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资源跳频分配方法

文档序号:766078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资源跳频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单载波OFDM系统,例如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4戈合"f乍^f火4半i十戈'j ) 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月〉買近i卞戈'J J上41"'dT〉原社1禾符半孰8 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人们对移动通信不断发展的需求,在上行链路无线传输技术的 选择方面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如支持可升级带宽,适中的PAPR (Peak Average Power Ration,峰均比)/CM ( cubic metric,三阶度量),^f呆i正上^fH专 输的正交性等。单载波传输方案SC-FDMA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单载波频分复用多址)由于具有较低的PAPR/CM, 能够提高功率的有效性并扩大覆盖范围,成为目前LTE上行传输的基本候 选方案。
基于子载波映射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案有两种DFDMA (Distribut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分布式频分多址)和LFDMA(Localis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集中式频分多址)。在LTE上行链路 中基于分布式子载波分配的方案由于存在对频率差错有较高的敏感度,对上 行功率控制要求较高,信道估计性能较差等诸多问题,目前已经被LTE放 弃,但分布式子载波所固有的频率分集的好处,仍然可以净皮基于集中式子载 波分配的方案以跳频的方式获得。被大多数公司推荐的单载波传输方案 LFDMA - FH (Frequency Hopping,跳频)中使用了跳频技术,因此既可以 保证良好的信道估计性能,还可以获得频率分集增益,并且可以获得干扰分 集增益。
通用的跳频方案都是在单用户或者多用户传输环境下进行的。在随机跳
频情况下,如果没有合理地设计跳频图样,用户间则不能保证相互正交而可 能发生碰撞,这会导致严重失真从而造成接收失败。
当LTE上行用户发射所占带宽的需求不同时,通常方式的跳频会造成 系统的PAPR/CM增大,从而违反了单载波系统的设计初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3GPP LTE上行链路传输方案,在基于 跳频的LFDMA传输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资源分配跳频的方法,解决 系统的PAPR/CM增大的问题,以取得较大的频率分集增益,同时保证上行 链路的子载波连续发射的单载波特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资源跳频分配方法,应用于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在当前时隙为用户分配连续的资源块 后,对于需要跳频的所有用户,系统在当前时隙的后续时隙选择相同数目的 连续资源块分配给所述用户,且每一用户在所述后续时隙所分配资源块的位 置与当前时隙所分配资源块的位置不相同。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如下步骤
(a) 将所述当前时隙和后续时隙的可用子载波以资源块为单位划分为 k段,k大于等于l,当前时隙和后续时隙的段建立——对应关系,对应段 包含的资源块数相同;
(b) 系统在当前时隙的某一段中为某一用户分配连续的资源块,假设 所述为该用户分配的资源块相对该段的起始位置其序号/,...,7' + "-1,其中 02j、/-w,其中/是为用户分配的资源块所在段的资源块数,"是为所述用 户分配的资源块数;
(c) 所述用户需要跳频时,在后续时隙中,在当前时隙为用户分配的 资源块所在段的对应段上为用户分配资源块,所述资源块相对于所在段的起 士台4立置其序号为,--.,/ + "_1或/_7 — ,..-,/_/ —l 。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当前时隙和后续时隙分别 为同一子帧的第一个时隙和第二个时隙,或所述当前时隙和后续时隙分别为
子帧和子帧的后续子帧。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k值为1时,所述步骤(C) 中,所述资源块相对于所在段的起始位置其序号为/-/-",…,/-卜1 。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b),当为用户分 配资源块所在段与其对应段的位置相同时,所述步骤(c)中,所述资源块
相对于所在段的起始位置其序号为/-w,…,/"'-l 。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步骤(b)中,为用户分 配资源块所在段与其对应段的位置相同,所述步骤(c)中,用户不需要跳 频时,在后续时隙为用户分配与当前时隙资源块位置相同的资源块。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当前时隙和后续时隙划分 段每段所包含的资源块数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子帧为上行子帧。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不同小区的当前时隙和后续时
