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950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的核心网采用了分组域结构,因此需要通过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简称为IP)分组交互网络完成业务数据的传输。在传输业务数据的过程中首先由发送端对待传输的业务数据进行压缩和编码处理,然后将经过压缩和编码后的业务数据按照网络通信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简称为TCP/IP)标准进行打包,再将打包后业务数据经过IP网络传输至接收端。目前,在LTE系统中,终端在传输互联网承载的语音业务(VoiceoverIP,简称为VoIP)数据时,多采用Rel-8协议中的传输时间间隔集束(TransmissionTimeIntervalbundling,简称为TTIbundling)技术向基站传输VoIP业务数据包。如图1所示,终端将VoIP数据包在对应的传输块(TransportBlock,简称为TB)上进行编码处理,获得该VoIP数据包的4个不同的冗余版本RV0、RV1、RV2和RV3。终端采用混合自动重传(HybridAutomaticRetransmission,简称为HARQ)技术对RV0-RV3进行传输,RV0-RV3分别在TTI#0(HARQprocess#0)-TTI#3(HARQprocess#0)中传输,每个冗余版本经过4个TTI到达基站,且最后一个冗余版本RV3在TTI#6中到达基站。基站在TTI#7(HARQ#7)中对4个冗余版进行解调解码,得到初始TB,然后根据预设的误码率门限对初始TB进行判决,向终端返回一个HARQ反馈。如果HARQ反馈为非确认消息(NotACK,简称为NACK),终端在TTI#16-TTI#19(HARQprocess#0)重新传输该TB对应的RV0-RV3;如果HARQ反馈为确认消息(ACK),终端在TTI#16-TTI#19(HARQprocess#0)传输新TB对应的RV0-RV3。但是,上述TTI集束技术中,每个TTI上传输的是一个VoIP数据包对应的冗余版本,由于边缘终端和处于基站覆盖能力较弱位置的终端的通信性能较差,终端在TTI上向基站传输VoIP数据包对应的冗余版本时,往往会出现较大的传输误码率,使得基站获取到VoIP业务数据的准确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业务数据传输误码率较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终端将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中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所述终端对每个初始数据片按照预设冗余版本的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得到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重复数据片;所述终端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获得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所述终端在预设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分割模块,用于将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中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重复模块,用于对每个初始数据片按照预设冗余版本的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得到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重复数据片;处理模块,用于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获得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预设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业务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上述终端和基站;其中,所述基站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终端将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层中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按照预设冗余版本的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得到每个初始数据片的重复数据片,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获得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并在预设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本发明通过将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分割成多个数据片,在预设的TTI集束上传输数据片对应的冗余数据片,使得在TTI上传输的数据量变小,使得业务数据传输的误码率降低,从而提高了业务数据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业务数据传输方法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业务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业务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00、终端将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中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201所述终端对每个初始数据片按照预设冗余版本的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得到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重复数据片。202、所述终端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获得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203、所述终端在预设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终端将RLC层中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优选地,该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可以为VoIP数据包。进一步地,终端对待传输业务数据包进行分割后,获取到多个初始数据片,每个初始数据片在物理层中对应一个传输块TB。在获取到多个初始数据片后,终端按照预设的冗余版本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以获得每个数据片对应的重复数据片。终端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以获得每个数据片对应的重复数据片一可选的实现方式:终端可以预先设定冗余版本的个数。相应地,终端按照预设的冗余版本的个数,复制每个初始数据片,以使每个初始数据片都有预设个数的重复初始片。举例说明,当设定冗余版本的个数为10时,终端对第一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得到第一初始数据片对应的10个相同的重复数据片。其中,第一数据片为所有初始数据片中的任意一个初始数据片。终端对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具体地,终端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RedundancyCheck,简称为CRC)附着,再对经过CRC附着处理的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信道编码处理,然后再进行速率适配(RateMatch,简称为RM)以及调制等处理。终端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了上述编码处理后,可以得到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冗余数据片。