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器件及使用滑动器件的电子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3799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器件及使用滑动器件的电子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 种滑动器件及使用滑动器件的手提
电话、移动式机器(mobile)等电子机器。
背景技术
以往有 一 种手提电话,例如将排列有数字键或
功能键的操作部设置在本体部的上侧面,将进行预
定显不的液晶面板等显示部设置在与所述本体部
重叠的重叠,部的上侧面,而使该本体部与重叠部朝
■ 、 / -刖后方向相对地滑动的构造的滑动式、朝重叠面方
向转动滑动的转动滑动式、或组合以上两种形式而
转动滑动开放后90度转动切换成T字形而使用的
手提电话等。
例如,该滑动式的构成为,在重叠部左右隔着
间隔直接或间接地(也包含设置在—本体部的构件的
息义设置作为滑动导引部的导引轨道部,且在本
体部直接或间接地设置滑动卡合.于该左右的导引
轨道部的滑动部,通过使滑动部相对地滑动在导引
轨 邻道部,而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连结重叠部与本体
都用以实现上述滑动式的手提电话的滑动构造
的滑动明. 益件构成为以于其两端部滑动自如的方式
使滑动部卡合在如前所述设置在左右的滑动导引
部,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将重叠部连结在本体部。 转动滑动式的情形构成为,例如在以支点部作 为转动支点转动时,在本体部设置作为导件的弧状 的导引槽等滑动导引部,在重叠部设置以转动滑动白如的方式卡合在该滑动导引部的滑动部,以转动
支点部枢接,并以转动滑动自如的方式将导引部卡
合在滑动导引部,—并以转动滑动自如的方式将重叠
部连结在本体部。
而,使用如上所述以滑动自如或转动滑动白
如的方式连结本体部与重叠部的滑动器件的滑动
式或转动滑动式的手提电话较佳为构成在以重叠
部隠蔽本体部的操作部的重叠闭合位置、及以使重
叠部位置偏离的方式使重叠部朝前后方向或转动
方向移动而露出操作部的开放位置而进行定位保
持关闭施压或打开施压或掣子(click)卡合)。
为了因应上述要求,而有一种滑动器件,构
成为在第T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弹性部的--端,在第—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弹性部的另 一 端,通
过该弹性部的弹压施压而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
之间产生返回施压(关闭施压)或前进施压(打开
施压)。
即,构成为,例如在线材的两端部間的途中部 将该线材多重巻绕成线圈状,並将该线圈状部作为
頂部,将形成整体呈 字形的扭转弹簧(torsion spring)作为弹性部,将该扭转弹簧的 一 端连结在 第 一 构件,将扭转弹簧的另 一 端连结在第二构件, 通过该扭转弹簧的两端的连结部彼此分离的弹簧 施压(扩角施压),而在使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 件滑动或转动滑动时在该滑动方向产生施压。
依据该习知器件,利用由弹性部的扩角施压所
产生的滑动方向的施压,产生关闭施压直至重叠部
相对于例如滑动式的手提电话的本体部移动至预
定移动位置为止,而将该重叠部定位保持在重叠闭
合位置,且在使重叠部相对于本体部移动至预定位
置时,则是产生打开施压而可实现将该重叠部定位保持在滑动开放位置的定位保持功能。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9 1 3 1 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在该种滑动器件中,所述弹性部可采用产生例 如所述扩角施压的扭转弹簧、或以排列状态将多个 抗縮弹簧组装在例如伸縮自如的单元基体所构成 的弹簧单元等各式各样弹性构件,但不论如何,习 知的弹性部都需要例如将线材巻绕成线圈状等烦 杂的制造作业,因此制造非常麻烦也需要成本,且 成为该种滑动器件的制造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无 法作减薄形而需要大的介置空间。因此,期望该弹 性部在获得良好的弹性力的同时,也可实现更多的 量产性、成本性的提升及更进 一 歩的薄形化。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状而研创者,其课题在于提 供 一 种崭新的滑动器件及使用滑动器件的电子机 器,其可如以往通过弹性部的施压良好地发挥滑动 施压功能,并且如扭转弹簧-.或弹簧单元等,不需要 烦杂的制造作业,而开发出至今未有的可简单量产 且可实现薄形化的弹性部,.利用该弹性部而可实现 量产性及成本性佳、薄形化及省空间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参照


本发明的要旨, 一 种滑动器件, 以朝重叠面方向滑动自如或朝重叠面方向转动滑 动自如的方式连结重叠于第一构件1的第二构件
2,该滑动器件的特征为具备滑动导引部4,设 置在所述第 一 构件1或所述第二构件2 ;滑动部5 ,
设于所述第 一 构件1或所述第二构件2 ,并以滑动
自如或转动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在所述滑动导引部4 ;及弹性部3 ,配设在所述第 一 构件1与所述 第二构件2之间, 一 端连结在所述第 一 构件1 ,另 一端连结在所述第二构件2 ,当使所述第二构件2 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1朝重叠面方向滑动或转动 滑动时,在该滑动方向产生施压;其中,所述弹性 部3为在板线状或框状等薄板状的扁平板状部3a
的两端具有分别直接或间接地连结在所述第一构
件1、所述第二构件2的连结端部3b ,且以使该两
l山 乂而的连结端部3b彼此接离的方式作成弹性压曲变
形白如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该扁平板状压曲
弹性部3为以使所述扁平板状部3a朝板面方向弹
性压曲变形自如的方式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1的滑动器件,其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对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
