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6314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数码相机中提出了用于生成故事情节的影像(具有故事性的影像)的方法(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I和2)。在该方法中,首先,拍摄者从记录在数码相机中的多个情节(scenario)之中选择所期望的情节(例如家庭聚会)。在选择情节之中确定多个基准场景,拍摄者在认为适合各基准场景的状况下进行运动图像的拍摄,并手动地使拍摄运动图像与任一个基准场景建立对应关系。在拍摄完所有基准场景之后,还可以很好地按顺序沿着选择情节再生各拍摄运动图像。在先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U Y 7 >株式会社、七' 于'' 才力J 9総合力夕π夕'' (ivi s)、“ V t V才壬一 K ( 一夕6及7)'[online]、平成23年3月、[平成23年9月28日検索]、4 >夕一才、卜〈URL :http://cweb. canon. jp/pdf-catalog/ivis/pdf/ivisll03. pdf>非专利文献I J >株式会社、ivis紹介、“ '> f丨J才 一 F'”、[online]、[平成23年9月28日検索]、^ >夕一才、卜〈URL http://cweb.canon.jp/ivis/wakuwaku/wakuwakudouga/scenario/wakuwaku.html> 根据上述的方法,能够集中沿着拍摄者的期望情节的运动图像来进行拍摄。但是,在什么状况下进行运动图像拍摄较好的判断由拍摄者自己进行,因此有时即使与期望情节对应的拍摄机会到来,拍摄者也有可能没有察觉到该机会的到来。结果,有时会错失必要的拍摄机会,无法收集所期望的影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防止拍摄机会错失的摄像装置。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具备摄像部,其生成被摄体的图像信号;情节设定部,其设定对应该拍摄的多个基准场景进行确定的拍摄情节;对照部,其对所述摄像部的拍摄场景和各基准场景进行对照;管理部,其对与各基准场景对应的图像的拍摄完成状况进行管理;和通知部,其形成与所述对照部的对照结果及所述管理部的管理结果相应的通知。由此,用户能够响应通知来形成所需的拍摄操作。通过根据对照部的对照结果及管理部的管理结果来形成上述通知,从而能够抑制沿着拍摄情节的场景的拍摄机会错失。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所述通知包括用于催促所述摄像部的拍摄的通知。此外,例如,也可以该摄像装置还具备显示部,其能够显示与所述多个基准场景内的I个以上的基准场景对应的I个以上的模板图像;通过拍摄在所述I个以上的基准场景中包含的对象基准场景而获得了对象拍摄图像时,在所述显示部上将与所述对象基准场景对应的模板图像替换为所述对象拍摄图像。此时,例如,也可以所述显示部能够显示与所述多个基准场景对应的多个模板图像,通过拍摄在所述多个基准场景中包含的所述对象基准场景而获得了所述对象拍摄图像时,在所述显示部上将与所述对象基准场景对应的模板图像替换为所述对象拍摄图像。由此,拍摄者能够确认逐渐收集情节的实际拍摄结果的情况,能够期待提高进行拍摄操作的趣味。更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所述显示部能够显示排列了 2个以上的要素图像的剪贴簿图像,当与所述多个基准场景对应的图像全部是未拍摄时,显示作为所述2个以上的要素图像而具备所述多个模板图像所包含的2个以上的模板图像的第I剪贴簿图像,然后在获得了所述对象拍摄图像时,显示在所述2个以上的要素图像中包含了所述对象拍摄图像的第2剪贴簿图像。此外,例如,也可以所述对照部基于所述图像信号及该摄像装置的当前所在地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判断所述摄像部的拍摄场景是否适合于所述多个基准场景的任一个基准场景。此外,例如,也可以所述通知部在基于所述对照结果及所述管理结果而判断为所述拍摄场景适合于未完成拍摄的基准场景时,形成所述通知。此外,例如,也可以所述拍摄情节具备所述多个基准场景中包含的特定基准场景所附带的构图信息;所述通知部在形成所述通知时,根据所述图像信号及所述构图信息,催促所述特定基准场景的拍摄构图的变更。由此,容易获得与拍摄情节匹配的实际拍摄结果。此外,例如,在该 摄像装置中也可以在获得了所述对象拍摄图像之后,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所述对象拍摄图像和任一个模板图像时,在所显示的所述对象拍摄图像与所述模板图像之间使显示方法互不相同。由此,用户容易识别任意的显示图像是对象拍摄图像及模板图像中的哪一个图像。此外,例如,也可以在该摄像装置中还设置再生控制部,其在拍摄完成所述多个基准场景的一部分或全部之后,汇集包含与各基准场景相应的拍摄图像的多个图像后在再生介质上进行再生。由此,即使用户不具备特别的编辑知识,也能够再生沿着拍摄情节的期望的图像群。(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有助于防止拍摄机会错失的摄像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示意整体框图。图2是图1的摄像部的内部结构图。图3是表示特定的拍摄情节的构成的图。图4是表示属于特定的拍摄情节的多个模板图像的图。图5是表示与特定的拍摄情节对应地得到的多个实际拍摄图像的图。
图6是特别参与情节拍摄模式的动作的部位的框图。图7是表示将多个拍摄情节分类为多个类别的样态的图。图8是表示I个拍摄情节的构成的图。图9是情节拍摄模式中的动作流程图。图10是表示由图6的拍摄完成状况管理部所管理的管理信息的例子的图。图11是表示仅由多个模板图像构成的剪贴簿图像的例子的图。图12是表示成为剪贴簿图像的源的留空(穴空务)图像的例子的图。图13是表示仅由多个模板图像构成的剪贴簿图像的其他例的图。图14是表示拍摄指令通知的提示例的图。图15是与构图变更通知相关的框图。图16是表示构图变更通知的提示例的图。图17是表示显示部的显示内容例的图。图18是表不获取I张实际拍摄`图像之后的显不部的显不内容例的图。图19是表不获取I张实际拍摄图像之后的显不部的显不内容变迁的例子的图。图20是表不获取I张实际拍摄图像如后的显不部的显不内容例的图。图21是表示同时显示多个图像的方法例的图。图22是表示模板图像及实际拍摄图像的显示方法例的图。图23是表示在剪贴簿图像中包含的模板图像及实际拍摄图像的显示方法例的图。图24是特别参与情节再生模式的动作的部位的框图。图25是表示可再生的剪贴簿图像的例子(3个例子)的图。图26是表示可再生的剪贴簿图像的例子(2个例子)的图。图27是表示特定的操作输入时的再生内容例的图。图28是表示特定的操作输入时的再生内容例的图。图29是表示特定的操作输入时的再生内容例的图。图30是表示特定的操作输入时的再生内容例的图。图31是特别参与情节编辑模式的动作的部位的框图。图32是表示响应了特定的操作输入的情节更新状况的图。图33是表示响应了特定的操作输入的情节更新状况的图。