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单元和扬声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8326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扬声器单元和扬声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单元和扬声器装置,并例如可应用于所谓纤薄型扬 声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常规的扬声器单元1具有扬声器振动膜2,其处于顶部 打开的大致锥形。扬声器振动膜2的外周部分由框架3经由边缘4支撑。 另一方面,扬声器振动膜2的内周的开口部分由附装到框架3的减震器5 支撑。因此,扬声器振动膜2以可沿前后方向自由移动的方式附装到框架扬声器振动膜2固定到圆筒形的音圈架6,并附装为半球头罩2A沿着 扬声器振动膜2的大开口方向突起以在开口部分的上侧处覆盖开口部分的 状态,在圆筒音圈架6上,由导线制成的音圈7缠绕在其开口部分的下 侧。因此防止了以上扬声器振动膜2在径向上的变形,并防止了灰尘等的 进入。在扬声器单元1中,用于使扬声器振动膜2往复振动的磁路部分13固 定地附装在框架3的底侧上。该磁路部分13具有磁轭10,磁轭10是盘形 的,其上从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圆柱体IOA,环形的板8固定为层叠在磁 体9上。在扬声器单元1中,如果作为将该板8的顶部与框架3的底部固定的 结果而将磁路部分13附装到框架3,则其上缠绕音圈7的音圈架6被保持 为其周围处于在柱体10A与板8之间形成的磁隙gl中不被接触的状态。因此,在扬声器单元1中,如果通过基于从外部经由端子12和柔性 导线(日语中通常称作"kinshisen" ) 11施加的音频信号而施加的电流, 将电磁力供应到磁路部分13的音圈7,则以上音圈7被磁体9吸引或排斥。因此,扬声器振动膜2往复振动,并产生与音频信号相对应的声波。近年来,期望更加纤薄的扬声器单元1,并且已经提出了具有薄振动 膜与具有薄板形状的音圈架的端部结合(而不是前述扬声器单元1中大致锥形的扬声器振动膜2)的构造的所谓纤薄型扬声器单元(例如,见曰本 专利公开No. 2002-223495)发明内容在日本专利公开No. 2002-223495所示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中,已经 存在如下问题,即,虽然其具有音圈架的凸起部分通过穿过具有通孔的减 震器而结合、并且提高了音圈架与减震器的结合强度的构造,但是音圈架 对于振动膜的驱动方向的强度较弱,并且其引起声音质量的劣化。考虑到前述问题,期望提供一种扬声器单元和使用该扬声器单元的扬 声器装置,其能够以简单结构提高音圈架的强度并以高质量输出声音。注意,术语"音圈架"通常表示圆筒形的一种。但是,在本申请的说 明中,以下通用情况下还将平面的一种称为"音圈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扬声器单元设置有磁路,其形成槽形的磁 隙;框架,其用于容纳和保持所述磁路;振动膜,其以可振动的方式附装 到所述框架;平面型音圈架,其布置为穿过所述磁隙的大致中部,并且其 一端与所述振动膜结合,音圈粘接到所述平面型音圈架的表面,并且在所 述表面上形成用于提高所述振动膜在振动方向上的强度的凸起和凹入部 分;以及减震器,其附装到所述框架以支撑所述平面型音圈架的另一端。因此,在扬声器单元中,通过凸起和凹入部分来增强当在振动方向上 驱动振动膜时平面型音圈架的强度,并且对于驱动力,振动膜可以直线振 动。于是,可以输出高质量的声音。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扬声器装置设置有扬声器单元,包 括磁路,其形成槽形的磁隙;框架,其用于容纳和保持所述磁路;振动 膜,其以可振动的方式附装到所述框架;平面型音圈架,其布置为穿过所 述磁隙的大致中部,并且其一端与所述振动膜结合,音圈粘接到所述平面 型音圈架的表面,并且在所述表面上形成用于提高所述振动膜在振动方向上的强度的凸起和凹入部分;以及减震器,其附装到所述框架以支撑所述平面型音圈架的另一端;以及壳体,其用于容纳所述扬声器单元。因此,再扬声器装置中,当在振动方向上驱动容纳在壳体中的扬声器单元的振动膜时,通过凸起部分和凹入部分来增强平面型音圈架的强度,并且振动膜可以直线振动。于是,可以输出高质量的声音。当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性质、原理和应用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相似部件由相似标号或符号表示。