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对每个初始数据片的10个重复数据片分别采用了不同的CRC校验码、不同的信道编码参数、不同的速率及不同的调制方式进行编码处理,可以得到该初始数据片对应的10个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需要说明,冗余版本的个数不仅限于10个,此处仅为示例。终端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以获得每个数据片对应的重复数据片另一可选的实现方式:终端可以预先设定冗余版本的个数。终端将获取到的每个初始数据片缓存在一个缓存单元中。终端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时,终端从该缓存单元中读取该初始数据片。进一步地,终端对每次读出的初始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举例说明,当设定冗余版本的个数为10时,终端需要从缓存单元中读取10次该初始数据片,并对每次读取的数据片采用不同的CRC校验码、不同的信道编码参数、不同的速率及不同的调制方式进行编码处理,以得到该初始数据片对应的10个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在该实现方式中,终端对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现方式中的相关记载,此处不再赘述。在获取到每个初始数据片的多个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后,终端在预设的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可选地,终端在TTI集束上,可以按照冗余数据片的序号顺序交替传输两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也可以按照初始数据片的序号顺序依次传输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所有冗余数据片。下面通过图3和图4分别对上述两种传输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数据传输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终端将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两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物理层的两个TB,分别将两个TB定义为TB1和TB2,以区别两个初始数据片。此处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将初始数据片的个数设置为2个仅为示例,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设置初始数据片的个数。在本实施例中,终端预先设置10个不同的冗余版本。终端对TB1和TB2分别进行10次重复,每个TB得到10个相同的重复数据片,然后对每个TB的10个重复数据片进行10次不同的编码处理,以得到每个TB的10个不同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RV,分别将TB1对应的10个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RV,记为RV0-RV9,以及将TB2对应的10个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RV,记为RV0-RV9。在本实施例中,将TTI集束长度设置为20,即TTI集束包括20个TTI。一个TB可以在10个TTI上传输TB对应的RV0-RV9。在此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为每个TB设置10个TTI,并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为每个TB选择TTI的个数,而且每个终端对应的TTI集束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图3所示,在该业务数据传输过程中,终端将TB1对应的RV0-RV9分别在TTI#0、TTI#2、TTI#4…TTI#18上传输给基站,将TB2对应的RV0-RV9分别在TTI#1、TTI#3、TTI#5...TTI#19上传输给基站。也就是说,在TTI集束上,TB1对应的冗余数据片RV0与TB2对应的RV0相邻,TB1对应的冗余数据片RV1与TB2对应的RV1相邻,依次类推,TB1对应的冗余数据片RV9与TB2对应的RV9相邻。而且,两个相邻的冗余数据片的冗余版本是相同的。在该业务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每个冗余数据片的相邻冗余数据片均为其它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冗余数据片,可以增大业务数据在时间分集上的增益,进一步提高业务数据的准确率。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业务数据传输过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终端将TB1对应的RV0-RV9分别在TTI#0、TTI#1、…TTI#9上传输给基站,而将TB2对应的RV0-RV9分别在TTI#10、TTI#11、…TTI#19上传输给基站。也就是说,在TTI集束上,终端按照初始数据片的序号顺序依次传输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所有冗余数据片。本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将RLC层中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按照预设冗余版本的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得到每个初始数据片的重复数据片,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获得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并在预设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本发明通过将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分割成多个数据片,在预设的TTI集束上传输数据片对应的冗余数据片,使得在TTI上传输的数据量变小,使得业务数据传输的误码率降低,从而可以提高了业务数据的准确率。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500、终端将发射功率上报给基站。终端在将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发送给基站之前,需要通过测量得到自身的发射功率,并将该发射功率上报给基站。501、所述基站判断所述发射功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功率门限。具体地,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发射功率后,将该发射功率与预设的功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发射功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功率门限,执行步骤502;如果发射功率小于预设的功率门限,执行步骤510。502、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配置消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采用分割处理方式传输所述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基站在判断出终端上报的发射功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功率门限后,向终端发送第一配置消息,其中,该第一配置消息指示终端采用分割处理方式传输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发射功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功率门限,说明终端为边缘用户。由于边缘用户在恶劣的通信环境下,上行数据传输能力较低,因此,需要尽量传输较小的数据量,以保证数据传输质量。