形成所述扁平板状部3a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
3b而■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1的滑动器件,其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通过模具成形将所述扁
平板状部3a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3b —体成形
而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r的滑动器件,其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对剖面方形状的板线进
行压曲加工而形成所述扁平板状部3a或所述扁平
板状部3a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3b而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1的滑动器件,其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形
成为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3b间朝宽度方向隔着
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板线状部的形状而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2的滑动器件,其中,所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形
成为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3b间朝宽度方向隔着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板线状部的形状而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3的滑动器件,其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形
成为在所述两端的连结J;山 顿部3 b间朝宽度方向隔着
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板线状部的形状而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4的滑动器件,其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形
成为在所述两上山 顺的连结^山 顿部3b间朝宽度方向隔着
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板线状部的形状而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5的滑动器件,其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形
成为在薄板材的中央具有孔的框状,并将该扁平板
状部3a形成为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3b间朝宽度 方向隔着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作为框边部的 板线状部的形状而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6的滑动器件,其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形 成为在薄板材的中央具有孔的框状,并将该扁平板 状部3 a形成为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3 b间朝宽度 方向隔着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作为框边部的 板线状部的形状而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7的滑动器件,其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形 成为在薄板材的中央具有孔的框状,并将该扁平板 状部3a形成为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3b间朝宽度 方向隔着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作为框边部的 板线状部的形状而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8的滑动器件,其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形 成为在薄板材的中央具有孔的框状,并将该扁平板 状部3a形成为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3b间朝宽度方向隔着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作为框边部的
板线状部的形状而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4的滑动器件,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剖面方形状的板线蛇
行压曲,并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或所述扁平板状
部3a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3b压曲体成形而
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5的滑动器件,苴 z 、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剖面方形状的板线蛇
行压曲,并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或所述扁平板状
部3a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3b压曲体成形而
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6的滑动器件,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剖面方形状的板线蛇