符号说明1:摄像装置,11 :摄像部,15 :显示部,51 :拍摄情节存储部,52 :对象情节设定部,53 :场景对照部,54 :拍摄完成状况管理部,55 :通知部,56 :构图判定部,61 :情节再生控制部,63 :情节编辑部,TM[i]:模板图像,RI[i]:实际拍摄图像。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在所参照的各图中,对同一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原则上省略关于同一部分的重复的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描述,有时通过记载对信息、信号、物理量、状态量或部件等进行参照的记号或符号,来省略或者略记与该记号或符号相对应的信息、信号、物理量、状态量或部件等的名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I的示意整体框图。摄像装置I是能够拍摄以及记录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的数码摄像机。其中,摄像装置I也可以是只能拍摄以及记录静止图像的数字静态照相机。摄像装置I具备根据符号11 20所参照的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没有特别记载,拍摄是指由摄像部11 (或摄像装置I)进行的拍摄,显示及显示画面是指显示部15中的显示及显示画面。图2是摄像部11的内部结构图。摄像部11具有光学系统35、光圈32、由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或 CMO 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等构成的摄像元件(固体摄像元件)33、和用于驱动控制光学系统35和光圈32的驱动器34。光学系统35由包括用于调节摄像部11的视角的变焦透镜30及用于对焦的聚焦透镜31在内的多个透镜形成。变焦透镜30及聚焦透镜31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基于来自主控制部13的控制信号,控制光学系统35内的变焦透镜30及聚焦透镜31的位置、以及光圈32的开度(即光圈值)。摄像元件33通过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排列多个受光像素而形成。摄像元件33的各受光像素对经由光学系统35及光圈32入射来的被摄体的光学像进行光电变换,并将通过该光电变换得到的电信号输出给AFE12 (Analog Front End)。AFE12放大从摄像部11 (摄像元件33)输出的模拟信号,将被放大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之后输出给主控制部13。由主控制部13控制AFE12中的信号放大的放大度。主控制部13对由AFE12的输出信号所表示的图像实施所需的图像处理,生成与图像处理后的图像相应的影像信号。在此生成的影像信号、摄像部11 (摄像元件33)的输出信号、AFE12的输出信号都是被摄体的图像信号的一种。将由AFE12的输出信号本身所表示的图像、或者对由AFE12的输出信号本身所表示的图像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而得到的图像称作输入图像。内部存储器14 通过 SDRAM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等形成,暂时存储在摄像装置I内生成的各种数据。显示部15是具有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画面的显示装置,在主控制部13 的控制下显示输入图像或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的图像等。在显示部15中设置有触摸面板15a,用户利用操作体(手指或触摸笔等)触摸显示部15的显示画面,从而能够向摄像装置I赋予各种指示。也可以不具备触摸面板15a。记录介质16是卡状半导体存储器或磁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在主控制部13的控制下记录输入图像的影像信号等。操作部17具备受理静止图像的拍摄指示的快门按钮17a、及受理运动图像的拍摄开始指示或拍摄结束指示的录像按钮17b等,受理来自用户的各种操作。快门按钮17a及录像按钮17b也可以是触摸面板15a上的按钮。例如,可通过设置于主控制部13的显示控制部21来进行显示部15的显示内容的控制、以及应显示于显示部15的任意图像(例如,后述的剪贴簿图像)的生成处理。麦克风部18将摄像装置I的周边声音变换为作为电信号的音响信号之后进行输出。所得到的音响信号在主控制部13的控制下能被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扬声器部19由I个以上的扬声器构成,将在记录介质16中记录的音响信号等任意的音响信号作为声音来输出。当前所在地检测部20接收来自形成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卫星的发送信号,并基于接收信号来检测摄像装置I的当前所在地(至少包括纬度及经度),从而生成表示检测当前所在地的当前所在地信息。摄像装置I在多个动作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下动作,在多个动作模式中包括情节拍摄模式及情节再生模式。在情节拍摄模式下,摄像装置I向用户进行适当通知(建议),以便沿着确定的拍摄情节形成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拍摄。在情节再生模式下,进行沿着拍摄情节所拍摄到的图像群的再生。包括情节拍摄模式的拍摄模式下的用户主要是拍摄者,包括情节再生模式的再生模式下的用户主要是摄像装置I的操作者或视听者。I个拍摄情节包含多个基准场景而构成,摄像装置I在必要的时刻进行上述通知以对各基准场景下的图像进行拍摄。例如,在利用图3所示的包括基准场景SN[1] SN[6]的拍摄情节SR时,进行上述通知以获得基准场景SN[1] SN[6]的实际拍摄图像RI[1] RI [6](参照图5)。图4示出与基准场景SN[1] SN[6]对应的模板图像TM[1] TM[6]。在获得了拍摄图像RI[1] RI[6]的情况下,能够在情节再生模式下进行图像RI[1] RI [6]的统一显示等。将在后面详细叙述图3 图5。图6是特别参与情节拍摄模式的动作的部位的框图。能够在摄像装置I(例如主控制部13)中预先设置图6所示的各部位。拍摄情节存储部51是注册及存储多个拍摄情节的部位。能够预先确定应在摄像装置I的设计阶段或制造阶段注册的各拍摄情节。也可在适当利用在个人计算机上进行动作的情节制成程序等的同时由用户确定被注册的任一个拍摄情节。如图7所示,例如,被注册的多个拍摄情节被分类为多个类别。各类别包括I个以上的拍摄情节。用户通过对操作部17形成规定的情节选择操作,从而能够选择属于任一个类别的任一个拍摄情节。各拍摄情节包括多个基准场景。图8示出I个拍摄情节的结构。各个基准场景规定应由摄像部11拍摄的场景,如图8所示,拍摄情节存储部51按每个基准场景确定并存储应该拍摄的被摄体(即 拍摄对象)及应该拍摄的被摄体的存在场所等(有时也只确定应该拍摄的被摄体、或被摄体的存在场所)。