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923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终端的音腔设计存在如下几点缺陷1)手机扬声器声音小,在嘈杂的环境中不容易听到;2)手机扬声器低音效果差,声音测试品质低;3)手机空间限制大扬声器应用,手机音量难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用于通过增加前音腔的数量改善移动终端的音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该双前音腔包括第一前音腔、第二双前音腔;声波A通过所述第一前音腔的出音孔到达所述第二前音腔,声波B通过所述第一前音腔的边缘出音孔延迟于声波A —定时间到达所述第二前音腔,声波A与部分声波B在所述第二前音腔的出音孔处叠加,叠加后的声波C通过所述第二前音腔的出音孔传送出去。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前音腔为所述第二前音腔的后音腔。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前音腔支架、后音腔支架;所述前音腔支架隔离所述第一前音腔、所述第二前音腔,并与所述后音腔支架配合形成一个音腔支架,所述音腔支架组装到移动终端的外壳上。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音腔支架内的扬声器,该扬声器通过引线穿过所述音腔支架的外壳焊接到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上。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前音腔支架与所述后音腔支架通过超声波焊接或热熔方式形成所述音腔支架。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后音腔支架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上,或作为一个单独部品注塑成型,然后再热熔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上。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音腔支架通过在内部或外部粘贴材料改变所述第一前音腔、所述第二前音腔的体积。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粘贴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上的镜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前音腔的数量使得手机扬声器声音加大,增强扬声器低音效果,提高声音感官强度,通过延迟声音叠加改善音量大小,因此改善了声音品质,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图1是现有移动终端的常规音腔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双前音腔结构图;图3是前音腔内传播的声波A、B、C随时间变化的振幅曲线图。其中,附图标记1扬声器2前音腔支架[0024]3后音腔支架 4前音腔II[0025]5前音腔]6后 r腔[0026]7前音腔]的出音孔 8前 腔II的出音孔[0027]9前壳10镜片[0028]11前音腔]的边缘出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如图1所示,是现有移动终端的常规音腔结构图。该常规音腔结构包括扬声器1、 后音腔支架3、前音腔15、前音腔I的出音孔7、前壳9、镜片10。声波A通过前音腔I的出音孔7传送出去,因为声波A的振幅没有变化,所以声音相对来说其音量较低,且声波A的相位未发生移动,所以所听到的声音不具有延长性,感官
声音低。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双前音腔结构图。该双前音腔结构包括扬声器1、前音腔支架2、后音腔支架3、前音腔114、前音腔15、后音腔6、前音腔I的出音孔7、 前音腔II的出音孔8、前壳9、镜片10、前音腔I的边缘出音孔11。结合图2,描述声波在双前音腔中传播过程(1)、声波A首先通过前音腔I的出音孔7,到达前音腔114 ;(2)、声波B从前音腔I的边缘出音孔11延迟于声波A —定时间到达前音腔114 ;3)、声波A和一部分声波B在前音腔II的出音孔8叠加,得到声波C,并通过前音腔II的出音孔8传出去;由于声波C是由声波A与一部分声波B叠加而成,因此加强了声音振幅,声音的音量变大;由于声波A和一部分声波B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导致有相位移动,从而导致所听到的声音具有一定的延长性,感官声音变大。声波A、B、C随时间t 变化的振幅Y的曲线,参见图3,通过比较三条振幅曲线,可知叠加后的声波C的振幅高于声波A、声波B的振幅。来源实例当用户捂着移动终端(如手机)的出音孔时,声音品质会改善。进一步地,由于声波在音腔内是四处传播,实际上,前音腔15又可以作为前音腔 114的后音腔,因此相当于增大了后音腔的体积,从而改善扬声器的低音效果。[0039]进一步地,镜片10通过双面胶带粘贴到移动终端的外壳上,如前壳9或后壳(图中未示出)上;进一步地,前音腔支架2可通过超声波焊接或热熔方式与后音腔支架3配合形成一个音腔支架,然后组装到移动终端的外壳上,如前壳9或后壳(图中未示出)上,扬声器 1放置在音腔支架内部,扬声器1引线穿过音腔支架的外壳焊接到手机主板上即可。进一步地,可选择地,后音腔支架3可以直接设置于手机壳上,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部品注塑成型,然后再热熔到手机壳上。进一步地,当移动终端为手机时,前音腔的个数为2个比较合适,理由如下手机具有一个前音腔时,音质效果不好;而前音腔的个数大于2个时,一方面受到手机厚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声波传递距离变长,声波的相位叠加后振幅会变小,存在回声现象,声音品质降低,同时也会大大增加成本。音腔体积大小满足手机设计即可,完成品如果音质效果不好,可以在音腔支架内外粘贴泡面等材料改变音腔的体积,这种方法简便,易于立即实行。相比传统的需要修改模具注塑后才能进行改善验证的改善方案更具有优势。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前音腔的数量增强扬声器低音效果,提高声音感官强度,通过延迟声音叠加,改善音量大小,因此改善了声音品质,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该双前音腔包括第一前音腔、第二双前音腔;声波A通过所述第一前音腔的出音孔到达所述第二前音腔,声波B通过所述第一前音腔的边缘出音孔延迟于声波A —定时间到达所述第二前音腔,声波A与部分声波B在所述第二前音腔的出音孔处叠加,叠加后的声波C通过所述第二前音腔的出音孔传送出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音腔为所述第二前音腔的后音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前音腔支架、后音腔支架;所述前音腔支架隔离所述第一前音腔、所述第二前音腔,并与所述后音腔支架配合形成一个音腔支架,所述音腔支架组装到移动终端的外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音腔支架内的扬声器,该扬声器通过引线穿过所述音腔支架的外壳焊接到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音腔支架与所述后音腔支架通过超声波焊接或热熔方式形成所述音腔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音腔支架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上,或作为一个单独部品注塑成型,然后再热熔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腔支架通过在内部或外部粘贴材料改变所述第一前音腔、所述第二前音腔的体积。
8.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粘贴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上的镜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前音腔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该双前音腔包括第一前音腔、第二双前音腔;声波A通过所述第一前音腔的出音孔到达所述第二前音腔,声波B通过所述第一前音腔的边缘出音孔延迟于声波A一定时间到达所述第二前音腔,声波A与部分声波B在所述第二前音腔的出音孔处叠加,叠加后的声波C通过所述第二前音腔的出音孔传送出去。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前音腔的数量使得手机扬声器声音加大,增强扬声器低音效果,提高声音感官强度,通过延迟声音叠加改善音量大小,因此改善了声音品质,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文档编号H04M1/02GK202103729SQ20112024173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钱广国 申请人: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