行压曲,并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或所述扁平板状
部3a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3b压曲体成形而
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7的滑动器件,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剖面方形状的板线蛇
压曲,并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或所述扁平板状
部3a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3b压曲体成形而
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8的滑动器件,苴 z 、中,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剖面方形状的板线蛇
行压曲,并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或所述扁平板状
部3a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3b压曲体成形而构成。
再者,如权利要求1至1 7中任 一 的滑动器件, 其中,所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在弹性压曲 变形时所述扁平板状部3a中的施加有比其他部位 高的负载的高负载部分W的板幅,设定为比施加有比该高负载部位W低的负载的低负载部位X的板幅 更宽,并通过该部位使板幅变化。
此外, 一 种使用滑动器件的电子机器,为重叠 配设本体部及重叠部,并通过滑动器件连结所述本 体部及所述重叠部,以使所述重叠部从该重叠状态 以相对地朝重叠面方向交会的方式滑动或转动滑
动而可使重叠面的一部分露出;该滑动器件为将所
述本体部作为所述第一构件1或所述第二构件2 、
将所述重叠部作为所述第二构件2或所述第 一 构
件1的所述权利要求1至18中任 一 的滑动器件。
(发明效果
由于本发明以上述的方式构成,因此除了通过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的弹性施压,可良好地发挥如
以往的滑动施压功能以外,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
不需要进行如扭转弹簧或弹簧单元等将线材巻绕
成线圈状等烦杂的制造作业,为通过冲压加工或成
形加工或压曲加工即可简单地制造的扁平的薄板
状的构成,因此可前所未有地简单量产造成该种滑
动器件成本増加原因之一的弹性部,故当然可大幅
地削减制造成沐,且可实现薄形化。
因此,本发明为 一 种可通过如以往的弹性部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的弹性施压而发挥滑动施
压功能可实现前所未有的良好的量产性、成本性
及薄形化的滑动器件及使用滑动器件的电子机器。
再者,在权利要求2 、 3 、 4记载的发明中由
于为通过适于量产的冲压加工、成形加工或角线材
的压曲加工制造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的构成,因此
与习知的弹性部相比较,成为量产性及成本性极佳
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
再者,在权利要求5至1 7记载的发明中,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虽为简单的形状,但为适合发挥
充分的压曲弹性施压力的形状,而成为可更良好地
发挥滑动施压功能且耐久性也佳的构成。
再者,在权利要求18记载的发明中,成为可
更良好地发挥滑动施压功能且耐久性也佳的构成。
再者,在权利要求19记载的发明中,成为可
确实且良好地发挥所述作用效果且实用性、量产性
及成本性佳的使用滑动器件的电子机器。

图1为显示第一实施例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
部3的说明斜视图。
图2为,显示第 一 实施例的扁平板状压通弹性
部3的弹性压曲变形的说明平面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
动作说明平面图。
图4为使用第一实施例的使用滑动器件的电
子机器的滑动动作说明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
另例1的说明平面图。
图6为第 一 实施例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
另例2的说明平面图。
图7为第 一 实施例的图6所示的扁平板状压曲
弹性部3的动作说明平面图。
图8为第一实施例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
另例3的说明平面图。
图9为第一实施例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
另例4的说明平面图。
图IO为第一实施例的图9所示的扁平板状压
曲弹性部3的动作说明平面图。
图11为第 一 实施例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另 一 例5的说明平面图。
图12为第 一 实施例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
的另 一 例6的说明平面图。
图1 3为第 一 实施例的图1 2所示的扁平板状压
曲弹性部3的动作说明平面图。
图1 4为使用第二实施例的使用滑动器件的电
子机器的滑动动作说明图。
图15为第二实施例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
的说明平面图。
图1 6为第二实施例的图1 5所示的扁平板状压
曲弹性部3的动作说明平面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A-A剖面图。
图19为图17所示的B-B剖面图。,
图20为图17所示的C-C剖面图。
图2 1为与第三实施例比较的实施例的扁平板
状压曲弹性部3的说明平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第.^构件
2 第二构件
3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弹性部)3a扁平板状部
3b连结端部
4 滑动导引部
4A滑动导引部形成板
5 滑动部
5A滑动部形成板