并且,拍摄情节存储部51存储与各个基准场景对应的模板图像,在某一基准场景的模板图像中包含该基准场景下的拍摄对象(应该拍摄的被摄体)的图像。将包含应该拍摄的被摄体及被摄体的存在场所、以及模板图像在内的信息称作基准场景信息。基准场景信息还能包含构图信息(将在后面详细叙述构图信息)。如图8所示,各个拍摄情节包含与自身对应的基准场景信息。例如,如图3所示,在拍摄情节存储部51中注册的I个拍摄情节SR包含基准场景SN[1] SN[6],与基准场景SN[1] SN[6]对应的模板图像TM[1] TM[6]被记录在拍摄情节存储部51中。作为拍摄情节SR的标题,例如向用户表示“古都NR的自驾游美食之旅(^ ^ F7 4 7') ”这样的用语。参照图3及图4,场景SN[1]是作为被摄体而包含特定的建筑物301的场景,场景SN[2]是作为被摄体而包含特定的餐厅302的场景,场景SN[3]是作为被摄体而包含任意的料理303的场景,场景SN[4]是作为被摄体而包含任意的鹿304的场景,场景SN[5]是作为被摄体而包含特定的石碑305的场景,场景SN[6]是作为被摄体而包含任意或特定的山306的场景。例如,建筑物301、餐厅302及石碑305的存在场所被包括在拍摄情节SR的基准场景信息中,这对于摄像装置I而言是已知的。图6的对象情节设定部52将注册到拍摄情节存储部51中的多个拍摄情节内的、通过情节选择操作所选择出的拍摄情节设定为对象情节,并从拍摄情节存储部51中读出对象情节的基准场景信息之后发送给场景对照部53。场景对照部53进行当前的拍摄场景(摄像部11的拍摄区域内的场景)与对象情节的各基准场景的对照。将形成该对照的处理称作场景对照处理。场景对照部53在当前的拍摄场景适合于对象情节的任一个基准场景的情况下,向通知部55输出适合信号,否则向通知部55输出不适合信号。场景对照部53基于输入图像的图像信号及来自当前所在地检测部20的当前所在地信息内的至少一个信号、和对象情节的基准场景信息,进行场景对照处理。拍摄完成状况管理部54对与对象情节的各基准场景对应的图像的拍摄完成状况进行管理,即按每个基准场景来管理与对象情节的基准场景相应的拍摄(图像的拍摄)是否已完成。通知部55基于场景对照部53的对照结果及管理部54的管理结果,根据需要进行用于促使用户通过拍摄来获取图像的拍摄指令通知。以下,只要没 有特别记载,就假设图3的拍摄情节SR被设定为对象情节,详细说明场景对照部53等的动作。图9是在情节拍摄模式下选择了对象情节之后的摄像装置I的动作流程图。在选择了对象情节之后,在完成所有基准场景(SN[1] SN[6])的拍摄之前,反复执行步骤Sll S14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I I中,场景对照部53进行上述场景对照处理,发送出适合信号或不适合信号。下面,说明几个场景对照处理的方法例。在场景对照处理的第I方法例中,场景对照部53通过基于与基准场景SN[i]对应的模板图像TM[i]的图像信号、和当前输入图像的图像信号的匹配处理,求出模板图像TM[i]与输入图像的整体图像或部分图像之间的类似程度。并且,例如,在类似程度为规定的基准程度以上的情况下,场景对照部53判断为当前的拍摄场景适合于基准场景SN[i],否则场景对照部53判断为当前的拍摄场景不适合于基准场景SN[i]。场景对照部53能够按每个基准场景执行这种分支判断(后述的第2及第3方法例也相同)。其中,i是整数。在场景对照处理的第2方法例中,场景对照部53执行基于输入图像的图像信号来检测收纳在摄像部11的拍摄区域内的被摄体的种类(人物、脸部、狗、猫、汽车、料理、海等)的物体检测处理,并利用物体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当前的拍摄场景是否适合于基准场景SN[i]。在收纳在摄像部11的拍摄区域内的被摄体的种类与应被包含在基准场景SN[i]中的被摄体的种类一致时,场景对照部53能够判断为当前的拍摄场景适合于基准场景SN[i],否则场景对照部53能够判断为当前的拍摄场景不适合于基准场景SN[i]。在场景对照处理的第3方法例中,假设在基准场景SN[i]的基准场景信息中包含“应该拍摄的被摄体的存在场所”(参照图8)。在第3方法例中,场景对照部53评价该存在场所与当前所在地信息的一致性,当该存在场所与摄像装置I的当前所在地一致时,能够判断为当前的拍摄场景适合于基准场景SN[i],否则能够判断为当前的拍摄场景不适合于基准场景SN[i]。能够通过上述的第1、第2或第3方法例的任一个、或者2个以上的方法例的组合来实现相对于任意基准场景的场景对照处理。例如,在相对于基准场景SN[3]、SN[4]或SN[6]的场景对照处理中,能够利用上述的第I或第2方法例,在相对于基准场景SN[2]的场景对照处理中,能够利用上述的第1、第2或第3方法例,在相对于基准场景SN[1]及SN[5]的场景对照处理中,能够利用上述的第3方法例。管理部54例如保持如图10所示的按每个基准场景表示是否完成了基准场景SN[1] SN[6]的拍摄的管理信息330。管理信息330是管理部54的管理结果的例子。在针对任一个基准场景SN[i]发送出了适合信号的情况下,在步骤Sll之后的步骤S12中,通知部55根据适合信号形成拍摄指令通知。此时,通知部55基于管理信息330和适合信号,仅在当前的拍摄场景适合于拍摄未完成的基准场景时形成拍摄指令通知。为了实现该通知,也可以在来自场景对照部53的适合信号中预先包含指示当前的拍摄场景适合于哪一个基准场景的信息。或者,向对照部53赋予管理信息330,仅对拍摄未完成的基准场景进行步骤Sll的场景对照处理。在步骤S12之后的步骤S13中,识别出拍摄指令通知的用户针对操作部17形成规定的拍摄指示操作。拍摄指示操作是快门按钮17a或录像按钮17b的按下操作。将根据拍摄指示操作获取到的摄像装置I的拍摄图像还特别称作实际拍摄图像(参照图5)。进行快门按钮17a的按下操作之后,摄像装置I获取基于输入图像的图像信号的I张以上的静止图像,作为实际拍摄图像。在拍摄指示操作为录像按钮17b的按下操作的情况下,摄像装置I获取将从录像按钮17b的第I次按下操作时刻到第2次按下操作时刻所获得的多个输入图像作为多个帧图像来具有的运动图像,作为实际拍摄图像。实际拍摄图像被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此时,能够使与基准场景SN[1] SN[6]对应的实际拍摄图像RI [I] RI [6]互相关联地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 在步骤S13之后,经过步骤S14中的实际拍摄图像的注册处理及确认显示,然后管理部54判断是否完成了所有基准场景(SN[1] SN[6])的拍摄(步骤S15)。在没有完成所有基准场景(SN[1] SN[6])的拍摄的情况下,从步骤S14回到步骤S11,再次执行步骤Sll S14的处理。将在后面叙述步骤S14的处理。例如,在形成了相对于基准场景SN[i]的拍摄指令通知、且根据拍摄指示操作获取到实际拍摄图像RI[i]时,摄像装置I在使显示部15显示了实际拍摄图像RI[i]的状态下,通过操作部17受理来自用户的规定的确认操作。管理部54在由操作部17形成了确认操作的情况下,判断为完成了基准场景SN[i]的拍摄(换言之,实际拍摄图像RI[i]的获取),从而能够沿着该判断内容来更新图10的管理信息330。或者,例如,也可以在形成了相对于基准场景SN[i]的拍摄指令通知、且根据拍摄指示操作获取到实际拍摄图像时,摄像装置I求出该实际拍摄图像与模板图像TM[i]之间的类似程度,并在该类似程度为规定的基准程度以上的情况下,管理部54判断为完成了基准场景SN[i]的拍摄。