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安装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3279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安装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安装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面板,因为不能够自发光,所以作 为照明装置另外需要使用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一般设置在液晶面板的背侧(显示面 的相反侧),例如具有金属制造且液晶面板侧的面开口的底座;收纳在底座内的多根线状 光源(例如冷阴极管);和将线状光源在其两端部支承固定于底座的灯保持件。选为线状光源的冷阴极管,一般采用下述结构在管状的玻璃管的内壁涂敷有荧 光体,在该玻璃管内封入有惰性气体(氩等)和水银。然后,通过对配置在玻璃管的两端的 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而开始放电,蒸气化的水银与电子、封入气体的原子碰撞而被激励, 产生紫外线。该紫外线激励涂敷在玻璃管的内壁的荧光体,射出以白色光为代表的可见光。上述冷阴极管的端部与灯保持件连接,一般采用将冷阴极管的端部插入设置在灯 保持件的开口部的结构。当冷阴极管点亮时,该冷阴极管高温化,从其端部向灯保持件散 热。此处,假设灯保持件以覆盖冷阴极管的端部的外周面整个区域的方式与冷阴极管的端 部紧贴,则来自冷阴极管的散热量变大,该端部的温度较低。这样,基于水银的温度依存性, 封入玻璃管内的水银集中在温度较低的该端部,产生水银蒸气的浓度在玻璃管的端部较 大、在中央部较小的分布的不均勻。结果,由于在冷阴极管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水银蒸气的 浓度较小,所以发光量减少,导致冷阴极管的出射光量产生不均,可能会发生背光源装置的 亮度不均。因此,冷阴极管与灯保持件的接触面积优选为灯保持件为了支承冷阴极管所需 要的最小限度的面积,作为这种结构的灯保持件的一个例子,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有所公 开。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灯保持件具有形成有多个以使得线状光源的外表面与下端 部点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槽部并被线状光源的前端部插入的插通孔。由此,线状光源与灯保 持件的接触面积变小,于是能够抑制来自冷阴极管的散热。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100233公报但是,近年来,要求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为了实现该薄型化,希望尽可能 地使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构造部件的灯保持件的高度变小。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 灯保持件,在插通孔形成有多个槽部,换言之,采用具有从插通孔的内表面突出的部位的结 构。因此,该灯保持件在其高度方向至少需要具有线状光源的直径、槽部的厚度(插通孔 内的突出部位的高度)和用于确保灯保持件自身的强度的厚度的总和,难以使高度比此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安装部件,该灯安装部 件能够薄型化并且能够为与管状灯的接触面积较小的结构,由此能够抑制管状灯的出射光
3不均。此外,本发明的目的也在于提供具有这样的灯安装部件的照明装置、具有该照明装置 的显示装置以及具有该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灯安装部件,其用于将管外表面为曲面的管状灯安 装于被安装部件,该灯安装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能够将上述管状灯的端部插入的插入孔, 上述插入孔具有位于上述被安装部件侧的底面和与该底面相对的顶面,上述底面和上述顶 面在从上述被安装部件的安装面延伸的垂线上分别与上述管状灯接触,并且分别至少具有 平面部分。根据本发明的结构,插入孔的底面和顶面与管外表面为曲面的管状灯在从被安装 部件的安装面延伸的垂线上接触。从被安装部件的安装面延伸的垂线方向为该灯安装部件 的从被安装部件至该灯安装部件的高度方向,因此,上述结构意味着,采用在该灯安装部件 的高度方向,在插入孔与管状灯之间例如没有设置空隙或其它部件的结构。由此,该灯安装 部件的高度仅由管状灯的直径(插入孔的高度)与用于确保灯安装部件自身的强度的壁厚 的和决定,因此能够使该灯安装部件的高度尽可能地小。具有该结构的灯安装部件例如在 使安装有管状灯的照明装置薄型化时能够发挥其效果。进一步,插入孔的底面和顶面分别具有平面部分,因此在该平面部分,管状灯的管 外表面的曲面(外周面)与插入孔的平面能够点接触,在此情况下能够使管状灯与插入孔 的接触面积较小。假设采用插入孔以覆盖管状灯的端部的外周面整个区域的方式与管状灯的端部 的外周面紧贴的结构,则管状灯与插入孔的接触面积变大,来自管状灯的散热量变大,于是 该端部的温度较低。此处,在作为管状灯选择冷阴极管时,封入冷阴极管内的水银,基于其 温度依存性,向冷阴极管内温度较低的端部侧移动而集中,产生水银蒸气的浓度在冷阴极 管的端部较大,在中央部较小的浓度分布的不均勻。结果,在冷阴极管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 水银蒸气的浓度较小,因此发光量减少,可能在冷阴极管的出射光量中产生不均。