503、所述终端将RLC层中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终端在接收到第一配置消息后,由于该第一配置消息指示出对待传输业务数据包采用分割处理方式进行传输,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的指示,将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进一步地,第一配置消息中可以携带分割个数,例如,分割个数为2,终端可以根据该分割个数,将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两个初始数据片。504、所述终端按照预设冗余版本的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获得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重复数据片。在获取到多个初始数据片后,终端按照预设的冗余版本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以获得每个数据片对应的重复数据片的过程,可参见上述实例中相关内容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505、所述终端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获得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在步骤502中的第一配置消息中还可以携带编码参数,例如,第一配置消息中携带CRC校验码、信道编码参数、速率和调制方式等编码参数。终端在获取到待传输业务数据包的初始数据片后,可以根据第一配置消息中携带的编码参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以获得每个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关于终端分别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每个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的具体过程,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506、所述终端在预设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在步骤502中的第一配置消息中还可以携带TTI集束长度,即TTI集束中包括的TTI的个数。终端根据第一消息中携带的TTI集束长度,设置TTI集束中包括的TTI的个数,然后终端在该设置的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本实施例中,关于终端在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记载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图3和图4,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第一配置消息中还可以携带物理资源块(PhysicalResourceBlocks,简称为PRB)的个数、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简称为MCS)的等级和HARQ往返时间(Round-TripTime,简称为RTT)等信息。507、所述基站缓存接收到的每个冗余数据片。基站接收冗余数据片,并将接收到冗余数据片缓存在缓存单元中。508、所述基站对所有冗余数据片进行联合译码,获取联合译码数据和联合误码率。具体地,基站在接收完所有的冗余数据片后,从缓存单元中获取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对应的所有冗余数据片,并对所有冗余数据片进行联合译码,获取到该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对应的联合译码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在终端向基站传输冗余数据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冗余数据片中的部分数据错误或者部分数据丢失的现象,因此,基站获取到的联合译码数据,会存在一定的误码率。在获取到联合译码数据的同时,基站还可以联合误码率。509、如果所述联合误码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误码率门限,则解调所述联合译码数据,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基站在获取到联合误码率后,将该联合误码率与预设的误码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该联合误码率大于该误码率门限,说明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在传输过程出现数据错误或者数据丢失率较高,基站则认为该联合译码数据是无效数据,可以丢弃该联合译码数据。而如果该联合误码率小于或者等于该预设的误码率门限,说明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在传输过程出现数据错误或者数据丢失率不高,基站则认为该联合译码数据是有效数据,基站对该联合译码数据进行解调处理,获取到待传输业务数据包。510、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配置消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采用自动混合重传HARQ方式传输所述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在步骤501,如果基站判断出发射功率小于预设的功率门限,基站向终端发第二配置消息,其中,该第二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采用混合自动重传(HybridAutomaticRetransmission,HARQ)方式传输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关于HARQ方式的相关介绍,可参见现有技术中相关内容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将RLC层中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按照预设冗余版本的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得到每个初始数据片的重复数据片,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获得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并在预设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采用了分割处理方式对待传输业务数据包进行传输,使得待传输业务数据包被分割成多个较小的初始数据片,然后在每个TTI上传输初始数据片对应的一个冗余数据片,使得在TTI上的传输的数据量变小,使得业务数据传输的误码率较低,从而可以提高业务数据的准确率。进一步地,由于终端传输业务数据包之前,对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包进行了分割,使得TTI上传输的业务数据量较小,降低了业务数据的误码率。在本实施例中,当业务数据的误码率低于预设的误码率门限时,说明该接收到的业务数据为有效数据,基站可以正常使用该业务数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误码率高,终端重复传输业务数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TTI的资源利用率。而且对初始数据片进行了多次重复传输,可以提高基站侧解调译码的准确率。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包括:分割模块60、重复模块61、处理模块62和第一发送模块63。其中,分割模块60将RLC层中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优选地,该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可以为VoIP数据。具体地,分割模块60可以将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而且每个初始数据片在物理层中对应一个传输块TB。