与其类似地,例如,也可以在形成了相对于基准场景SN[i]的拍摄指令通知、且根据拍摄指示操作获取到实际拍摄图像时,摄像装置I提取该实际拍摄图像的特征量,并比较提取特征量、和应包含在基准场景SN[i]中的被摄体的特征量(能够在基准场景信息中预先设定该特征量),管理部54基于该比较结果来判断是否完成了基准场景SN[i]的拍摄。通过上述的处理,例如,在设定了对象情节之后,在摄像部11的拍摄区域内容纳特定的建筑物301的状况、或能够容纳特定的建筑物301的状况下形成第I拍摄指示通知,并根据接受到该通知的拍摄指示操作来获取实际拍摄图像RI [I](参照图4及图5)。之后,若用户到达特定的餐厅302,则形成第2拍摄指示通知,并根据接受到该通知的拍摄指示操作来获取实际拍摄图像RI [2]。以后,同样地能够获得实际拍摄图像RI [3] RI [6]。如上所述,在情节拍摄模式下,在适合于期望的情节的时刻,摄像装置I发出拍摄指令通知。由此,防止沿着期望的情节的场景的拍摄机会错失。用户只要根据拍摄指令通知形成拍摄操作即可,由此能够收集沿着拍摄情节“古都NR的自驾游美食之旅”的故事情节的影像(具有故事性的影像)。在情节再生模式下,例如通过统一显示或幻灯片放映显示多个实际拍摄图像,从而能够使视听者观赏上述故事情节的影像(具有故事性的影像)。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用户不具备特别的拍摄知识及编辑知识,也能够容易获取期望的影像(例如,对于视听者而言印象深刻或不无聊的影像)。以下,在多个实施例中说明以上述的构成及动作为基础的、摄像装置I的详细的动作例或者构成例或其关联技术。只要不存在矛盾,也可以组合实施以下叙述的多个实施例内的任意2个以上的实施例。[第I实施例]_对象情节的选择画面-下面,说明第I实施例。如上所述,用户能够从已注册的多个拍摄情节之中选择对象情节。在受理情节选择操作时,显示控制部21能够使显示部15显示已注册的各拍摄情节的内容,用户能够在看到显示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对象情节。例如,能够通过剪贴簿图像400 (参照图11)的显示来实现已注册的拍摄情节的I个、即拍摄情节SR的内容的显示。剪贴簿图像400是内含拍摄情节SR的标题“古都NR的自驾游美食之旅”的用语、和模板图像TM[1] TM[6]的图像。图12的图像410是成为剪贴簿图像的源的留空图像。留空图像410是矩形图像,在该矩形图像内设定应适用拍摄情节SR的标题的区域420、和6个区域421 426 (其中,留空图像410的外形也可以是除了矩形以外的其他形状)。在留空图像410的区域420中嵌入拍摄情节SR的标题“古都NR的自驾游美食之旅”,且在留空图像410的区域421 426中分别嵌入模板图像TM[1] TM [6],从而获得剪贴簿图像400。用户在确认剪贴簿图像400的显示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选择拍摄情节SR并将其指定为对象情节。若在显示着剪贴簿图像400的状态下使操作部17形成规定操作,则也可以显示与已注册的其他拍摄情节相应的剪贴簿图像,并通过情节选择操作,选择已注册的其他拍摄情节并将其指 定为对象情节。图13的图像440是与已注册的其他拍摄情节相应的剪贴簿图像的例子(在图13中,省略属于已注册的其他拍摄情节的模板图像TM[1]’ TM[6]’的内容图示)。通过能够预先显示这种剪贴簿图像,从而能够预先向用户通知可通过情节拍摄模式的拍摄操作获得的情节的整体像。另外,只要剪贴簿图像400 (或440)中所包含的模板图像的张数为2以上,则可以是任意张数(其中,也可以将该张数设为I)。在属于拍摄情节的基准场景的个数相当多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滚动显示等来显示模板图像的整体像。显示控制部21在显示任意的图像时,可根据需要进行图像的分辨率变换(图像尺寸的放大或缩小)。[第2实施例]-拍摄指令通知-下面,说明第2实施例。拍摄指令通知是用于催促基准场景的图像拍摄的、诉诸于用户的五感的任意的通知。例如,拍摄指令通知可以是利用了显示部15或扬声器部19等的、基于影像或声音的通知,可以通过在摄像装置I中设置的发光设备(未图示)的点亮或熄灭来形成拍摄指令通知。图14(a)示出形成基于影像的拍摄指令通知时的显示画面的例子。另外,在包括图14(a)在内的表示显示画面的内容例的附图中,斜线区域表示显示部15的框体部分。此外,可以在摄像装置I与摄像装置I以外的电子设备(未图示)之间进行通信,通知部55利用通信来向该电子设备发出指令,从而在该电子设备上形成实际的拍摄指令通知。另外,在摄像装置I处于休眠状态或准备就绪状态时,基于上述的声音的拍摄指令通知、或者利用了发光设备或者摄像装置I以外的电子设备的拍摄指令通知是有益的。在摄像装置I处于休眠状态或准备就绪状态时,摄像装置I中的图像信号的生成动作及显示部15的显示动作停止,此时能够执行基于当前所在地信息及基准场景信息(参照图8)的场景对照处理。在形成拍摄指令通知时,显示控制部21可以使显示部15显示该时刻的输入图像,但是也可以为了向用户通知以什么样的构图拍摄什么样的场景较好,在形成拍摄指令通知时,显示与对应的基准场景匹配的图像。例如,输出与基准场景SN[1]对应的适合信号,并形成用于催促基准场景SN[1]的图像的拍摄的拍摄指令通知时,如图14(b)所示,也可以通过影像显示进行拍摄指令通知的同时显示模型图像。模型图像可以是模板图像TM[1],也可以是模板图像TM[1]的类似图像。该类似图像也可以被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此外,该类似图像也可以是当前的拍摄者以外的拍摄者过去拍摄到的图像。[第3实施例]-构图变更通知-下面,说明第3实施例。也可在针对基准场景SN[i]形成拍摄指令通知时,摄像装置I判定适合于基准场景SN[i]的构图,根据需要来催促构图的变更。该判定可由在通知部55中能设置的构图判定部56来形成(参照图15)。构图的判定需要可包含在基准场景信息中的构图信息(参照图8)。构图信息是任一个基准场景所附带的信息,在此考虑在有可能是基准场景SN[1] SN[6]中的任一个的特定的基准场景SN’中附带构图信息460的情况(参照图15)。构图信息460规定应在拍摄基准场景SN’时采用的拍摄构图。在针对基准场景SN’形成拍摄指令通知时 ,构图判定部56基于此时的输入图像的图像信号来判定当前的拍摄构图(摄像部11所拍摄的构图),对比当前的拍摄构图(以下,称作实际拍摄构图)、和在构图信息460中所规定的拍摄构图(以下,称作推荐拍摄构图),进行用于催促使实际拍摄构图与推荐拍摄构图一致的构图变更通知。其中,在已经得到该一致的情况下,不需要构图变更通知。与拍摄指令通知相同,构图变更通知的方式是任意的。例如,当基准场景SN’是在被摄体中包含了人的脸部的场景,且构图信息460规定了输入图像上的脸部的大小、位置或方向时,可以沿着该规定内容形成构图变更通知。更具体而言,例如,在当前的实际拍摄构图中的输入图像的脸部的大小小于在推荐拍摄构图中规定的脸部的大小时,通知部55与显示控制部21协作,从而与当前的输入图像一起显示用语“请变焦到脸部”或“请在变焦到脸部的基础上拍摄照片”(参照图16(a)及(b))。对于脸部的位置或方向也是同样的。此时,也可以显示表示推荐拍摄构图的规定大小或规定位置等的导向线。也可以利用声音输出来代替显示。以上针对构图变更通知叙述的“脸部”也可以是脸部以外的任意种类的物体(狗、猫、建筑物等)。