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及应用该视窗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395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视窗及应用该视窗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视窗及应用该视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产品(如手机、PDA等)的壳体常被镀覆一金属层或具有金属效果的膜 层而使产品外观具有金属光泽或金属镜面效果,从而吸引消费者眼球。然而随着消费者对 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单一的仅壳体具有金属光泽的效果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于人 们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常接触的界面是视窗,若使电子产品的视窗亦具有金属光泽或金属镜 面效果,则会大大提升产品的外观竞争力及附加价值。作为应用于电子产品的视窗,首先要 满足不能屏蔽电磁波的条件,以保持产品的正常功能;且由于视窗为人机交流的界面,又要 求其在使用状态时具有高透光性。若该视窗在使用状态时从视窗中所透出的背景光线呈现 出彩色且强度渐变的效果,则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屏蔽电磁波、且具有金属镜面效果、高透光性及可使背 景光线产生彩色的渐变效果的视窗。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视窗的电子装置。一种视窗,其包括一透明基体,该视窗还包括设置于透明基体表面的变色层、结合 于变色层表面的光透增强层及不导电金属层,所述透明基体的其中任一表面还形成有若干 渐变排列的散射点。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本体及一视窗,所述本体包括一显示器及一侧光源,该视 窗盖设于本体的显示器上;所述视窗包括一透明基体,该视窗还包括设置于透明基体表面 的变色层、光透增强层及不导电金属层,所述透明基体的其中任一表面还形成有若干渐变 排列的散射点,所述本体的侧光源为彩色侧光源,其设置于透明基体的一侧,该显示器及侧 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明基体、变色层、光透增强层及不导电金属层透射出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视窗在透明基体上设置一不导电金属层,当所述电子装 置在未使用状态时,该视窗的不导电金属层对光线具有高散射性,从而呈现出金属镜面效 果,增强了视窗的外观性;当电子装置在使用状态时,所述视窗的不导电金属层又具有光穿 透性,并通过一光透增强层来增强不导电金属层对光线的穿透,使人眼更易于阅读和观览 资讯,且通过在透明基体二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渐变排列的散射点及变色层,使所述彩色 侧光源穿透至视窗表面的背景光线呈现出彩色、且亮度渐变的装饰效果。且由于视窗的不 导电金属层不导电,其不会屏蔽电磁波,不影响电子装置的正常使用功能。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视窗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视窗10包括一透明基体11及依次形成 于透明基体11第一表面的变色层12、增亮层13、底漆层14、光透增强层15、不导电金属层 17及面漆层19。透明基体11可为以注塑成型的方式制成的塑料层。注塑该透明基体11的塑料可 选自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及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的任一种。该基 体11的厚度在2-5mm之间。所述透明基体11的背向变色层12的第二表面形成有若干呈渐变排列的散射点 111。该散射点111可为半球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凹点。所述若干散射点111沿基体11 的一侧至另一侧的方向由大直径、高密度的分布逐渐过渡至小直径、低密度的分布。当所述 基体11靠近其分布有大直径、高密度散射点111的一侧放置有彩色光源时,该彩色光源发 出的彩色光线沿平行于基体11的第二表面传播,传播过程中遇到若干散射点111,此时,若 干散射点111的曲面将会改变到达该曲面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使该彩色光线穿透至基体11 的第一表面。所述大直径、高密度分布的散射点111的曲面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强,使该彩色 光线穿透至基体11第一表面的强度要强,而小直径、低密度分布的散射点111的曲面对光 线的散射作用弱,使该彩色光线穿透至基体11第一表面的强度要弱,从而在基体11的第一 表面产生光线强度渐变的效果。所述若干散射点111亦可设置于透明基体11的第一表面上。