分割模块60与重复模块61连接,在分割模块60将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多个初始数据片后,重复模块61按照预设的冗余版本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以获得每个数据片对应的多个重复数据片。具体地,重复模块61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记载,此处不在赘述。处理模块62与重复模块61连接,在重复模块61获取到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重复数据片后,处理模块62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得到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具体地,处理模块62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记载,此处不在赘述。处理模块62还与第一发送模块63连接,在处理模块62获取到每个初始数据片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后,第一发送模块63在预设的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可选地,第一发送模块63在TTI集束上,可以按照冗余数据片的序号顺序交替传输两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也可以按照初始数据片的序号顺序依次传输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所有冗余数据片。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发送模块63在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记载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图3和图4,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将RLC层中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按照预设冗余版本的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得到每个初始数据片的重复数据片,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获得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并在预设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本发明通过将待传输的业务数据分割成多个数据片,在预设的TTI集束上传输数据片对应的冗余数据片,使得在TTI上传输的数据量变小,可以降低业务数据的误码率,提高业务数据的准确率。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包括:上报模块70、第一接收模块71、分割模块72、重复模块73、处理模块74和第一发送模块75。其中,第一发送模块75向基站发送待传输业务数据包之前,需要通过上报模块70测量得到自身的发射功率,并将该发射功率上报给基站。基站在接收到上报模块70上报的发射功率后,判断发射功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功率门限。具体地,基站将该发射功率与预设的功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发射功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功率门限,基站向终端中的第一接收模块71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该第一配置消息指示终端采用分割处理方式传输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发射功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功率门限,说明终端为边缘用户。由于边缘用户在恶劣的通信环境下,上行数据传输能力较低,因此,需要尽量传输较小的数据量,以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如果基站判断出发射功率小于预设的功率门限,基站向第一接收模块71发第二配置消息,其中,该第二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采用HARQ方式传输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关于HARQ方式的相关介绍,可参见现有技术中相关内容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第一接收模块71与分割模块72连接,在第一接收模块71接收到第一配置消息后,由于该第一配置消息指示出对待传输业务数据包采用分割处理方式进行传输,分割模块72可以根据该第一配置消息的指示,将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进一步地,第一配置消息中可以携带分割个数,例如,分割个数为2,分割模块72可以根据该分割个数,将RLC层中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两个初始数据片。进一步地,第一配置消息中还可以携带编码参数,例如,第一配置消息中可以携带CRC校验码、信道编码参数、速率和调制方式等编码参数。处理模块与分割模块72连接,在分割模块72将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多个初始数据片后,重复模块73根据预设的冗余版本的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具体地,重复模块73对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的过程,可参见上述实例中相关内容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重复模块73与处理模块74连接,处理模块74可以根据第一配置消息中携带的编码参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以获得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关于处理模块74分别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得到每个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的具体过程,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更进一步地,第一配置消息中还可以携带TTI集束长度,即TTI集束中包括的TTI的个数。第一发送模块75与处理模块74连接,在处理模块73获取到冗余数据片后,第一发送模块75根据第一消息中携带的TTI集束长度,设置TTI集束中包括的TTI的个数,然后在设置的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发送模块75在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记载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图3和图4,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基站在接收到一个冗余数据片后,将接收到的该冗余数据片进行缓存在缓存单元中。基站在接收完所有冗余数据片后,从缓存单元中获取所有冗余数据片,对该冗余数据片进行联合译码,得到一个联合译码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在第一发送模块75向基站传输冗余数据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冗余数据片中的部分数据错误或者部分数据丢失的现象,因此,基站获取到的联合译码数据,会存在一定的误码率。基站在对所有冗余数据片进行联合译码的过程中,还可以获取到联合误码率。在获取到联合误码率后,基站将该联合误码率与预设的误码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该联合误码率大于该误码率门限,说明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在传输过程出现数据错误或者数据丢失率较高,基站则认为该联合译码数据是无效数据,可以丢弃该联合译码数据。