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及无线传输输出方法

文档序号:759026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及无线传输输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数据输出装置,尤指一种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及其无线传输输出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Fidelity,Wi-Fi)目前最广泛地运用于各项电子装置的无线区域网络技术。其主要特性是可以让客户端设备无须使用电缆或网络线等物理连接,而直接可传送信号,确实减少了网络部署以及空间架构的成本,且能使许多无法架设电缆的区域实现使用宽频网络的愿望,例如户外区、校园、餐厅或历史建筑等。对多数的企业以及个人使用者而言,随着这种无线区域网络的建立,使生活以及商务使用上都增添了不少的便利性,也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与世界接轨。Wi-Fi技术经常被运用在打印时的信息交换及传输,其通过设置至少一个无线基站(AccessPoint,AP,又称接入点)以发送信号,使数据来源装置例如电视、数字相机、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PC)、笔记型电脑(NotebookPC)、可携式电脑(PortablePC)、平板电脑(Tablet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或智慧型手机(SmartPhone)等得以通过信号的收发连线到此无线基站,进而与数据输出装置互相连线,进行数据的交换及传输并完成输出打印工作。一般来说,习用数据输出装置虽然可通过Wi-Fi方式来进行输出打印工作,但却必须处于无线基站的信号涵盖范围内,始能进行数据的交换及传输并进行输出打印工作。请参阅图1A,其为习用数据输出装置通过无线保真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数据来源装置I以及数据输出装置2设置于无线基站3的信号涵盖范围内(如虚线范围A所示),并通过信号的收发连线至无线基站3,借此加入无线基站3所架构的区域网络。当数据来源装置I欲使用数据输出装置2进行输出打印工作,数据来源装置I即将数据传输至无线基站3,再由无线基站3传输至数据输出装置2进行输出打印工作,借此虽可达到不需电缆等物理连接而进行输出打印工作的功效,却受限于无线基站3及其信号涵盖范围,一旦数据来源装置I或数据输出装置2处于没有无线基站3的环境,或处于无线基站3的信号涵盖范围外,即无法顺利完成输出打印工作,十分不便。另外,目前也发展出使用电子邮件(E-mail)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请参阅图1B,其为习用数据输出装置通过电子邮件传输数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数据输出装置2设置于无线基站3的信号涵盖范围内(如虚线范围B所示),并通过信号的收发连线至无线基站3,进而连线至网际网络且连线至一组对应的电子邮件地址,用以接收打印数据或文件。数据来源装置I则位于移动通讯网络基站,例如使用第一代移动通讯传输标准(Firstgeneration,1G)的先进式移动电话服务(AdvancedMobilePhoneService,AMPS)、北欧移动电话(NordicMobileTelephone,NMT)或全存取通讯系统(TotalAccessCommunicationSystem,TACS)的基站、使用第二代移动通讯传输标准(Secondgeneration,2G)的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GSM)、分码多工接取(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分时多工接取(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个人数字蜂巢式系统(PersonalDigitalCellular,PDC)或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的基站、使用第三代移动通讯传输标准(Thirdgeneration,3G)的宽频分码多工接取(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分码多工接取2000(CDMA2000)或分时同步分码多工接取(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SCDMA)的基站以及使用第四代移动通讯传输标准(Fourthgeneration,4G)的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WiMAX)或长期演进技术(LongTermEvolution,LTE)的基站,或其他的无线基站的信号涵盖范围内,且通过信号的收发连线至移动通讯网络基站或无线基站,进而使用网际网络服务。当数据来源装置I欲使用数据输出装置2进行输出打印工作时,数据来源装置I即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基站或其他无线基站连接至网际网络,并发送电子邮件至上述电子邮件地址,数据输出装置2于接收该电子邮件后遂进行输出打印动作。然而,此种方式仍然需要建构无线基站3,以供数据输出装置2连线至网际网络,且电子邮件服务提供业者所设定的邮件规则,往往对夹带的文件设有诸多限制,例如文件的副档名、文件的数量、单一文件的容量以及所有文件的容量大小总和等,且于寄送电子邮件的实务上,常因夹带文件的数量过多或容量过大导致传输失败或遭接收端拒绝,而必须受限于电子邮件所能夹带的文件数量以及文件大小,造成诸多不便与限制。当然,上述提及的无线基站与数据来源装置以及数据输出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式,亦可以传统的路由器(Router)搭配电缆的方式替换,惟仍无法解决上述问题且徒增电缆配置所衍生的问题,故在此不再赘述。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已知技术缺失,以现况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数据传输技术应用于数据输出装置上,或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数据传输技术配合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于数据输出装置上,达到无限制地传输文件及数据,并可据以进行打印输出工作,实为目前最迫切的课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及其无线传输输出方法,通过数据传输技术接收一数据来源装置所发出的数据建立连线,而达到第一数据来源装置通过提供移动通讯网络服务、智慧电网、电视网、广播网、公众数据交换网或无线保真网络的基站,利用数据传输技术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数据输出装置,或第一数据来源装置可通过数据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第二数据来源装置,再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数据输出装置,进而无限制地传输文件及数据,并可据以进行打印输出工作以及扫描工作。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至少包括一控制模块,用以控制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运作;一通讯模块,与该控制模块连接,且设置有一使用者身份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M),借以通过一数据传输技术接收一第一数据来源装置所发出的一第一数据;以及一打印传真模块,与该控制模块连接,用以接收该数据并依据该数据进行一输出动作。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较广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至少包括一控制模块,用以控制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运作;一通讯模块,与该控制模块连接,且设置有一无线通讯元件,借以通过一无线传输技术接收一第二数据来源装置所发出的通过一数据传输技术而接收自一第一数据来源装置的一数据;以及一打印传真模块,与该控制模块连接,用以接收该数据并依据该数据进行一输出动作。