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866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移装置,尤指可供机体的基座、滑盖进行相对的推动、滑移
的装置,而使基座、滑盖呈相对滑移时受到滑移模块的限位,确实滑动至定位且避免产生脱
落或分离。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产业的四通八达,信号传输无远弗届,且信号的传送、接收也更加方便、 清晰、快速,相对的使无线传输的通信产品日渐风行,而移动电话的问世,取代无线电对讲 机的使用距离受限的缺失,并可以通过卫星信号、基地台的设立,进行远距离的信号传输, 使得长距离的联系更加方便、快速,并在移动电话门号的开放后,使得移动电话的普及率提 高,已几乎达到人手一机的使用情况,更有一人多机的使用情形,也造成移动电话的话机需 求量与日倶增,因此,移动电话的话机也有了多种型式的变化,如单机式、掀盖式、触控式 等,而目前最受欢迎的滑盖式,则是利用滑块、轨道相对滑动接触的方式,达到通电的作用, 且滑盖式的移动电话在进行推动、滑移时,必须藉由限位的轨道或定位构件做限位的推动, 以保持滑盖的通电,并避免滑移超出范围而脱离,如证书号数第M30485 7号"移动电话的 滑动装置( 一 )"新型专利案,申请案号第95208584号,并领证公告于中国台湾省96年1月 11日的专利公报,请参阅图8所示,是现有移动电话的滑动装置平面图,其于滑盖A与本体 B间设定有弧形弹片C,并以弧形弹片C 一端部Cl定位于滑盖A的盖体Al的第二凸部A2, 且弧形弹片C另一端部C2,固定于本体B的座体Bl的第一凸部B2,以供滑盖A与本体B间 进行相对滑移时,利用弧形弹片C形成定位、止挡的作用,然此种通过单一个弧形弹片C进 行定位、止挡的方式,犹存在诸多缺失,如 (1)滑盖A与本体B间的弧形弹片C,在滑盖A与本体B重复滑移时,弧形弹片C 会产生相当大幅度的反向扭转变形,容易加速弧形弹片C的疲乏、老化速度,縮短弧形弹片 C的使用寿命。 (2)弧形弹片C以两端部C1、C2呈弯曲弧形,并分别扣持于第一凸部B2、第二凸部 A2,则在弧形弹片C随着滑盖A与本体B呈相对滑移时,容易因弧形弹片C的弹性伸縮变形 过大,致使两端部Cl、 C2脱离第二凸部A2、第一凸部B2,即使弧形弹片C失去限位、止挡的 功能。 (3)弧形弹片C仅是单一片体状所形成的弹性体,弹性变形、压縮的空间有限,弹 性推移的效果亦较差,再加上弧形弹片C在位移时向大幅度的弯曲、变形,将造成弧形弹片 C与座体B1、盖体A1的表面间形成相互摩擦,亦增加弧形弹片C推移时的阻力,导致滑盖A、 本体B间的滑动不顺畅。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推移式滑盖装置的限位用弧形弹片在滑动、推移时形成的摩 擦阻力大、滑移不顺畅所衍生的问题,且弧形弹片仅嵌扣在滑盖与本体,容易发生弧形弹片 脱离的现象,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因此,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 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确实限位伸縮、 具有良好弹性变形效果的滑移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诞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所述机体是于基座、滑盖的相对内侧表面装设滑移 模块,则以滑移模块两侧的定位部分别定位于基座、滑盖的相对内侧表面上,并于两定位部 间设有限位体,可防止两定位部在基座、滑盖呈相对滑移时产生脱离或分解,而于限位体两 外侧的两定位部间设有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藉以达到机体的基座、滑盖于滑移时,利用 滑移装置供基座、滑盖呈弹性伸縮推移、复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所述滑移模块具有两相对式、呈箭头状或十字状的 定位部,而于两定位部中央位置分别设有定位滑槽,并于两定位滑槽间穿设有呈H或I形状 的限位体,以供限位体两侧的卡制扣分别于两定位部的定位滑槽内,活动式的滑移而达到 卡掣、扣持不脱离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移装置,尤指可供机体进行相对式 推动、滑移的装置,包括机体和滑移模块,其中 所述机体包括基座和滑盖;及所述滑移模块装设于所述机体的基座、滑盖的相对 内侧表面,所述滑移模块于两侧边设有能分别定位于基座、滑盖表面上的定位部,且两定位 部间则分别设有能防止脱离分解的限位体、能供弹性伸縮变形推移、复位的至少一个弹性 伸縮单元。 实施时,所述机体的基座、滑盖能呈相对式滑动,并在所述基座、所述滑盖两侧分 别设有能进行相对式滑移且形成电气切换的滑轨。 实施时,所述滑移模块设有两相对式呈箭头状或十字形状的定位部。 实施时,所述滑移模块在两定位部中央位置设有能收纳限位体供活动伸縮、滑移
的定位滑槽,再在定位滑槽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卡孔,并在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
的卡持杆外部套设弹性体,且卡持杆的两侧并外露在弹性体的两侧外部,并于弹性体的中