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传统常规扬声器单元的剖视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扬声器装置的总体构造的示例性立体图;图3A和3B是示出纤薄型扬声器单元的尺寸的示意性立体图;图4是示出纤薄型扬声器单元的总体构造的示意性立体图;图5是示出双直隙磁路的示意性立体图;图6是示出双直隙磁路的构造的示意性立体图;图7是示出纤薄型扬声器单元的剖视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A至8C是示出振动膜的构造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平面音圈驱动器的总体构造的示意性立体图;图IO是示出矩形音圈架的构造的示意性立体图;图11是示出轨道型平面音圈的构造的示意图;图12是示出平面音圈驱动器的剖视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3A和13B是用于解释双直隙磁路的驱动力的示意图;图14是示出巻形减震器的构造的示意性立体图;图15A至15D是用于解释磁性流体的对中功能的示意图;图16是用于解释扬声器单元的声压频率特性的特性曲线图;图17A和17B是示出方向特性的示意图;图18是示出在其他实施例(1)中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的剖视构造的 示意性剖视图;图19是示出在其他实施例(2)中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的剖视构造的 示意性剖视图;图20是示出在其他实施例(3)中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的剖视构造的 示意性剖视图;图21是示出在其他实施例(4)中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的剖视构造的 示意性剖视图;图22是示出在其他实施例(5)中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的剖视构造的 示意性剖视图;图23是示出在其他实施例(6)中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的剖视构造的 示意性剖视图;图24是示出在其他实施例(7)中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的剖视构造的 示意性剖视图;图25是示出在其他实施例(8)中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的剖视构造的 示意性剖视图;图26是示出在其他实施例(9)中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的剖视构造的 示意性剖视图;图27A和27B是示出在其他实施例中的直隙磁路的构造的示意性立体 图;并且图28是示出在其他实施例中音圈的构造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1)扬声器装置的总体构造如图扬声器振动膜2所示,标号20示出了扬声器装置,其作为整体 具有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21和22以其竖直排列以使得整 体宽度尽可能窄的状态容纳在狭长壳体23中的构造。壳体23附装到支座 24。如图3A和3B所示,纤薄型扬声器单元21和22的尺寸是宽14mm、 高108mm,深21mm。它们用布置在振动膜31上/下的螺栓32和33附装到壳体23。(2)扬声器单元的构造接着,将描述纤薄型扬声器单元21和22的构造。但是,因为两个单 元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出于方便的考虑,这里将仅描述扬声器单元21 的构造,并且将省略对扬声器单元22的构造的描述。如图4所示,在扬声器单元21中,振动膜31以前后方向可振动的方 式附装到具有孔(未示出)的挡板面板36,该孔的整体比狭长的振动膜 31小得多,并且形成在中部,而且双直隙磁路40布置在框架34内,框架 34设置在挡板面板36下方。如图5所示,例如,在双直隙磁路40中,最大能积较高的neogium磁 体(此后,简称作磁体)47和48以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平行状态附装到上 板41与下板44之间,是的可以通过薄且小的磁体47和48有效地获得所 需的磁通强度。关于这一点,"最大能积"是表示磁体性能的单位,其是 残余磁通强度(Br)与矫顽磁力(HC)的乘积变为最大时的情况。在此双直隙磁路40中,在上板41中形成在右上板42与左上板43之 间的槽形的间隙被磁体47和48用作磁隙g2,并且在下板44中形成在右 下板45与左下板46之间的槽形的间隙被用作磁隙g3。