此外,例如,在对象情节的标题为“孩子的初次旅行”等的情况下,当对象情节内的基准场景SN’为在被摄体中包含特定物体的场景、且推荐拍摄构图规定了应从孩子的视线拍摄特定物体时,也可以沿着该规定内容形成构图变更通知。构图判定部56基于当前的输入图像的图像信号来推测实际拍摄构图中的摄像部11的视点高度,并且可通过影像显示或声音输出等,形成用于使实际拍摄构图的视点高度与在推荐拍摄构图中规定的视点高度一致的构图变更通知。通过形成这种构图变更通知,从而可以获取与对象情节匹配的实际拍摄图像。[第4实施例]_设定多个对象情节时-下面,说明第4实施例。对象情节设定部52也可以设定多个拍摄情节,作为多个对象情节。此时,对照部53、管理部54及通知部55可针对各对象情节形成上述及后述的动作。例如,也可以在情节选择操作中统一选择多个拍摄情节所属的类别(参照图7),从而将属于该类别的所有拍摄情节设定为对象情节。在设定了多个对象情节的情况下,当形成拍摄指令通知时,如图17所示,也可以向用户通知是为了用于哪个对象情节而进行拍摄。通知的方法可以是任意的,在图17的例子中,通过剪贴簿图像(例如,图11或图13的剪贴簿图像400或440)的显示,向用户通知是为了用于哪个对象情节而进行拍摄。在设定了多个对象情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多个对象情节间确定优先顺序,可在优先顺序不同的对象情节之间使拍摄指令通知的内容及方法互不相同。[第5实施例]-对记录剩余容量的考虑-下面,说明第5实施例。沿着对象情节获取到的实际拍摄图像被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当在记录介质16中记录应沿着对象情节获取的实际拍摄图像而所需的记录容量大于记录介质16的剩余容量(可在记录介质16中追加记录的数据的容量)时,主控制部13能够按照前者在后者以下的方式形成剩余容量对策。作为第I剩余容量对策,例如能够从基准分辨率中减去实际在记录介质16中记录的实际拍摄图像的分辨率(像素数)。上述的“所需的记录容量”是指,假设了以基准分辨率在记录介质16中记录实际拍摄图像的情况时所需的记录容量。作为第2剩余容量对策,可以从对象情节中删除对象情节所包含的拍摄未完成的基准场景内的几个基准场景。也可在属于对象情节的多个基准场景之间预先确定优先顺序,并从优先顺序低的基准场景中形成该删除。此外,如第4实施例中所述的那样,在已设定多个对象情节、且在多个对象情节之间已确定优先顺序的情况下,针对优先顺序相对低的对象情节的基准场景,可以不进行基于对照部53的场景对照处理、或者不进行基于通知部55的拍摄指令通知。[第6实施例]-实际拍摄图像的注册处理及确认显示-下面,说明第6实施例。在第6实施例中,说明可在图9的步骤S14中执行的实际拍摄图像的注册处理及确认显示。在判断为基准场景SN[i]的拍摄已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管理部54通过沿着该判断内容来更新图10的管理信息330,从而在对象情节SR中注册基准场景SN[i]的拍摄图像、即实际拍摄图像RI [i]。此时,作为步骤S14的确认显示,也可以仅在显示部15中显示实际拍摄图像RI [i],但是也可以向用户表示在对象情节SR的何处反映实际拍摄图ft RI [ ] ο作为一例,以基准场景SN[1] SN[6]的拍摄未完成的状态为起点,在获取到实际拍摄图像RI [5]时,可以如图18所示那样显示剪贴簿图像400a。剪贴簿图像400a是内含拍摄情节SR的标题“古都NR的自驾游美食之旅”的用语、模板图像TM[1] TM[4]及TM[6]、和实际拍摄图像RI [5]的图像。通过将 图11的剪贴簿图像400的模板图像TM[5]替换成实际拍摄图像RI [5],从而获得剪贴簿图像400a。
也可以通过针对剪贴簿图像400实际上嵌入实际拍摄图像RI [5]的图像信号来实现该替换。或者,由于实际拍摄图像RI [5]被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因此通过将记录介质16上的实际拍摄图像RI [5]链接到剪贴簿图像400、并利用该链接来将实际拍摄图像RI [5]的图像信号应用到剪贴簿图像400中,从而实现该替换。如上所述,在显示任意的图像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图像的分辨率变换(图像尺寸的放大或缩小)。因此,剪贴簿图像400a中的实际拍摄图像RI [5]也可以是实际拍摄图像RI [5]的缩小图像(例如,实际拍摄图像RI [5]的缩略像)。任意的实际拍摄图像是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在实际拍摄图像RI[5]为运动图像时,剪贴簿图像400a中的实际拍摄图像RI[5]也可以被显示为运动图像(或者,也可以作为实际拍摄图像RI[5]的运动图像的规定帧被显示为静止图像)。在获取实际拍摄图像RI [5]之后,如图19所示,也可以首先显示剪贴簿图像400,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显示图像慢慢从剪贴簿图像400变化成剪贴簿图像400a。如上所述,在通过拍摄基准场景SN[i]获得到实际拍摄图像RI [i]时,在显示部15上,将与基准场景SN[i]对应的模板图像TM[i]替换为实际拍摄图像RI [i]。特别是,通过形成如图18所示的显示,由此用户能够确认实际拍摄图像被反映到对象情节的哪个部分,并且能够实时确认逐渐收集对象情节的实际拍摄结果的样态,提高进行拍摄操作的趣味。通过排列多个要素图像来形成任意的剪贴簿图像,各要素图像是模板图像或实际拍摄图像。例如,剪贴簿图像400是包含模板图像TM[1] TM[6]作为6张要素图像的剪贴簿图像。在获取I个以上的实际拍摄图像之后被显示的剪贴簿图像(例如,图像400a)是在上述多个要素图像中包含了 I个以上的实际拍摄图像的剪贴簿图像。在I个剪贴簿图像中被排列的要素图像的个数只要在2以上则可以是任意个数。但是,也可以将在任意剪贴簿图像中包含的要素图像的个数设定为I。例如,在拍摄情节存储部51或对象情节设定部52中,预先将基准场景SN[1] SN[6]内的任意I个基准场景确定为代表场景。在此,基准场景SN[5]是代表场景。在作为代表场景而包含了基准场景SN[5]的拍摄情节SR被设定为对象情节时,也可以由显示控制部21生成仅包含了与代表场景对应的I张模板图像TM[5]的剪贴簿图像470,并在显示部15中显示模板图像470(参照图20(a))。之后,经过图9的步骤Sll S13的处理,在获取到实际拍摄图像RI [5]时,也可以通过将剪贴簿图像470中的模板图像TM[5]替换为实际拍摄图像RI [5],从而生成并显示如图20(b)所示的剪贴簿图像470a(替换方法与上述的方法相同)。与图19所示的情况相同,也可以在获取实际拍摄图像RI [5]之后,首先显示剪贴簿图像470,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慢慢使显示图像从剪贴簿图像470变化成剪贴簿图像470a。能够使代表场景起到作为拍摄情节SR的封面等的作用,通过形成如图20(b)所示的显示,从而用户能够识别出已获得可起到封面等作用的代表场景的实际拍摄结果。另外,在可与模板图像TM[5]替换的实际拍摄图像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即判断为基准场景SN[5]的实际拍摄图像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使用户识别基准场景SN[5]的实际拍摄图像存在多个的情况用的显示。