所述若干散射点111可采用网版印刷的方法形成,或采用化学蚀刻、精密机械蚀 刻、光微影法等方法形成。可以理解的,所述若干散射点111亦可为半球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凸点,其可 使用透明油墨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形成。变色层12可为一含有多种颜色颜料粒子的透明油漆层。该油漆可为透明的紫外 光固化漆。所述颜料粒子在变色层12中的百分含量可在1.5-2. 5%之间。该变色层12的 厚度可在1_2μπι之间。所述穿透至基体11另一表面的彩色光线经过该变色层12时,该彩 色光线将会与变色层12中的颜料粒子发生光的综合作用,从而改变其原来的颜色,而呈现 出另一颜色。如彩色光源为蓝色,其发出的蓝色光经过含红色颜料粒子的变色层12时,将 变为紫红色;若经过含绿色颜料粒子的变色层12,将变为青绿色。当变色层12中的颜料粒 子为多种颜色,所述彩色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该变色层12时,将会呈现出多种颜色的组合 效果。增亮层13由众多不规则形状的光学粒子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制成。该增亮层的 厚度在0.1-0. 5μπι之间。该光学粒子可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或三氧化二铝。蒸镀时,以 所述光学粒子作为靶材。所述增亮层13的表面粗糙度较大,在0.05-0. 1 μ m之间。该增亮 层13中的众多光学粒子可起到类似凸透镜聚光效果的作用,其可使穿透变色层12的光线 的亮度增强,以增强人眼对所述光线强度渐变的视觉效果。底漆层14可为透明的紫外光固化漆膜,也可以为丙烯酸树脂漆膜。该底漆层14 可增强光透增强层15与增亮层13的结合力及不导电金属层17的光亮度,其厚度可在 1-30 μ m 之间。
4
光透增强层15可为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膜,其可以由真空蒸镀的方法制成。蒸镀 时,使用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作为靶材。该光透增强层15的厚度可为80-200nm。该光透增 强层15的表面粗糙度较小(< 0. 012 μ m)。所述光透增强层15亦可为低折射率材料与高 折射率材料交替镀覆制成的复合层。所述低折射率材料可为二氧化硅或三氧化氯,高折射 率材料可为五氧化三钛、氧化锆或五氧化二钽。当本发明视窗10应用于所述电子装置并在 使用状态时,所述光透增强层15可增强电子装置的显示器所发出的光线对不导电金属层 17的透过率(其光透过率> 30% ),从而使人眼能够清晰的阅读和观览咨讯。不导电金属层17为以真空蒸镀的方式形成的膜层。形成不导电金属层17的材料 可选自铟、锡、铝、钛、碳化钛、铝硅及不锈钢等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该不导电金属层17具有 金属质感外观,其厚度在0.01-10 μ m之间。由于不导电金属层17的不导电性,其对无线射 频的传输或接收不会产生干扰。当本发明视窗10在未使用状态时,该不导电金属层17对 外部光线具有较高的散射性(其散射率在20-75%之间),从而使视窗10呈现出金属镜面 的效果;而当视窗10在使用状态时,该不导电金属层17具有光线可穿透性。所述光透增强层15、不导电金属层17的设置及其厚度的选择可通过光学膜系的 数值计算软件计算出光谱曲线后而确定。面漆层19为一透明的保护漆膜,其厚度可为10_50μπι。该面漆层19可以为透明 的紫外光固化漆,其具有较高的硬度以起到较好的表面保护作用。所述面漆层19中亦可添 加彩色颜料,以使视窗10的外观更美观。可以理解的,所述面漆层19可以省略。可以理解的,所述光透增强层15与不导电金属层17的位置可互换,即不导电金属 层17形成于底漆层14的表面,光透增强层15形成于不导电金属层17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所述底漆层14可以省略,即光透增强层15或不导电金属层17直接 形成于增亮层13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所述增亮层13可以省略,即底漆层14直接形成于变色层12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所述基体11表面的散射点111的排列亦可为沿该表面中心点的发散 方向由大直径、高密度的分布逐渐过渡至小直径、低密度的分布。可以理解的,所述散射点111亦可为其他方式的渐变性排列。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应用所述视窗10的电子装置20包括一 本体21及盖设于本体21上的视窗10。所述本体21包括一显示器(图未示)及一侧光源(图未示)。所述视窗10包括 一基体11及依次形成于基体11第一表面的变色层12、增亮层13、底漆层14、光透增强层 15、不导电金属层17及面漆层19。在所述基体11的第一表面或背向变色层12的第二表面 形成有若干呈渐变排列的散射点111。该若干散射点111可为半球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 凹点或凸点。所述若干散射点111在基体11表面由大直径、高密度的分布逐渐过渡至小直 径、低密度的渐变性分布。所述本体21的侧光源可为彩色的LED侧光源,其优选设置于视 窗10的基体11形成有大直径、高密度分布的散射点111的一侧。所述本体21的显示器发 出的光线经过视窗10的基体11、变色层12、增亮层13、底漆层14、光透增强层15、不导电金 属层17及面漆层19透射出来,且所述彩色的LED侧光源发出的彩色光线经由基体11的若 干散射点111及变色层12的光散射作用使从视窗10透出的背景光线呈现出彩色、且强度渐变的装饰效果。 所述本体21可为手机、PDA、MP3或MP4的本体。
