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307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声音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声音传递装置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可附着于人体上的声音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耳机的种类众多,依音源电波的接收方式区分,有无线耳机及有线耳机等;依使用方式区分,有头挂式耳机或耳塞式耳机等;另外,尚有音响用身机、行动电话用身机及无线电专用耳机等。
无论那种型态的身机都具有至少一小型放音喇叭,使用时,该喇叭是位于人体上相当靠近耳膜的位置上,使其发出的声波能清楚地被耳膜接收,因此该喇叭非常地接近人体的脑部,其产生的电磁波将会被人脑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适用于行动电话的无线耳机对人脑的不良影响更为强烈。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声音传递装置,是使用时,其放音喇叭是位于人体上较远离脑部的位置上,而可减低人脑受电磁波的不良影响。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声音传递装置,包含有一附着件,用以附着于人体上,其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放音喇叭,是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用接收音源电波并转换成声波;一音源导线,是与该放音喇叭组件电性连接,用以提供音源电波给该放音喇叭;一可挠性管体,其一端接通该容置空间,通过以使该放音喇叭所产生的声波可传自该第二端被接收。
一种声音传递装置,其包含有一附着件,用以附着于人体上,其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放音喇叭,是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用接收音源电波并转换成声波;一音源导线,是与该放音喇叭组件电性连接,用以提供音源电波给该放音喇叭;一可挠性管体,其一端接通该容置空间,通过以使该放音喇叭所产生的声波可传自其另一端被接收。
所述的声音传递装置,其中,该附着件包含有一主体及一容置件;该主体是一圆弧箍状的弹性体,容置件是连结于该主体的一端,其内部形成该容置空间。
所述的声音传递装置,其中,该容置件上具有一通孔连通该容置空间与外部;该声音传递装置更包含有一连接管,其一端插设于该通孔中,另端则位于该容置件的外部;该可挠性管体的一端套接于该连接管位于该容置件外部的端部上,而与该容置空间连通。
所述的声音传递装置,其中,该放音喇叭具有一发音膜,且该发音膜是朝向该容置件的通孔。
所述的声音传递装置,其更包含有一接耳器,是为软质塑料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外径约小于人耳耳道的圆柱形身部、一概呈菇状的接耳部连接于该身部一端、一连接部连接于该身部的另一端、以及一通道贯通连接部、该身部及该接耳部;该连接部是插设于该挠性软管未接设于该附着件的一端。
所述的声音传递装置,其更包含有一声音转换装置,其包含有一壳体连结于该主体的另一端、一声音转换器设于该壳体内;该声音转换器是用以接收声音,并转换成电波,自一导线传输出;通过此,该声音传递装置可自人体的喉部将人体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电波后输出。
所述的声音传递装置,其更包含有一声音发送控制器,该声音发送控制器具有一发送按键及一固定座,通过一信号导线可连接一无线电对讲机,且该声音发送控制器则可用以控制该无线电对讲机的收、发音。
一种声音传递装置,包含有一附着件,用以附着于人体上,其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放音喇叭,是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用接收音源电波并转换成声波;一无线信号接收电路,是设于该附着件上且与该放音喇叭电性连接,用以可接收无线信号并经该放音喇叭转换成声音;一可挠性管体,其一端接通该容置空间,通过以使该放音喇叭所产生的声波可传自其另一端被接收。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使用时,其放音喇叭是位于人体上较远离脑部的位置上,可减低人脑受电磁波的不良影响。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目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列举以下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于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11是图10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声音传递装置10附着件11 主体111 容置件112容置空间113 通孔114连接管12接耳器13 身部131 接耳部132连接部133 通道134放音喇叭14 发音膜141音源导线15可挠性管体16颈部1 耳朵2「第二较佳实施例」声音传递装置20第二容置件23第二连接管25第二放音喇叭27第二可挠性软管28第二接耳器29「第三较佳实施例」声音传递装置30声音转换装置31 壳体311 声音转换器312导线313
「第四较佳实施例」声音传递装置40声音发送控制器41 发送按键411 固定座412信号导线413 魔鬼粘414魔鬼粘带415「第五较佳实施例」声音传递装置50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的声音传递装置10,该声音传递装置10包含有一附着件11、一连接管12、一接耳器13、一放音喇叭14、一音源导线15及一可挠性管体16,其中;该附着件11包含有一主体111及一容置件112。该主体是一圆弧箍状的弹性体,是可通过由外力的作用而拉伸,当释放外力时则可回复原状态,且其材质可为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该容置件112是连结于该主体111的一端,其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13,且该容置件上具有一通孔114连通该容置空间113与外部。
该连接管12是一L型中空管体,其一端插设于该通孔114中,另端则位于该容置件的外部。
该放音喇叭14是用接收音源电波并转换成声波,其具有一发音膜141,且该放音喇叭是设于该容置件112的容置空间113中,使其发音膜141朝向该容置件112的通孔114。
该音源导线15的一端具有一插头(图中未示)是可用以插接于一插座,如耳机插座等,以取得音源电波;另一端则电性连接于该放音喇叭14,用以可传导音源电波予该放音喇叭14。
该接耳器13是为软质塑料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外径约小于人耳耳道的圆柱形身部131、一概呈菇状的接耳部132连接于该身部131一端、一连接部133连接于该身部131的另一端、以及一通道134贯通连接部133、该身部131及该接耳部132。
该可挠性管体16的一端套接于该连接管12位于该容置件112外部的端部上,另端则套接于该接耳器13的连接部133上。