例如,在作为基准场景SN[5]的实际拍摄图像而获取到实际拍摄图像481 484的情况下,如图21(a)所示,可以使图像481 484部分叠加来同时显示,也可以如图21(b)所示,使图像481 484互相分离来同时显示。在进行这些显示的状态下, 也可以由用户响应在操作部17中形成的替换对象选择操作,使摄像装置I从图像481 484之中选择并决定应被替换为模板图像TM[5]的实际拍摄图像。[第7实施例]_模板图像与实际拍摄图像之间的显示区别-下面,说明第7实施例。在步骤S14的确认显示中,为了使用户能够识别所显示的图像是否为未拍摄的图像,显示控制部21可以在未拍摄图像(即、模板图像)与实际拍摄图像之间使显示方法互不相同。由此,用户可容易进行上述识别。例如,如图22(a) (C)所示,也可以在显示实际拍摄图像RI [i]时,向实际拍摄图像RI [i]赋予规定框510或规定图标512来进行显示,另一方面,在显示作为未拍摄图像的模板图像TM[i]时,不向模板图像TM[i]赋予规定框510及规定图标512(在图22(a) (c)中,i = 5),该赋予的有无也可以是相反的。此外,例如,也可以在显示作为未拍摄图像的模板图像TM[i]时,在显示控制部21等中针对模板图像TM[i]应用规定的图像处理(例如,使灰度或彩度降低的处理、使图像信号二值化的处理),从而显示图像处理后的模板图ft TM[ ]ο未拍摄图像与实际拍摄图像之间的显示方法的变更尤其适用于显示剪贴簿图像时。例如,在显示在第6实施例中记载的剪贴簿图像400a时,如图23所示,也可以在未拍摄图像(即、模板图像TM[1] TM[4]及TM[6])与实际拍摄图像RI [5]之间使显示方法互不相同。在图23的例子中,在剪贴簿图像400a中,仅对实际拍摄图像RI [5]赋予规定框510。[第8实施例]-情节再生模式下的动作-下面,说明第8实施例。在第8实施例中,说明情节再生模式下的摄像装置I的动作。假设事前在情节拍摄模式下,针对对象情节SR的几个基准场景形成拍摄,并在记录介质16中记录属于对象情节SR的几个实际拍摄图像。在情节再生模式下,向设置于主控制部13的情节再生控制部61 (参照图24)传递记录介质16的记录内容,进而根据需要赋予模板图像(模板图像也可以被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也可以认为情节再生控制部61被包含在图1的显示控制部21中。`在情节再生模式下,若用户指示对象情节SR的再生,则至少再生属于对象情节SR的实际拍摄图像。情节再生模式下的再生是指向任意的再生介质上的再生(包括向任意的再生介质的图像输出),再生介质是显示部15、不同于显示部15且与摄像装置I连接的外部显示装置(电视接收机等)、或纸,而且还可包括能够表现图像的任意的介质(树脂板等)。在第8实施例中记载的显示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是指显示部15或外部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在再生介质为纸的情况下,情节再生控制部61向与摄像装置I连接的打印机(未图示)发送出应印刷到纸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由此实现该图像向纸上的再生。情节再生模式除了仅再生属于对象情节SR的实际拍摄图像的模式MODa之外,还有也再生模板图像的模式M0Db。在模式MODb下,当属于对象情节SR的多个基准场景SN[1] SN[6]内存在未拍摄的场景的情况下,还再生与未拍摄的场景对应的模板图像。用户可根据针对操作部17的规定操作来选择模式MODa或M0Db。现在,假设作为对象情节SR的实际拍摄图像而仅获取实际拍摄图像RI [I]、RI [2]、RI [3]及RI [5]并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的情况。情节再生控制部61在该假设下,当形成基于模式MODa的再生时,能够生成并再生图25 (a)所示的剪贴簿图像551,当形成基于模式MODb的再生时,能够生成并再生图25(b)所示的剪贴簿图像552。剪贴簿图像551是排列作为要素图像的4张图像RI [I]、RI [2]、RI [3]及RI [5]而构成的图像,而剪贴簿图像552是排列作为要素图像的6张图像RI [I]、RI [2]、RI [3]、TM[4]、RI[5]及TM[6]而构成的图像。另外,不同于上述的假设而假设获取到所有实际拍摄图像RI [I] RI [6]的情况下,无论是在模式MODa还是在MODb下,都将排列图像RI [I] RI [6]而构成的剪贴簿图像553进行再生(参照图25(c))。情节再生控制部61也可以如图26(a)所示那样根据再生介质的大小来放大或缩小应再生的要素图像的尺寸(分辨率),也可以如图26(b)所示那样使任意的要素图像在再生介质上倾斜地再生。此外,也可以在模式MODb的再生中应用第7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在未拍摄图像与实际拍摄图像之间变更再生方法。在情节再生模式下,用户能够针对操作部17形成指定所显示的任一个模板图像TM[i]或实际拍摄图像RI [i]的操作(以下,称作特殊再生操作)。可在再生剪贴簿图像时进行特殊再生操作。在形成了特殊再生操作时,控制部61也可以放大显示(或缩小显示)所指定的模板图像TM[i]或实际拍摄图像RI [i]。此外,例如,在形成了指定模板图像TM[i]或实际拍摄图像RI[i]的特殊再生操作时,控制部61也可以进行与模板图像TM[i]相关联的关联信息的再生。例如,关联信息预先被存储在拍摄情节存储部51中,并在需要时向控制部61传递关联信息。图27示出在再生剪贴簿图像552时通过特殊再生操作指定了实际拍摄图像RI [5]时的再生内容例。在图27的例子中,在剪贴簿图像552上叠加了模板图像TM[5]的关联信息570,但是也可以使关联信息570与剪贴簿图像552相邻地再生。通过关联信息的再生,能够将再生结果利用为旅行指南等。

此外,例如,在实际拍摄图像RI [i]为运动图像的情况下,当形成了指定实际拍摄图像RI[i]的特殊再生操作时,控制部61也可以在显示部15或外部显示装置上再生实际拍摄图像RI [i]来作为运动图像。图28示出在再生剪贴簿图像552时通过特殊再生操作指定了实际拍摄图像RI [5]时的再生内容例。虽然从图28的图示内容并不能明确,但是在图28的例子中是将实际拍摄图像RI [5]作为运动图像来进行了再生显示的。此外,例如,在拍摄基准场景SN[i]时(即、获取实际拍摄图像RI[i]时)将声音信息与实际拍摄图像RI [i] —起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的情况下,当形成了指定实际拍摄图像RI [i]的特殊再生操作时,控制部61也可以进行该声音信息的再生。该声音信息包括拍摄基准场景SN[i]时的麦克风部18的输出音响信号本身、或者对该输出音响信号实施规定的音响信号处理后得到的音响信号。该声音信息也可以是在拍摄基准场景SN[i]前后拍摄者向麦克风部18吹入的声音(声音备忘录)。在实际拍摄图像RI [i]为运动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实际拍摄图像RI[i]的拍摄区间的麦克风部18的输出音响信号中获得该声音信息。控制部61能够从包含在声音信息中的音响信号中将基于人的发声的语言作为文本数据来提取,并将文本数据的再生作为声音信息的再生来进行。图29(a)及图30(a)示出在再生剪贴簿图像552时通过特殊再生操作指定了实际拍摄图像RI [3]时的再生内容例(假设在记录介质16中记录了与图像RI [3]对应的声音信息)。在图29(a)的例子中,作为文本数据580,在剪贴簿图像552上叠加再生了图像RI [3]的声音信息。图29 (b)是文本数据580的放大图。在图30(a)的例子中,从图像RI[3]的声音信息中提取出的文本数据被叠加再生在剪贴簿图像552中的图像RI [3]上(文本数据也可以沿着音响信号的时间序列而被依次显示)。图30(b)是图30(a)的图像RI [3]部分的放大图。