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包括步骤提供一第一数据来源装置以及一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通过一设置有一使用者身份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的数据传输技术接收该第一数据来源装置所发出的一数据;以及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依据该数据进行一输出动作。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包括步骤提供一第一数据来源装置以及一具无线通讯功能的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通过一数据传输技术配合一网络传输技术接收该第一数据来源装置所发出的一数据;以及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依据该数据进行一输出动作。图IA为习用数据输出装置通过无线保真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图IB为习用数据输出装置通过电子邮件传输数据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与第一数据来源装置与第二数据来源装置进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二数据来源装置与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通过无线通用串列总线技术建立连线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通过电力线方式与第二数据来源装置建立连线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架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流程图。图7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流程图。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接收数据并据以进行打印或传真的流程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数据来源装置I数据输出装置2无线基站3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基站6无线通用串列总线收发器7电力线传输装置8路由器9无线基站9’缆线10控制模块51主处理器511整合处理单元512通讯模块52打印传真模块53马达操控模块531喷墨控制模块532传真控制模块533储存模块54数据处理模块55数据输出装置与第一数据来源装置进行无线传输的步骤S11S13、S21S23数据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并据以打印的步骤S31S35信号涵盖范围A、B、C、D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与第一数据来源装置进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于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可为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纸、笔记型电脑、数字相机或电视等,但不以此为限。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可为但不限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点阵打印机或传真机等,可用以进行一输出打印动作或一扫描动作,且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可同时与多个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建立连线。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欲利用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进行打印输出动作或扫描动作时,可由下述五种不同实施方式来完成其第一实施例的基站6可为通过提供移动通讯网络、智慧电网(SmartGrid)、电视网、广播网、公众数据交换网(PublicSwitchTelephoneNetwork,PSTN)、智慧电网的电力线(PowerLineCommunication,PLC)或无线保真网络等;特别是于本实施例中,基站6可为一移动通讯网络时,不限于使用第一代移动通讯标准的先进式移动电话服务、北欧移动电话或全存取通讯系统的基站、使用第二代移动通讯标准的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分码多工接取、分时多工接取、个人数字蜂巢式系统或通用封包无线服务技术的基站、使用第三代移动通讯标准的宽频分码多工接取、分码多工接取2000或分时同步分码多工接取的基站以及使用第四代移动通讯标准的全球互通微波存取或长期演进技术的基站,且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为内建手机模块及具使用者身份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的打印传真装置,利用无线移动通讯传输技术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直接进行打印输出动作。至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通过信号的收发以及与基站6间的信号联系、交换而将数据传输通过一种无线移动通讯方式(通过移动通讯SM卡辨识方式)至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换言之,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亦通过通过一种无线移动通讯方式(通过移动通讯SIM卡辨识方式),将信号的收发以及与基站6间的信号联系、交换而接收来自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的数据,进而进行后续的打印输出动作。而该第二实施例中,利用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为内建手机模块及外部具有可置换使用者身份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插槽的打印传真装置,只要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于使用者身份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插槽插入需求的使用者身份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即可通过无线移动通讯传输技术的方式与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建立双向的通讯及数据传输,并将数据传输至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以直接进行打印输出动作。当然,上述两个实施例所提供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与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基站6可为同一移动通讯网络服务业者提供的相同或不同的移动通讯网络基站,亦可为不同的移动通讯网络服务业者提供的相同或不同的移动通讯网络基站,但不以此为限。再者,该第三实施例方式,通过提供移动通讯网络服务、智慧电网、电视网、广播网、公众数据交换网或无线保真网络的基站6,使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通过信号的收发以及与基站6间的信号联系、交换而将数据传输给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而该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可为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纸、笔记型电脑、数字相机或电视等,但不以此为限,且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具有内建无线通讯元件的打印传真装置,因此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能间接通过无线传输技术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再由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与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建立无线连线,例如通过无线保真直连(Wi-FiDirect)技术,建立双向通讯,以进行数据传输,并将数据传输至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俾利进行打印输出动作。