通过此,当欲使用该声音传递装置10收听一音响设备的声音时,则可将该音源导线15的插头插入于该音响设备相对应的插座中,使该音响设备所产生的声音电波可由该音源导线15传达至该放音喇叭14上,再将该附着件11套置于一人体的颈部1或其它部位上,并将该接耳器13置于该人体的耳朵2的耳道内,如图3所示。如此一来,该音响设备所产生的声音电波,便可通过由该音源导线15传输至该放音喇叭14上,并通过由该发音膜141相对产生的震动发出相对应的声音,此一声音再经由该连接管12、该可挠性软管16及该接耳器13而传送至上述耳朵2的耳道,而由该人体所接收。
由于该声音传递装置10在使用时,该放音喇叭14是位于该人体的颈部1上,而距离该人体的脑部较远,使该人体脑部受到电磁波的影响较轻微。
请参阅图4及图5,该二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声音传递装置20,其除了包含有第一实施例的所有构件外,更包含有一构造与该容置件112相同的第二容置件23结合于该主体111的另一端、一构造与该放音喇叭14相同的第二放音喇叭27设于该第二容置件内并同时与该音源导线15电性连接、一构造与该连接管12相同的第二连接管25连接于该第二容置件23上、一构造与该可挠性软管16相同的第二可挠性软管28一端连接于该第二连接管25上、一构造与该接耳器13相同的第二接耳器29接设于该第二可挠性软管28的另端。
通过此,一使用者使用该声音传递装置20时,可将该二接耳器13、29同时置入其两个耳朵的耳道中,以便于接收更清晰的声音。
请参阅图6及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声音传递装置30,其除了包含有第一实施例的所有构件外,更包含有一声音转换装置-31。
该声音转换装置31包含有一壳体311连结于该主体111的另一端、一声音转换器312设于该壳体311内。该声音转换器312是用以接收声音,并转换成电波,自一条并设于该音源导线15且与该音源导线15共享一插头的导线313传输出。
通过此,该声音传递装置30可自人体的喉部将人体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电波后输出,如图7所示,因而可适用于通讯装置,如行动电话等。
请参阅图8及图9,该二图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声音传递装置40,其除了包含有第三实施例的所有构件外,更包含有一声音发送控制器41,该声音发送控制器41具有一发送按键411及一固定座412,通过一信号导线413可连接一无线电对讲机。通过此,该声音传递装置40适用于一无线电对讲机,而该声音发送控制器则可用以控制该无线电对讲机的收、发音。
另外,该固定座412的底面可设一魔鬼粘414,在使用者手指上也可套设一相对的魔鬼粘带415,如图9所示,通过以该固定座412可通过该魔鬼粘414及该魔鬼粘带415设于该使用者的手指上,以便该使用者操作该发送控制器41。
请参阅图10及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声音传递装置50,其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地包含有一附着件11、一连接管12、一接耳器13、一放音喇叭14及一可挠性管体16;而该声音传递装置50与第一实施例所述者的不同处在于其更包含有一无线信号接收电路51,是设于该附着件11上,并与该放音喇叭14电性连接,用以可接收来自行动电话的无线信号目前已使用的技术有蓝芽技术(Bluetooth)等,并经该放音喇叭14转换成声音经该连接管12、该可挠性软管16及该接耳器13发送至使用者的耳朵。
权利要求1.一种声音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附着件,用以附着于人体上,其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放音喇叭,是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用接收音源电波并转换成声波;一音源导线,是与该放音喇叭组件电性连接,用以提供音源电波给该放音喇叭;一可挠性管体,其一端接通该容置空间,通过以使该放音喇叭所产生的声波可传自其另一端被接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附着件包含有一主体及一容置件;该主体是一圆弧箍状的弹性体,容置件是连结于该主体的一端,其内部形成该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音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容置件上具有一通孔连通该容置空间与外部;该声音传递装置更包含有一连接管,其一端插设于该通孔中,另端则位于该容置件的外部;该可挠性管体的一端套接于该连接管位于该容置件外部的端部上,而与该容置空间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音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放音喇叭具有一发音膜,且该发音膜是朝向该容置件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接耳器,是为软质塑料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外径约小于人耳耳道的圆柱形身部、一概呈菇状的接耳部连接于该身部一端、一连接部连接于该身部的另一端、以及一通道贯通连接部、该身部及该接耳部;该连接部是插设于该挠性软管未接设于该附着件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音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声音转换装置,其包含有一壳体连结于该主体的另一端、一声音转换器设于该壳体内;该声音转换器是用以接收声音,并转换成电波,自一导线传输出;通过此,该声音传递装置可自人体的喉部将人体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电波后输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声音发送控制器,该声音发送控制器具有一发送按键及一固定座,通过一信号导线可连接一无线电对讲机,且该声音发送控制器则可用以控制该无线电对讲机的收、发音。
8.一种声音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附着件,用以附着于人体上,其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放音喇叭,是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用接收音源电波并转换成声波;一无线信号接收电路,是设于该附着件上且与该放音喇叭电性连接,用以可接收无线信号并经该放音喇叭转换成声音;一可挠性管体,其一端接通该容置空间,通过以使该放音喇叭所产生的声波可传自其另一端被接收。
专利摘要一种声音传递装置,包含有一附着件,用以附着于人体上,其具有一容置空间;一放音喇叭,是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用接收音源电波并转换成声波;一音源导线,是与放音喇叭组件电性连接,用以提供音源电波给该放音喇叭;一可挠性管体,其一端接通该容置空间,以便使放音喇叭所产生的声波可传自第二端被接收。
文档编号H04R1/32GK2917143SQ20052014541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9日
发明者张藤耀 申请人:张藤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