6 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显示本发明的作用并简单地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如何实施本发明)。
由于将本发明的弹性部3作成薄板状的扁平
板状压曲弹性部3 ,因此可将该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作成为对例如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形成所述扁平板状部3a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3b的构成、通过例如模具成形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3b—体成形的构成、或压曲形成例如剖面方形状的板线的构成等通过适合量产的冲压加工、成形加工或弯曲加工所制造的构成,藉此可谋求比习知的弹性部更进歩的量产性提升及成本削减。
因此,本发明如前所述使用量产性及成本性佳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 ,因此可确实地谋求该种滑动器件的量产性提升、成本削减及薄形化。
此外,将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扁平板状部3a作成为在例如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3b之间朝其宽度方向隔着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板线状部的形状时,即可更良好地发挥滑动施压功能。
即,在仅通过 一 个板线状部的压曲弹性施压难以获得充分的施压力且在负载集中在一个板线状部的构造时,会有容易塑性变形而产生耐久性的问题之虞。在此方面,若将本发明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扁平板状部3作成为例如排列有至少2个板线状部的形状时,即可设计成可通过该多个板线状部的压曲弹性施压的合力而容易地获得充分的施压力,可容易地谋求该施压力的强度设计,且可将负载分散在多个板线状部,因此会成为从耐久性的观点来看也佳的形状。
再者,例如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形成为在薄板材的中央具有孔的框状,且将该扁平板状咅l卩3a作
成为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3b间朝其宽度方向隔
着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作为框边部的板线状
部的形状时,则只要将孔形成在薄板材即可简单地
实现在两端的连结端部3b之间排列有2个板线状
部的形状
再者,即使板线设定为蛇行的形状,虽为薄形
仍可设计成可容易地获得充分的施压力,容易地谋
求该施压力的强度设计,也可利用冲压加工、成形
加工或弯曲加工来形成,因此确实地谋求量产性提
升、成本削减及薄形化。
再者,例如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如后述的实
施例所不,在作成为在所述扁平板状部3a的两i山 顿
有作为转动卡合部的安装孔或大致c环状的安
装缺PI部的形状,而该转动卡合部以可转动的方式
卡合在设于所述第 一 构件1或所述第二构件2的卡
合部6 :,并将该安装孔或安装缺口部作为所述连结
顿部3b而构成的情形中,只要在薄板材形成孔或
缺□部或将板线压曲,也可简单地形成该连结上山 顺部
(实施例
依据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图1至图ll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滑动器件构
成为: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将设于第二构件2的滑动
部5卡合在设于第一构件l的滑动导引部4间,且以朝重叠面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重叠连结第一构件l及第二构件2,且具备一端连结在所述第一构件1 、另 一 端连结在所述第二构件2的弹性部3 ,通过该弹性部3的压曲弹性所产生的施压而在所述第 一 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产生滑动方向的施压、即返回施压(关闭施压)或前进施压(打开施压);如图1所示,所述弹性部3为在作成为扁平
的薄板状而呈板线状或框状等扁平板状部3a的两
上山-顺員有分别连结在所述第 一 构件1 、第二构件2的
连结上Uj 顿部3b,且以使该两端的连结端部3b彼此接
离的方式作成弹性压曲变形自如的扁平板状压曲
弹性部,该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以使所述扁
平板状部3 a朝板面方向弹性压曲变形自如的方式
构成。
以下,具体地说明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将本发明应用在电子机器,该电子机器为重叠配设本体部及重叠部,并通过滑动器件连结所述本体部及所述重叠部,以使所述重叠部从该重叠状态以相对地朝重叠面l方向交会的方式滑动
而可使重叠面的一部分露出;具体而言,将本发明应用在滑动式手提电话,将在本体部上侧面设有排列数字键或功能键的操作部的本体部作为第 一 构件1,将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重叠在第一构件l且以隠蔽/露出自如的方式开闭所述操作部的重叠部作
为第二构件2 ,在该第二构件2的上侧面设置进行
预定显示的液晶面板等显示部,而作成以相对滑动
自如的方式连结该第一构件l与第二构件2的滑动器件。
首先,说明本实施例的滑动器件的滑动构造。
如圖4所示,在第 一 构件1的上面側,以左右对向的状態設置形成为-字形導引軌道状的滑动導引部4。具体而言,为将设置于第一构件l的上面侧的滑动导引部形成板4A的左右缘部折回而在左右形成滑动导引部4的构成。
另一方面,在第二构件2设置与所述左右的滑动导引部4间滑动卡合的滑动部5。具体而言,为在设置于第二构件2的下面部的滑动部形成板5A的左右缘部突出形成有与所述滑动导引部4滑动 卡合的作为滑动部5的板缘的构成,且为使作为该
滑动部5的板缘分别滑动卡合于所述第 一 构件1的 左右的滑动导引部4并以相对滑动自如的方式连 结第 一 构件1与第二构件2的构成。
再者,将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一方的连结 端部3b枢接连结在第一构件1。具体而言,间接 地枢接连结在第 一 构件1 ,即枢接连结在第 一 构件 1的形成于滑动导引部形成板4A的上面部预定部 位的卡合部6。此外,另一方的连结端部3b枢接 连接在第二构件2 。具体而言,间接地枢接连结在 第二构件2 ,即枢接连结在第二构件2的形成于滑 动部形成板5A的下面部预定部位的卡合部6。
