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8936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显示装置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喇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具有背光腔室的背板,所述背光腔室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向所述背光腔室内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背离扩散板方向的凹腔及靠近所述扩散板方向的凸包,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凹腔内。本实用新型中,凸起部的凹腔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对喇叭发出的声音提供反射,通过将喇叭设置在凸起部的凹腔中,不仅能够增强喇叭发出的声音,使喇叭的音效尤其是重低音的效果得到加强,提高了显示器的音响效果。而且,将喇叭设置在凹腔中,较现有技术,无需增加屏体的边框放置喇叭,整体体积小,满足了产品超薄和窄边发展的需要。
【专利说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电视机喇叭放置的位置一般为屏体下方或屏体背面。而由于目前的电视设计越来越倾向于超薄和窄边,采用这样的放置方式,电视的音响效果一直达不到更好的效果,有时还会成为制约电视整体功能的一个因素。
[0003]如图1所示,普通模组喇叭放置在屏体下方的位置,声音向后发射,而对应的后壳仅仅是包裹住喇叭,对声音的传播并没有起到加强或导向作用。这样的设计必然导致原本就性能不够强的音响效果进一步打折,用户的体验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体积小,厚度薄,同时音响效果好,声音立体音效强,用户体验感佳。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喇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具有背光腔室的背板,所述背光腔室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向所述背光腔室内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背离扩散板方向的凹腔及靠近所述扩散板方向的凸包,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凹腔内。
[0006]进一步地,于所述凹腔的开口处、与所述喇叭相对设置有用于传导所述喇叭发出的声音的反声板,所述反 声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声弧面。
[0007]具体地,所述背光腔室内底面设有发光件,所述凸起部设置有两个、且横向排布于所述背光腔室内,每个所述凸起部的凹腔内均分别设置有所述喇叭,其中一个所述凸起部的凹腔内还与所述喇叭间隔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发光件发光的主板,另一个所述凸起部的凹腔内还与所述喇叭间隔设有为所述发光件提供电源的电源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绝缘片。
[0009]具体地,所述发光件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所述第一灯条设于所述背光腔室的内底面,且环绕所述凸包,所述第二灯条设置于所述凸包的中心上。
[0010]具体地,所述发光件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所述第一灯条横向设于所述背光腔室的内底面、且分布在所述凸包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灯条设置于所述凸包的中心上。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灯条均为LED灯条,所述第一灯条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灯条的长度。
[0012]具体地,所述凹腔的深度为13mm~25mm。
[0013]优选地,所述凹腔的深度为15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件的下方设有用于将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反射出去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包括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所述第一反射片贴设于所述背光腔室的内底面上,且所述第一反射片上具有可供所述凸包伸出的开口,所述第二反射片贴设于所述凸包表面。
[0015]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凸起部的凹腔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对喇叭发出的声音提供反射,通过将喇叭设置在凸起部的凹腔中,不仅能够增强喇叭发出的声音,使喇叭的音效尤其是重低音的效果得到加强,提高了显示器的音响效果。而且,将喇叭设置在凹腔中,较现有技术,无需增加屏体的边框放置喇叭,整体体积小,满足了产品超薄和窄边发展的需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景技术】中显示装置内喇叭放置方式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板和反声板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剖示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板的主视图;
[0021]图6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喇叭800,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0、发光件200、反射片300、扩散板400、主板500及电源板600。背板100为一矩形板,其四边缘向内折弯形成一背光腔室110。发光件200设于背光腔室110内底面,而反射片300设于发光件200下方,扩散板400盖设于背光腔室110的腔口处,这样发光件200发出的光即通过反射片300向外发射,并通过扩散板400向外扩散。在背板100的外侧,即背板100腔室底部外侧设有向背板100腔室内凸起的凸起部120,凸起部120具有背离扩散板400方向的凹腔121及靠近扩散板400方向的凸包122,喇叭800设置于凹腔121中,由于凹腔121具有有一定的深度,将喇叭800设置在凹腔121中,这样,喇叭800发出的声音刚好可以在凹腔121中来回反射,并利用凹腔121的固有共振频率与之形成共振,使得音响效果尤其是重低音的效果得到极大加强,提高了用户使用时的听觉效果。另外用于驱动发光件200发光的主板500和为发光件200提供电源的电源板600也设置于凹腔121内,主板500和电源板600上的端子穿过背光腔室110的底面与发光件200电连接,这样,即为发光件200供电和驱动发光件200点亮。本实施例中,由于凸起部120的凹腔121具有一定的深度,当主板500与电源板600设置于凹腔121内后,主板500与电源板600距离背板100的底面外侧即凹腔121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样,将上述的背光模组安装于显示装置时,后壳与背板100之间不需要另外预留安全距离,较现有的显示装置,整体厚度减少,而减少的差值即为后壳与背板100之间的安全距离,从而使显示装置满足轻薄化发展的需要。
[0024]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于凹腔121的开口处、与喇叭800相对设置有用于传导喇叭800发出的声音的反声板900,这样,反声板900能够对喇叭800声波的传播方向起到导向的作用,利用回音与音波的反射原理,加强了左右声道声波传递的效果,减小了能量损失,增加了声音的方向性,更好的发挥出立体声的效果,提高了显示装置的音效效果。同时,反声板9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声弧面910,导声弧面910朝向于背光模组的前方,这样,导声弧面910能够将喇叭800发出的声音经过反射导出到背光模组的侧边并向前发出,并与经过凹腔121反射回来的声音重叠,使音响的重低音效果得到加强。