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结构,采用在与管状灯分别接触的底面和顶面设置有平面部 分的结构。在该平面部分,管状灯的外周面与插入孔的平面能够为点接触,在此情况下能够 使管状灯与插入孔的接触面积较小。由此,能够使从管状灯向该灯安装部件的散热量较小, 因此,能够抑制例如在冷阴极管中产生的水银蒸气浓度的不均勻,能够抑制冷阴极管的出 射光的不均。此外,在本发明的灯安装部件中,上述底面和上述顶面的各自的平面部分能够在 上述插入孔中至少上述管状灯所插入的开口侧形成。这样,底面和顶面的各自的平面部分在插入孔的开口侧形成,由此,在管状灯为冷 阴极管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水银蒸气浓度的不均勻。封入在冷阴极管内的水银,在构 造上难以集中于配置在该冷阴极管的端部的电极的根部附近、即冷阴极管的前端部。由此, 插入孔的底面和顶面的各自的平面部分优选不是形成在插入孔中管状灯(冷阴极管)的前 端部所到达的进深侧(里侧),而至少形成在管状灯(冷阴极管)所插入的开口侧(插入口 侧)。由此,在冷阴极管内水银会集中的位置,能够使得该冷阴极管与插入孔的接触面积变 小,能够抑制伴随散热量增大而导致的水银蒸气浓度的不均勻。此外,上述插入孔能够具有与其轴线垂直的截面呈多边形的部分。这样,在插入孔设置有与其轴线垂直的截面为多边形的部分、即设置有包含插入孔的底面和顶面的全部内表面呈平面状的部分,在该角边形部分构成插入孔的多边形的平 面与管状灯的外周面点接触,能够使两者的接触面积变小。进一步,通过采用使与插入孔的 轴线垂直的截面为多边形的简单结构,能够使该灯安装部件的制造工序简单化,能够有利 于成本降低。特别是,在考虑到插入孔对管状灯的支承的稳定性和两者的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平 衡,或者加工成本等的情况下,插入孔的与轴线垂直的截面优选为四边形。此外,上述插入孔能够在上述管状灯的前端部所到达的进深侧部分,具有与轴线 垂直的截面呈圆形的部分,该圆形的直径与上述管状灯的外径相同。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插入孔的进深侧部分,呈圆形截面的该插入孔的内周面与管 状灯的端部的外周面整个区域接触,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管状灯。如上所述,在管状灯为冷 阴极管时,封入冷阴极管内的水银,在构造上难以集中在配置在该冷阴极管的端部的电极 的根部附近、即冷阴极管的前端部。由此,在冷阴极管的水银难以集中的前端部,即使与插 入孔的接触面积变大,也不会产生水银蒸气的浓度的不均勻,因此在与管状灯(冷阴极管) 的前端部接触的插入孔的进深侧部分优选采用稳定地支承管状灯的结构。此外,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本发明的灯安装部件具有设置有上述插入孔的主体部, 上述主体部具有与上述被安装部件相对的底部和位于该底部的相反侧的顶部,上述主体部 的上述底部和上述顶部具有与上述被安装部件的安装面大致平行的平面。根据这样的结构,主体部的底部和顶部具有主体部的底部和顶部与被安装部件的 安装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因此在将该灯安装部件安装于被安装部件的情况下,能够使从主 体部的底部到顶部的高度尽可能地小,换言之,能够使从被安装部件的安装面到主体部的 顶部的高度尽可能地小。具有该结构的灯安装部件例如在使安装有管状灯的照明装置薄型 化时能够发挥其效果。此外,上述主体部包括弹性部件。这样,主体部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由此,在将管状灯插入插入孔时,即使 管状灯的前端部与主体部接触,主体部也会弹性变形而吸收接触压力,因此能够缓和在管 状灯产生的应力。由此,能够防止在管状灯的插入操作时发生的该管状灯的破损。接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灯安装部件; 安装上述灯安装部件的被安装部件;和被收纳在上述被安装部件并由上述灯安装部件支承 端部的管状灯。根据这样的照明装置,能够使灯安装部件的高度尽可能地小,因此能够使从在被 安装部件安装灯安装部件的安装面到该灯安装面的顶部的高度尽可能地小,能够实现该照 明装置的薄型化。进一步,在管状灯为冷阴极管的情况下,在冷阴极管中难以形成由水银蒸 气的浓度不均勻导致产生的暗处,因此能够实现具有高均勻性的照明亮度分布。此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 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使用照明亮度分布的均勻性优异的薄型的照明装置,因此 能够使该显示装置薄型化,并且能够使向显示面板照射的光量在面板面内均勻,能够实现 抑制显示不均的优异的显示品质。作为上述显示面板能够列举液晶面板。上述的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能够