本发明所述方法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用户可以根据跳频规则找到相 应数据,并且每个用户根据自己的带宽需求占用连续的频镨,既能保持单载 波特性,又能取得理想的频率分集增益。


图1是LTE系统上行帧结构(短循环前缀CP); 图2是本发明资源跳频分配方法流程图3是本发明LTE系统10MHz带宽下一种资源跳频分配方式的示意图4a是本发明LTE系统10MHz带宽下另 一种资源跳频分配方式的示 意图4b是本发明LTE系统10MHz带宽下另 一种资源跳频分配方式的示 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经研究分析,通常方式的跳频造成系统的PAPR/CM增大是用户占用不 连续的子载波造成的。因此本发明方法在跳频时给同 一用户分配在频域上连 续的资源块来克服这一 问题。
3GPP LTE上4亍帧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1个lms子帧(subframe )包 含两个时隙(slots),称为第一个时隙和第二个时隙,每个时隙包含7个短 CP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其中每个时隙的第四个OFDM符号上 承载着用户导频信号。根据带宽的不同, 一个OFDM符号含有不同个数的 可用子载波, 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在时域上是一个时隙长,在频 域上是连续12个子载波。资源块是LTE上行分配的最小单位。资源块按物 理频段从高到低依次编号为O,l,...。
本发明资源跳频分配的第一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l:假设系统可用资源块一共为M,系统为用户在第一个时隙上分 配相应的资源,如连续n个资源块,lSn^M,则用户在第一个时隙分配到 的连续资源块序号可以为,…,j' + "-1, 0sy^M-"。
步骤2 :根据用户在第一个时隙中资源块的位置确定该用户在第二个时 隙中资源块的位置。用户在第二个时隙中所占资源块的位置是在第一个时隙 中所占资源块位置的逆序跳频,因此该用户在第二个时隙中所占的资源块的 位置为M-/'-w,…,M-/-1。
本发明资源跳频分配的第二种方法如图2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0:把系统可用子载波按照RB为单位平均分成若干段,假设系 统可用RB数为M,平均划分为A段,则每段中包含的资源块数/ =肘/"
划分段的主要依据是系统带宽和系统性能。
本发明划分段时也可以不采用平均划分,各段的RB数也可以不同。
步骤220:第 一个时隙的各段与第二个时隙的各段之间建立——对应关 系,每对对应的段其包含的RB数相同;
上述段与段的对应关系可以固定,也可以随着子帧号改变而改变。
步骤230:系统为用户在第一个时隙某段上分配相应的资源,所分配的 资源块是连续的,如为用户分配连续n个资源块,其序号相对于该段的起始 位置为,…,y + w-1,其中,1^"/, osys/-";
其中,系统为同一个用户分配的所有资源块必须在同一个段中。
步骤240:根据用户在第一个时隙上所分资源块的所在段,系统在第二 个时隙的对应段上为用户分配资源块;
步骤250:用户需要跳频时,系统为用户在第二个时隙上分配的资源块 位置相对于所在段的起始位置的序号可以是,…,y + n-l,即相对于所在段的 起始位置,和第一个时隙中资源块相同的位置(顺序方式),此时各对应段 的位置必须不相同,也可以是/-卜",..,/-卜1,相对于所在段的起始位置, 第一个时隙中资源块位置序号的逆序,此时,各对应段的位置可以相同或不 同。
同一时隙中各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跳频方式(顺序或逆序)
本发明第 一种资源跳频方法也可以看作第二种方法的 一个特例,即将时
隙的资源块分成一^a,采用逆序的方式进行跳频。
如果有些用户不需要跳频,那么在步骤二中,第一个时隙的某些段与其 在第二个时隙的对应段在频域中的位置相同。
上述资源跳频方法也可以推广到多个时隙上,此时第一个时隙对应当前 时隙,第二个时隙对应后续时隙。或推广到多个子帧,第一个时隙对应一个 或多个子帧,第二个时隙对应后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从而实现一个或多个 子帧之间的跳频,或多个时隙之间的跳频。
不同小区的当前时隙和后续时隙可以釆用不同的跳频模式,或者建立不
同的段与段的映射关系,来降低邻区干扰;也就是保证了目标小区中用户受 到的干扰是来自邻区某些用户的部分干扰,而不是和邻区某些用户完全干 扰。
上面所提到的两种方法也可以从用户的角度进行表述,也就是,用户
在第一个时隙分得的资源块号是/z,…,"wl,而在第二个时隙分得的资源块
号是,+ /2,...,, + ""-1,其中,t是用户资源在第一个时隙和第二个时隙上频 域资源改变量;在上面第一个种方法中,? = M-2x7'-n,在上面第二种方法 中,,=/)或者,=;7 + / —2xy'-",其中p表示对应段之间的距离;如果? = 0,就 表示该用户没有发生跳频。