权利要求
一种视窗,其包括一透明基体,其特征在于该视窗还包括设置于透明基体表面的变色层、结合于变色层表面的光透增强层及不导电金属层,所述透明基体的其中任一表面还形成有若干渐变排列的散射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散射点为半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 凹点或凸点,该若干散射点沿基体表面的一侧至另一侧的方向由大直 径、高密度的分布逐 渐过渡至小直径、低密度的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散射点沿基体表面中心点的发散 方向由大直径、高密度的分布逐渐过渡至小直径、低密度的分布。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散射点采用网版印刷、化学蚀 刻、精密机械蚀刻或光微影法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层为含有多种颜色颜料粒子的透 明油漆层,其厚度在1-2 μ m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颜料粒子在变色层中的百分含量为 1. 5-2. 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透增强层为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膜, 其厚度为80-200nm,粗糙度小于等于0. 012 μ 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透增强层为低折射率材料与高折射 率材料交替镀覆制成的复合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导电金属层以真空蒸镀的方式形成, 该不导电金属层的材料选自于铟、锡、铝、钛、碳化钛、铝硅及不锈钢中的任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层与光透增强层之间设置有一增 亮层,该增亮层的厚度在0. 1-0. 5 μ m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层与不导电金属层之间设置有一 增亮层,该增亮层的厚度在0. 1-0. 5 μ m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层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 或三氧化二铝光学粒子以蒸镀的方式制成,该增亮层的粗糙度在0. 05-0. 1 μ m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透增强层与增亮层之间结合有一 底漆层,光透增强层上形成有一面漆层。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导电金属层与增亮层之间形成有 一底漆层,不导电金属层上形成有一面漆层。
15.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本体及一视窗,所述本体包括一显示器及一侧光源,该视 窗盖设于本体的显示器上;所述视窗包括一透明基体,其特征在于该视窗还包括设置于 透明基体表面的变色层、光透增强层及不导电金属层,所述透明基体的其中任一表面还形 成有若干渐变排列的散射点,所述本体的侧光源为彩色侧光源,其设置于透明基体的一侧, 该显示器及侧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明基体、变色层、光透增强层及不导电金属层透射出 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视窗及应用该视窗的电子装置。该视窗包括一透明基体、设置于透明基体表面的变色层、结合于变色层表面的光透增强层及不导电金属层,所述透明基体的其中任一表面还形成有若干渐变排列的散射点。该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及一视窗,所述本体包括一显示器及一侧光源,该视窗盖设于本体的显示器上;所述视窗包括一透明基体、设置于透明基体表面的变色层、光透增强层及不导电金属层,所述透明基体的其中任一表面还形成有若干渐变排列的散射点,所述本体的侧光源为彩色侧光源,其设置于透明基体的一侧,该显示器及侧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明基体、变色层、光透增强层及不导电金属层透射出来。
文档编号H04M1/02GK101932212SQ20091030368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5日
发明者姜传华, 戴丰源, 杜琪健 申请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