如图6所示,在实际应用中,磁体47固定在大致L形的右下板45上 的预定位置处,并在具有与右下板45相同尺寸和形状的右上板42被固定 为两者重叠的状态下对磁体47进行充磁(在此情况下,上侧是S极,下 侧是N极)。另一方面,磁体48在大致L形的左下板46上的预定位置处被固定为 面对右下板45的磁体47,并且在具有与左下板46相同尺寸和形状的左上 板43被固定为两者重叠的状态下对磁体48进行充磁(在此情况下,上侧 是N极,下侧是S极)。在此状态下,右下板45的侧表面和左下板46的侧表面粘接,并且右 上板42的侧表面和左上板43的侧表面粘接。因此,如图5所示,形成了 具有磁隙g2 (其中磁通量从左上板43流向右上板42)和磁隙g3 (其中磁 通量从右下板45流向左下板46)的双直隙磁路40 (图5)。艮口,在双直隙磁路40中,在右下板45、磁体47和右上板42结合为 一个主体的状态下进行充磁,并在左下板46、磁体48和左上板43结合为 一个主体的状态下进行充磁,再将两者粘接。结果,形成了槽形的磁隙g2 和g3。在双直隙磁路40中,如上所述,左下板46和左上板43的充磁方向和 右下板45和右上板42的充磁方向彼此相反。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将其形 成为左侧和右侧分别充磁接着将其结合,可以极大地改善批量生产的性 能。关于这一点,除了右上板42喝右下板45的上下部分之外,左上板43 喝左下板46的上下部分也互相具有相同尺寸和形状,而且右上板42和左 上板43,以及右下板45和左下板46互相具有相同尺寸和形状。因此,极 大地改善了部件的通用性和适用性。在使用这种双直隙磁路40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21中,如图7所示, 作为其剖视构造,平面音圈驱动器49布置在附装于框架34内的双直隙磁 路40的磁隙g2与g3之间。关于这一点,在图7中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 21中,出于简化说明的目的省略了扬声器单元21 (图4)的挡板面板36 的描述。在此扬声器单元21中(图7),其安装平面音圈驱动器49的顶端与 振动膜31的大致中部抵靠的状态,并且在平面音圈驱动器49的底部穿过 巻形减震器35的中部的状态下将平面音圈驱动器49附装到巻形减震器 35,巻形减震器35附装到框架34的底部。因此,其可以如箭头所示在磁 隙g2和g3之间往复移动。如图8A所示,振动膜31由例如延展的云母材料制成为窄长的船形, 其前侧31A略微凹入。如图8B和8C所示,振动膜31具有两条轨道形状 的凸起31C和31D设置在其后侧31B的中部处的构造。在此振动膜31中,凸起31C和31D之间的距离L与平面音圈驱动器 49的厚度D大致相同(图7)。凸起31C和31D在将平面音圈驱动器49 的顶端与振动膜31的中部组装时用于定位,并且在其被强制固定的状态 下,平面音圈驱动器49的顶端被插入在凸起31C和31D之间。注意,振动膜31经由边缘41A和41B附装到框架34。但是,后侧 31B与边缘41A和41B附装在一起,更具体而言,在振动膜31的前侧 31A面向外的状态下。因此,与其在边缘41A和41B曝露于外侧的状态附 装的情况相比,对于振动膜31可以采取更大的面积。因此,可以提高低 音性能。如图9所示,平面音圈驱动器49具有轨道型平面音圈51粘接到矩形 音圈架51的大致中部的构造,矩形音圈架51是薄板形,并且由例如聚酰 亚胺膜制成。注意,作为矩形音圈架51的材料,可以使用聚酰亚胺膜、 聚酰胺非纺物、玻璃聚亚酰胺植入片、铝、黄铜、耐热牛皮纸、云母片等。如图10所示,在矩形音圈架51中,形成具有微小落差的凹入部分 61,其沿着纵向上的两侧具有波纹形状,而沿着横向上的两侧具有直线形 状,并在矩形音圈架51的大致中部处形成长窄凸起部分62,其略小于轨 道型平面音圈52的内部区域并具有与凹入部分61相同的落差。这里,因为矩形音圈架51 (图10)形成为薄板形,所以与常规扬声 器单元中使用的圆筒形的音圈架相比,其具有在如箭头(图7)所示的振 动膜31的前后方向上的强度不够大的问题。但是,构思了利用设置在与 矩形音圈架51的轨道型平面音圈52分离的位置处的凹入部分61和为定位 轨道型平面音圈52所设置的凸起部分62,来充分增强了振动膜31振动的 前后方向上的强度。此外,在矩形音圈架51 (图IO)中,形成六个通孔63-68以与轨道型 音圈52绕凸起部分62粘接的部分重叠。因此,当轨道型平面音圈52经由 凸起部分62被定位并粘接时,轨道型平面音圈52的直线部分面对通孔 63-68。如图ll所示,轨道型平面音圈52是单层巻绕的轨道型,并具有巻绕 为平面以粘接到矩形音圈架51的形状。作为轨道型平面音圈52的轨道形 式,为了产生在如图7所示的磁隙g2和g3中箭头方向上的驱动力,期望 沿着纵向上两侧的直线部分52A较长,而弯曲部分52B较短,与矩形音圈 架51相匹配。如图12所示,通过将轨道型平面音圈52粘接到矩形音圈架51来形成 平面音圈驱动器49。但是,此时,凹入部分61和凸起部分62的落差被设 定为小于轨道型平面音圈52的导线直径。因此,轨道型平面音圈52粘接 为略突出超过矩形音圈架51的表面。