以枢接连结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第构件
1及第二构件2的连结构造而言能采用各种连结构
造,在本实施例中为以下构造将嵌插卡止于作为
后述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两上山 顺的连结端部
3b的安装孔的凸状的所述卡合部6设置在第构
件1、第二构件2,以可转动的方式将卡合部6嵌
插卡止至作为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连结端部
3b的安装孔,并枢接连结两者。
此外,也可作成为将例如滑动导引部4本身作
为第 一 构件1的构成,也可作成为将扁平板状压曲
弹性部3的一方的连结端部3b连结在作为该第一
构件1的滑动导引部4的构成,且也可如本实施例, 通过将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一方连结端部3b 连结在设于第一构件l的滑动导引部4,而成为经 由该滑动导引部4将该连结端部3b连结在第 一 构 件1的构成。同样地,也可作成为将例如滑动部5 本身作为第二构件2的构成,也可作成为将扁平板 状压曲弹性部3的另 一 方的连结端部3b连结在作为该第二构件2的滑动部5的构成,且也可如本实 施例,通过将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另 一 方连结
端部3b连结在设于第二构件2的滑动部5,而成 为经由该滑动部5将该连结端部3b连结在第二构 件2的构成。
接着,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 部3的构成。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 3a形成为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3b间朝宽度方向 隔着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板线状部的形状,在 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将扁平板状部 3a形成为在左右的连结端部3b间隔着预定间隔排 列有弓形的2个板线犹部的形状。
具体而言,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a形成为在薄 板材的中央具有孔的框状,且形成为在所述两端的 连结端部3b间排列有2个作为框边部的板线状部 的形状。
再者,该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作成为在所 述扁平板状部3a的两端具有作为转动卡止部的安 装孔或大致C环状的安装缺口部的形状,该转动卡 止部以可转动的方式卡合在设于所述第一构件1 或所述第二构件2的所述凸状的卡合部6而枢接连 结,并将该安装孔或安装缺口部作为所述连结端部 3b而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 为在框状的扁平板状部3a的左右穿设圆形的安装 孔并设置连结端部3b的构成。
此外,该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形状为考虑 所要求的操作性或滑动量等而适当地设定其形状 即可,如图5所示的其他例,可将扁平板状压曲弹 性部3的扁平板状部3a形成为大幅弯曲成U字的 整体呈U字形的框状,或如图6及图7所示的其他例也可将扁平板状部3a形成为整体呈大致M字
形的蛇行框状,特别是如图6及图7所示,作成为
蛇行状,以使两侧的连结端部3b彼此大幅接离的
方式良好地弹性弯曲变形。再者,如图 8 、 9 、10
所不的他例,也可不将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
扁平板状部3a作成框状,而形成为仅具有 一 个蛇
行状的板线状部的形状(剖面方形状的板线为蛇行
的形状)。総之,较佳为以两端的连结端部3b之间
隔距离为基准,解析在为了使该连结端部3b彼此
接离移动达预定距离而使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
弹性压曲变形时于该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不会
产生塑性变形的形状,并进行形状设定。
再者,如图;1 1所示的其他例,也可在扁平板
状压曲弹性部3的两端不形成安装孔而形成大致:c
环状的缺口部并设置连结端部3b的构成。此时,
在枢接连结该连结端部3b、所述第一构件1、第
构件2的卡合部6时,能从侧方将 一 部分缺口开放的c环状的连结端部3b嵌入卡合部6并予以连结,而容易地进行与该第 一 构件1或第二构件2的安装
连结也可利用弯曲加工而形成。
具体而言,所述薄板材可采用各种构件,而在
本实施例中采用金属制的薄板材。
通过冲压加工将孔形成在该金属制的薄板材
的中央并设置框状的所述扁平板状部3a,并且通
过冲压加工在该扁平板状部3a的两端形成安装
孔,并设置所述连结端部3b以形成扁平板状压曲
弹性部3 ,。并且在经该冲压加工而成形的扁平板状
压曲弹性部3钩设套环(barrel ),将外周围施以
倒角。如此,通过将外周围的角施以倒角并设为R,
该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应力会减少,且可挠性
变佳因此,该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只要对金属制
的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即可简单地形成,因此与需
要例如巻绕成线圈状等烦杂的制造作业的习知的
弹性部3相比较,量产性极佳,且也可削减制造成
本再者,扁平板状的本实施例的扁平板状压曲弹
性部3的厚度尺寸仅具有金属制的薄板材的板厚
而形成非常薄的形状,因此有助于设有该扁平板状
压曲弹性部3的滑动器件、及使用该滑动器件的电
子机器的薄形、小型化设计。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薄板材施加冲压加工
而形成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 ,但也可例如通过模
員成形将所述扁平板状部3 a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
端部3b —体成形而形成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
在此情形下,可与冲压同样地可简单地量产且可