下面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进一步i兌明本发明。以3GPP LTE的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复用)系统为例,假设带宽为10MHz, 则可用子载波数量为600个, 一个lms子帧含有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含有7 个短CP的OFDM符号。 一个资源块在时间上持续一个时隙,在频域上占有 连续12个子载波。因此在一个子帧中的两个时隙中分别有600/12=50个资 源块,编号为0,1,...,49。用户所占资源在一个子帧内按照时隙为单位进行跳 频。
第一个种资源跳频分配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假设用户在第一个时隙所分得的资源块数为3,且所占有的资源块 的序号为5, 6和7号资源块;
2. 用户在第二个时隙所分得资源块数也为3,其所占有的资源块的序 号为第一个时隙的逆序,即为42, 43和44,如图3所示。
第二种资源跳频分配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把系统可用600个子载波按照资源块为单位(每个资源块含有12个 子载波)平均分成2段,每段含有25个资源块。第一个段对应的资源块序 号为0,1,...,24,第二l殳对应的资源块序号为25,26,...,49;
2. 第一个段和第二段对应,第二段和第一个段对应;
3. 假设用户在第一个时隙在第一段上分配到3个资源块,其序号相对 第一段起始位置为5, 6和7;
4. 用户在第二个时隙上在第二段上也分配3个资源块;
5. 用户在第二个时隙上在第二段上分配的3个资源块的位置可以是相 对于第二段起始位置的5, 6和7号资源块,即第30, 31和32号资源块, 如图4a所示;
用户在第二个时隙上分配的资源块的也可以是相对于第二段起始位置
的17, 18和19号资源块,即第42, 43和44号资源块,如图4b所示。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
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资源跳频分配方法,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在当前时隙为用户分配连续的资源块后,对于需要跳频的所有用户,系统在当前时隙的后续时隙选择相同数目的连续资源块分配给所述用户,且每一用户在所述后续时隙所分配资源块的位置与当前时隙所分配资源块的位置不相同。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如下 步骤(a) 将所述当前时隙和后续时隙的可用子载波以资源块为单位划分为 k段,k大于等于l,当前时隙和后续时隙的段建立——对应关系,对应段 包含的资源块数相同;(b) 系统在当前时隙的某一段中为某一用户分配连续的资源块,假设 所述为该用户分配的资源块相对该段的起始位置其序号7v..,7' + n-1,其中 oq、/-n,其中/是为用户分配的资源块所在段的资源块数,"是为所述用 户分配的资源块数;(c) 所述用户需要跳频时,在后续时隙中,在当前时隙为用户分配的 资源块所在段的对应段上为用户分配资源块,所述资源块相对于所在段的起 士台^f立置其序号为》一,/ + "_1或/_/_",.-.,/__/—1 。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时隙和后续 时隙分别为同 一子帧的第 一个时隙和第二个时隙,或所述当前时隙和后续时 隙分别为子帧和子帧的后续子帧。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值为l时,所述步 骤(c)中,所述资源块相对于所在段的起始位置其序号为/-卜",...,/-7'-1。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当为用户 分配资源块所在段与其对应段的位置相同时,所述步骤(c)中,所述资源 块相对于所在段的起始位置其序号为/-y-w,...,/-y-l。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为用户 分配资源块所在段与其对应段的位置相同,所述步骤(C)中,用户不需要 跳频时,在后续时隙为用户分配与当前时隙资源块位置相同的资源块。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时隙和后续时隙划分段每段所包含的资源块数相同或不同。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帧为上行子帧。
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小区的当前时隙区干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资源跳频分配方法,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在当前时隙为用户分配连续的资源块后,对于需要跳频的所有用户,系统在当前时隙的后续时隙选择相同数目的连续资源块分配给所述用户,且每一用户在所述后续时隙所分配资源块的位置与当前时隙所分配资源块的位置不相同。本发明所述方法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用户可以根据跳频规则找到相应数据,并且每个用户根据自己的带宽需求占用连续的频谱,既能保持单载波特性,又能取得理想的频率分集增益。
文档编号H04J11/00GK101384065SQ20071014737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7日
发明者张峻峰, 博 戴, 郁光辉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