而如果该联合误码率小于或者等于该预设的误码率门限,说明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在传输过程出现数据错误或者数据丢失率不高,基站则认为该联合译码数据有效数据。基站对该联合译码数据进行解调处理,得到待传输业务数据包。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将RLC层中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按照预设冗余版本的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得到每个初始数据片的重复数据片,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获得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并在预设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采用了分割处理方式对待传输业务数据包进行传输,使得待传输业务数据包被分割成多个较小的初始数据片,然后在每个TTI上传输初始数据片对应的一个冗余数据片,使得在TTI上的传输的数据量变小,使得业务数据传输的误码率较低,从而可以提高业务数据的准确率。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系统包括:终端80和基站81。其中,终端80的实现结构包括:分割模块801、重复模块802、处理模块803和第一发送模块804。基站包括:第二接收模块811。关于终端的上述模块的具体作用以及连接关系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第二接收模块811与终端中的第一发送模块804连接,第二接收模块811接收终端中第一发送模块804发送的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本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数据传输系统,终端将RLC层中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按照预设冗余版本的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得到每个初始数据片的重复数据片,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获得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并在预设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采用了分割处理方式对待传输业务数据包进行传输,使得待传输业务数据包被分割成多个较小的初始数据片,然后在每个TTI上传输初始数据片对应的一个冗余数据片,使得在TTI上的传输的数据量变小,使得业务数据传输的误码率较低,从而可以提高业务数据的准确率。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业务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系统包括:终端90和基站91。终端90的实现结构包括分割模块901、重复模块902、处理模块903、第一发送模块904、上报模块905和第一接收模块906。相应地,基站包括第二接收模块911、判断模块912、第二发送模块913、缓存模块914、获取模块915、比较模块916和解调模块917。第一发送模块904与第二接收模块911连接,在第一发送模块904向第二接收模块911发送待传输业务数据包之前,需要通过上报模块905测量得到自身的发射功率。第二接收模块911还与上报模块905连接,接收上报模块905上报的发射功率。第二接收模块911与判断模块912连接,在第二接收模块911接收到发射功率后,判断模块912判断发射功率是否小于预设的功率门限。具体地,判断模块912将该发射功率与预设的功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发射功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功率门限,通过第二发送模块913向第一接收模块906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其中,该第一配置消息指示终端采用分割处理方式传输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发射功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功率门限,说明终端为边缘用户。由于边缘用户在恶劣的通信环境下,上行数据传输能力较低,因此,需要尽量传输较小的数据量,以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如果判断模块912判断出发射功率小于预设的功率门限,第二发送模块913向第一接收模块906发第二配置消息,其中,该第二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采用HARQ方式传输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关于HARQ方式的相关介绍,可参见现有技术中相关内容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在第一接收模块906接收到的为第一配置消息时,关于分割模块901、重复模块902和处理模块903的处理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进一步地,第一发送模块904与第二接收模块911连接,第二接收模块911可以接收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第二接收模块911与缓存模块914连接,缓存模块914将接收到的每个冗余数据片进行缓存。缓存模块914与获取模块915连接,获取模块915在基站接收完所有的冗余数据片,从该缓存模块914中获取所有的冗余数据片,将所有冗余数据片进行联合译码处理,得到一个联合译码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在第一发送模块903向第二接收模块911传输冗余数据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冗余数据片中的部分数据错误或者部分数据丢失的现象,因此,获取模块915获取到的联合译码数据会存在一定的误码率。获取模块915在根据所有冗余数据片获取联合译码数据的过程中,还可以获取到联合误码率。在获取到联合误码率后,比较模块916将该联合误码率与预设的误码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该联合误码率大于该误码率门限,说明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在传输过程出现数据错误或者数据丢失率较高,基站则认为该联合译码数据是无效数据,可以丢弃该联合译码数据。而如果该联合误码率小于或者等于该预设的误码率门限,说明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在传输过程出现数据错误或者数据丢失率不高,基站则认为该联合译码数据是有效数据。解调模块917对联合译码数据进行解调处理,获取待传输业务数据包。本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数据传输系统,终端将RLC层中待传输业务数据包分割成至少两个初始数据片,按照预设冗余版本的个数对每个初始数据片进行重复,得到每个初始数据片的重复数据片,对每个重复数据片进行编码处理,获得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并在预设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集束上,将每个初始数据片对应的各冗余版本的冗余数据片发送给基站。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采用了分割处理方式对待传输业务数据包进行传输,使得待传输业务数据包被分割成多个较小的初始数据片,然后在每个TTI上传输初始数据片对应的一个冗余数据片,使得在TTI上的传输的数据量变小,使得业务数据传输的误码率较低,从而可以提高业务数据的准确率。进一步地,由于终端传输业务数据之前,对待传输的业务数据进行了分割,使得TTI上传输的业务数据量较小,降低了业务数据的误码率。在本实施例中,当业务数据的误码率低于预设的误码率门限时,说明该接收到的业务数据为有效数据,基站可以正常使用该业务数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误码率高,终端需要重复传输该业务数据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TTI的资源利用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