5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机、个人计算机的台上面画等,特别适用于大型画面。此外,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显示装置。根据这样的电视接收装置,使用抑制显示不均的薄型的显示装置,因此能够实现 该电视接收装置的薄型化,并且能够提供抑制了显示不均的产生的高品质的电视图像。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灯安装部件,通过采用能够薄型化并且与管状灯的接触面积小的结 构,能够抑制管状灯的出射光不均。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通过具有这样的灯安装 部件,能够进行薄型化,能够进一步实现没有亮度不均的具有高均勻性的照明亮度分布。此 外,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这样的照明装置,因此能够进行薄型化,能够进一步使向 显示面板照射的光量在面板面内均勻,能够实现抑制显示不均的优异的显示品质。此外,根 据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具有这样的显示装置,因此能够进行薄型化,能够进一步实现抑 制了显示不均的发生的高品质的电视图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电视接收装置所具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沿短边方向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沿长边方向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冷阴极管的结构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灯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灯连接器安装有冷阴极管的状态的轴线方向截面图。图8是表示在灯连接器安装有冷阴极管的状态的与轴线垂直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灯连接器的概略结构的轴线方向截面图。图10是图9的灯连接器的A-A线截面图。图11是图9的灯连接器的B-B线截面图。图12是表示灯连接器的一个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3是表示灯连接器的一个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4是表示灯连接器的一个变形例的轴线方向截面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4……底座 (被安装部件);14a……底座的底板(灯连接器的安装面);17……冷阴极管(管状灯); 19……灯连接器(灯安装部件);51……主体部;51a……主体部的底部;51b……主体部 的顶部;54……插入孔;54a……插入孔的底面;54b……插入孔的顶面;63……开口侧孔部 (插入孔的开口侧的部分);64……进深侧孔部(插入孔的进深侧的部分);TV……电视接 收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利用图1 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首先,使用图1 图4说明具有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视接收装置TV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 1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具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的液 晶显示装置的沿短边方向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沿长边 方向的截面结构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包括液晶显示装置10 ;以夹着的方 式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正面、背面两外壳Ca、Cb ;电源P ;调谐器T ;和支架S。液晶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整体形成为横向较长的方形,以立式放置的状态被收纳。如图2 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10具有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 (照明装置)12,它们由框状的边框13等一体地保持。接着,说明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参照图2 图 4)。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采用一对玻璃基板以隔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相贴合,并 且在两玻璃基板间封入有液晶的结构。在一个玻璃基板设置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 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在另一 个玻璃基板设置有以规定排列配置有R(红色)、G (绿色)、B (蓝色)等各着色部的彩色滤 光片、相对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另外,在两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光板lla、llb(参照图3和 图4)。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12包括在光出射面侧(液晶面板11侧)具有开口部 14b的呈大致箱型的底座14 ;以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14b的方式配置的扩散板15a ;配置 在扩散板15a与液晶面板11之间的多个光学片15b ;和沿着底座14的长边配置的框架16, 该框架16在其与底座14之间以夹着的方式保持扩散板15a的长边边缘部。