途中,如图2所那样,前端部不由排出托盘19托住地输送原稿P。这样,通过由突起构件53提高输送中的原稿P的刚性,从而可防止已说明的图9所示那样的前端部由排出托盘19托住发生的卷曲导致的卡纸的发生。这里的原稿的排出途中指在原稿的前端从排出口E突出到装置外的状态下输送的进行过程中。
在本实施形式中,在与输送方向直交的方向的大体中央部设置有1个突起构件53,但也可在排出辊对16的轴向设置多个突起构件53。在设置多个突起构件53的场合,原稿在宽度方向形成波浪,在刚性更高的状态下输送。
另一方面,在这样朝排出托盘19排出(输送)原稿P的途中(片材的排出中),原稿的后端部在通过大直径辊24与从动辊25的接触位置之前,从动辊16b上升,如图4所示那样排出辊对16成为接触状态。使从动辊16b上升的定时基于来自检测原稿通过预定位置这一状态的传感器F的信号。即,当传感器F检测到原稿的后端的通过时,根据该检测结果,控制部C控制螺线管S,使从动辊16b上升,使其接触于驱动辊16a。
如上述那样,将突起构件53的顶点的高度设定为当排出辊对16处于接触状态时原稿P不挠曲地通过的那样的高度。换言之,当排出辊对16成为接触状态时,由突起构件53提高了的原稿刚性变弱地构成。在本实施形式中,如图5所示那样,突起构件53的顶点的高度位置与排出辊对16的触点的高度位置相同地设定,所以,当排出辊对16成为接触状态时,原稿P不挠曲地通过。
在排出辊对16成为接触状态后,原稿由排出辊对16夹持,随着排出辊对16的回转而输送,在突起构件53使原稿的刚性变弱的状态下,由排出辊对16放出到排出托盘1。
在这里,例示出突起构件53的顶点的高度位置为与排出辊对16的触点相同位置的构成,但当排出辊对16成为接触状态时,突起构件53的顶点位于原稿不由突起构件挠曲的位置即可,所以,也可将突起构件53的顶点的高度位置设在排出辊对16的触点的切线(钳夹线)的下方。另外,即使突起构件53的顶点在排出辊对16位于钳夹线稍往上方,只要按片材的前端侧垂往排出托盘19方的程度使原稿的刚性变弱即可。
在原稿P不由突起构件53挠曲的状态下,即原稿的刚性变弱的状态下,由排出辊对16放出,所以,当由成为接触状态的排出辊对16抛出原稿P的后端将原稿放出到排出托盘19时,可防止图10所示那样的原稿放出时的过跳(片材排出方向的对齐不良)和过跳导致的从排出托盘19的落下。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在排纸下导向构件51设置突起构件53,将突起构件53的高度设定为这样的高度,即,当排出辊对16成为分离状态时,原稿一边接触于突起构件53挠曲一边通过,当排出辊对16成为接触状态时,原稿不挠曲地通过。因此,可在将排出辊对16形成为分离状态提高原稿的刚性的状态下使原稿前端侧通过排出口E地排出(输送),防止卡纸的发生。另外,在原稿从排出口E的排出途中使排出辊对16成为接触状态,使原稿下垂,减弱原稿的刚性,在该状态下,从排出辊对16放出到排出托盘19,从而可防止原稿放出时的原稿的过跳(原稿排出方向的对齐不良)和从排出托盘19的落下,可确实地将原稿排出到排出托盘19。
至此,说明了对于较软的原稿提高刚性的构成,但原来还存在较硬的原稿,这样的原稿不需要提高刚性,所以,在排出较硬的原稿的场合,也可在由图中未示出的作为弹性力施加装置的弹簧对原稿侧施加弹性力的状态下在排纸下导向构件51设置突起构件53。
通过在朝原稿侧施加弹性力的状态下设置突起构件53,从而在输送(排出)较硬的原稿的场合,当排出辊对16成为分离状态时,突起构件53由原稿推压,反抗弹簧的弹性力退避到排纸下导向构件51侧。这样,不相对较硬的原稿提高刚性,另外,不由突起构件53对原稿施加负荷,即可输送(排出)原稿。
在此前的说明中,作为片材排出装置的一例例示出设于图像读取装置的ADF,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具有在片材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适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排出由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片材的装置。另外,在对片材进行查页处理或装订处理等的精整机400中,例如也可适用于将片材排出到取样托盘405或处理托盘409或堆放托盘412的装置。即,可应对具有将片材排出到作为片材堆载部的排出托盘的功能的装置。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例示出这样的构成,即,通过使排出辊16对中的从动辊16b移动,从而改变突起构件53与排出辊对16的钳夹线的相对位置,切换提高片材的刚性的状态和减弱片材的刚性的状态。然而,作为另一形式,例如也可为以下所述的形式,该形式用于在排出途中使片材垂下地减弱片材的刚性,在减弱刚性的状态下将片材放出到排出托盘。
图11~图13所示片材排出装置在构成片材输送路的下导向构件151上设置突起构件(肋)153。下导向构件151可移动到图11和作为侧面图的图12所示实线的位置和虚线的位置地受到保持。在图11中,由输送辊对125输送的片材由排出辊对116排出到排出托盘119。通过使下导向构件151摆动,突起构件153可切换到提高片材的刚性的状态和使片材下垂地减弱片材的刚性的状态地构成。
如图12所示那样,片材在由突起构件153挠曲、片材的刚性提高了的状态下从排出口E1由排出辊对116排出(输送)。图12的状态下的突起构件153的顶点位于排出辊对116的钳夹线的上方。
在排出辊对116排出片材的途中,当片材的后端由片材传感器F1检测到时,螺线管S1使与下导向构件151成一体的突起构件153朝下方移动。通过突起构件153朝下方移动,由突起构件153产生的片材的挠曲消失,片材的刚性减弱(参照图13)。在片材的刚性减弱的状态下,片材由排出辊对116放出到排出托盘119上。图13的状态的突起构件153的顶点位于排出辊对116的钳夹线的下方。然而,突起构件153的顶点的高度位置即使位于排出辊对116的钳夹线的稍上方,只要为片材实质上朝排出托盘119侧垂下地减弱片材的刚性的位置即可。
另外,也可为这样的形式,即,如图14的正面断面图和图15、图16的侧面图所示那样,设将片材排出到排出托盘的排出辊对为梳齿状,提高排出的片材的刚性。在该形式中,梳齿状的排出辊对216兼有作为将片材排出到排出托盘219的功能和作为提高片材的刚性的构件的功能。