又,第四实施例的方式,同第三实施例使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通过信号的收发以及与基站6间的信号联系、交换而将数据传输给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而该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与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建立无线连线,该无线传输技术可为通过无线通用串列总线技术,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第二数据来源装置与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通过无线通用串列总线技术建立连线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该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与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分别具有通用串列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插槽(未图示)的数据输出装置,以分别安装无线通用串列总线收发器7(WirelessUniversalSerialBusDongle,WUSBDongle)于该通用串列总线插槽(未图示)中建立无线连线,通过该无线通用串列总线收发器7的无线通用串列总线技术及其通讯协定,以信号收发的方式建立点对点的双向无线连线,且因无线通用串列总线以及通用串列总线的特性,可达到随插即用以及传输速度快的功效,且亦支援热插拔,可大幅减少使用者的时间成本,并增加其便利性。并且,于该第五实施例中,亦同第三实施例使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通过信号的收发以及与基站6间的信号联系、交换而将数据传输给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惟其相异点在于该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与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通过智慧电网的电力线方式,使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通过基于双向数字科技建立的输电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换言之,通过广布于家庭、公司或其他建筑物的输电网络,可免除线路布置的困难,并取代习用的数据缆线或其他任何适用RJ-45网络连接端口的缆线,用以建立连线并进行数据的传输以及交换。请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通过电力线方式与第二数据来源装置建立连线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力线传输装置8通过两孔或三孔的电连接器连接至输电网络且定位于电源插座8,上,并通过缆线10直接与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进行连接,或间接经由缆线10连接至路由器9,路由器再通过缆线10连接至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以进行数据传输及信号交换。缆线10可为例如具通用串列总线(USB)连接器的数据缆线、具RJ-45连接器的数据缆线或其他适用于电力线传输装置8以及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的连接端口的数据缆线等,且不以此为限。另,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通过缆线10直接与电力线传输装置8连接,用以与电力线传输装置8传输数据或进行信号交换;或是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亦可通过无线保真技术与无线基站9’建立无线连线,并借由无线基站9’与电力线传输装置8通过缆线10的连接而与电力线传输装置8进行数据传输或信号交换。至于,不同电力线传输装置8间的数据传输以及信号交换,则通过既有的输电网络进行。简言之,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将欲进行打印的数据传输至电力线传输装置8,经由输电网络传输数据或进行信号交换后,由同一电力线传输装置8或另一电力线传输装置8传输至具无线通讯功能的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以建立双向连线,俾利进行打印输出动作。且因智慧电网技术的特性,可达到不受射频信号干扰、不受空间限制以及线路布置简单的功效,且由于不需发射电磁波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医院、工厂等区域,可大幅减少使用者的时间、空间成本,并增加便利性。此外,于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可用以进行一扫描传真动作,例如但不限于传真或转存至文件等,并将扫描后欲传真的数据或欲转存的文件,通过上述的各种方式进行装置间的双向传输而传输至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或另一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未图示)等,其原理如上所述,故在此不再赘述。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架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至少包括控制模块51、通讯模块52以及打印传真模块53,其中控制模块51与通讯模块52以及打印传真模块53连接,以架构于控制通讯模块52以及打印传真模块53的运作。通讯模块52主要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数据传输技术或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数据传输技术配合无线传输技术接收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所发出的数据,并传送至控制模块51,控制模块51于接收通讯模块52所传送的数据后,遂控制打印传真模块53依据该数据进行打印输出或控制进行传真动作。于一些实施例中,通讯模块52具有一使用者身份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M),用以保存移动通讯服务的使用者身份识别数据,以及在与提供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基站6建立连线时,提供移动通讯网络服务业者所要求的验证信息,其方式可为但不限为储存于通讯模块52的芯片或存储器、于通讯模块52安装使用者身份模块智慧卡(俗称SIM卡)。于通讯模块52安装使用者身份模块智慧卡的方式,可为直接内建于通讯模块52,或于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的外部设置一插槽以供使用者由外部插拔置换,但不以此为限。或者通讯模块52进一步具有无线通讯元件,用以通过无线传输技术接收数据。于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的控制模块51可包括主处理器511以及整合处理单元512,例如其可分别为中央处理器以及软性精简指令集处理器等,但不以此为限。主处理器511主要用以协调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的各单元以及整合打印输出及传真输出动作,整合处理单元512则负责整合与控制打印传真模块53内部组件的相关作动。于另一些实施例中,打印传真模块53可包括马达操控模块531以及喷墨控制模块532及传真控制模块533,用以分别操控马达或喷墨头的作动,该喷墨头可包括至少一喷墨芯片,但不以此为限。