进一步,在底 座14内设置有冷阴极管(管状灯)17 ;用于握持(把持)冷阴极管17并将冷阴极管17 支承于底座14内的规定高度的位置的灯夹18 ;用于保持冷阴极管17的各端部并将其安装 于底座14的灯连接器(灯安装部件)19 ;和一并覆盖冷阴极管17组的端部和灯连接器19 组的保持件20。另外,在该背光源装置12中,与冷阴极管17相比,扩散板15a侧为光出射 侧。底座14由金属制成,进行金属板成形而形成由矩形状的底板14a和从其各边立起 以大致U字状折叠的折叠外边缘部21 (短边方向的折叠外边缘部21a和长边方向的折叠外 边缘部21b)构成的较浅的大致箱型。在底座14的底板14a,在其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穿透设 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灯连接器19的卡止孔22a和插通孔22b。进一步,在底座14的折叠外边 缘部21b的上表面,如图3所示,穿透设置有固定孔14c,例如能够通过螺钉等使边框13、框 架16和底座14等一体化。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内面侧(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侧)配置有反射片23。 反射片23由合成树脂制成,其表面为反射性优异的白色,沿着底座14的底板14a的内面以 覆盖其大致整个区域的方式敷设。如图3所示,该反射片23的长边边缘部以覆盖底座14 的折叠外边缘部21b的方式立起,成为被底座14和扩散板15a夹着的状态。利用该反射片 23能够使从冷阴极管17射出的光向扩散板15a侧被反射。如图4所示,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外侧面(安装有冷阴极管17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安装有逆变器(inverter 变换器)基板30,向冷阴极管17供给电力。在逆变器基 板30形成有输出向冷阴极管17供给的电力的电路(未图示),与该电路连接的基板连接器 31安装在该逆变器基板30的外侧边缘部(度座14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的边缘部)。从基 板连接器31延伸出输送驱动电力的导线束32,在灯连接器19内与冷阴极管17连接。艮口, 灯连接器19具有作为形成逆变器基板30和冷阴极管17的电连接状态的中继母体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底座14的开口部14b侧配置有扩散板15a和光学片15b。扩散板15a 在合成树脂制造的板状部件中分散配合光散射粒子而成,具有使从作为管状灯的冷阴极管 17射出的线状的光扩散的功能。扩散板15a的短边边缘部如上所述载置在保持件20的第 一面20a上,不受到上下方向的约束力。另一方面,扩散板15a的长边边缘部,如图3所示, 通过被底座14(反射片23)与框架16夹持而固定。配置在扩散板15a上的光学片15b,从扩散板15a侧开始依次叠层有扩散片、透镜 片、反射型偏光板,具有使从冷阴极管17射出、通过了扩散板15a的光成为面状的光的功 能。在该光学片15b的上表面侧设置有液晶面板11,该光学片被扩散板15a和液晶面板11夹持。冷阴极管17呈细长的管状,以使其长度方向(轴方向)与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一 致的状态,并且以多根相互平行排列的状态收纳于底座14内(参照图2和图4)。如图5所 示,该冷阴极管17具有两端密封的细长玻璃管40;封入玻璃管40的两端部的内侧的电极 41 ;和从电极41向玻璃管40的外部突出的外部引线42。而且,玻璃管40在内部封入有稀 有气体和水银,并且在其内壁面涂敷有荧光体43。该冷阴极管17中,两端部的设置电极41 的部位为非发光部位,这之外的中央的部位(涂敷有荧光体43的部位)为发光部位。冷阴 极管17通过被灯夹18 (在图3和图4中未图示)握持,而以在其与底座14的底板14a(反 射片23)之间设置有较小的间隙的状态被支承。冷阴极管17的各端部安装于灯连接器19, 以覆盖这些灯连接器19的方式安装有保持件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冷阴极管17管径为4. 0mm,冷阴极管17与反射片23 之间的距离为0. 8mm,相邻的冷阴极管17间的距离为16. 4mm,冷阴极管17与扩散板15a的 距离为2. 7mm。这样在背光源装置12中在各构成部件间实现薄型化,特别使冷阴极管17与 扩散板15a的距离、冷阴极管17与反射片23的距离变小。于是,通过这样的背光源装置12 的薄型化,液晶显示装置10的厚度(即从液晶面板11的表面到背光源装置12的背面的厚 度)为16mm,电视接收装置TV的厚度(即从正面侧外壳Ca的表面到背面侧外壳Cb的背面 的厚度)为34mm,实现薄型的电视接收装置。覆盖冷阴极管17的端部的保持件20由呈白色的合成树脂制成,如图2所示,呈沿 底座14的短边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大致箱型。如图4所示,该保持件20在其表面侧具有能 够高度不同地载置扩散板15a到液晶面板11的台阶状面,并且以与底部14的短边方向的 折叠外边缘部21a —部分重叠的状态配置,与折叠外边缘部21a —同形成该背光源装置12 的侧壁。从保持件20中与底座14的折叠外边缘部21a相对的面突出有插入销24,该插入 销24被插入形成在底座14的折叠外边缘部21a的上表面的插入孔25,由此该保持件20安 装于底座14。保持件20的台阶状面由与底座14的底板14a平行的三个面形成,在位于最低的 位置的第一面20a载置有扩散板15a的短边边缘部。