因此,如图13A和13B所示,当平面音圈驱动器49布置在双直隙磁 路40的磁隙g2和g3之间时,其趋于接收以上磁隙g2中的磁通量Jl和磁 隙g3中的磁通量J2。因此,当电流il流到轨道型平面音圈52时,根据左 手定则,可以在磁隙g2和g3中产生用于在振动膜31 (未示出)振动的前 后方向上使得平面音圈驱动器49往复移动的驱动力。最后,如图14所示,巻形减震器35将平面音圈驱动器49稳定地支撑 在双直隙磁路40的磁隙g2和g3中。作为其材料,使用对植入诸如酚醛树 脂之类的热固材料的织物进行热模制得到的材料,对电木冲压得到的蝶式 减震器,通过注模树脂形成的蝶式减震器等。作为减震器的形状,为了使 得其遵循在振动方向上的往复运动,通过多个波纹来形成褶皱形状,巻形 等是所期望的。此巻形减震器35的截面具有大致M形。在其大致中部设置使得平面 音圈驱动器49的矩形音圈架51的底部穿过的长窄通孔35A,并且其在矩 形音圈架51的底部从通孔35A略微突出的状态下被附装。顺便提及,在扬声器单元21 (图7)中,所谓磁性流体Rl在右上板 42和左上板43之间的磁隙g2和右下板45与左下板46之间的磁隙g3中 封闭。因此,可以获得平面音圈驱动器49的振动稳定性的提高,磁通强 度Jl和J2的提高,以及轨道型平面音圈52的散热的改善。这里,磁性流体Rl表示一种液体,其包含微粒直径为10.0nm (IOO人)程度的磁性粒子(例如,氧化铁)、表面活性剂和基体液体,并 与包括永磁性较强的物质的磁体发生作用,并且是稳定的胶质溶液,其中 通过将表面活性剂吸收在磁性粒子的表面上使得基体液体中的磁性粒子不 会凝聚(絮凝)。注意,作为基体液体,根据用途和使用环境的考虑,可 以使用谁、烃油、酯油、氟油等。该磁性流体Rl具有如下特性,虽然其在磁场为零时是非磁性的液体,但是其通过使得从外部作用的磁场而被充磁,并且如果去除了从外部作用的磁场,充磁消失。通过利用该特性,平面音圈驱动器49可以保持 在磁隙g2和g3的中部处。在实际应用中,在扬声器单元21中,根据如图15A所示的状态,平 面音圈驱动器49布置在双直隙磁路40的磁隙g2和g3中的磁性流体Rl 中,如果如图15B所示,接收到外力使得平面音圈驱动器49从磁隙g2和 g3的中心偏离,则与该力相对应量的磁性流体R1S被推处并沿箭头方向移 动。但是,如图15C所示,扬声器单元21具有对于移动量的磁性流体 R1S试图达到右下板45侧更强的磁场的特性。因此,对于移动量的磁性流 体R1S向箭头方向返回。结果,平面音圈驱动器49可以再次保持在磁隙 g2和g3的中部处。因此,在扬声器单元21中,不仅通过巻形减震器35,而且还通过磁 性流体Rl的对中功能,使平面音圈驱动器49能够总是保持在磁隙g2和 g3的中部处。于是,可以双重防止以上平面音圈驱动器49从磁隙g2和g3 的中部移动到左侧或右侧,并与左上板42、左上板43、右下板45和左下 板46接触的情况。(3)扬声器单元的特性图16示出了对于具有以上构造的扬声器单元21的声压频率特性的检 测结果。发现,在该扬声器单元21中,从中音和高音到约200Hz的低 音,声压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可以认为,如果制造一个覆盖200Hz以下 低音的副低音扬声器,则可以由该低音扬声器和扬声器单元21覆盖全范 围。图17A示出了传统扬声器单元1的方向特性,图17B示出了在本申请 的实施例中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21的方向特性。在传统扬声器单元i (图17A)中,其处于这样的状态,虽然方向特 征在lOOOHz以下的频带通常较出色,但是在超过2000Hz的频率,如粗箭 头所示,可以说在扬声器单元l的左右方向和后方是不出色的。另一方面,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21 (图17B)中,发现即使其处于600Hz、 1000Hz、 2000Hz、 4000Hz和訓OHz的任意频 带,其都具有在全部方向上出色的方向特性,而不仅仅是如粗箭头所示扬 声器单元21的前方,还包括左右方向和后方。这被认为是因为在纤薄型 扬声器单元21中,与传统扬声器单元1相比宽度非常窄,并且其变为接 近线声源。(4)操作和效果根据以上构造,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纤薄型扬声器单元21中,平面 音圈驱动器49布置在双直隙磁路40的磁隙g2和g3的大致中部处。如果 电流il流动到轨道型平面音圈52,则根据右手定则,产生使得平面音圈 驱动器49在振动膜31振动的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驱动力。此时,在平面音圈驱动器49中,通过膜或片状的薄板材料来形成矩 形音圈架51。因此,在振动膜31在振动方向上的强度不大的部分中,在 矩形音圈架51中形成具有微小落差的凹入部分61,并在矩形音圈架51的 大致中部处形成与凹入部分61具有相同落差的窄长凸起部分62,凹入部 分61具有沿着纵向两侧形成的波形边界和沿着横向两侧形成的直线形边 界,凸起部分62具有略小于轨道型平面音圈52的内部区域的尺寸。