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091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其二部件可转动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摄像装置包含镜头机构与影像感测器。镜头机构可将影像聚焦于影像感测器,再由影像感测器将光学影像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随着穿戴科技的发展,摄像装置也普遍地装设于穿戴式载具或交通载具上。

然而,摄像装置的整个外型是固定,导致摄像装置与穿戴式载具或交通载具的匹配性差。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摄像装置,以提升摄像装置与穿戴载具或交通载具的匹配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摄像装置,可提升摄像装置与装载其的载具的匹配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一第一轴及一第一斜面。第二壳体包括一第二轴及一第二斜面。其中,当该第一壳体于一第一状态下,该第一轴与该第二轴实质平行;如否,则该第一轴与该第二轴不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一第一轴及一与第一斜面相对可转动的第二斜面。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绘示摄像装置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3绘示摄像装置于一第三状态的示意图;

图4绘示摄像装置于一第四状态的示意图;

图5绘示摄像装置于第二状态的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图6绘示摄像装置于第二状态的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7绘示摄像装置于第二状态沿方向7-7’的剖视图;

图8A绘示摄像装置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的相对位置展开图;

图8B绘示摄像装置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间的中间状态时,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的相对位置展开图;

图8C绘示第二状态时,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的相对位置展开图;

图9A绘示依照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的圆心角约90度示意图;

图9B绘示依照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的圆心角约270度示意图;

图9C绘示依照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的圆心角约180度示意图;

图9D绘示依照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的的圆心角约270度示意图;

图10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性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10B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性电路板卷曲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00于一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2绘示摄像装置100于一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3绘示摄像装置100于一第三状态的示意图;图4绘示摄像装置100于一第四状态的示意图。摄像装置100可于多个状态撷取影像。

如图1至图4所示,摄像装置100包括一第一壳体110、一第二壳体120、 一角度检测模块125及一固接部130;其中,固接部130可设置于第二壳体120上,角度检测模块125则可设置于第一壳体110,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角度检测模块125亦可设置于第二壳体120上。

图5绘示摄像装置100于第二状态的第一壳体110示意图。图6绘示摄像装置100于第二状态的第二壳体120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6所示,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括一第一轴111及一第一斜面110s,第二壳体120包括一第二轴121及一第二斜面120s,第一斜面110s及第二斜面120s相对设置,第一轴111及第二轴121之间具有一夹角A1。于另一实施例,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可藉由第一斜面110s及第二斜面120s相互转动,使第一轴111及第二轴121之间的夹角A1的角度改变,呈现多个状态。

此外,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更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卡扣部112及一第二卡扣部122。其中,第一卡扣部112及第二卡扣部122分别设置于第一斜面110s及第二斜面120s,例如:第一卡扣部112设置于第一斜面110s,第二卡扣部122设置于第二斜面120s。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藉由第一斜面110s及第二斜面120s与第一卡扣部112及第二卡扣部122可连动,使第一轴111及第二轴121,即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具有多个状态,并藉由固接部130固定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使摄像装置100于其中一种状态,而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21之间具有夹角A1。夹角A1可以是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变换。

进一步地,举例而言,若第一斜面110s及第二斜面120s的斜度实质上为45度,则如图1所示,以摄像装置100的处于第一状态为例,在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21实质平行的前提下,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21之间的夹角A1实质上为0度;进而,如图2所示,在摄像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21实质垂直,意即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21之间的夹角A1实质上为90度;再者,如图3所示,摄像装置100处于第三状态时,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21之间的夹角A1实质上可呈135度;此外,如图4所示,摄像装置100处于第四状态时,第一轴与第二轴121之间的夹角A1实质上可大于135度。

一实施例中,当摄像装置100由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会依序经过第三状态及第四状态,才至第二状态。当然,更可以于第二状态转换为 第一状态的过程,依序经过第四状态及第三状态,再转换为第一状态。