进一步,从第一面20a朝向底座14的底板14a延伸出倾斜的倾斜盖26。在保持件20的台阶状面的第二面20b载置有液晶面板 11的短边边缘部。保持件20的台阶状面中位于最高位置的第三面20c配置在与底座14的 折叠外边缘部21a重叠的位置,与边框13接触。此处,对于用于保持冷阴极管17的端部并安装于底座14的灯连接器19,使用图 6 图8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表示灯连接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灯连接器安装有冷阴极 管的状态的轴线方向截面图,图8是表示在灯连接器安装有冷阴极管的状态的与轴线垂直 的截面的图。如上所述,灯连接器19用于保持冷阴极管17的各端部并将冷阴极管17安装于 底座14,为非导电性橡胶的成形品,由此还具有防止来自冷阴极管17的漏电的功能。如图 6 图8所示,灯连接器19包括整体呈大致四角柱状的主体部51 ;用于导入从逆变器基板 30延伸出的导线束32的导入部52 ;和用于卡止于底座14的卡止孔22a的卡止部53。主 体部51为配置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内侧面(排列有冷阴极管17的一侧的面)的部位, 而导入部52和卡止部53为贯通底板14a露出于其外侧面(安装有逆变器基板30的一侧 的面)的部位。主体部51为横向较长的大致四角柱状,以使其长度方向(轴线方向)与底座14 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配置在底座14的内侧面。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主体部51,在冷阴 极管17侧的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具有正方形的插入口(开口)54h的插入孔54,冷阴极管17 的端部被插入该插入孔54,由此安装冷阴极管17和灯连接器19。插入孔54形成为从插入口 54h沿着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四角柱(四棱 柱)状,不贯通主体部51的与插入口 54h相反的一侧的面(参照图7)。与插入孔54的轴 线垂直的截面(灯连接器19的上下方向的截面),如图8所示,呈与插入口 54h相同的正方 形(多边形、四边形)。即,插入孔54的位于底座14侧的底面54a、与底面54a相对的顶面 54b、以及将它们的长边彼此连接的侧面54c、54d分别形成为平面状。换言之,插入孔54采 用从冷阴极管17所插入的插入口 54h侧到冷阴极管17的前端所到达的进深侧部分,被四 个平面54a、54b、54c、54d包围的结构。这些底面54a、顶面54b和侧面54c、54d的各自的短 边(与插入孔54的轴线垂直的截面的一边,插入口 54h的一边)的长度为4. 0mm,与冷阴极 管17直径(外径)相同。由此,在将冷阴极管17插入该插入孔54中的情况下,如图7所 示,插入孔54的底面54a、顶面54b和侧面54c、54d与冷阴极管17接触。此处,插入孔54 的各面54a、54b、54c、54d为平面状,而冷阴极管17的垂直截面为圆形,因此插入孔54和冷 阴极管17为具有点接触的部分的状态(参照图8)。主体部51中插入孔54的周围的部分(壁部)形成为一定厚度的板状部。在主体 部51的轴线方向,与底座14相对的一侧的底部(下侧的壁部)51a的长度,如图7所示,比 位于其相反侧的顶部(上侧的壁部)51b的长度大。由此,该灯连接器19中底座14的底板 14a侧(主体部51的底部51a侧)宽度变大,因此能够确保安装时的稳定性。主体部51的底部51a中,其内侧面(插入孔54的底面54a)和外侧面(与底座14 的底板14a相对的面)形成为与底座14的底板14a大致平行的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厚 度1.0mm的板状部。另一方面,就主体部51的顶部51b而言,其内侧面(插入孔54的顶面 54b)和外侧面(该灯连接器19的上端面)形成为与底座14的底板14a大致平行的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厚度1. Omm的板状部。由此,将该灯连接器19安装到底座14时的高度 (从主体部51的底部51a的外侧面到顶部51b的外侧面的高度),是主体部51的底部51a 的厚度、顶部51b的厚度和插入孔54的一边的长度(平行相对的底面54a与顶面54b之间 的距离)的和,即6. 0mm。另外,底部51a和顶部51b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为1. Omm, 但也能够考虑主体部51 (底部51a和顶部51b)自身的强度保持、加工性,或防止来自冷阴 极管17的漏电等而任意地设定厚度。在主体部51的底部51a的外侧面(与底座14的底板14a的相对的相对面),突出 设置有导入部52和卡止部53。如图7所示,导入部52为从主体部51中安装冷阴极管17 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向底座14的底板14a侧垂直设置的板状部。该导入部52通过设置 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插通孔22b,在底板14a的外侧面(与配置主体部51的面相反的一 侧的面)露出。在导入部52的内部形成有从基板连接器31延伸出的导线束32所导入(插 通)的圆形截面的导入路径52h。导入路径52h沿着灯连接器19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该 导入路径52h的下端部在导入部52的下端部开口,上端部与插入孔54的进深侧的部位连 通。从基板连接器31延伸出的导线束32从该导入路径52h的下端部向上端部被导入,与 从冷阴极管17的端部突出的外部引线42的前端部连接。