削减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金属制的薄板材作
为构成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薄板材,由此构成
在将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作为滑动器件进行组
装时,该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良好地发挥作为接
地的功能。
具体而言,设置在例如第 一 构件r的上面侧的
滑动导引部4 (所述直接传动滑动式的滑动器件的
滑动导引部形成板4A及后述的转动滑动式的滑动
器件的弧状的槽部)、及设置在第二构件2的下面
侧的滑动部5(直接传动滑动式的滑动器件的滑动
部形成板5A及转动滑动式的滑动器件的销部为
金属制,由于彼此金属的接触未达成良好的滑动,因此为了达成良好的滑动,滑动导引部4的导引面
滑动部位)以树脂制的构件所构成。
因此,将电子零件内建在例如第 一 构件1及第三构件2双方的电子机器(手提电话)中,在经由滑动器件而连结时,第 一 构件1侧的滑动导引部4
与第二构件2侧的滑动部5成为絶缘状态。
此点,本实施例如前所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
部3为金属制,经由该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使第 一构件1侧的滑动导引部4与第二构件2的滑动部 5进行电性连接,藉此,该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 发挥作为接地的功能,用以放掉因内建在第 一 构件 1及第二构件2的电子零件所产生的电。
再者,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由于为扁平板 状,在将其两端部分别连结在滑动导引部4 、滑动
部5时,和例如剖面圆形状的棒状体般别与滑动导
引部4、滑动部5点接触或线接触的情形不同由
于与第一构件1 、第二构件2面接触,,因此接触面
积极广,在此方面,本实施例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
部3也发挥良好的接地功能。
图3为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例的扁平板状
压曲弹性部3的动作说明平面图。
图3中,符号Pl为如图4(a)所不,显不将
第二构件2 (重叠部)相对于第 一 构.件1 (本体部) 设为重叠闭合位置时的第二构件2的卡合部6与扁 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连结端部3b的连结位置Pl, 同样地,符号P2为显示将第二构件2相对于第一 构件1进行滑动操作,且第 一 卡合部6的位置与第 二连结部6的位置朝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横方向排 列时的第二构件2与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连结 位置P2 ,符号P3为如图4 ( b )所示,显示将第二 构件2相对于第 一 构件1设为滑动开放位置时的第 二构件2与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连结位置P3。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设定成在扁平板状压曲弹 性部3抵抗其本身的弹性而压曲弹性变形的状态 下,将一方的连结端部3a与第一构件l连结,将另一方的连结端部3a与第二构件2连结,将第二 构件2相对于第 一 构件1设为重叠闭合位置(图3 中,连结位置Pl)或滑动开放位置(图3中,连 结位置P3)时,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也不会成 为自由长度状态(自由状态),而成为稍微扁平压 曲弹性变形的状态。
因此,即使在该连结位置Pl、 P3,依然会通 过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弹性而产生使卡合部6 彼此分离的滑动施压,因此如图4(a)所示在将 第二构件2相对于第 一 构件1设为重叠闭合位置 时,所述滑动施压(关闭施压)而将该第二构件2 定位保持施压在重叠闭合位置,另一方面,如第4 (b )图所示在将第二构件2相对于第 一 构件1设 为滑动开放位置时,通过所述前进施压(打开施压) 而将该第二构件2定位保持施压在滑动开放位置。 即,在使第二构件2相对于第 一 构件1滑动时,
使第—构件2相对于第 一 构件1滑动移动预定长度
为止具体而言为图3所示从连结位置P 1到达连
结位置P2为止),会在第二构件2—返回移动的滑动
方向产生返回施压(关闭施压),而使其滑动移动
预定长度时,相反地会在第二构件2前进移动的滑
动方向产生前进施压(打开施压)。即,以例如使
第构件2相对于第 一 构件1从重叠闭合位置滑动
移动操作至滑动开放位置的情形为例加以说明,在
图3中,在从连结位置Pl到达至连结位置P2的滑
动范围,在第二构件2产生返回施压,另一方面,在图3中,在从连结位置P2到达至连结位置P3的
滑动范围,相反地产生前进施压。
再者,图12、 1 3所示的实施例构成为,将扁
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压曲加工(弯曲加工)成剖面
方形状的板线而形成扁平板状部3a及连结端部3b所成的构成。
即,图12、 1 3所示的实施例为将板线(角线 材)进行蛇行压曲而成为整体扁平状的弹性部3的 构成,也可对板线(角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板线的弯曲加工而形成,且两
上山 顿的连结端部3 b也弯曲加工成C状而形成。因此,
在该实施例中作成为将 一 条角线作成s字形并持
续地反复进行正反弯曲加工,在板面方向弹性压曲
变形白如而产生扩角弹性,制作容易且产生良好的
压曲弹性,且也实现薄形化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
3 c
图14、 15、 16为显示将本发明应用在转动滑 动式的滑动器件的第二实施例,如图1 5所示,与 图12的实施例同样地,作成为将剖面方形状的板 线设为蛇行状的形状,且该实施例为与图1 2的情 形同样地通过将板线压曲加工成蛇行状而形成,连 结端部3b也通过该压曲加工而形成。
更进 一 歩说明,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4 所示,在第二构件2将弧状的槽部作为滑动导引部 4而设置,将以转动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在第一构