此外,亦可以第一状态及第三状态之间转换,或第一状态及第四状态之间转换,甚至是第一状态与多个状态中的其中一种状态之间转换。前述实施方式的旋转方向则可以为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而于一实施例中,以第一轴111及第二轴121而言,当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21实质平行,当于第二状态、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21不平行,而在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之间的过程中,或在第二状态至第一状态之间的过程中,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21不平行。

于另一实施例,当摄像装置100具有多个状态,即第一斜面110s及第二斜面120s相互转动,则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21的夹角A1具有多段角度可调整;以夹角A1的变化而言,夹角A1是由0度转为大于135度再转至135度,最后再转为90度;亦或夹角A1由90度,转为135度再转至大于135度,最后再转至0度。另一实施例中,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也可分别为一固定状态,即摄像装置100于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相对关系是固定的。当然,依据使用者的需求则摄像装置100可选择变换为多个状态的其中的一种,但不限为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10具有第一扣槽110a1及第二扣槽110a2。第一扣槽110a1及第二扣槽110a2分别设于第一壳体110的不同二面,如相对二面,或相邻二面,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于此第一扣槽110a1及第二扣槽110a2可设置在第一壳体110的相对二面。当摄像装置100于第一状态时,固接部130扣合于第一扣槽110a1。如图2所示,当摄像装置100于第二状态时,固接部130扣合于第二扣槽110a2。综上可知,由于固接部130、第一扣槽110a1及第二扣槽110a2的设计,使摄像装置100可于不同状态时皆能固定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10包括一摄像模块113,摄像模块113包括镜头1131及影像撷取单元1132,其中影像撷取单元1132透过镜头1131撷取至少一影像。举例而言,影像撷取单元1132可以采用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由于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可藉由第一斜面110s及第二斜面120s相互转动,即可调整第一轴111与第二轴121 之间的夹角A1,因此可让镜头1131选择朝向不同的方位,即当摄像装置100选择变换为多个状态的其中的一种时,则可让镜头1131朝不同方向取景。

如图1所示,角度检测模块125可检测摄像装置100的状态,而摄像装置100或第二壳体120可依据角度检测模块125的检测结果转换第一壳体110所撷取的影像,例如,将所撷取的影像呈现正立状态。此外,角度检测模块125可以是具有检测角度变化、重力方向变化等功能的元件,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检测器、陀螺仪…等。

此外,如图1所示,第二壳体120更包括一控制模块124,控制模块124包括至少一控制键,其电连接于第一壳体110。透过操作控制模块124,可使第一壳体110开始或停止撷取影像。

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卡扣部112具有一开口112h及其一内侧面112s;第二卡扣部122具有一第二开口122h。其中,第一卡扣部112设于第一斜面110s上,第二卡扣部122设于第二斜面120s上。第一卡扣部112与第二卡扣部122相互连接且可相对滑动,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可相对转动,以于多个状态中的其中一种状态。此外,第一斜面110s的斜度大致上等于第二斜面120s的斜度,依据使用者的需求,可以选择改变摄像装置100中的第一斜面110s及第二斜面120s的斜度,以使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于相互转动时,摄像装置100具有更多种不同状态可以选择。

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斜面110s的法线方向N1与第一轴111之间具有一第一角A2,于一实施例的第一角A2是以45度为例说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角A2可以小于45度或大于45度;第二斜面120s的法线方向N3与第二轴121之间具有一第二角A3,第二角A3是以45度为例说明。再一实施例的第二角A3可以小于45度或大于45度。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角A2及第二角A3于实质上相同,例如,第一角A2及/或第二角A3可以为锐角、钝角或直角;由于第一角A2及第二角A3于实质上相同,因此,第一斜面110s及第二斜面120s的斜度于实质上相同。