经由该导线束32,能够确立逆变 器基板30与冷阴极管17的电连接状态。另一方面,卡止部53为从主体部51的轴线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向底座14的底板 14a侧垂直设置的板状部。如图8所示,卡止部53包括从主体部51的底部51a延伸的四 边形截面的轴部54 ;和设置在轴部54的前端的三角形截面的卡止片55。该卡止部53通过 设置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卡止孔22a在底板14a的外侧面(配置主体部51的一侧的相 反侧的面)露出。此处,卡止部53的轴部54的宽度与卡止孔22a的宽度相同或稍小,另一 方面,卡止片55的宽度(三角形截面的一边的长度)比卡止孔22a的宽度大。由此,卡止 片55随着弹性变形通过卡止孔22a,之后弹性恢复,由此比卡止孔22a的宽度更宽。卡止部 53的轴部54的长度与底座14的底板14a的厚度大致相同,当将卡止部53插入卡止孔22a 时,成为设置在轴部54的前端的卡止片55的上表面(与底座14的底板14a相对的面)与 底板14a的外侧面接触的状态,该卡止部53卡止于底板14a。通过采用这样的安装方式,该 灯连接器19能够在冷阴极管17的并排方向上成列地安装于底座14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灯连接器19具有用于将冷阴极管17的端 部插入的插入孔54,该插入孔54具有在从底座14的底板14a延伸的垂线上分别与冷阴极 管17接触的底座14侧的底面54a和与其相对的顶面54b。上述的插入孔54的底面54a和顶面54b在从底座14的底板14a延伸的垂线上与 冷阴极管17接触的结构,就是指,在灯连接器19的高度方向上,在插入孔54与冷阴极管17 之间例如没有设置空隙或其它部件的结构。由此,根据上述结构,该灯连接器19的高度仅 由插入孔54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冷阴极管17的直径相同为4. Omm)以及用于确保 主体部51自身的强度的底部51a和顶部51b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为1. Omm)的和 决定。结果,能够使该灯连接器19的高度尽可能地小,从而能够实现背光源装置12的薄型 化。进一步,插入孔54的底面54a和顶面54b从该插入孔54的插入口 54h侧到进深 侧部分呈平面状。
10
根据这样的结构,平面状的底面54a和顶面54b与呈圆形截面的冷阴极管17的外 周面点接触,能够使冷阴极管17与插入孔54的接触面积较小。假设采用与插入孔的轴线垂直的截面为圆形,该插入孔以覆盖冷阴极管的端部的 外周面整个区域的方式与冷阴极管紧贴的结构,则冷阴极管与插入孔的接触面积变大。在 该状态下,当冷阴极管点亮时,从高温化的冷阴极管向灯连接器大量地散热,该冷阴极管的 端部的温度下降。这样的话,封入冷阴极管内的水银,基于其温度依存性,向冷阴极管内温 度较低的端部侧移动,产生水银蒸气的浓度在冷阴极管的端部较大,在中央部较小的浓度 分布的不均勻。结果,在冷阴极管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水银蒸气的浓度较小,因此发光量减 少,可能在冷阴极管的出射光量中产生不均。但是,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与冷阴极管17分别接触的底面54a和顶面54b为平面 状,由此冷阴极管17的外周面与插入孔54的平面(底面54a和顶面54b)为点接触,能够 使冷阴极管17与插入孔54的接触面积变小。由此,能够使得从冷阴极管17向该灯连接器 19的散热量变小,于是能够保持冷阴极管17内的温度分布均勻。结果,能够抑制冷阴极管 17内的水银蒸气浓度不均,能够抑制冷阴极管17的出射光不均以及具有它的背光源装置 12的亮度不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孔54为与其轴线垂直的截面为多边形的结构。这样,在插入孔54设置与其轴线垂直的截面为多边形的部分,即设置被平面状的 底面54a、顶面54b和侧面54c、54d包围的部分,由此在该多边形部分构成插入孔54的多边 形的平面与冷阴极管17的外周面点接触,能够使得两者的接触面积较小。进一步,通过采 用使插入孔54的与轴线垂直的截面为多边形的简单结构,能够简化该灯连接器19的制造 工序,能够有助于减少成本。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孔54为与其轴线垂直的截面为正方形的结构。该插入孔54的呈正方形的垂直截面的一边的长度与冷阴极管17的直径相同,因 此,冷阴极管17与构成插入孔54的底面54a、顶面54b和侧面54c、54d分别点接触。结果, 能够使得冷阴极管17与插入孔54的接触面积变小,并且冷阴极管17在插入孔54内在十字 方向上被支承从而能够确保稳定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插入孔54为相对于其轴线 的垂直截面为正方形的结构,但也能够考虑插入孔54对冷阴极管17的支承的稳定性和两 者的接触面积的平衡,或者考虑加工成本、将冷阴极管17向插入孔54中插入的操作性等, 将插入孔的垂直截面选择为长方形等其它的四边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灯连接器19的主体部51中,与底座14的底板14a相对的 底部51a和位于其相反侧的顶部51b的各自的外侧面为与底板14a大致平行的平面状。为了如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这样实现薄型化,也希望灯连接器19进行薄 型化。于是,采用使灯连接器19的主体部51的底部51a的外侧面(与底座14的底板14a 相对的相对面)和顶部51b的外侧面(主体部51的上表面)为与底座14的底板14a大致 平行的平面状的结构。这样,在底部51a和顶部51b的外侧面没有突出的部分,并且,这些 外侧面相对于底板14a不倾斜,由此,能够使从主体部51的底部51a到顶部51b的高度,换 言之,使得从底座14的底板14a起的该灯连接器19的高度尽可能地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51由非导电性橡胶即弹性部件构成。这样,通过使主体部51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在将冷阴极管17插入在主体