马达操控模块531更可包括脉冲宽度变调器(PulseWidthModulation,PWM)、输入/输出脚(I/Opins)以及解码器(Encoder/Decoder)等装置,其中脉冲宽度变调器可用以规划及产生脉冲宽度变调信号,输入/输出脚可用以检测及控制周边IC或零件,且解码器可用以检测喷墨头的行进位置;至于喷墨控制模块532则可包括喷墨控制单元,用以产生控制喷墨芯片所需的控制信号;而传真控制模块533用以控制传真动作的信号输出或控制喷墨头打印出传真数据。根据本发明的构想,本发明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亦可包括储存模块54以及数据处理模块55,储存模块54可包括快闪存储器(FlashMerory)以及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SDRAM),但不以此为限,以作为程序、文件或影像数据的暂存及缓冲的储存空间。数据处理模块55则可为但不限为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负责处理及转换来源与目的的打印相关数据,于此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55可将通讯模块52所接收自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的数据进行相对应的数据转换或数据解码并整理,俾使打印模块依据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打印动作。请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打印方法包括步骤首先,如步骤Sll所示,先提供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以及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其中,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可为移动通讯装置,且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可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点阵打印机或传真机等,但不以此为限。然后,如步骤S12所示,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服务设置有一使用者身份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的数据传输技术接收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所发出的数据,例如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通过提供移动通讯网络服务以及电磁波信号的基站6,利用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设置有一使用者身份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的数据传输技术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该数据可为不同类型,例如数据、影像(ImageData)或脚本语言(ScriptLanguage)等,但不以此为限。最后,如步骤S13所示,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可直接依据该数据而进行输出动作,例如直接打印、传真或依据数据的不同类型,予以进行不同的解码或转换程序后,依据该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打印或传真动作。请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打印方法包括步骤首先,如步骤S21所示,先提供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以及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其中,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可为移动通讯装置,且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可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点阵打印机或传真机等,但不以此为限。然后,如步骤S22所示,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数据传输技术配合网络传输技术接收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所发出的数据,例如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通过提供移动通讯网络服务以及电磁波信号的基站6,利用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数据传输技术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再由第二数据来源装置4’通过网络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该数据可为不同类型,例如数据、影像(ImageData)或脚本语言(ScriptLanguage)等,但不以此为限。最后,如步骤S23所示,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可直接依据该数据而进行输出动作,例如直接打印、传真或依据数据的不同类型,予以进行不同的解码或转换程序后,依据该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打印或传真动作。请参阅图8,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接收数据并据以进行打印或传真的流程图。如步骤S31所示,当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5的通讯模块52接收来自第一数据来源装置4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数据传输技术或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数据传输技术配合无线传输技术所发出的数据后,将该数据传送至数据处理模块55进行分析以及处理。接着,数据处理模块55则对该数据进行属性判断,当数据处理模块55判断该数据属于影像数据时,则进行步骤S32,由数据处理模块55进一步对该数据进行数据解析(DataParser),并于解析后进行相应的色彩转换(ColorConversion),以完成转换半色调影像的准备动作;反的,若数据处理模块55判断影像数据属于脚本语言(ScriptLanguage)时,则进行步骤S33,由数据处理模块55对该数据进行语言解析(LanguageParser),并于解析后进行数据格式化(DataFormat),将其转换为半色调影像的前置数据,以完成转换半色调影像的准备动作。然后,再如步骤S34所示,数据处理模块55将经过前述步骤S32色彩转换或步骤S33数据格式化的数据转换为半色调影像后,再将的传送至打印传真模块53。最后,如步骤S35所示,当打印传真模块53接收前述转换为半色调影像后的数据,则依据该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打印或传真动作。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及其无线传输输出方法主要是借由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数据传输技术或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数据传输技术配合无线传输技术建立连线,而达到第一数据来源装置通过提供移动通讯网络服务以及电磁波信号的基站,利用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数据传输技术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数据输出装置,或第一数据来源装置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数据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第二数据来源装置,再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数据输出装置,进而无限制地传输文件及数据,并可据以进行打印输出或传真工作,实为一具产业价值的发明,爰依法提出申请。