件1的滑动导引部4的销部作为滑动部5而设置,
并枢接转动支点部,同时以转动滑动自如的方式卡
合该滑动导引部4与滑动部5,并以90度水平转
动滑动白如的方式将第二构件2连结在第 一 构件
1 o
具体而言,为将该滑动器件应用在重叠滑动式
的手提电话的实施例,构成为设置图l至图11 所示的滑动器件,如图14(b)所示滑动至开放位 置,且在该开放位置通过该第二实施例的滑动器件
可如图14(b)所示90度转动滑动。
再者,在图1 2所示的实施例及图1 5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以SWP (琴钢丝)或SUS ( Stainless Used Steel;不锈钢)的材料使剖面材料的尺寸不 同而形成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来进行耐久实 验,即使如图1 3或图1 6所示反复滑动或转动滑动, 仍确认出可承受至少希望使用次数的100万次的 动作。此外,即使例如板线的厚度为1 mm以下且设 定为接近正方形状的尺寸,也确认出即使超过100 万次也可充分地使用。
此外,该图1 2及图1 5所示的形状形成产生 充分的弹性度且实际安装宽度小、行程(stroke) (滑动行程长度、转动行程长度)大的形状。
再者,图17、 18、 19、 20所示的第三实施例 在将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扁平板状部3a作成 具有1个蛇行状的板线状部的形状时,将在弹性压 曲变形时扁平板状部3a中的施加有比其他部位高 的负载的高负载部分W的板幅,在板宽方向设定为 比施加有比其该高负载部位W低的负载的低负载 部位X的板幅更宽,并通过该部位使板幅变化。
具体而言,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将在弹性 压曲变形时蛇行形状的扁平板状部3a中的在作为 施加有高负载的所述高负载部分W的 一 侧配置成 并设状态的折返部位W的板幅,设定为比在作为施 加有比该高负载部位W低的负载的低负载部位X的 相反侧配置成并设状态的折返部位W的板幅更宽, 并设定成 一 侧的折返部位W与另 一 侧的折返部位W 的板宽不同。
本实施例通过因形状而可预先判断弹性压曲 变形时产生负载的差的部位(高负载部位W与低负 载部位X)而设定各部位的宽度,即如图17所示 将并设于 一 侧的折返部位作为高负载部位W并设 为宽幅,在其间对向配置该高负载部位W与直线部位Y ,将并设于另 一 侧的折返部位作为低负载部位 X并设为窄幅,如此依据形状适当地设定在弹性压 曲变形时施加不同负载的部位的宽度。本实施例的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的位于左右的直线位置Z、 高负载部位W 、低负载部位X的板宽的关系设定为 图18、 19、 20所示(W〉Z〉X)。
在具有例如蛇行状的板线状部的形状的扁平 板状部3 a中,如图2 1所示为了对应弹性压曲变形 时的负载(应力),也有通过将成为高负载部位W 与低负载部位X间的直线部位Y的长度增长而对应 的方法,但如此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会大型化, 且造成滑动器件本身的大型化,且会产生扁平板状 压曲弹性部3的可动范围也变窄的问题。
关于此点,本实施例只要将高负载部位W (折 返部位)设为宽幅,且将低负载部位X (折返部位) 设为窄幅,即可大幅地提升负载性能,因此在不会 使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大型化的情形下,可确实 地提升负载性能。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可通过冲压加工或模具加 工而获得,因此容易获得该构成。
此外,就依部位而使板宽不同的构成而言,在 本实施例中适用于蛇行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 只要为发挥本实施例的所述扁平板状部3a为2个 框状即也可适用等特性的构成,即可适当地设计变 更。
再者,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本实施例,各构成要 件的具体构成可适当地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滑动器件,以朝重叠面方向滑动自如或朝重叠面方向转动滑动自如的方式连结重叠于第一构件的第二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滑动导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或所述第二构件;滑动部,设于所述第一构件或所述第二构件,并以滑动自如或转动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合在所述滑动导引部;及弹性部,配设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一端连结在所述第一构件,另一端连结在所述第二构件,当使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朝重叠面方向滑动或转动滑动时,在该滑动方向产生施压;其中,所述弹性部为在板线状或框状等薄板状的扁平板状部的两端具有分别直接或间接地连结在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的连结端部,且以使该两端的连结端部彼此接离的方式作成弹性压曲变形自如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该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以使所述扁平板状部朝板面方向弹性压曲变形自如的方式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明. 