如上所述,在拍摄完成基准场景SN[1] SN[6]的全部或一部分之后,在情节再生模式下,情节再生控制部61能够使包含I个以上的实际拍摄图像的多个图像集中到剪贴簿图像中之后在再生介质上进行再生。剪贴簿图像汇集了故事情节的影像(具有故事性的影像)。因此,即使用户不具备特别的编辑知识,也能够向视听者提供期望的再生结果(例如,对于视听者而言印象深刻或者不无聊的影像)。另外,也可以在再生的剪贴簿图像中包含上述以外的任意的附加信息。附加信息是任意的图标、实际拍摄图像的拍摄日期及时间等。也可以作为所谓弹出(pop-up)来再生附加信息。实际拍摄图像的拍摄日期及时间也可以按每个实际拍摄图像来再生。在情节再生模式或后述的情节编辑模式下,用户也能够选择并指定是否与实际拍摄图像一起再生实际拍摄图像的拍摄日期及时间。在属于I个对象情节的要素图像的张数为规定数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属于I个对象情节的要素图像分为多个剪贴簿图像来再生。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通过剪贴簿图像的再生而同时再生了多个要素图像,但是也可以以所谓幻灯片放映形式再生多个要素图像。即,例如,可以将属于对象情节的多个要素图像以时分方式每次一张或每次2张以上地依次再生(显示)。此外,情节再生控制部61能够将任意的剪贴簿图像变换为符合任意规格的图像文件(例如,符合JPEG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的图像文件或位图文件),并能够将所获得的图像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或者输出给可再生该图像文件的设备(包括打印机)。由此,能够在摄像装置I以外的设备上再生(包括打印)剪贴簿图像。在应变换的剪贴簿图像内的实际拍摄图像为缩略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缩略像替换为真实的实际拍摄图像之后形成该变换。此外,在利用第6实施例所述的“链接”来形成了剪贴簿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链接”变更为第6实施例所述的“嵌入”之后形成该变换。在形成上述变换时,可以存在不能包含在上述图像文件中的非输出数据,用户能够在非输出数据中包含任意的信息并将其记录到记录介质16中。非输出数据例如包括用户不希望公开的照片数据、用户前往古都NR时所利用的列车时刻表、用户下次前往古都NR时要参照的便利的注释、只有用户所需的信息。

[第9实施例]-情节编辑模式下的动作-下面,说明第9实施例。在第9实施例中,说明情节编辑模式下的摄像装置I的动作。在情节编辑模式下,设置于主控制部13的情节编辑部63 (参照图31)根据用户的选择指定操作来设定应包含在对象情节中的基准场景。选择指定操作针针对操作部17而形成,包括删除操作和追加操作。在针对已包含在对象情节中的某个基准场景而形成了删除操作的情况下,情节编辑部63从对象情节中删除该基准场景,并且从对象情节中还删除与该基准场景对应的实际拍摄图像或模板图像。在针对未包含在对象情节中的某个基准场景而形成了追加操作的情况下,情节编辑部63在对象情节中追加该基准场景,并且在对象情节中还追加与该基准场景对应的实际拍摄图像或模板图像。由此,基准场景的删除及追加与实际拍摄图像或模板图像的删除及追加是等效的。选择指定操作的输入受理时的显示内容是任意的,在此说明在显示了对象情节SR的剪贴簿图像的状态下进行选择指定操作的输入受理的方法。在针对对象情节SR的几个基准场景形成拍摄、且在记录介质16中已记录属于对象情节SR的几个实际拍摄图像的状态下,能够启动情节编辑模式。此时的情节编辑模式也可以是情节再生模式的一种。现在,假设作为对象情节SR的实际拍摄图像而仅获取了实际拍摄图像RI [I]、RI [2]、RI [3]及RI [5]、且被包含在对象情节SR中。在该假设下,在情节编辑部63的控制下显示图32(a)的剪贴簿图像551,例如若用户将图像RI[3]作为对象来形成删除操作,则从对象情节SR中删除图像RI [3]之后显示图32(b)的剪贴簿图像551a。之后,若用户形成使图像RI [3]追加到对象情节SR中的追加操作,则在对象情节SR中追加图像RI[3]之后,显示内容回到图32(a)的状态。追加对象及删除对象也可以是模板图像。例如,在显示了图25(b)的剪贴簿图像552的状态下,即在对象情节SR中包含了图像RI [I]、RI [2]、RI [3]、TM[4]、RI [5]及 TM[6]的状态下,例如若用户将图像 TM[4]及 TM[6]作为对象来形成删除操作,则从对象情节SR中删除图像TM[4]及TM[6]之后显示图25(a)的剪贴簿图像551。之后,若用户形成使图像TM[4]及TM[6]追加到对象情节SR中的追加操作,则在对象情节SR中追加图像TM[4]及TM[6]之后,显示内容回到图25(b)的状态。此外,情节编辑部63能够根据用户向操作部17输入的顺序变更操作来变更剪贴簿图像上的要素图像(实际拍摄图像或模板图像)的顺序(换言之,配置位置)。例如,与图25(b)相同,在显示图33(a)的剪贴簿图像552时形成了调换图像TM[4]与图像RI[5]的顺序(配置位置)的顺序变更操作之际,显示形成了该调换的剪贴簿图像552a(参照图33 (b)),并且对象情节SR被更新为该调换之后的情节(在图像552和图像552a中,再生时的美观效果不同)。由于能够预先进行上述的选择指定操作及顺序变更操作,因此能够制成加入了用户的嗜好的情节。情节再生控制部 61能够如第8实施例那样对根据选择指定操作或顺序变更操作所更新的对象情节的剪贴簿图像进行再生。此外,在针对对象情节SR的各基准场景没有形成任何实际的拍摄的状态下,也能够启动情节编辑模式。此时,首先显示图11的剪贴簿图像400。在该状态下,通过由用户指定任意的模板图像来形成删除操作或追加操作,从而能够将与被指定的模板图像对应的基准场景从对象情节SR中删除或者追加到对象情节SR中。假设通过删除操作从对象情节SR中删除了模板图像TM[6](即、删除了基准场景SN[6])时,在情节拍摄模式下,图6的场景对照部53不会对基准场景SN[6]进行上述的场景对照处理,结果不能形成针对基准场景SN[6]的拍摄指令通知。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对基准场景SN[6]进行场景对照处理,通知部55在输入了与基准场景SN[6]相应的适合信号、且基准场景SN[6]的拍摄未完成时,向用户提示不同于拍摄指令通知的劝告通知(例如,询问是否需要拍摄基准场景SN [6]的通知)。此外,即使在针对对象情节SR的各基准场景没有形成任何实际的拍摄的状态下,上述的顺序变更操作也是有效的。顺序变更操作的结果被反映到情节再生模式下的剪贴簿图像的再生布局。除此之外,顺序变更操作的结果还可以影响场景对照处理。此时,作为前提,预先向包含在例如对象情节SR中的多个基准场景赋予次序。并且,在情节拍摄模式的动作开始之后,首先仅将第I次序的基准场景作为对象来执行场景对照处理,在第I次序的基准场景的拍摄完成之后,仅将第2次序的基准场景作为对象来执行场景对照处理。同样地,在第2次序的基准场景的拍摄完成之后,仅将第3次序的基准场景作为对象来执行场景对照处理即可(其后次序的基准场景也相同)。通过限定成为场景对照处理的对象的基准场景,从而能够期待场景对照处理的精度提高。