因 此,通过凹入部分61和凸起部分62的肋片结构提高了振动膜31在振动方 向上的强度。因此,在扬声器单元21中,提高了矩形音圈架51自身在平面音圈驱 动器49的驱动方向上的强度。于是,可以防止由于矩形音圈架51的强度 不足而引起声音质量的劣化。此外,在扬声器单元21 (图7)中,具有试图接近更强磁场的特性的 磁性流体Rl被封闭在双直隙磁路40的磁隙g2和g3中。因此,即使其接 收到外力使得平面音圈驱动器49从布置在磁隙g2和g3的大致中部的状态 移动到任一侧,都可以通过被外力暂时移动的磁性流体R1S试图接近更强 磁场的运动,使平面音圈驱动器49可以对中到磁隙g2和g3的大致中部。因此,在扬声器单元21中,通过磁性流体Rl的对中功能以及巻形减 震器35,平面音圈驱动器49可以保持在磁隙g2和g3的大致中部处。于 是,可以避免上述平面音圈驱动器49接触右上板42、左上板43、右下板45和左下板46,并可以防止声音质量的劣化。此外,在扬声器单元21 (图7)中,在振动膜31的前侧31A面对外 部的状态下,将振动膜31的后侧31B附装到边缘41A和41B。因此,与 在边缘41A和41B曝露于外部的状态下附装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振动膜 31采取更大的面积。于是,可以在将框架34形成为尽可能窄的同时防止 低音特性不足,并可以输出高质量的声音。根据以上构造,在扬声器单元21中,因为通过肋片结构提高了矩形 音圈架51自身在平面音圈驱动器49的驱动方向上的强度,所以可以防止 由于矩形音圈架51的强度不足引起的声音质量的劣化,并可以输出高质 量的声音。(5)其他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涉及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21 的情况,其中在振动膜31的前侧31A面对外侧而边缘41A和41B不曝露 于外部的状态下将振动膜31的后侧31B附装到边缘41A和41B。但是, 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如图18 (其中相同标号用于与图7相应的部件)所 示,可以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72,其所使用的振动膜61的面对方 向与振动膜31相反,并在振动膜61的前侧61A面对外部的情况下将边缘 71A和71B曝露于外部,并且边缘71A和71B附装到振动膜61的前侧 61A。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涉及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21的情 况,其中两个磁体47和48布置在双直隙磁路40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 磁,而如图19所示,可以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74,其例如仅使用 一个磁体47,并将左中板73布置在磁体48的位置上,仅由磁体47产生 磁通量J1、 J2。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涉及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21的情 况,其中采用了用于支撑平面音圈驱动器49的矩形音圈架51的巻形减震 器(图7)。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20所示,可以使用如下所述的 扬声器单元76,其中采用双波纹形式的褶皱减震器75代替巻形减震器 35。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涉及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21的情况,其中采用了用于支撑平面音圈驱动器49的矩形音圈架51的巻形减震 器(图7)。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21所示,可以使用如下所述的 扬声器单元78,其中采用双波纹形式的褶皱减震器75代替巻形减震器 35,并且采用用于支撑平面音圈驱动器49的矩形音圈架51的顶部的双波 纹形式的褶皱减震器77。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涉及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21的情 况,其中采用具有大致M形截面的巻形减震器35 (图7)。