11部51设置的插入孔54时,即使冷阴极管17的端部与主体部51接触,通过主体部51的弹 性变形,也能够缓和在冷阴极管17产生的应力。由此,能够防止随着冷阴极管17的插入操 作而导致的冷阴极管17的破损。(实施方式2)接着,利用图9 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该实施方式2中,表示对灯连接 器的插入孔的结构进行了变更的情况,其它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灯连接器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图10是表示图9的灯连 接器的A-A线截面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1是表示图9的灯连接器的B-B线截面的结构的截面面。如图9所示,灯连接器60包括整体呈大致四角柱形的主体部61 ;用于导入导线 束32的导入部52 ;和用于卡止于底座14的卡止部53。主体部61为横向较长的大致四角 柱,以使其长度方向(轴线方向)与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配置在底座14的内侧 面。主体部61形成有在冷阴极管17侧的面的中央部开口的插入孔62,将冷阴极管17的端 部插入该插入孔62,由此安装冷阴极管17和灯连接器19。插入孔62具有呈正方形的插入口 62h,该插入孔62中插入孔62h侧的部分(开口 侧孔部63),更具体地说,从插入孔62h到相当于卡止部53的进深侧面的部分,为沿主体部 6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四角柱状。开口侧孔部63的与轴线垂直的垂直截面(灯连接器60的 上下方向的截面),如图10所示,与插入口 62h同样为正方形(多边形、四边形)。S卩,插入 孔62的开口侧孔部63中,位于底座14侧的底面63a、与底面63a相对的顶面63b、将它们 的长边彼此连接的侧面63c、63d分别为平面状。这些底面63a、顶面63b和侧面63c、63d的 各自的短边(与开口侧孔部63的轴线垂直的截面的一边,插入口 62h的一边)的长度与冷 阴极管17的直径(外径)相同。由此,在将冷阴极管17插入插入孔62时,在该开口侧孔 部63,其底面63a、顶面63b和侧面63c、63d与冷阴极管17接触。此处,开口侧孔部63的 各面63a、63b、63c、63d为平面状,而冷阴极管17的垂直截面为圆形,因此开口侧孔部63与 冷阴极管17为点接触的状态。另一方面,插入孔62中冷阴极管17的前端所到达的进深侧的部分(进深侧孔部 64),更具体地说是从开口侧孔部63的进深侧的端部到该插入孔62的最深部的部分,为沿 着主体部6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圆柱状。即,如图11所示,插入孔62的进深侧孔部64中, 进深侧孔部64的位于底座14侧的底面64a和与底面64a相对的顶面64b构成一个周围的 一部分。进深侧孔部64的与轴线垂直的截面(灯连接器60的上下方向的截面)形成为圆 形,该圆形截面的直径与冷阴极管17的直径相同。由此,在将冷阴极管17插入插入孔62 时,在该进深侧孔部64,包括其底面64a和顶面64b的内周面与冷阴极管17的外周面整个 区域接触。因此,在插入孔62的进深侧孔部64,该插入孔62与冷阴极管17的接触面积最 大,冷阴极管17为被从与其轴线垂直的截面的全部方向支承的状态。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灯连接器60具有用于将冷阴极管17的端 部插入的插入孔62,构成该插入孔62的插入口 62h侧的开口侧孔部63具有分别与冷阴极 管17接触的底面63a和顶面63b,该底面63a和顶面63b为平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插入孔62中插入口 62h侧的开口侧孔部63,底面63a和顶面63b与冷阴极管17点接触,因此能够使开口侧孔部63与冷阴极管17的接触面积小,能够有 效地抑制冷阴极管17内的水银蒸气浓度的不均勻。冷阴极管17内的水银,在构造上难以集中于配置在该冷阴极管17的端部的电极 41的根部附近(外部引线42的延伸部分),即冷阴极管17的前端部。也就是说,在位于插 入孔62的进深侧孔部64的冷阴极管17的前端部难以发生水银的移动,水银能够聚集在冷 阴极管17中位于插入孔62的开口侧孔部63的部位。由此,与在插入孔62中的进深侧孔 部64设置平面状的底面和顶面的结构相比,在开口侧孔部63设置平面状的底面63a和顶 面63b的结构,更能够有效抑制伴随冷阴极管17的散热量增大而导致的水银蒸气浓度的不 均勻。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孔62中冷阴极管17的前端部所到达的进深侧孔部64 被形成为,与其轴线垂直的截面呈直径与冷阴极管17的外径相同的圆形。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插入孔62的进深侧孔部64,该进深侧孔部64的内周面与冷阴 极管17的端部的外周面整个区域接触,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冷阴极管17。