如图5及图6所示,此外,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分别包括至少一滑动件及至少一滑槽。举例而言,第一壳体110包括一第一滑动件115及一第二滑动件116,而第一滑动件115及第二滑动件116皆分别设于第一卡扣部112的第一开口112h的内侧面112s,第二壳体120包括第一滑槽120r1及第二滑 槽120r2,第一滑槽120r1及第二滑槽120r2开设于第二卡扣部122的外侧面122s。其中,第一滑槽120r1包括第一槽120r11、第二槽120r12及连接槽120r13,而连接槽120r13设置在第一槽120r11与第二槽120r12之间。此外,第一滑槽120r1的二端部,即第一槽120r11的端部与第二槽120r12的端部,相对第二卡扣部122的中心具有一圆心角A4,实质上小于或等于360度。此外,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可依据上述第一斜面110s的斜度及第二斜面120s的斜度或第一滑槽120r1的二端部的距离或第二滑槽120r2的二端部的距离,对应调整圆心角A4的角度。

图7绘示摄像装置100于第二状态的沿方向7-7’的剖视图,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连接时,第一滑动件115于第一滑槽120r1内可移动,使第一卡扣部112连接于第二卡扣部122相互转动,并依据第一滑动件115于第一滑槽112r1移动的位置,以调整夹角A1的角度;相似地,虽然图未绘示,然第二滑动件116可设于第二滑槽120r2内。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可以具有1组或1组以上的滑动件及滑槽,故亦可省略第二滑动件116与第二滑槽120r2或再增加另一组滑动件及滑槽;也就是说,第一卡扣部112与第二卡扣部122仅透过一组滑槽与滑动件连接,亦或,第一卡扣部112与第二卡扣部122可透过三组或三组以上的滑槽与滑动件组连接。

如图7所示,摄像装置100包括一压合件140,位于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之间,可固定于第一卡扣部112的第一容置槽112r内。当第一卡扣部112与第二卡扣部122相连接时,压合件140设置于第一卡扣部112与第二卡扣部122之间,并具有一压合状态及一自由状态。当压合件140在压合状态时,即被紧压于第一容置槽112r,可阻止摄像装置100外的杂质(如水气或固态颗粒)进入到摄像装置100内部。此外,由于压合件140被紧压于第一容置槽112r,使压合件140提供第一卡扣部112与第二卡扣部122一转动摩擦力,而增加第一卡扣部112及第二卡扣部122的转动阻力。此外,压合件140可呈封闭环形,在此设计下,第一容置槽112r可以是封闭环形槽;或者,压合件140可由数个彼此分离的子压合件组成,在此设计下,第一容置槽112r可包括多个分离的子容置槽。

图8A至图8C绘示摄像装置100于第一状态、于第三状态,即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过程,及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滑动件115、第二滑动件116、 第一滑槽120r1及第二滑槽120r2的相对位置展开图。

请同时参照图7及图8A至图8C所示,第二滑槽120r2包括一第一槽120r21、一第二槽120r22及连接第一槽120r21与第二槽120r22的一连接槽120r23。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可转动时,第一滑动件115于第一滑槽120r1可移动,而第二滑动件116于第二滑槽120r2可移动。当摄像装置100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滑动件115可位于第一槽120r11,而第二滑动件116可位于第一槽120r21,压合件140则在第一卡扣部112与第二卡扣部122之间为压合状态。在当摄像装置100自第一状态至第三状态时,即在第一滑动件115及第二滑动件116分别自第一槽120r11及第一槽120r21移动至连接槽120r13及连接槽120r23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10的第一斜面110s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斜面120s彼此远离,而使第二卡扣部122与压合件140脱离,使压合件140在自由状态;此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转动不受到压合件140阻力影响,而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可自由转动。

如图8B及图8C所示,当摄像装置100自第三状态至第二状态时,即第一滑动件115及第二滑动件116分别从连接槽120r13及连接槽120r23移动至第二槽120r12及第二槽120r22的过程中,第一卡扣部112与第二卡扣部122压合压合件140于第一容置槽112r内,压合件140并于压合状态。

