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3078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或通信领域互连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很多处理器或桥片使用了超传输总线接口(Hypertransport)技术。超传输总线接口是一种高速、差分、点到点的总线互连技术。该技术对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线路板)互连过程当中的阻抗控制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尽可能的减少信号走线过孔以及避免信号换层。
当使用了超传输总线接口技术的处理器或桥片在同一个PCB的同一个平面进行超传输总线接口互连时,其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如在两块分开的PCB但是仍然在相同的平面进行超传输总线接口互连时,其连接方式如图2与图3所示;由于器件信号管脚分布设计的便利性,PCB设计人员可以很轻松的通过四层或更少的层数实现信号连接。
以上两种方案可以看到,超传输总线接口的收发信号、时钟信号以及控制信号都是从左至右顺序分布、上下收发配对,所以不会造成信号交叉问题。
但是,如图4与图5所示,当处理器或桥片不在同一块PCB上、且两块PCB不在一个平面上时,超传输总线互连需要通过板到板连接器。在某种情况下,这样的连接就会造成总线内部信号的交叉。
图3中,处理器Device0在下方的一块PCB上;处理器Device1在上方的一块PCB上。由上图可以看出,超传输总线接口的接收信号、发送信号以及其他时钟、控制信号等,在互连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这种交叉问题是器件摆放位置、器件封装管脚分布、PCB连接方式所造成的。
这种信号交叉问题的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将信号通过PCB的过孔进行换层走线来解决;而这种方法对于超传输总线来说是被禁止的。还有的解决办法是增加PCB层数,以使信号在不必换层走线的情况下不出现交叉;但这种办法造成了PCB层数的几倍的增加以及成本的几倍的增加,同时PCB加工方面也很难实现。
当上述的两块PCB之间存在不止一条超传输总线时,这种交叉会更加的严重。可见现有技术的缺点就是在解决信号交叉问题的过程中,或者损失了信号质量,或者增加了额外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目的是在不增加PCB层数的条件下,解决板间互连时造成处理器或桥片之间的超传输总线信号交叉问题。同时不损失信号质量,也不增加额外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通过连接器将设于不同线路板PCB上的对应的超传输总线接口互连,所述的连接器的接口与超传输总线接口正交布置。
所述的连接器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所述的一个以上的连接器沿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共线布置。
所述的一个以上的连接器沿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
所述的一个以上的连接器交错布置。
所述的超传输总线接口有一对或一对以上,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器互连。
所述的一对以上超传输总线接口分别在两个PCB上沿接口排列方向共线布置。
所述的一对以上超传输总线接口分别在两个PCB上沿接口排列方向平行布置。
所述的一对以上超传输总线接口分别在两个PCB上交错布置。
所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连接器对应一对或一对以上的超传输总线接口。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通过连接器将设于不同线路板PCB上的对应的超传输总线接口互连;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器的接口与超传输总线接口正交布置。这样一来,板间的超传输总线就实现了不交叉的互连。在不增加PCB层数的条件下,解决板间互连时造成处理器或桥片之间的超传输总线信号交叉问题。同时不损失信号质量,也不增加额外成本。


图1为现有技术中在同一个PCB的同一个平面进行超传输总线接口互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在两块分开的PCB但是仍然在相同的平面进行超传输总线接口互连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3为与图2对应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不在同一块PCB上且两块PCB不在一个平面上进行超传输总线接口互连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5为与图4对应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7为与图6对应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9为与图8对应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通过连接器将设于不同线路板PCB上的对应的超传输总线接口互连;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器的接口与超传输总线接口正交布置。这样一来,板间的超传输总线就实现了不交叉的互连。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连接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如果应用一个以上也就是多个连接器时,多个连接器的布置方式有以下三种形式1、多个连接器沿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共线布置;2、多个连接器沿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3、多个连接器交错布置。
所述的超传输总线接口在实际应用中与多个连接器对应有一对或一对以上,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器互连。
当有一对以上超传输总线接口时,其布置方式有以下三种形式1、一对以上超传输总线接口分别在两个PCB上沿接口排列方向共线布置;2、一对以上超传输总线接口分别在两个PCB上沿接口排列方向平行布置;3、一对以上超传输总线接口分别在两个PCB上交错布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连接器与超传输总线接口的对应方式有以下几种1、一个连接器对应一对超传输总线接口;2、一个连接器对应多对超传输总线接口;3、多个连接器对应一对超传输总线接口。
结合以上论述,其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实施例一如图6与图7所示,包括一个连接器和与其对应的一对超传输总线接口,图中可见连接器的接口与超传输总线接口正交布置。这样一来,板间的超传输总线就实现了不交叉的互连。
实施例二如图8与图9所示,当两块PCB之间存在多个以上连接器和与其对应的多对超传输总线接口时,这种连接方法的优势更加明显。
上图中,处理器Device0与处理器Device1在下方的一块PCB上,处理器Device2与处理器Device3在上方的一块PCB上;虚线的信号表示在下方PCB上的走线,而实线的信号表示在上方PCB的走线;处理器Device0的总线接口与处理器Device3互连,处理器Device1的总线接口与处理器Device2相连。可以看到,这种处理方法根本性的解决了信号与信号的交叉、总线与总线的交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与有代表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所述的结构也仅是有代表性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通过连接器将设于不同线路板PCB上的对应的超传输总线接口互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的接口与超传输总线接口正交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以上的连接器沿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共线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以上的连接器沿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以上的连接器交错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传输总线接口有一对或一对以上,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器互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以上超传输总线接口分别在两个PCB上沿接口排列方向共线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以上超传输总线接口分别在两个PCB上沿接口排列方向平行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以上超传输总线接口分别在两个PCB上交错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连接器对应一对或一对以上的超传输总线接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传输总线接口板间互连装置,通过连接器将设于不同线路板PCB上的对应的超传输总线接口互连;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器的接口与超传输总线接口正交布置。这样一来,板间的超传输总线就实现了不交叉的互连。在不增加PCB层数的条件下,解决板间互连时造成处理器或桥片之间的超传输总线信号交叉问题。同时不损失信号质量,也不增加额外成本。
文档编号H04L29/10GK2886929SQ20052014699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8日
发明者伍漫波, 黄英冬, 刘超, 李振洪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