如上所述,在构造上水银难以集中于冷阴极管17的前端部,因此,即使该冷阴极 管17的前端部与插入孔62 (进深侧孔部64)的接触面积较大,也不会产生水银蒸气浓度的 不均勻。由此,插入孔62的进深侧孔部64优选为稳定支承该冷阴极管17的前端部的结构。(其它实施方式)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利用上述说明和附图所记载 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1)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灯连接器中插入孔的底面、顶面和侧面全部为平面状, 但只要是至少底面和顶面具有呈平面状的部分的插入孔就能够发挥本发明的效果,这样的 结构的灯连接器也包含于本发明。(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灯连接器中插入孔的与轴线垂直的截面为四边形(正方 形),但并不限定于该截面形状,例如像具有图12所示的六边形的插入孔70的灯连接器71 那样,可以形成呈各种多边形的截面形状的插入孔。(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灯连接器中插入孔的与轴线垂直的截面为四角为直角的 四边形,但如图13所示,也可以为具有在四角设置有弯曲部的插入孔72的灯连接器73。(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灯连接器具有插入孔,该插入孔为具有一定高度的四角柱 状,但如图14所示,也可以为具有在插入口 74h设置有锥形体(taper) 75的插入孔74的灯 连接器76。(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灯连接器具有插入孔的垂直截面呈具有与冷阴极管的外 径相同的直径的圆形的部分,但该孔径也可以比冷阴极管的外径小。此时,在将冷阴极管插 入该插入孔时,通过灯连接器的壁部的弹性变形,插入孔扩张为与冷阴极管的外径相同的 直径,能够允许冷阴极管插入。(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管状灯使用冷阴极管17的情况,但例如使用 热阴极管等其它种类的管状灯的结构也包括于本发明。
权利要求
一种灯安装部件,其用于将管外表面为曲面的管状灯安装于被安装部件,该灯安装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能够将所述管状灯的端部插入的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具有位于所述被安装部件侧的底面和与该底面相对的顶面,所述底面和所述顶面在从所述被安装部件的安装面延伸的垂线上分别与所述管状灯接触,并且分别至少具有平面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和所述顶面的各自的平面部分在所述插入孔的至少所述管状灯所插入的开 口侧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孔具有与该插入孔的轴线垂直的截面呈多边形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孔具有与该插入孔的轴线垂直的截面呈四边形的部分。
5.如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在所述管状灯的前端部所到达的进深侧部分,具有与轴线垂直的截面呈圆 形的部分,该圆形的直径与所述管状灯的外径相同。
6.如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有所述插入孔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被安装部件相对的底部和位于该底部的相反侧的顶部,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底部和所述顶部具有与所述被安装部件的安装面大致平行的平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由弹性部件构成。
8.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灯安装部件; 安装所述灯安装部件的被安装部件;和被收纳在所述被安装部件并由所述灯安装部件支承端部的管状灯。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所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为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
11.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灯安装部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本发明的灯安装部件(19),用于将管外表面为曲面的管状灯(17)安装于被安装部件(14),该灯安装部件(19)的特征在于,具有能够将上述管状灯(17)的端部插入的插入孔(54),上述插入孔(54)具有位于上述被安装部件(14)侧的底面(54a)和与底面相对的顶面(54b),上述底面(54a)和上述顶面(54b)在从上述被安装部件(14)的安装面延伸的垂线上分别与上述管状灯(17)接触,并且分别至少具有平面部分。
文档编号H04N5/64GK101952645SQ20098010612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7日
发明者森保光洋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