纵使本发明已由上述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熟悉本技艺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权利要求1.一种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至少包括一控制模块,用以控制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运作;一通讯模块,与该控制模块连接,且设置有一使用者身份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M),借以通过一数据传输技术接收一第一数据来源装置所发出的数据;以及一打印传真模块,与该控制模块连接,用以接收该数据并依据该数据进行一输出动作。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出动作为一打印动作或一扫描传真动作。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讯模块内建该使用者身份模块。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讯模块于外部设置可供该使用者身份模块安置联通的插槽。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传真模块还包括一马达操控模块以及一喷墨控制模块,该马达操控模块包括脉冲宽度变调器、输入/输出脚、编码器以及解码器的至少任一者,且该喷墨控制模块包括一喷墨控制单元,用以产生一控制信号,以控制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至少一喷墨芯片。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传真模块更包括一传真控制模块用以控制传真动作的信号输出或控制喷墨头打印出传真数据。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传真模块为一传真控制模块用以控制传真动作的信号输出或输出打印传真数据。8.一种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至少包括一控制模块,用以控制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运作;一通讯模块,与该控制模块连接,且设置有一无线通讯元件,借以通过一网络传输技术接收一第二数据来源装置所发出的数据,而该数据通过一数据传输技术而接收自一第一数据来源装置的数据;以及一打印传真模块,与该控制模块连接,用以接收该数据并依据该数据进行一输出动作。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出动作为一打印动作或一扫描传真动作。10.如申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网络传输技术为一无线保真直连技术。11.如权利要求第8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网络传输技术为一无线通用串列总线传输技术。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以及该第二数据来源装置各自具有通用串列总线插槽或迷你串列总线插槽或微型通用串列总线插槽的至少任一者。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网络传输技术为通过缆线直接与电力线传输装置连接,用以与电力线传输装置传输数据或进行信号交换。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网络传输技术为可通过无线保真技术与无线基站建立无线连线,并借由无线基站与电力线传输装置通过缆线的连接而与电力线传输装置进行数据传输或信号交换。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力线传输装置间的数据传输以及信号交换通过既有的输电网络进行。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传真模块更包括一马达操控模块以及一喷墨控制模块,该马达操控模块包括脉冲宽度变调器、输入/输出脚、编码器以及解码器的至少任一者,且该喷墨控制模块包括一喷墨控制单元,用以产生一控制信号,以控制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至少一喷墨芯片。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传真模块更包括一传真控制模块用以控制传真动作的信号输出或控制喷墨头打印出传真数据。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传真模块为一传真控制模块用以控制传真动作的信号输出或输出打印传真数据。19.一种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包括步骤提供一第一数据来源装置以及一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通过一设置有一使用者身份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的数据传输技术接收该第一数据来源装置所发出的数据;以及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依据该数据进行一输出动作。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输出动作为一打印动作或一扫描传真动作。21.一种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包括步骤提供一第一数据来源装置以及一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通过一数据传输技术配合一网络传输技术接收该第一数据来源装置所发出的一数据;以及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依据该数据进行一输出动作。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数据来源装置通过一移动通讯网络服务的该数据传输技术将该数据传输至一第二数据来源装置,该第二数据来源装置再通过该网络传输技术将该数据传输至该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以进行该输出动作。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输出动作为一打印动作或一扫描传真动作。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络传输技术为一无线保真直连技术。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络传输技术为一无线通用串列总线传输技术。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络传输技术为通过缆线直接与电力线传输装置连接,用以与电力线传输装置传输数据或进行信号交换。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络传输技术为可通过无线保真技术与无线基站建立无线连线,并借由无线基站与电力线传输装置通过缆线的连接而与电力线传输装置进行数据传输或信号交换。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无线传输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力线传输装置间的数据传输以及信号交换通过既有的输电网络进行。全文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及其无线传输输出方法,该装置至少包括控制模块,用以控制具无线通讯功能数据双向输出入装置的运作;通讯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且通过数据传输技术或数据传输技术配合无线传输技术接收数据来源装置所发出的数据;以及打印传真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以接收数据并依据数据进行输出动作,借此以达到可直接与数据来源装置建立无线连线,且无任何限制地传输文件及数据的功效。文档编号H04W84/12GK102638283SQ20111004322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申请日期2011年2月15日优先权日2011年2月15日发明者吴瑞益,奚国元,张英伦,林景松,范珅源,莫皓然,薛达伟申请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