央位置设有能夹持紧固卡持杆的颈縮段。 实施时,所述限位体呈H形状,且限位体的两侧形成能弹性变形、复位的弹性伸縮 部,再在两侧弹性伸縮部向外凸设有能分别扣持于两定位部的定位滑槽内的卡制扣。 实施时,所述限位体呈I形状,且限位体的表面两侧分别设有能扣持于两定位部 的定位滑槽内的交错状卡制扣。 实施时,所述两定位部所设至少一个限位卡孔,所述限位卡孔分别贯穿过两定位 部,而两定位部相对内侧的限位卡孔处设有扩大尺寸的容置槽。 实施时,所述滑移模块的两定位部的间的中央位置设有限位体,且限位体的两外 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也在两定位部之间的中央位置,设有至少一个弹性伸 縮单元,而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两外侧则分别设有限位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移装置,尤指可供机体的基座、滑盖进行相 对的推动、滑移的装置,而使基座、滑盖呈相对滑移时受到滑移模块的限位,确实滑动至定 位且避免产生脱落或分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滑移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滑移前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滑移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现有移动电话的滑动装置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l-机体;ll-基座;13_滑轨;;12_滑盖;2_滑移模块;21_定位 部;23-限位体;210-定位滑槽;231-弹性变形部;2101_止挡侧缘;232_卡制扣;211_结合 单元;24-限位卡孔;2111-结合孔;240-容置槽;2112-结合件;25-限位卡孔;22-定位部;
250-容置槽;220-定位滑槽;26-弹性伸縮单元;2201-止挡侧缘;261-卡持杆;221-结合 单元;262-弹性体;2211-结合孔;2621-颈縮段;2212-结合件;A-滑盖;Al-盖体;A2-第
二凸部;B-本体;Bl-座体;B2_第一凸部;C_弧形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 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滑移装 置的立体分解图、结构滑移前的示意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滑移装置 包括机体1和滑移模块2,其中 所述机体1包括基座11和滑盖12,且基座11、滑盖12两侧分别设有滑轨13,可供 基座11、滑盖12呈相对式滑动、推移,再通过两侧的滑轨13于相对滑移时形成电气切换,以 达到基座11与滑盖12呈电气导通或断电的电气切换效果。 所述滑移模块2具有两相对式定位部21、22,并于两定位部21、22中央位置分别 设有定位滑槽210、220,且两定位滑槽210、220外侧边于接近定位部21、22侧缘处,则分别 设有结合单元211、221,而利用两定位滑槽210、220内部,分别收纳限位体23两侧的弹性 变形部231,再于两定位部21、22的定位滑槽210、220外侧两边,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卡 孔24、25,而各限位卡孔24、25分别贯通于两定位部21、22,并于两定位部21、22相对内侧 的各限位卡孔24、25处,则分别设有容置槽240、250,即藉由两定位部21、22上至少一个以 上的限位卡孔24、25的容置槽240、250,分别收纳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26,且各弹性伸縮 单元26于至少一个卡持杆261外,分别套设有弹性体262,且于弹性体262的中央位置形成 颈縮段2621,以紧夹套住卡持杆261的近中段位置,且卡持杆261两侧分别露出弹性体262 的两侧外部,并防止弹性体262自卡持杆261上松动位移、脱落,即可藉由两侧卡持杆261、 262分别穿过各容置槽240、250,再穿入各限位卡孔24、25内,供各限位体26分别卡持于两 定位座21、22间。 上述各构件在组装时,利用机体1的基座11、滑盖12的两相对内侧表面,分别供 滑移模块2的两定位部21、22的结合单元211、221组装、定位,而将滑移模块2固设于基座11、滑盖12的相对内侧表面上,则可供基座11、滑盖12呈相对式滑移时,藉由滑移模块2形 成限位、引导的作用,供基座11、滑盖12在有限的距离间,往复推移至固定的位置处,即组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推移装置。 上述机体1的基座11、滑盖12,可分别组装于滑盖式移动电话的座体及滑移盖 中,以供滑盖式移动电话做相对式的滑移;而滑移模块2的两定位部21、22,可呈相对式箭 头状,并于相对外侧的近外缘位置,分别设有结合单元211、221,且各结合单元211、221分 别于两定位部21、22上设有结合孔2111、2211,以供结合件2112、2212分别穿入各结合孔 2111、2211内,将结合件2112、2212分别固定于基座11、滑盖12的相对内侧表面上,而两定 位部21、22再于两定位滑槽210、220的内部近外侧位置,分别设有止挡侧缘2101、2201,并 利用两定位滑槽210、220分别供限位体23以两侧弹性变形部231嵌入,而藉由两侧弹性变 形部231向外凸设的各卡制扣232,分别扣抵于两定位滑槽210、220的止挡侧缘2101、2201 处,以供限位体23两侧穿设定位于两定位部21、22,达到引导、限位两定位部21、22于滑移 时不脱离的目的。 