梳齿状的排出辊对216中的下侧的排出辊在梳齿状的排出辊对216排出片材的途中,从图15所示那样的片材挠曲提高片材的刚性的位置(在图14中由实线所示位置)移动到图16所示减弱片材的刚性的位置(在图14中由虚线所示位置)。然后,在片材的刚性变弱了的状态下,梳齿状的排出辊对216的辊间的距离扩大由控制部通过用于根据片材输送路中的片材传感器的输出使辊移动的驱动部进行。由控制部根据片材传感器的输出切换提高刚性的状态和减弱刚性的状态地控制为哪个形式都同样。
上述实施形式都可在片材处理装置中适用为将由片材处理部进行预定的片材处理后的片材排出到装置外的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具有进行读取片材的图像的处理、在片材形成图像的处理、对片材叠堆进行订缀处理或查页的处理等的片材处理部。
在上述的实施形式中,都可在片材的排出中提高片材的刚性,防止卡纸的发生,同时,当放出片材时,减弱片材的刚性,所以,可防止放出片材时的过跳(对齐不良)和从排出托盘的落下,可确实地将片材排出到排出托盘。
权利要求
1.一种片材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路;排出沿上述片材输送路输送的片材的排出口;堆载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的片材的排出托盘;及用于提高片材的刚性的、设于上述排出口的刚性提高机构;上述刚性提高机构,当片材从上述排出口开始排出时提高片材的刚性,在片材下垂那样的状态下将片材放出到上述排出托盘地、在片材从上述排出口的排出途中减弱片材的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刚性提高机构,具有向大体垂直于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的片材的面的方向突出的突起构件,上述突起构件在与片材的排出方向垂直的断面使片材弯曲地变形、提高片材的刚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构成上述片材输送路的底面、设置有上述突起构件的导向构件;及将片材排出到上述排出托盘的排出辊对,上述排出辊对中的一方的辊相对另一方的辊可以接离;将上述突起构件的顶点的高度设定在这样的位置,该位置为上述排出辊对中的一方的辊朝下方移动、上述排出辊对成为分离状态时的上述一方的辊的上端的上方,而且为与上述排出辊对接触时的上述排出辊对的钳夹线相同或处于上述钳夹线的下方的位置;在上述排出辊对分离的状态下,片材由上述突起构件提高刚性,在上述排出辊对接触的状态下片材的刚性减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上述片材输送路中输送片材的输送辊;控制上述排出辊对中的一方的辊的移动的控制部;设上述排出辊对为分离状态,片材的前端通过上述排出口那样地由上述输送辊输送片材之后,在上述片材的后端通过上述输送辊之前使上述排出辊对成为接触状态地由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一方的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辊对可朝排出片材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反转,在上述排出辊对反转、朝与片材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先行片材后,上述排出辊对分离,当上述排出辊对处于分离状态时,由上述输送辊输送的后续片材与上述先行片材在上述排出辊对相擦而过地输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刚性提高构件,提高片材的刚性地使片材变形,在片材的排出途中解除片材的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片材从上述排出口的排出途中,上述突起构件在从片材离开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减弱片材的刚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片材处理装置具有对片材实施预定的处理的片材处理部;排出由上述片材处理部处理的片材。
9.一种片材排出装置,具有片材输送路;设于片材输送路的端部的排出口;设于上述排出口的排出辊对;堆载由上述排出辊对排出的片材的排出托盘;及设于上述排出口的近旁的突起构件;当片材从上述排出口开始排出时上述突起构件使片材变形,在片材下垂那样的状态下将片材放出到上述排出托盘地、使上述突起构件引起的片材的变形在片材从上述排出口的排出途中减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辊对中的一方的辊相对另一方的辊可接离,将上述突起构件的顶点高度设定在以下位置,该位置为在上述排出辊对中的一方的辊向下方移动、上述排出辊对成为离状态时的上述一方的辊的上端的上方,而且为与在上述排出辊对抵接时的上述排出辊对的钳夹线相同或处于上述钳夹线的下方的位置,在上述排出辊对分离的状态下、片材通过上述突起构件而变形,在上述排出辊对抵接的状态下、由上述突起构件引起的片材的变形被解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片材从上述排出口的排出途中、通过上述突起构件朝离开片材的方向移动而减少上述突起构件引起的片材的变形。
12.一种片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片材实施规定的处理的片材处理部;及排出由上述片材处理部处理了的片材的、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排出装置。
全文摘要
片材排出装置具有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路,排出沿片材输送路输送的片材的排出口,堆载从排出口排出的片材的排出托盘,及用于提高片材的刚性的、设于排出口的刚性提高机构。刚性提高机构,当片材从排出口开始排出时提高片材的刚性,在片材下垂那样的状态下将片材放出到排出托盘地、在片材从排出口的排出途中减弱片材的刚性。
文档编号H04N1/21GK1661487SQ20051005241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7日
发明者山本祐一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