请同时参照图7至图8C所示,连接槽120r13包括二子斜槽及一子连接槽,各子斜槽分别设置于子连接槽与第一槽之间及子连接槽与第二槽之间,子连接槽与各子斜槽不平行。举例而言,连接槽120r13包括一第一子斜槽120r14、一第二子斜槽120r15及一第三子连接槽120r16。第一子斜槽120r14设置于第三子连接槽120r16与第一槽120r11之间,使第一滑动件115不会自第一槽120r11直接移动至第二槽120r12,而会从第一槽120r11移动经过第一子斜槽120r14至第三子连接槽120r16,进而使压合件140由压合状态回复至自由状态。相似地,第二子斜槽120r15设置于第三子连接槽120r16与第二槽120r12之间,使第一滑动件115可从第三子连接槽120r16移动经过第二子斜槽120r15至第二槽120r12,进而使压合件140由自由状态转换到压合状态。

此外,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槽120r23包括一第一子斜槽120r24、一第二子斜槽120r25及一第三子连接槽120r26。第一子斜槽120r24设置于第三子连接槽120r26与第一槽120r21之间,使第二滑动件116从第一槽120r21移动经 过第一子斜槽120r24至第三子连接槽120r26,进而使压合件140由压合状态回复至自由状态。相似地,第二子斜槽120r25设置于第三子连接槽120r26与第二槽120r22之间,使第二滑动件116从第三子连接槽120r26移动经过第二子斜槽120r25至第二槽120r22,进而使压合件140由自由状态转换至压合状态;且第一子斜槽120r24、第二子斜槽120r25与第三子连接槽120r26不平行。

如图8C所示,连接槽120r13分别与第一槽120r11及第二槽120r12具有一间隔。例如,连接槽120r13与第一槽120r11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隔H1,而连接槽120r13与第二槽120r12具有一第二间隔H2。第一槽120r11与连接槽120r13的第一间隔H1实质上等于第二槽120r12与连接槽120r13的第二间隔H2,使第一滑动件115从第一槽120r11移动至连接槽120r13的行程大致上等于从连接槽120r13移动至第二槽120r12的行程。相似地,连接槽120r23与第一槽120r21之间具有一第三间隔H3,而连接槽120r23与第二槽120r22具有一第四间隔H4。第三间隔H3实质上等于第四间隔H4,使第二滑动件116从第一槽120r21滑动至连接槽120r23的行程大致上等于从连接槽120r23移动至第二槽120r22的行程。

如图8C所示,第一滑槽120r1与第二滑槽120r2可彼此不相通,且距有一间隔。例如,第一滑槽120r1与第二滑槽120r2沿第二卡扣部122的转动轴向错开一第五间隔H5而彼此隔离。在此设计下,第一滑动件115从第一槽120r11移动至第二槽120r12,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实质上相互转动180度,即第一滑槽120r1的二端部相对第二卡扣部122的中心的圆心角A4实质上为180度。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20r1的二端部相对第二卡扣部122的中心的圆心角A4可小于或等于360度,第一滑槽120r1的二端部的圆心角A4及第二滑槽120r2的二端部的圆心角(图未示)实质上相同,例如:圆心角A4约为180度。对应地,第一滑动件115及第二滑动件116沿第一卡扣部112的转动轴向实质上也错开相同第五间隔H5,并分别与第一滑槽120r1及第二滑槽120r2连接。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滑槽120r1及第二滑槽120r2的圆心角A4不限于180度。图9A绘示依照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第一滑槽120r1及第二滑槽120r2的圆心角约90度示意图。图9B绘示依照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第一滑槽120r1及第二滑槽120r2的圆心角约270度示意图。图9C绘示依照本发明其它 实施例的第一滑槽120r1及第二滑槽120r2的圆心角约180度示意图。图9D绘示依照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第一滑槽120r1及第二滑槽120r2的圆心角约270度示意图。