在进行按照这种次序的场景对照处理这一前提下,在形成了上述的顺序变更操作时,根据顺序变更操作来变更分配给各基准场景的次序。在拍摄者预先决定了以什么样的顺序巡回与多个基准场景对应的多个场所的情况下,拍摄者能够根据该决定内容形成顺序变更操作。例如,在预先决定了前往具有石碑305的寺庙后去看鹿304的情况下(参照图4),能够按照基准场景SN[5]的次序高于基准场景SN[4]的次序的方式形成顺序变更操作。《变形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所示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各种变更。以上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本发明乃至各构成要件的用语的意义并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的记载。上述的说明文中示出的具体的数值仅仅是例示,当然能够将它们变更为各种数值。作为可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注释事项,以下记载注释I 4。各注释记载的内容只要不存在矛盾,就可以任意地组合。[注释I]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主要假设了获取实际拍摄图像RI[i]作为I张静止图像或I个运动图像以完成了基准场景SN[i]的拍摄,但是图6的拍摄完成状况管理部54也可以拍摄多次基准场景SN[i]之后才判断为完成了基准场景SN[i]的拍摄。也可以预先由对象情节设定部52设定拍摄几次基准场景SN[i]才能完成基准场景SN[i]的拍摄。[注释2] 也可以在摄像装置I以外的电子设备上(摄像装置I也是电子设备的一种)进行上述的情节再生模式或情节编辑模式下的动作。在该电子设备上,具备在摄像装置I中设置的部位的全部、或在摄像装置I中设置的部位内的实现情节再生模式或情节编辑模式的动作所需的部位。[注释3]摄像装置I也可以被搭载于任意的设备(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终端)。[注释4]可通过硬件或者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构成图1的摄像装置I。在利用软件来构成摄像装置I的情况下,与通过软件实现的部位相应的框图表示该部位的功能框图。通过将利用软件实现的功能记载为程序并在程序执行装置(例如计算机)上执行该程序,从而能够实现该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部,其生成被摄体的图像信号; 情节设定部,其设定对应该拍摄的多个基准场景进行确定的拍摄情节; 对照部,其对所述摄像部的拍摄场景和各基准场景进行对照; 管理部,其对与各基准场景对应的图像的拍摄完成状况进行管理;和 通知部,其形成与所述对照部的对照结果及所述管理部的管理结果相应的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包括用于催促所述摄像部的拍摄的通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备显示部,其能够显示与所述多个基准场景内的I个以上的基准场景对应的I个以上的模板图像, 通过拍摄在所述I个以上的基准场景中包含的对象基准场景而获得了对象拍摄图像时,在所述显示部上将与所述对象基准场景对应的模板图像替换为所述对象拍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能够显示与所述多个基准场景对应的多个模板图像, 通过拍摄在所述多个基准场景中包含的所述对象基准场景而获得了所述对象拍摄图像时,在所述显示部上将与所述对象基准场景对应的模板图像替换为所述对象拍摄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能够显示排列了 2个以上的要素图像的剪贴簿图像,当与所述多个基准场景对应的图像全部是未拍摄时,显示作为所述2个以上的要素图像而具备所述多个模板图像所包含的2个以上的模板图像的第I剪贴簿图像,然后在获得了所述对象拍摄图像时,显示在所述2个以上的要素图像中包含了所述对象拍摄图像的第2剪贴簿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照部基于所述图像信号及该摄像装置的当前所在地信息中的至少一方,判断所述摄像部的拍摄场景是否适合于所述多个基准场景的任一个基准场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在基于所述对照结果及所述管理结果而判断为所述拍摄场景适合于未完成拍摄的基准场景时,形成所述通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情节具备所述多个基准场景中包含的特定基准场景所附带的构图信息, 所述通知部在形成所述通知时,根据所述图像信号及所述构图信息,催促所述特定基准场景的拍摄构图的变更。
9.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获得了所述对象拍摄图像之后,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所述对象拍摄图像和任一个模板图像时,在所显示的所述对象拍摄图像与所述模板图像之间使显示方法互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备再生控制部,其在拍摄完成所述多个基准场景的一部分或全部之后,汇集包含与各基准场景相应的拍摄图像的多个图像后在再生介质上进行再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对象情节设定部(52)根据情节选择操作,从多个拍摄情节之中选择并设定对象情节。多个基准场景属于对象情节,向场景对照部(53)赋予与各基准场景相应的信息。场景对照部(53)基于由摄像部赋予的当前的图像信号、摄像装置的当前所在地信息及基准场景信息,判定当前的拍摄场景是否适合于任一个基准场景。拍摄完成状况管理部(54)按每个基准场景来管理是否已完成了基准场景的拍摄。在当前的拍摄场景适合于未拍摄的任一个基准场景时,通知部(55)向拍摄者发出催促该基准场景的拍摄的通知(拍摄指令通知)。从而,能够防止沿着期望情节的图像的拍摄机会错失。
文档编号H04N5/232GK103067657SQ20121039621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小岛和浩, 隈俊毅, 上田正明, 稻垣勇树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