但是,本发明 不限于此,而如图22所示,可以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80,其中采 用具有大致W形截面的巻形减震器79。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涉及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21的情 况,其中采用巻形阻尼器35 (图7)。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如图23 (其中相同标号用于与图7相对应的部件)所示,可以使用如下所述的扬 声器单元82,其使用具有集成的减震器81的平面音圈驱动器,其中矩形 音圈架51的底部延展并形成为巻形,并连接倒框架34的底部。在此情况下,在扬声器单元82 (图23)中,如同扬声器单元21 (图 7)那样将平面音圈驱动器49连接到巻形减震器35是不必要的。因此, 可以进一步简化构造。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涉及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21的情 况,其中采用巻形减震器35 (图7)。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如图24 (其中相同标号用于与图23相对应的部件)所示,可以使用如下所述的 扬声器单元84,其中采用具有大致W形截面的减震器(其来源于具有集 成减震器81的平面音圈驱动器中的轨道型平面音圈52),其底部延展并 以巻形粘接到矩形音圈架83,具有集成的减震器81的平面音圈驱动器的 顶部和矩形音圈架83的巻形的顶部连接到框架34的底部。在此情况下,在扬声器单元84中,与扬声器单元21 (图7)那样将 平面音圈驱动器49连接到巻形减震器35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结构。同 时,与扬声器单元82 (图23)相比,可以显著改善具有集成减震器81的 平面音圈驱动器的减震功能和振动方向上的强度。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涉及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21的情况,其中采用的平面音圈驱动器49中,单层缠绕轨道型的轨道型平面音 圈52粘接到矩形音圈架5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如图25 (其中相 同标号用于与图7相对应的部件)所示,可以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 87,其具有平面音圈驱动器86,其中粘接了双层缠绕轨道型平面音圈 85。此外,可以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具有的平面音圈驱动器 中,采用更多层的缠绕轨道型平面音圈,例如三层缠绕和四层缠绕。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涉及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21 (图7) 的情况,其中平面音圈驱动器49的轨道型平面音圈52布置在磁隙g2和 g3的大致中部处,并且产生在振动膜31振动的前后方向上的驱动力。但 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如图26 (其中相同标号用于与图7相对应的部 件)所示,可以使用如下所述的扬声器单元89,其中平面音圈驱动器88 的轨道型平面音圈52仅布置在磁隙g2的大致中部处,并且产生在振动膜 31振动的前后方向上的驱动力。在此情况下,在扬声器单元89 (图26)中,因为其具有仅使用磁隙 g2的结构,所以平面音圈驱动器88在纵向上的长度可以更短。于是,可 以縮短扬声器单元89自身的深度。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涉及使用如下所述的双直隙磁路40的情 况,如图5和6所示,通过将大致L形的右上板42和左上板43、以及右 下板45和左下板46粘接来形成磁隙g2和g3。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而如图27A (其中相同标号用于与图7相应的部件)所示,可以使用如下 所述的双直隙磁路97,其中直线形状的右上板91和左上板93在分开了磁 体47和48的磁隙g2的情况下附装到框架34,直线形的右下板92和左下 板94在分开了磁体47和48的磁隙g3的情况下附装到框架34。此外,如图27B所示,在扬声器单元21中,代替双直隙磁路40,可 以使用单直隙磁路98,其中直线形的右上板91和左上板93在分开了磁体 47和48的磁隙g2的情况下附装到框架34,并且作为单个直线板的下板 95附装到框架34。