如图9A所示,例如:第一滑槽120r1的圆心角及第二滑槽120r2的圆心角约90度。如图9B所示,例如:第一滑槽120r1的圆心角及第二滑槽120r2的圆心角约270度。第一滑动件115及第二滑动件116分别于第一滑槽120r1及第二滑槽120r2的设置及移动方式等与前述实施方式的设置及移动方式近似,故于此不再赘述。

如图9C所示,例如:第一滑槽120r1的圆心角及第二滑槽120r2的圆心角约180度。于一实施例中,连接槽120r16包括多个子斜槽及多个子连接槽,各子连接槽分别设置于各斜槽之间,其中的二个子斜槽分别与第一槽及第二槽连接,各子斜槽与各子连接槽不平行。举例而言,连接槽120r16包括一第一子斜槽120r14、一第二子斜槽120r15、二第四子连接槽120r16_1、一第五子斜槽120r16_2、一第六子连接槽120r16_3、一第七子斜槽120r16_4,其中第四子连接槽120r16_1设置于第一子斜槽120r14与第五子斜槽120r16_2之间及设置于第七子斜槽120r16_4与第二子斜槽120r15之间,第六子连接槽120r16_3设置于第五子斜槽120r16_2与第七子斜槽120r16_4之间。第四子连接槽120r16_1及第六子连接槽120r16_3实质平行,当第一滑动件115经过第五子斜槽120r16_2、第六子连接槽120r16_3及第七子斜槽120r16_4时,产生分段调整的手感,即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有多个状态可以选择。此外,图9C所示的连接槽120r26的结构相似于连接槽120r16,容此不再赘述。

如图9D所示,例如:第一滑槽120r1的圆心角及第二滑槽120r2的圆心角约270度。相似于图9C的实施例,于本实施例的连接槽120r16包括一第一子斜槽120r14、一第二子斜槽120r15、三第四子连接槽120r16_1、二第五子斜槽120r16_2、二第六子连接槽120r16_3与二第七子斜槽120r16_4,使当第一滑动件115于第一滑槽120r1移动,即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实质上相互转动270度的过程中,产生至少二段调整的手感,即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具有至少2种状态。此外,图9D所示的连接槽120r26的结构相似于连接槽120r16,容此不再赘述。

综上可知,第一滑槽120r1的圆心角及/或第二滑槽120r2的圆心角可以是 介于0至360度之间的一角度值,且/或第一滑槽120r1及/或第二滑槽120r2可以具有单段或多个分段调整设计,进而即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具有多种状态。

图10A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性电路板的示意图。图10B绘示图10A的软性电路板卷曲的示意图。摄像装置100更包括一软性电路板150,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内分别包括一第一电路板117及第二电路板127。于一实施例中,软性电路板150可藉由第一开口112h及第二开口122h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117与第二电路板127。于另一实施例中,软性电路板150包括一第一连接部151、一第二连接部152及一卷绕部153,其中卷绕部153可连接第一连接部151与第二连接部152。第一连接部151可电性连接容置于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的一者的内部元件,而第二连接部152可电性连接容置于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的另一者的内部元件,例如:软性电路板150的第一连接部151及第二连接部152分别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117与第二电路板127;当然,第二壳体120的内部元件可以全部或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电路板127,包含但不限于控制模块124;第一壳体110的内部元件、摄像模块113、镜头1131及影像撷取单元1132可以全部或一部分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17。另一方面,角度检测模块125可以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17或第二电路板127。

软性电路板150的卷绕部153可卷绕成图10B的状态。如此,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转动时,软性电路板150的卷绕部153可配合卷绕变形,此时,由于第一连接部151及第二连接部152分别连接的第一电路板117及第二电路板127是固定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上,因此第一连接部151及第二连接部152并不随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相对转动而卷绕,因此可避免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过度旋转,或持续变换于几个已被选择的状态,例如: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第四状态来回变换时,造成第一连接部151及第二连接部152脱离第一壳体110及本体,而使软性电路板150受损害。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