[002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电源板600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绝缘片(图中未不出)。将背光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时,电源板600的上表面与凹腔121底面相对,电源板600的下表面与后壳相对,这样,与电源板600的两表板均设置绝缘片,保证电源板600与凹腔121另一侧设置的发光件200以及后壳之间都绝缘隔离,避免发生静电,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0026]参照图2、图4和图5,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20为两个、且横向排布于背光腔室内110内,每个凸起部120的凹腔121内均分别设置有喇叭800,而且,喇叭800与处在同一凹腔121内的主板500或电源板600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这样,以防止喇叭800发出的声音振动对主板500或电源板600的性能产生影响。将主板500和电源板600分别安装于不同的凸起部120的凹腔121内,这样避免二者之间发生干涉,满足主板500和电源各自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及产品的设计要求。各凸起部120的凸包122的横断面均呈“等腰梯形”,凸包122的底面截面为矩形。发光件200包括第一灯条210和第二灯条220,第一灯条210设于背光腔室110的内底面,且环绕凸包122,即第一灯条210围合成矩形,而第二灯条220设置于各第一灯条210的中心即位于凸包122的中心。位于凸包122四周的第一灯条210适用于大混光距区域,以保证整体的亮度和总体的视觉效果,第二灯条220适用于小混光区,用于补足凸包122区域亮度不足的问题。而在将显示装置应用于小尺寸的产品当中时,此时只需要将第一灯条211横向设于背光腔室110的内底面、且分布在凸包122相对的两侧,然后第二灯条220设置在凸包122的中心上,这样设置便可以保证显示装置发光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中,根据不同的要求,将第一灯条210和第二灯条220按照不同的布置方式,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保证了整个背光模组亮度的均匀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中间部分亮度高,四周低的问题,整体视觉效果更佳。此处,第一灯条210通过排布呈矩阵形式,保证背光模组整体的亮度和总体的视觉效果,而第二灯条220的排布方式可根据视觉效果调整,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显示要求。而凸包122的横断面呈“等腰梯形”,此等腰梯形的腰的角度即凹腔121的侧面与凹腔121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夹角的设置需要保证位于凸包122中心的第二灯条220与位于凸包122四周的第一灯条210发出的光都能到达扩散板400上,从而避免出现视效暗影。
[0027]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灯条210和第二灯条220均为LED灯条,第一灯条210长度大于第二灯条220的长度。LED灯条出光稳定、光线柔和、节能,将第一灯条210和第二灯条220均设置为LED灯条,确保了显示效果的稳定性。由于受设计要求的限制,整个背光模组内需要照亮的区域大小不同,而第一灯条210用于大混光区,第二灯条220用于小混光区,为适应这种情况,便将第一灯条210的长度设置大于第二灯条220的长度,使第一灯条210出光的强度大于第二灯条220出光的强度,确保了整体显示效果的均匀一致性。
[0028]本实施例中,凹腔121的深度范围为13mm?25mm。优选地,凹腔121的深度为15mm。凹腔121的深度也即是凸包122的高度。将凹腔121设置在此深度处,一方面满足了主板500和电源板600工作时安全距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保证设于凸包122四周的第一灯条210与设于凸包122中心的第二灯条220发出的光能全部到达扩散板400。
[0029]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灯条210和第二灯条220安装于不同平面上。故在发光件200的下方设有用于将发光件200发出的光反射出去的反射片300,反射片300分为第一反射片310和第二反射片320,第一反射片310贴设于背光腔室110的内底面上,且第一反射片310上具有开口(图中未示出),凸包122由开口处伸出,第二反射片320贴设于凸包122表面。这样,第一反射片310与第二反射片320即将背光腔室110的底面全部覆盖。第一反射片310与第二反射片320均采用金属制成,表面平整度好,反射率高,通过这样的设置,第一反射片310和第二反射片320能够将第一灯条210和第二灯条220发出的光线全部反射到扩散板400,确保亮度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0030]当然,反射片300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制成。如反射片300为涂刷于背光腔室110内底面和凸包122上的反光白漆层。这样,对背光腔室110内底面与凸包122上分别进行涂刷,生产加工方便,且可以很好保证整个反射面都是连续的,没有间断,确保对对光线的反射效果。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喇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具有背光腔室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腔室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向所述背光腔室内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背离扩散板方向的凹腔及靠近所述扩散板方向的凸包,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凹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凹腔的开口处、与所述喇叭相对设置有用于传导所述喇叭发出的声音的反声板,所述反声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声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腔室内底面设有发光件,所述凸起部设置有两个、且横向排布于所述背光腔室内,每个所述凸起部的凹腔内均分别设置有所述喇叭,其中一个所述凸起部的凹腔内还与所述喇叭间隔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发光件发光的主板,另一个所述凸起部的凹腔内还与所述喇叭间隔设有为所述发光件提供电源的电源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绝缘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所述第一灯条设于所述背光腔室的内底面,且环绕所述凸包,所述第二灯条设置于所述凸包的中心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包括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所述第一灯条横向设于所述背光腔室的内底面、且分布在所述凸包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灯条设置于所述凸包的中心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灯条均为LED灯条,所述第一灯条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灯条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深度为13mm?25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深度为15_。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的下方设有用于将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反射出去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包括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所述第一反射片贴设于所述背光腔室的内底面上,且所述第一反射片上具有可供所述凸包伸出的开口,所述第二反射片贴设于所述凸包表面。
【文档编号】H04N5/64GK203675204SQ201320830140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2日
【发明者】王永博, 戴开超 申请人: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