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涉及使用如图IO所示的矩形音圈架51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如图28所示,可以使用如下所述音圈架 101,其具有肋片结构,在该肋片结构中对于凹入部分118形成矩形凸起 部分102-113,并结合有在粘接轨道型平面音圈52 (未示出)时用于定位 的凸起部分114,并在上述凸起部分114上形成三个孔部115-117。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涉及使用具有如图7所示的构造的扬声器单 元2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而可以使用具有其中结合如图18-28所示的 多个构造的结构的扬声器单元。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凸起部分和凹入部分来增强轨道型音圈架 在驱动振动膜时沿振动方向的强度,并且对于驱动力,振动膜可以直线振 动。于是,可以输出高质量的声音。因此,可以实现具有简单结构的能提 高音圈架强度的扬声器单元和使用该扬声器单元的扬声器装置。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沿振动方向来驱动容纳在壳体中的扬 声器单元的振动膜时,通过凸起部分和凹入部分来增强平面型音圈架的强 度,并且对于驱动力,振动膜可以直线振动。因此,可以实现具有简单结 构的能够提高音圈架强度并能够高质量输出声音的扬声器装置。虽然已经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进行修改、组合和子组合,因此覆盖在所附权 利要求内的全部修改和改变都落在本发明的真实精神和范围内。本发明包含于200年1月29日和2007年3月6日递交给日本专利局 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7-018274和JP 2007-056299相关的主题,其整个内 容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扬声器单元,包括磁路,其形成槽形的磁隙;框架,其用于容纳并保持所述磁路;振动膜,其以可振动的方式附装到所述框架;平面型音圈架,其布置为大致穿过所述磁隙的中部,并且其一端与所述振动膜结合,音圈粘接到所述平面型音圈架的表面,并且在所述表面上形成用于提高所述振动膜在振动方向上的强度的凸起和凹入部分;以及减震器,其附装到所述框架以支撑所述平面型音圈架的另一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在所述平面型音圈架中,在所述表面上的粘接所述音圈并面对所述磁 隙的部分的位置处形成通孔,并且磁性流体被封闭在所述磁隙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在所述平面型音圈架中,所述凸起和凹入部分的落差小于所述音圈的 导线直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在所述振动膜中,在其后侧上形成两个凸起部件,所述两个凸起部件 在结合所述平面型音圈架的一端时用于定位,并在所述一端插入的状态下 进行结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单元,其中 所述减震器具有所述平面型音圈架被延展的架一体式构造。
6. —种扬声器装置,包括扬声器单元,包括磁路,其形成槽形的磁隙;框架,其用于容纳和 保持所述磁路;振动膜,其以可振动的方式附装到所述框架;平面型音圈 架,其布置为大致穿过所述磁隙的中部,并且其一端与所述振动膜结合, 音圈粘接到所述平面型音圈架的表面,并且在所述表面上形成用于提高所 述振动膜在振动方向上的强度的凸起和凹入部分;以及减震器,其附装到 所述框架以支撑所述平面型音圈架的另一端;以及壳体,其用于容纳所述扬声器单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单元和扬声器装置,能够以简单结构提高音圈架的强度,并以高质量输出声音,其设置有磁路,其形成槽形的磁隙;框架,其用于容纳和保持磁路;振动膜,其以可振动的方式附装到框架;平面型音圈架,其布置为穿过磁隙的大致中部,并且其一端与振动膜结合,音圈粘接到平面型音圈架的表面,并且在所述表面上形成用于提高振动膜在振动方向上的强度的凸起和凹入部分;以及减震器,其附装到框架以支撑平面型音圈架的另一端。
文档编号H04R9/02GK101237716SQ20081000631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9日
发明者池田绘美子, 田上隆久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