益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对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形成所述扁平板状部及其两上山 顿的所述连结端部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通过模具成形将所述扁平 板状部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一体成形而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对剖面方形状的板线进行 压曲加工而形成所述扁平板状部或所述扁平板状 部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而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形成为 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间朝宽度方向隔着预定间 隔排列有至少2个板线状部的形状而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形成为 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间朝宽度方向隔着预定间 隔排列有至少2个板线状部的形状而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形成为 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间朝宽度方向隔着预定间 隔排列有至少2个板线状部的形状而构成。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形成为 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间朝宽度方向隔着预定间 隔排列有至少2个板线状部的形状而构成。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形成为 在薄板材的中央具有孔的框状,并将该扁平板状部 形成为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间朝宽度方向隔着 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作为框边部的板线状部的形状而构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形成 为在薄板材的中央具有孔的框状,并将该扁平板状 部形成为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间朝宽度方向隔 着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作为框边部的板线状 部的形状而构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形成 为在薄板材的中央具有孔的框状,并将该扁平板状部形成为在所述两 -而的连结顿部间朝宽度方向隔着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作为框边部的板线状 部的形状而构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所述扁平板状部形成 为在薄板材的中央具有孔的框状,并将该扁平板状 部形成为在所述两端的连结端部间朝宽度方向隔 着预定间隔排列有至少2个作为框边部的板线状 部的形状而构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剖面方形状的板线蛇 行压曲,并将所述扁平板状部或所述扁平板状部及 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压曲一体成形而构成。
14.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剖面方形状的板线蛇 行压曲,并将所述扁平板状部或所述扁平板状部及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压曲 一 体成形而构成。
15.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剖面方形状的板线蛇 行压曲,并将所述扁平板状部或所述扁平板状部及 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压曲一体成形而构成。
16.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剖面方形状的板线蛇 行压曲,并将所述扁平板状部或所述扁平板状部及 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压曲一体成形而构成。
17.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剖面方形状的板线蛇 行压曲,并将所述扁平板状部或所述扁平板状部及 其两端的所述连结端部压曲一体成形而构成。
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所述的滑动器件,其特 征在于,所述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为将在弹性压曲 变形时所述扁平板状部中的施加有比其他部位高 的负载的高负载部分的板幅,设定为比施加有比该 高负载部位低的负载的低负载部位的板幅更宽,并 通过该部位使板幅变化。
19.一种使用滑动器件的电子机器,重叠配设本体部及重叠部,并通过滑动器件连结所述本体部及所述重叠部,以使所述重叠部从该重叠状态以相对地朝重叠面方向交会的方式滑动或转动滑动而可使重叠面的一部分露出;该滑动器件为使用将所述本体部作为所述第构件或所述第二构件、将所述重叠部作为所述第二构件(2)或所述第 一 构件(1 )的所述权利要求1至1 8中任 一 的滑动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发出至今未有的可简单量产的弹性部且利用该弹性部而可实现良好的量产性及成本性的滑动器件及使用滑动器件的电子机器。该滑动器件构成为将弹性部(3)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连结在可滑动自如的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通过该弹性部(3)的弹性施压而在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产生滑动方向的施压;其中,所述弹性部(3)在板线状或框状等薄板状的扁平板状部(3a)的两端具有分别连结在所述第一构件(1)、第二构件(2)的连结端部(3b),且以使该两端的连结端部(3b)彼此接离的方式作成弹性压曲变形自如的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该扁平板状压曲弹性部(3)为以使所述扁平板状部(3a)朝板面方向弹性压曲变形自如的方式构成。
文档编号H04M1/02GK101682664SQ20088001540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8日
发明者久保田直基 申请人:株式会社思特百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