请参阅图2、图4、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结构滑移前的示意图、 结构滑移后的示意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滑移装置于实际使用时,藉 由机体1的基座11、滑盖12呈相对式推动、滑移,则于滑移过程中,所述滑移模块2的两定 位部21、22朝相对内侧挤压、縮合,而位于两定位部21、22间的限位体23两侧的弹性变形 部231,即分别向定位滑槽210、220内滑动伸入,且限位体23两侧的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 元26,则受到两定位部21 、22向内挤压的动作,而同时将弹性伸縮单元26的弹性体262压 縮,并供各弹性体262两侧外露的各卡持杆261的两侧,即分别延伸、穿出各限位卡孔24、 25夕卜,则当基座11、滑盖12滑移至预定位置后,利用两定位部21、22间的弹性伸縮单元26 的弹性体262,以弹性恢复力将两侧的顶持两定位部21、22向外推伸,而弹性体262内部的 卡持杆261的两侧,再分别縮进入各限位卡孔24、25内,且两定位部21、22亦分别朝限位体 23的外侧推移,而限位体23即同时利用各弹性伸縮部231凸设的卡制扣232,分别扣持于 各定位滑槽210、220的止挡侧缘2101、2201,亦使滑移模块2的两定位部21、22再向外拉 伸、复位,并通过限位体23、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26,确实带动两定位部21、22向内压縮、 向外拉伸的距离,对两定位部21、22进行引导、限位,即可藉由滑移模块2带动基座11、滑盖 12呈相对滑移,并做既定距离的引导、限位,供基座11、滑盖12在相对滑移推开后,可再相 对滑移复位结合,达到往复式的限位滑动、推移,可延长弹性伸縮单元26的弹性体262的弹 性疲乏时效、并延长老化现象的发生时间,而可增加滑移模块2的整体构件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图6、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 图、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滑移装置的滑移模块 2的两定位部21、22,除了箭头状的造形设计,亦可呈相对式的十字形状的设计,且于两定 位部21、22的定位滑槽210、220间则穿设有I形状的限位体23,并于限位体23表面两侧分 别设有呈交错状向外凸伸的卡制扣232,即可利用限位体23两侧的各卡制扣232,分别卡持 于两定位部21、22的各定位滑槽210、220的止挡侧缘2101、2201处,达到对两定位部21、22 呈相对位移时的滑动距离限位。 而滑移模块2的两定位部21、22之间,亦可于中央位置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卡孔24、 25及容置槽240、250,则可于至少一个限位卡孔24、25内,分别嵌设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26,以供各伸縮弹性单元26的卡持杆261两侧,分别穿入两定位座21、22的各限位卡孔 24、25内,且各伸縮弹性单元26的弹性体262两侧,则分别嵌入两定位座21、22的各容置 槽240、250内,再于两定位部21、22中央位置的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26两外侧,分别设 有限位体23,并供各限位体23两侧的弹性变形部231、卡制扣232,分别嵌入两定位座21、 22两侧相对设置的定位滑槽210、220内,也可供滑移模块2分别装设在机体1的基座11、 滑盖12间,进行滑动、推移的位移。 因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 利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滑移装置,于机体1的基座11、滑盖12间组装滑移模块2,且滑移模 块2于两相对式定位部21、22间分别设有限位体23、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26,而于基体 1的基座11与滑盖12呈相对式滑动、推移时,藉由滑移模块2的两定位座21、22间利用限 位体23、弹性伸縮单元26的伸縮、复位,以利用滑移模块2达到带动基座11、滑盖12呈相 对位移推移、复位时,所移动的距离做限位的目的,并通过限位体23、弹性伸縮单元26在两 定位座21、22间的伸縮、滑移,供两定位座21、22快速的推动至预定距离的位置处,故举凡 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皆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 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滑移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具有下列各项优点,如( — )机体1的基座11、滑盖12间所设的滑移模块2,于两定位部21、22间利用限 位体23、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26,以达到预定距离的限位体23、弹性伸縮单元26于两定 位部21、22间伸縮、复位,可延长弹性伸縮单元26的弹性体262的弹性疲乏时效、延长老化 现象的发生时间,即可增加滑移模块2的使用寿命。 ( 二 )滑移模块2的两定位部21、22,利用结合单元211 、221分别固设于基座11、 滑盖12的相对内侧表面上,则当滑移模块2在随着基座11、滑盖12相对位移时,通过限位 体23及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弹性伸縮单元26的限位作用,不会造成两定位部21、22发生 脱落、分离的情况。(三)滑移模块2的两定位部21、2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26,且使各 弹性伸縮单元26的弹性体262于两定位座21、22间压縮后复位,各弹性伸縮单元26不会 与基座11、滑盖12产生接触摩擦,可确保基座11、滑盖12的相对滑移顺畅、亦具有良好的 滑动、推移手感。 故,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机体的基座、滑盖间所设滑移模块,利用限位体及至少一 个弹性伸縮单元,对滑移模块的两定位部做引导、限位,而于滑移模块随基座、滑盖相对滑 动、推移时,通过限位体与弹性伸縮单元在两定位部间的活动伸縮,供两定位部确实带动基 座、滑盖推移或复位为主要保护重点,并藉由滑移模块引导、限位所述基座、滑盖的相对位 移的预定距离,乃仅使基座、滑盖通过滑移模块的带动、确实推移至定位、且具有良好推移 手感的优势,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 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 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滑移装置在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因此 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实用新型,为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盼 审委早日赐准本案,以保障创作人的辛苦实用新型,倘若钧局审委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
7指示,创作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c
权利要求一种滑移装置,能供机体进行相对式推动、滑移,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滑移模块,其中所述机体包括基座和滑盖;及所述滑移模块装设于所述机体的基座、滑盖的相对内侧表面,所述滑移模块于两侧边设有能分别定位于基座、滑盖表面上的定位部,且两定位部间则分别设有能防止脱离分解的限位体、能供弹性伸缩变形推移、复位的至少一个弹性伸缩单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基座、滑盖能呈相对式滑 动,并在所述基座、所述滑盖两侧分别设有能进行相对式滑移且形成电气切换的滑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模块设有两相对式呈箭头状 或十字形状的定位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模块在两定位部中央位置设 有能收纳限位体供活动伸縮、滑移的定位滑槽,再在定位滑槽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限位 卡孔,并在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的卡持杆外部套设弹性体,且卡持杆的两侧并外露在弹 性体的两侧外部,并于弹性体的中央位置设有能夹持紧固卡持杆的颈縮段。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体呈H形状,且限位体的两侧 形成能弹性变形、复位的弹性伸縮部,再在两侧弹性伸縮部向外凸设有能分别扣持于两定 位部的定位滑槽内的卡制扣。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体呈I形状,且限位体的表面 两侧分别设有能扣持于两定位部的定位滑槽内的交错状卡制扣。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定位部所设至少一个限位卡孔, 所述限位卡孔分别贯穿过两定位部,而两定位部相对内侧的限位卡孔处设有扩大尺寸的容 置槽。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模块的两定位部的间的中央 位置设有限位体,且限位体的两外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也在两定位部之间 的中央位置,设有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而至少一个弹性伸縮单元两外侧则分别设有限 位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移装置,尤指可供机体进行相对的推动、滑移的装置,而机体包括基座、滑盖,并于基座、滑盖两侧分别设有滑轨,可供滑盖于基座上进行相对式滑移,且藉由两侧滑轨的接触、分离即形成电气导通或断路的切换,再于基座、滑盖的相对内侧表面装设滑移模块,则以滑移模块两侧的定位部分别定位于基座、滑盖的相对内侧表面上,并于两定位部间设有限位体,可防止两定位部在基座、滑盖呈相对滑移时产生脱离或分解,而于限位体两外侧的两定位部间设有至少一个弹性伸缩单元,藉以达到机体的基座、滑盖于滑移时,利用滑移模块供基座、滑盖呈弹性伸缩推移、复位的目的。
文档编号H04M1/02GK201528349SQ20092017397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3日
发明者叶睿鸿 申请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